文/台北榮總復健醫學部主治醫師 邱然偉
一經診斷為運動神經元疾病,病人就如同被宣判了無期徒刑。除了初時的驚慌與恐懼;在往後的歲月裡,病人及家屬無時無刻不在面對新的打擊與挑戰;肌肉逐漸萎縮無力,侵犯部位日漸擴大,功能也逐日下降,面對這樣的疾病進展,除了使用藥物來減緩其惡化的速度外,復健治療則提供另一類的輔助治療。對無法治癒的運動神經元疾病,復健治療並不能改變其病程進展,但有了復健的觀念與幫助,卻可以減輕病人的症狀,減緩功能障礙及退化,並協助預防可能的併發症,進而讓病人儘可能維持日常生活功能的獨立性,使其即便隨著病情惡化,也依然能維持其生活品質。
由於運動神經元疾病一種進行性的疾患,病患的復健也是自診斷確定開始就持續進行,一直到病人尊嚴結束生命為止。隨著不同的疾病階段和病程進展速度,復健之考量也因人因時而異,為了讓病友們了解不同階段,復健角色所能提供的協助,我們將肢體功能由好至壤分為六個階段,分別敘述復健的原則。
第一階段:
日常生活功能完全獨立,僅有輕微肌無力及不適。復健原則:
第二階段:
肌肉無力範圍擴大,日常生活獨立性稍為下降。復健原則:
第三階段:
日常生活獨立性明顯下降,行走能力下降,極易疲倦,肢體痙攣。復健原則:
第四階段:
以輪椅代步,但仍能在輪椅上操作大部分日常生活,唯須部分協助。復健原則:
第五階段:
病人完全靠輪椅移位、代步,日常功能也大多依賴代人協助完成。復健原則:
第六階段:
完全臥床,日常生活完全依賴他人,這個,階段的復健重點主要在避免併發症,儘量減輕病人的不適。復健原則:
除了上述六階段的肢體功能復健外,運動神經元疾病也可能侵犯口腔及呼吸肌,造成有別於肢體無力之功能障礙,而這些部位之侵犯可發生於六個階段中任一階段,復健治療亦可協助減緩這些問題。
侵犯延髓部位之運動神經元會造成如流口水、構音障礙、咬字不清及吞嚥困難等問題,藉由藥物幫助可減少口水分泌,而咬字不清早期可藉語言治療訓練口腔肌肉以增加說話清晰度;晚期則須考慮其他替代性溝通輔助,由簡單的紙筆交談、溝通板打字機到複雜的電腦語言溝通系統等均有其作用,而吞嚥困難一則影響病人營養的攝取,另一方面則因反覆嗆到、氣管吸入亦可能導致肺炎產生,經詳細評估,可以用改變進食姿勢及進食習慣來減少這類問題,也可以調配食物以方便吞嚥,減少吸入機會、直到吞嚥嚴重退化時則考慮鼻胃管及胃造口進度等。
呼吸肌力下降,病人咳嗽力量隨之減弱,肺炎也隨之產生。適當的呼吸肌訓練,咳嗽力量之加強及拍背咳痰,姿勢引流等之教導均是重要的復健課題,能大大減低肺炎併發症之發生。
上述之復健治療原則提供病友及家屬們一個概略的復健觀念,由於每位病人的病情均不相同,所需之復健重點也有個別差異,更詳細的個別復健內容,將藉由會刊,陸續介紹給大家,希望病友們能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