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的足跡=無數的激勵

作者: 
李威德


穿透樹枝的陽光。photo by  Brandon Giesbrecht

人生短短數十年,算一算也差不多就是3、4個二十年,但這也是從一般人的平均餘命計算而得的。如是罹患肌肉萎縮症的夥伴,可以得到3、4個二十年,絕對是上天的恩澤。

自民國九十三年加入「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肌萎縮症病友協會」已過十三載,更早之前跟其他病友夥伴的互動,只能靠當時不很發達的網路通訊,或是電話聊聊天,抒發一下彼此心情。得知有專屬肌萎夥伴的協會後,很快地加入這大家庭,因此結識了更多其他肌萎夥伴朋友,也讓自己更加了解肌肉萎縮症相關各種資訊。

台灣早年對於肌肉萎縮症醫療與相關訊息並不完整,眾多病友苦無管道可以得到協助,只能靠自己在醫療單位茫茫無助四處診治,「中華民國肌萎縮症病友協會」在民國八十五年成立後,漸漸聚集肌萎家庭間互助支持的力量,並透過歷任理事長、理監事、工作人員不斷努力,結合醫療單位、公私部門、社福團體,建置相關資料提供給肌萎家庭夥伴運用。

民國九十九年經前劉俊麟常務理事引薦,進入協會北區辦事處服務以來,見到有些病友剛確診時生理上和心理上的衝擊甚大,也很難短時間的消化和接受,此時個人也會提供自身經歷與其分享,而協會的存在也提供了許多適切的幫助。

曾經在北區辦事處辦理焦點團體場合中,有一媽媽帶著兩位小朋友前來,而這兩位小夥伴都是肌萎縮症最嚴重一型「裘馨氏肌萎縮症(DMD)」,當時媽媽第一次帶兩位小朋友參加協會的活動,當輪到媽媽自我介紹時,只見她情不自禁兩眼流下淚水,此時此刻不用言語,我們都知道她的心情激動與情緒紓解,這也是協會最重視的目標「關懷、同理、互助」。另一次;帶領社工前往探視一位身體狀況不佳的肌萎夥伴,從她言談間感受到對於茫茫未來充滿無助,而社會福利種種限制與門檻,導致讓她小孩無法得到更妥善的照顧跟生活品質,這些食、衣、住、行、醫療權益問題,都是協會成立以來一直爭取跟協助的。

協會病友組織的功能不僅僅是疾病上的關注,更是病友家庭間生活多元層面的關懷協助,面對現實未來的生活與既定罹病的生涯,協會都願意與病友家庭間一同攜手前進,在北區辦事處服務這幾年來,看見每一位肌萎夥伴、每一個前輩身上,都有屬於自己令人尊敬足跡,深深的激勵自己堅持下去。

就用我曾看過的一句話來跟大家共勉,「既然生命是短暫,那就去選擇燦爛」!

(本文轉載自中華民國肌萎縮症病友協會創會20周年紀念特刊,感謝協會慨允轉載。)

插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