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專題】用愛陪伴小胖家庭向前行

我的天使,我的愛

作者: 
仕軒媽媽莊淑雅


仕軒媽媽與仕軒的合照十年前的跨年夜,是我和先生結婚五年來最期待的日子,因為我們等待了五年的小寶貝,就要來和我們見面了。

12月31日小軒出生了,外面在倒數計時,迎接新年,我們夫妻倆卻在病房裡哭。孩子一出生就被送到新生兒加護病房,經過了一連串檢查,確診為「小胖威利症」。當時的我們根本不知道這是什麼疾病,只知道目前的醫學沒有藥物可以醫治,那時的我們感到無盡絶望,不知道未來要怎麼帶著孩子走下去。

到病房看到小軒如天使般的臉,心裡有很多的捨不得,心疼這小小的生命將要接受多少苦難。當我們傷心無助時,小軒的主治大夫邱醫師給了我們很大的鼓勵和支持,讓我們能帶著這份力量擁抱小軒,開始我們的新生活。

小軒是個很有福氣的孩子,遇到的醫師、護理師、復健老師、早療老師,每一位都那麼疼愛他,所以小軒是一個快樂的孩子,他的笑容總是能安慰我的心。但即使有滿滿的愛包圍,小軒卻因為染色體的缺陷,如同所有小胖一般,會有情緒的障礙。小學時,他的情緒障礙讓學校老師和同學不知該如何與他相處,語言障礙也讓他沒辦法表達自己的心情,經常摔東西來表達他的情緒。當時有老師建議小軒去學畫畫,我心想,小軒應該畫不出一張完整的圖,但如果能讓在他心情不好,表達不出來時,用力的在紙上亂塗,那也是一種發洩吧!

就這樣,我帶著小軒去找畫畫老師,詳談後,因老師無法了解這樣的孩子而婉拒了我們,我帶著小軒一路哭回家,決定不再讓小軒去學畫畫了,因為我捨不得這可愛的孩子只因為生病而被拒絶,或者我自己也無法面對被拒絶的感覺吧!

小軒二年級時,情緒愈來愈糟,我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就在這時候,我們認識了很有愛心的鄭老師,她全心地接納小軒的身心障礙,一筆一筆教他畫出線條,當我看到小軒完成了他的第一幅畫,我感動,我慚愧。感動的是,我的孩子也可以完成一幅這麼美的作品,慚愧的是,身為媽媽的我卻曾經想放棄。鄭老師不但沒有放棄小軒,更將他的作品送去報名比賽,屢傳佳績,還曾得過全國特優,之後更有機會到日本參加世界性比賽。

拿著一張張奬狀和一座座獎盃,我的心情是激動的,從小軒出生以來,我拿到的總是一張一張的門診醫療收據,從不曾、更不敢想,有一天握在手中的會是小軒的獎狀。小軒用他小小的手畫出了希望,也畫出了我們的未來。

曾經我以為,小軒的疾病將是我們一家苦難的開始,我們痛苦過,無助過。但不管曾經面對多少難關,軒爸和家人總是全心全力支持我。第一眼看到小軒那可愛的臉龎時,我就告訴自己,他是我的寶貝,我會用我全部的生命來愛他、保護他,就算他出生時帶著小小的缺陷,但我們會用滿滿的愛補滿這個缺憾。我相信有我們的愛,小軒一定是幸福的。

感謝一路上幫助、鼓勵我的醫生、老師,以及所有互相支持的小胖爸媽們,因為有你們,我們才有力量走下去,也才有今天開心快樂的小軒。

(本文作者為病友家長,本期專題由小胖威利病友關懷協會提供,感謝協會允轉載。)

插圖: 

小胖家庭的心路歷程

作者: 
子皓媽媽李達瓏

子皓戴口罩操作實驗

窗外陽光依然燦爛,城市依然車水馬龍,人們依然川流不息,這個世界、這個城市並未因我家來了位特殊兒有所改變,從此刻知道需要改變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傷心、惶恐、擔憂的一路走過了21個年頭,學會了認清、勇敢、堅強地面對從四方湧來的難關,除了有「家人」當我最大後盾,也幸好有「小胖威利病友關懷協會」,讓我一路走來不致跌撞鼻青臉腫、不致孤獨。

學齡六歲前,孩子體質弱,生病感冒、哮喘、癲癇接二連三發生,軟趴趴無活動力,該爬不會爬、該走不會走、該說話不會說,當時是多麼令人擔憂、傷心,似乎看不到孩子的未來。幸而協會開辦了一系列如何早療、養育的課程活動,並由醫師群為我們講解、把關孩子的身體狀況,爭取健保注射生長激素來輔助落後的生長難題。

孩子就學後,即開始一連串的身心煎熬,父母內心掙扎不知是否讓他進入啟智班學習,但總想著小胖並不是笨小孩,於是我選擇普通班。隨著上學讀書,也開始了媽媽的磨難,小胖雖不笨,但仍智能不足且無邏輯思考,正常孩子學1次就會,小胖需學習8、9次,甚至超過10次以上,媽媽需用愛心、恆心、耐心才能陪他渡過這個過程。

