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作所日夜清潔打掃工作
身障者社區日間作業設施服務介紹(簡稱小作所)
早上7點30分,一部廂型車自田尾身障大樓出發,前往溪湖鎮及溪州鄉載送身障服務對象,約莫8點多,服務對象陸續抵達田尾身障大樓5樓,小作所的一日生活就此開始,而早上的代工作業也成了他們規律生活中的一部分,目前代工作業內容共有2種,1為火種包製,2為米捲包裝代工,雖然每天需要花上4小時的時間投入在代工作業上,但大家都是樂在其中,享受工作上所帶來的成就以及樂趣。起初老師總怕服務對象無法適應到這裡的生活,經常詢問他們之後是否還願意來到小作所,每位服務對象都非常肯定的表示還會再來。到底是怎樣的魔力,讓服務對象喜歡上這裡的生活,並且願意每天準時過來報到呢?
阿賜,獨居,來小作所之前,整天過著無所是事的生活,常常因為睡不著覺,經常半夜時分獨自於街道上閒晃,雖然有至身心科檢查,卻因為沒有按時服藥,加上香煙、檳榔成癮,使得他的生活並未獲得有效改善,加上外型不修邊幅,有時真會讓旁人誤以為他是個流浪漢。當基金會在籌備小作所服務時,阿賜從社工口中獲悉該項服務,心中便開始深切期盼能夠進入小作所接受服務,終於小作所於105年9/1正式開辦,阿賜也如願進入,原先擔憂自由慣了的阿賜會不習慣這裡的生活,但卻是出乎我們預料之外。阿賜的作業活動能力極佳,也時常協助清潔庶務等工作,適應十分良好。老師經常小聲地問他:「你喜歡這裡的生活嗎?」他也總是給予肯定的回答。透過小作所提供的服務,阿賜的生活型態漸漸回歸正常,精神也跟著變好,每天臉上更是洋溢著愉悅的笑容。對於阿賜來說,小作所工作賺的錢並不多,但是生活有了寄托,同儕的接納與支持更是帶給阿賜心中許多的溫暖,曾有人問他想不想去別的公司上班賺更多的錢,他回答那不是他所想的,簡單快樂的生活才是自己所要的。
參與代工工作,增加人際互動及工作成就感。
阿玉,雖然與年邁的父親同住,但每天的生活總是離不開電視,與家人的互動更是冷落。家中鮮少開伙,三餐都由父親外出購買,由於阿玉食量並不大,有時一杯飲料就滿足一餐,剩下的餐點常常無人打理,放至發霉腐壞。而阿玉對於本身的清潔習慣也不甚在乎,常因沒有洗澡,而使得一頭長髮蓬亂且殘留異味。發覺到這樣的景況時,社工便希望能讓阿玉到小作所接受服務,當然也順利徵得了父親以及阿玉的同意。來到小作所的阿玉,開始學習生活自理以及建立良好的衛生習慣,雖然珍愛的長髮有時仍會蓬亂,但身上異味卻減少許多,阿玉在小作所的進步及成長完全看在老師以及爸爸的眼裡。如今阿玉天天來到小作報到,對於這裡的生活她也感到非常快樂且滿足。
身心障礙者日間作業設施服務簡稱小作所,服務內容除了代工以外,還有社團活動(卡啦OK、球類活動、電影欣賞)、性別教育、青少契活動、社區融合活動、認知學習、自治會議等活動及課程,服務人數目前約有17名。看見服務對象除了工作之餘,也盡情參與在其他活動及課程的安排,他們的笑容就是快樂的最佳印證。
代工工作時彼此的互動與陪伴,讓服務個案不想放假。
小作所裡的服務對象曾說他們不喜歡放假,在家中常因無所事事,而感到無聊,雖然在這裡需要倚靠雙手努力工作,但其中所帶來的成就卻是讓人感滿足快樂,而生活多了老師的叮嚀,也讓服務對象都能感受到老師所投入的用心與關愛,我想,這也許就是吸引他們天天來報到的原因吧!
