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治療
物理治療對唐氏症孩子的幫是在近十年才被提出來的,早期在國外,物理治療通常是針對肢體障礙者,從前的觀念認為唐氏兒只要會走路,不需要物理治療,慢慢才意識到小孩在學齡階段所面臨的一些問題:(1)允內張力比一般小孩差,尤其是腹肌及抗地心引力肌肉等力量不夠,(2)平衡反應差。這造成粗大重作,如走路、跑步等動作還可以,但一些高難度複雜的動作:如跳、快跑等需要敏捷性的動作較差,故加強肌肉訓練,平衡反應及敏捷度等物理治療,可促使唐氏兒動作趨向正常化。
唐氏症小孩需不需要穿矯正鞋:矯正鞋的功能有:
(1)預防變形
(2)增加穩定度
(3)矯正扁平足
(1)、(2)點而言,可固定腳關節,預防踝關節外翻,在學校運動時是重要的輔助,至於第(3)點是因腳弓是靠肌肉收縮形成,可藉由矯正鞋內的腳弓墊幫助肌肉形成腳弓,如果小時有穿,學齡時就必需要穿(嚴重的扁平足,走路不穩,易累、耐力不足)。
唐氏學齡兒童如果早期沒有做物理治療,此時骨骼,肌肉已經發展定期才做,並非完全無治療價值,只是進度較慢而己,故學齡兒童如某些動作品質不好,家長應考量小孩每一階段的進度與目標與專業治療師充分溝通,擬定訓練步驟與進度當可讓小孩實際獲益。
語言治療
一般人都常常以孩子能說出多少話來代表其溝通能力的好壞,這其中家長也容易誤以為唐寶寶的語言問題只是出在他們的如頭太厚不靈活或口腔動作的協調能力不佳致使唐寶寶很多音發不出來、或發不正確,因此家長們也會認為唐寶寶們最需要的是語音矯正罷了。然而,當我們把"語言"當做南與人之間的溝通工具時,其實整個溝通的過程是一個很複雜的歷程,再加上唐黃本身的學習特性及學習缺陷,以及做為他們和這個社會溝通的啟蒙者(特別是家長及孩子生長的家庭)又沒有注意到一些可能造成負向溝通習毒的影響因素,使得唐寶寶在學習各方面能力時(生活上、學科上、社交技能上、語言)困難加大,所以,再一次提醒家長們-唐寶寶需要的是一整個溝通歷程的訓練及建議,並非只是狹義的語言治療而已。
固然唐寶寶本身有著身心方面的障礙,如因肌肉張力過低所以顯得懶散、沒有活力,又因動作協調欠佳,所以要完成一個簡單的學習不僅要花上一段時間而且也要經過多次的失敗,因此孩子也常常想要求別人的協助;再加上智能發展較落後、固執…等心性特徵,家長們除了了解他們有這些特性外,不要把這些特性視為理所當然,甚至全面接受這些特性,如此一來反倒是不能幫助孩子成長,故提醒家長有些情況是可以預防的,習毒是養成的,不論是好的習毒或壞的習慣。
不論書上或實際和唐寶寶接觸過程中,的確唐寶寶有著一些特定的情況,諸如:
但是,唐寶寶也有許多學習上的優點,如
所以上述所提出家長的態度很可能加強了孩子的負面溝通習慣,這使得我在從事語言治療多年的來的一大困擾,其實要找到適當有效的方法或技巧來訓練唐寶寶的語言不是最難的,但要改善家長與孩子間已產生的負向溝通習慣是最難的,但這件最難的事又會使孩子習得語言技巧和時間拉長,也會使家長要教孩子變得不可能、不容易。
所以,我會一再提醒家長倘若您肯先花時間來訓練自己和孩子的溝通習慣的建立,那麼妳的孩子的語言是可以在自然情況中隨機教導的,換言之,您自己就是最好的語言老師;而且再配合上語言治療師專業技巧的協助,我想這對孩子的語言發展才有"質"與"量"的提昇。相信每個家長都是愛自己的孩子的,但再提醒家長:
感覺統合
糖糖一出生醫師就發現她是唐氏症寶寶,父母花了一個月的時間才從驚慌失措、否認避及失望無助的情緒中平靜下來並開始接受學習如何照顧唐氏症的孩子。嬰兒期的糖糖十分嗜睡,無論什麼巨大的聲響、強烈的光線、搔養的感覺都弄不醒她,媽媽著實懷疑她的各種感覺神經都特別遲鈍。另一方面,糖糖的全身好像都軟棉棉的,活動力很弱,個子特別矮,對照兒童動作發展時間表,父母發現她落後同齡兒童甚多。
當糖糖進入小學後,因肌肉張力弱容易被同學撞倒、因動作慢跟同學玩不起來、因聽知覺發展不足聽知覺跟不上、因視知覺發展遲緩學習認字困難、因觸覺遲鈍常常受傷了自己也不知道,處處需要老師的照顧,父母也天天提心吊膽。一晃糖糖十歲了,媽媽才在偶然的機會中接觸到「感覺統合」的觀念,深感糖糖從小就有覺統合失調的問題,即使她現在步入學齡期這些失調的問題仍然存在。媽媽很想知道以糖糖的年齡,是否還能透過感覺統合治療,而獲得改善?