孩子越來越大,懂得也越來越多,但因周遭環境使然,模仿同儕所產生的紛爭不斷,到處覓食的本性也越加顯露,使得在校老師不諒解、受到同儕排擠等等,這一切都讓父母感到精疲力竭,這時只有父母的愛心、耐心、苦口婆心才能化解。藉由向醫生諮詢,內心掙扎該不該服用身心科的處方藥,為改善孩子不專心、易怒、衝動愛發脾氣的狀況,我選擇用藥,讓孩子不焦慮、不隨便發脾氣,維持心情穩定。

此時協會開辦了一系列有關成長、心智、教養的講座,並成立長態性的游泳課、太鼓課、瑜珈課,讓孩子可像其他孩子有才藝可學,有社團可參加,豐富了身心靈的正常發展,孩子學習時,陪伴在旁的家長們也可互通交流,彼此打氣,學習如何渡過小胖的青少年階段。

現在孩子21歲了,結束了求學歲月。但因無適合地點安置,隨著小胖年紀越大,益趨受到本能控制,讓「覓食」成為他每日唯一目標。我選擇亦步亦趨地陪伴才能有效遏止。但並不是每個家庭都能這麼做,幸而我們的協會正朝這個目標規劃,慈濟醫院蔡立平醫生用大愛承擔了協會理事長重責,傳德媽媽義務協助任職秘書長,扛起了協會的大任,這是條辛苦、困難又崎嶇的道路,希望大家能站出來共同協助,團結一致,讓孩子跟我們相伴,過著幸福有品質的人生。

(作者為小胖威力症病友家長,本期專題由小胖威利病友關懷協會提供,感謝協會允轉載。)

插圖: 

永遠的小胖Baby

作者: 
小胖威利病友關懷協會 何宜臻


因自身基因變異,小胖威利的孩子普遍都會有智能、口語、肌耐力等生理發展限制,然而同樣是小胖威利的比比,出生時因吸入胎便造成的腦損傷,生長發育的局限又較其他的小胖威利更大。

二樓不到5坪的小房間,是比比的生活圈。若無外力協助,比比完全無法自行離開房間,當然,比比還是有填不滿的食慾,只是和其他小胖家庭的控制方式簡單了些,只要設立好屏障與打發時間的活動,比比的飲食控制,就能由家人完全掌握。

然而,比比還是個正在長大長胖的孩子,歲月流逝的同時,爸爸媽媽正逐步衰老。不是狠心讓比比困在二樓的小房間裡,實在是扛著比比上下樓的力量,越來越薄弱。

也曾想過讓比比進入安置機構,除去費用問題外,一個無口語能力只能以咿呀尖叫表達情緒的孩子,一個無法自理生活到現在還要靠旁人替換尿布的孩子,一個全身癱軟站都站不住連輪椅都坐不住的孩子,媽媽自知要被接納的機會很低很低。

比比就像是被困在龐大身軀中的小胖Baby,15年的歲月過去了,他卻永遠停格在1歲之中。

孩子能平安健康地成長茁壯,是天下父母最大的願望,小胖爸媽願望實現的同時,對於孩子未來安置與照護,恐懼及不安也伴隨而生。其實,同樣的煩惱與挑戰,不僅是比比的爸媽,全台還有將近180個家庭,也正在面對著,正煎熬著。

(作者為小胖威力症病友社工,本期專題由小胖威利病友關懷協會提供,感謝協會允轉載。)

夙夜匪懈, 催生小作所!

作者: 
許張義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詩經》的情愫簡單,至情。但小胖的 爸爸媽媽,他們不敢奢望與子偕老。雖然, 從小胖出生的那一刻起,已註定父母一定要 有一人緊緊地執子之手,襁褓而至壯年,不 得稍稍鬆懈。壯年至老,誰與偕老?誰執其手?

喜歡民歌,年輕時哼唱徐志摩的《歌》:「我死了的時候,親愛的,別為我唱悲傷的歌;......」 淒美是想像的意境。近年來,在協會。再哼之, 恐懼的卻是未來的實境。唉,「小胖之家」,何時可以成立?

2005 年 9 月,協會成立。十年來,上下只有一個想法,這個想法引頸了多少父母的期盼,費盡了多少社工的努力 – 許諾小胖們一個家園。當無法再執手並偕老時,小胖們是否有他們容身之地,一個瞭解此一罕病的 家園:小胖之家。

此際,機構如庇護工場或日間照顧設施, 有,但不足應付需求。身心障礙者的家長們, 汲汲營營找尋機構,排隊等候空缺。待小孩從特教系統畢業了,只得在家苦候。一朝占了缺,也通過了能力初評進入機構,但是大部分的小胖因其特殊症狀– 貪吃而偷食,很快的就困擾了機構的管理,退貨是唯一途徑。如此,尋尋覓覓,進進出出,父母終於累了進出、倦了尋覓,只得居家自己照顧。 經濟狀況允許者,尚可由父母之其一留守看護;不允許者,或隔代養護,或獨自居家生活,遊盪索食、騙食、偷食等等,可預期的悲劇於焉展開。

「心智障礙者日間作業設施服務模式」, 我們稱之為小作所。係內政部於 2008 年 2 月規劃,2009 年進行試辦營運的新模式,介於庇護工場和日間照顧設施之間,讓能力不足以進入庇護工場,但也不願接受機構式服務的心智障礙者,有更多元服務模式的選擇。

長治久安計,固然要成立「小胖之家」。 如蔡立平理事長常提到的德國小胖之家的服務模式,即三至五個小胖居於一屋,依小胖的特殊病症,由專人統一照顧生活,達到愛的關懷,實踐鐵的紀律。然而,不論是在人力或 財力上,這需要龐大的支持力度。而當下臺灣社會對小胖威利症候群尚且認識有限,又如何可以集結龐大的資源以運用?