如果您對於小作所服務有興趣,歡迎與我們聯繫,詳細內容請洽04-8833786~社工組長。
(本期專題轉載自「彰化縣私立基督教喜樂保育院」及「基督教瑪喜樂社會福利基金會」110期院訊,感謝慨允轉載。)
鼎鈞與家人合照
在鼎鈞小學四五年級的時候,內心就一直盤算著這樣的孩子如何能讓他獨立?我們這些當父母的能陪他過多少日子?當父母的照顧自己孩子是責無旁貸,但將責任托付給妹妹,對她的人生是不公平的,所以我知道孩子需要的是學習,需要的是獨立而不是依賴,不是無微不至的呵護。學齡前曾經在台北就讀過第一兒童發展中心,所以一直萌有找尋一個心目中理想的機構。一個偶然的機會因為朋友的轉介,讓我知道了喜樂;他曾經是喜樂的院生,喜樂阿嬤就是這位朋友生命中的貴人;然而這為朋友卻成了我兒子--鼎鈞生命中的貴人—劉永春先生。因為劉先生的推薦,我到了喜樂做第一次的參訪,是一個純樸的小鄉鎮,沒有太多的高樓大廈,沒有車水馬龍,有一股濃濃的鄉村味,看到的是每一位親切笑容的大朋友、小朋友,僅管這是一次陌生的交會,卻一點也不見外,熟悉又親切,正是我想要的感覺,有了這樣的想法回到台北立刻上網查詢院方的成立源起、立案狀況、政府評鑑、社會輿論等相關資訊。再跟學校老師、熟悉狀況的親友家人商量研究,更是帶了師長親友們正式參訪、突擊拜訪等觀察院方的軟硬體設施、師生互動情形,平日課程安排、假日、夜間的教養作息,醫療照護、環境等等,往返參觀了五、六次之後終於確定—喜樂是一個能讓孩子學習並更可以是獲得妥善照顧的地方,於是我們放心的把孩子交給了喜樂。
十年足以讓一個懵懵懂懂無知的小屁孩,成為一個有能力有思想的青少年,然而鼎鈞卻因為老天爺開了一個玩笑,讓他的人生不同了,回想剛來到喜樂的時候,對於父母的安排也許他是不理解的,也許是厭惡的,所以每次返家送回機構他總是嚎啕大哭,任憑老師教保員攔阻都一樣掙脫想跟爸媽一起回去,現在他可以坦然面對,細細聽著我們給他的承諾下一次再來,我們去哪?找什麼人?做什麼事?可以理性的約定,可以有效溝通,可以耐心等待。所表現出來的認知能力、理解能力、表達能力、情緒管理都有了明顯的進步,也許在其他家長眼中這些根本微不足道,但對鼎鈞而言卻是他人生的一大步;對我們這些家長而言更是足以讓我們雀躍不已,津津樂道的一件大事。以前總是茶來伸手,飯來張口,現在卻可以幫忙準備開飯,餐後可以幫忙收拾清洗碗筷;會自己選擇想要的餐點佳餚,有自己的喜好、有想法,也知道分享,這些更是從來沒有想過他能應付的如此自如。以前覺得他的固著行為難以調整教導,現在卻成了一項優點,對於處理事情的態度不馬虎、能整理歸位物品、能分類作環保、能按部就班、能不隨意棄置,曾幾何時變這麼多的好習慣了。其實對孩子的要求做家長的只是希望他們能生活自理,健康快樂罷了,但十年喜樂日子我們看到孩子本身的潛能、孩子彼此之間的社會群己,更看到孩子的自給自足,不得不讚嘆喜樂給了孩子自己的人生,孩子你跟別人沒什麼不同,你是值得驕傲的!