在任何環境裡,人都是透過感覺神經來接收環境的訊息,例如:以觸覺感知溫度與濕度、以視知覺判斷環境的位置與人際間的親疏關係、以聽知覺了解人與物間的動靜、以前庭覺掌握自己與地心之間的距離以及地心吸力對自己的作用力等。當諸多訊息進入腦部後,腦會進一步將自己無關的訊息過濾掉、將重要的訊息放大、然後將相關的訊息統合作綜合判斷,再作出反應與環境互動。所以腦無時無刻都在進行感覺統合,它對孩子的發展、生活的適應、情緒的穩定、動作的協調及學習的反應都有極重大的影響。
唐氏症是牽涉多方面系統不全的複雜徵候,雖然父母大都是從染色體的異常獲知孩子得了唐氏症,但絕對不要以為基因問題是先天的,後天就無法再用任何方法來減輕此症對孩子發展所造成的障礙程度。事實上,歐美先進國家已經作過許多研究,證明多管齊下的治鹿確可大幅減輕唐氏症兒童的障礙程度,感覺統合治療(SENSORY INTEGRATION THERAPY)就是其中一項有效的方法。
人類的神經一生皆有可塑性,是以中到老年人腦部受傷或中風,都能因受損神經復健治療而使病況得到改善,所以對六到十五歲的兒童實不應該抱持悲觀消極的態度。只是當孩子越懂事時,越需要配合作心理輔導,加強他們發自內心的動機,願意合作,同時運用行為改變技術修正過去累積的不良習慣及行為模式。
感覺統合治療活動應依孩子的感覺統合評估結果來設計,諸如:活動時的姿勢、活動的難度、活動的次數、活動的安全保障都要來設計。在職能治療師指導下,父母平日一要讓孩子習慣生活自理、有固定的運動時間、作有意義的活動。
感覺統合功能健全與否,不僅攸關孩子的學習成效,其實也大大影響未來事業的成敗,值得父母的重視。
音樂治療
課後輔導活動是補充孩子在校所學的不足,或是為孩子在規律的學校生活中,培養其他活動的興趣與才藝。若能配合孩子的興趣、接受度、體能狀況來安排,對孩子的情緒與學習都能得到正面的幫助。
課後輔導活動可分為運動及才藝技能兩大類:運動類活動,可幫助孩子運動肌肉的發展、動作的協調、反應力的敏捷度及體力的發洩,體能的培養;並藉活動學習運動規則、運動精神及自我安全維護等認知的技能。
才藝技能方面:包括音樂活動、舞蹈韻律活動、捏陶活動、繪畫活動等,藉著非口語溝通的表達方式,來幫助情緒的抒發的紓解,激發創作能力、幫助大小肌肉的發展與協調及體驗完成作品的經驗,都是很好的學習。
除了了解活動的目的,家長與老師的溝通也是重要的一環。家長在之前對活動的選擇、過程中孩子的反應,課後與老師的配合與溝通,都是為孩子學習舖路的工作。相信在這樣的考量下,孩子必能充分體驗課後輔導活動的樂趣,並達到最大的學習功效。
音樂治療再配合物理治療、語言治療及感覺統合方面,有不同的活動內容,分別說明於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