日復一日,年來年去,十年過去了,孩子們陸續成長,走進學校又踏出校門。上百個小胖仍在找尋食物及學校以外的未來。父母伴著孩子和無奈,坐困家中。

從「半工半讀」延伸到「伴工伴讀」的概念,倘若依其能力程度,訓練其工作技巧, 再施以自立生活輔導,除了可以讓小胖家長稍稍喘息,也能塑造健康的成年小胖!

感謝溫靜如秘書長 2014 年的辛勞,小小的募款成果終於可以勉強支持我們提供再上一層樓的服務,回報公益人士的愛心也回饋病友的期待,小胖威利小作所,終於在 2015 年 4 月正式營運,雖然病友家庭朝朝暮暮、心心念念的24小時照護中心尚未達成,但這一步希望的曙光將是奠定『小胖之家』的基石。

小作所的成立,小胖,可以來此半工半讀。有愛心的你,也能在此伴工伴讀。我們期盼著。

(本文作者為小胖威利病友關懷協會副祕書長,本文專題由小胖威利病友關懷協會提供,感謝協會慨允轉載。)

我與小胖的故事

作者: 
長庚科技大學護理系 徐麗鵑

長庚科技大學Power 志工社與小胖們合照

第一次聽到「小胖威利」是小學三年級 的時候,偶然在電視新聞上看到,當下只知 道這是一種吃不飽的疾病,這片刻間的印象 就這樣深深烙印在我的腦海中。

幾年後,在長庚的社團接觸了小胖威利的玻璃彩繪義賣,每個月定期到文山兒童育樂中心義賣,終於在半年後成立了與協會長 期合作的「Power 志工社」,也有了與小胖 互動的機會,在真正見面前,上了不少如何與小胖相處的課程,進一步地認識這群小天使。

還記得第一次與小胖見面是個溫暖的十月,熱情的小胖主動靠近我們,和我們互動、聊天,深深感受到屬於小胖的熱情。我們帶著孩子一起跳早操、玩遊戲、說故事,過程中免不了突發狀況,小胖們突然爭吵,雖然上過課程,卻不知道該如何處理,當下真是慌了手腳!還好協會社工來幫忙才化解這個狀況,也讓我學習到如何處理小胖的情緒問題,同時也體會到病友爸爸媽媽的辛苦。

作者徐麗鵑參與活動照片每年12月最期待的就是耶誕報佳音。那一年在台北地下街,牽著身穿聖誕老人裝的小胖,一起在地下街發耶誕禮物,志工手上都有對講機,有位小胖拿著對講機和所有人說:「聖誕節快樂!」陸陸續續大家也互道聖誕節快樂,雖然冬天很冷,但每個小祝福都讓大家溫暖起來!

第二次在動物園,看到小胖們的太鼓表演,讓我非常驚豔,不知道這樣的表演事前花了多少時間練習,老師和爸媽們又投入了多少心力?報佳音時,對於陌生人,小胖比我們都還要熱情,很快的就把滿滿的祝福送了出去。那天讓我最感動的是我們一起在園 區點燈,閃爍的燈光伴著細雨映入眼簾,一棵大大的聖誕樹上,掛滿了孩子們的願望, 離開前我與小胖互相擁抱,希望明年我們可以再見面。

2014 年在永康街報佳音,隔了一年與小胖再見面,原本已經忘了小胖有多熱情,抵達永康公園的那一刻,「我的姐姐是誰?」小胖們蜂擁而至,在發名牌時,被小胖團團包圍,當下再次重溫熱情之中,看著孩子們唱著〈小星星之歌〉,有股說不出的感動,我們跟著永康教會到街上報佳音,那一天我們是不是讓台北街頭有了不一樣的溫度呢?

加入社團第五年了,接觸小胖威利也是第五年,時間流逝的很快,看著名單上當 年註記是嬰兒的小胖已經長好大了,五年之中,也看見孩子們一點一滴的改變,唯一不變的是小胖的熱情、貼心與純真,每每想到這些過程,真的覺得自己非常幸運,能遇到像天使一般的他們,幸福是一種微笑的傳遞,而小胖們總是傳遞著這樣的幸福,希望這份微笑幸福可以長長久久,而我與小胖的故事,未完待續……

(本文作者為長庚科技大學護理系學生,也是小胖威利病友關懷協會志工,本期專題由小胖威利病友關懷協會提供,感謝協會慨允轉載。)
 

插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