喜樂阿嬤對我而言是一個熟悉的陌生人,這十年來阿嬤彷彿就跟孩子生活在一起,十年前來到喜樂時有幾面之緣,是一位滿頭白髮慈眉善目的老人家,未曾有過交談,未曾有過接觸,總是遠遠的看到她老人家坐著輪椅出現在某些場合,就這樣彼此默默關懷,可以感覺到那一份親切,體會到阿嬤對這群孩子的不捨,但是阿嬤累了,她老人家走不動了,索性就在院裡默默的守候這群孩子,再也不離去。她這輩子為這些孩子們付出時,我沒來得及參與,我卻享受了阿嬤一輩子奉獻的成果,一個無私、大愛繞了半個地球來到臺灣鄉下為偏鄉無助的孩子開啟人生大道,修築了庇護傘,然而鼎鈞有幸能在阿嬤的傳承、建設之下鑽進這把大傘,接受庇護,心中千萬個擔心,百萬個不捨,一一被感化;阿嬤謝謝您一直陪著這些孩子,謝謝您這把傘為他們一直張開著,我知道您還是守護著這些孩子,我知道有您在孩子跟家長一輩子都溫馨!!
(本期專題轉載自「彰化縣私立基督教喜樂保育院」及「基督教瑪喜樂社會福利基金會」106期院訊,感謝慨允轉載。)
志工服務隊為院生設計了許多團康活動,帶來歡樂氛圍。
喜樂保育院是一座另類的天堂,還記得剛進去大門時的忐忑不安,當天使們從門口出來要和我們一起活動時,那完全不知所措的心情,就連走上前跟他們打招呼都是硬著頭皮上的,但是……看到他們展開著笑顏,開心的舉著手,心裡不知道為什麼就這麼暖暖的。
近距離的接觸慢飛天使們,慢慢的瞭解他們後,發現他們真的好可愛,那麼的天真,沒有心機又很知足,跟他們相處在一起很輕鬆很自在。在生活中,天使與我們的外表是沒有差別的,只是我們可以自理罷了,但他們的單純遠比我們來的真實,即便他們有所不便,「放棄」絕對不是他們的第一選項,而是「努力」:努力學習,努力聽懂我們說的每個字……等。而他們總是笑開的,和想像中的氣氛完全不同,儘管身心上或有殘疾,但他們依然以純真的性格待人,不向上天低頭,以堅毅的態度活出自己生命的光彩。有句瑪喜樂夫人的格言:「不可以說你不行,要試試看。」從院生們身上我們真真實實的看見了。
志工服務隊的戲劇表演
即將離開時,真切可以感受到我們帶給院生的真的不多,反而,他們給我們的回饋比想像中的多,離開前的道別也真的很捨不得,有些天使可以感受到我們即將離開,有些可能沒有認知,不管如何,相信我們兩方都是有那麼一絲不捨吧,所以希望這份愛能一直傳下去。
每位天使的背後都有各自的故事,故事或許感人或許悲傷,但他們的樂觀總是可以感染其他人,所以我們在服務的這幾天就算疲憊,也都還是樂悠悠的。
闖關活動讓院生玩得不亦樂乎
最後,十分感謝喜樂院方讓我們有這麼棒的機會接觸天使們,陪伴他們關心他們,也謝謝老師們教導、帶領我們,您們無悔付出的精神令人敬佩,我們會多向喜樂阿嬤和您們學習看齊,保有無私奉獻的愛心!
~~喜樂保育院的院生們,記得我們曾經陪伴過他們。~~
~~~中國醫藥大學的我們,卻彷彿做了一場有著天使的夢。~~~
(本期專題轉載自「彰化縣私立基督教喜樂保育院」及「基督教瑪喜樂社會福利基金會」109期院訊,感謝慨允轉載。)
志工於音樂治療活動中與院生一起互動。
在這三天的服務學習過程中,我學習到了很多,尤其是早上在信實班幫助時小廷老師告訴我:「這裡的孩子每一個的情況都很不一樣,所以在餵食,復健等方面的協助也很不一樣。」一開始聽得有些模糊,但從這三天的相處中,我深深的體會到了其中的涵意。
第一位接觸到的服務對象是小智,老師說他看不到也聽不到,但是他能感受到。第一天早上在餵食早餐時,小智一直類似掙扎的移動,因此老師教了我餵食的訣竅,但到了第三天中午,那是這次服務的最後一餐,小智十分配合,甚至不亂轉頭直到用完餐,我打從心底知道我的用心有讓小智感受到,也讓我明白了一個人發自內心的用心及努力,即使別人看不到,但在他人的心中已有意無意地感受到了,並認同所付出的一切!
一起為院生禱告
恩慈班的情況到是還好,第二天協助的服務對象小宜因先天性體弱,因此在各方面的照護上要格外的細心與小心,我深深體會到因每個孩子身體情況不同,需求上也會有所不同。
下午,我們前往課輔班幫忙,協助小朋友們完成功課,練習寫新的數字與國字並參與小朋友們的各種課程,陪伴他們玩耍、學習,從中瞭解了每個小孩的個性以及他們的特質。
傍晚時分,我們便去成人班餵食吃晚餐。其中,有些成人能夠自理;有些需要餵食;另外有些則需要老師先把分配好的食物剪碎,再餵食。各個成人也皆來自不同的環境,有著不同的情況,在餵食的時候,也有遇到堅持不吃的,會打自己頭的,會四處亂跑的,但也有願意配合的。
志工於團康活動中對院生的協助
這三天的服務學習,我很開心,自己能夠服務、協助他們,因為這次的機會感受到許多的溫暖,讓自己也可以感動更多人,讓每個人知道自己很幸福,而可以幫助有需要的人更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助人為快樂之本,何樂而不為呢!?
因此,我很感謝有這次的機會能來到二林喜樂保育院進行服務學習的活動,這讓我學到了很多,也讓我上了很寶貴的一課!希望在之後還能有這樣的機會和時間能再前來幫忙與協助!而且,相信老師他們也辛苦了!
(本期專題轉載自「彰化縣私立基督教喜樂保育院」及「基督教瑪喜樂社會福利基金會」104期院訊,感謝慨允轉載。)
怡君老師守護院生不遺餘力!
冬天冷風颼颼的吹,雨天!大雨下個不停,阿君本可在家中翹著二郎腿等待近7:30分的上班時刻,只要十分鐘就足夠到上班的地點。可是一顆心就是懸著,七點以前一定要趕到院內幫寶貝們餵食開水,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也已過了近四個年頭……
陳怡君美女老師,自從接到通知轉調至有特別需求照護的照服組別服務,原本大辣辣的個性變得更細心、細微,盡力、盡量不假人手呵護著她的小寶貝!
咻--!咻--!咻--!喘鳴聲--彼此彼落,這可不是演奏會的動人節奏,而是瘦小身心障礙小天使因身體出現狀況的呼吸聲,聽得好心疼! 阿君把服務對象當作自己的孩子一樣,總是很快的敏銳到而適時的給予需求。除了疾病上的照護外,能給的就是多餵些溫開水,她知道至少對她們是有幫助的。
阿君雖然下班但心裡總是掛念著孩子們的健康,甚至休假都會撥空來看一下,為了查看她們是否安然無恙,平日每天都會提前半小時抵達,端著溫開水,柔情的望著,手中握著的湯匙一小口一小口,小心奕奕的將開水送入她們的口中。從孩子綻放的笑容中,在她們的心靈深處,一定感受到老師所付出的愛。工作雖辛苦,但阿君總是享受與孩子互動的甜蜜,孩子的健康與笑容是支持她每日工作中的精神食糧。
(本期專題轉載自「彰化縣私立基督教喜樂保育院」及「基督教瑪喜樂社會福利基金會」104期院訊,感謝慨允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