揪伴唱KTV、組團打保齡球、單車遊、自助小旅行……這些生活中的「小確幸」,對於一般人來說,都是簡單易行的生活休閒、情趣,可是對於身為「副社長」的淑英而言,卻要經過一番努力與學習才能體驗休閒活動的美好。淑英分享點點滴滴時,清澈的眼神、單純的笑容,就像個純真稚童展露出幸福感。
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的服務個案淑英,目前受雇於超市擔任全職陳列員;淑英良好的學習態度與社交能力,為自己打造了愉快的工作氛圍。工作結束後,她沒有別的去處、沒有任何消遣或休閒,只能回到家裡,獨自消磨無所事事的下班時光。雖然同事親切、家庭和樂,然而淑英內心隱約企盼能夠擁有一個工作與家庭之外的「心」天地,在那裡,自己可以結交新朋友、休閒娛樂、自我實踐。
聯合勸募看到身心障礙朋友渴望人際交往、對體驗新奇的追求、期待自我成長等不同層面的需求,因此,支持社福夥伴合力推展身心障礙者「自立生活」方案。育成基金會是聯合勸募的合作夥伴,提供心智障礙者陪伴終身到老的服務,成為他們在家庭、社會或機構,在不同生命階段最溫柔堅定的守護者。聯合勸募長年補助育成基金會執行「育成友誼社」服務方案,即是共同協力以滿足智能障礙朋友心靈層面的需求。
育成基金會的社工淑君及培妤表示,我們陪伴並參與智能障礙者走過完整的人生,所以能夠觀察出他們隱而未現的需求。當社工順利媒合智能障礙青年(簡稱「智青」)就業後,乍看他們生活步入穩定的軌道,實則生活拼圖缺少了重要的一塊—休閒,創造這塊拼圖,成了「育成友誼社」設立的起源。
一般人可以自己選擇不同的休閒活動,以紓解壓力、擴大社會參與、滿足人際關係,但是,智青缺乏休閒相關的資訊與資源,例如:想要交新朋友出去玩,但要去哪裡?又要如何交友?要怎麼玩?對一個智青而言,這些都是需要透過指導、協助解決的問題。「育成友誼社」設立的目的及提供的服務,不是要替智青「解決」這些問題,而是協助社員自行提出意見,藉由團體成員的互相交流,共同決定休閒活動的計畫,社員再通力合作,讓這個休閒活動付諸實行。
自立生活運動主張經由「自我選擇、自我決定、自我負責」,提升障礙者的社會參與能力及自主權。「育成友誼社」既要滿足智青心理與社會層面的需求,也朝著自立生活的願景一步一腳印循序邁進。聯合勸募長期協力這個方案的執行,看見了育成工作夥伴推展過程中,不斷嘗試與調整,踩踏出一條茁壯的軌跡。
隨著社員日漸熟悉各種活動、越來越能夠自我表達,「育誠友誼社」從民國 101 年有了大膽的嘗試—從鬆散的友伴團體,轉向有組織的社團。社員共同訂定組織章程,選出正、副社長,建立會議、活動的制度與秩序。而人緣極佳的淑英,透過投票表決,成為了現任的副社長。
創建制度對社員來說,是不容易且辛苦的一步,首先是不同意見的妥協,其次是遵守規則的責任感。然而,辛苦是值得的,社員從過程中獲得扮演不同角色的機會,無論是擔任幹部、活動負責小組、分工執行者,都豐富了人生經驗。性格害羞的淑英,歷經多次會議主持的洗禮,已經能在陌生人群前侃侃而談,發表演說。笑起來靦腆的淑英,堅定地說,「自信」是在友誼社所獲得最珍貴的寶物。
有一年中秋節,淑英到機構服務長輩用餐,那晚空氣及嘴裡溢滿烤肉香氣的滋味,讓她念念不忘,為了能再度回味,也讓沒有烤肉經驗的社員嚐鮮,去年底她發起烤肉活動,先上網搜尋幾個地點,再和社員去場勘,不料大夥最想去的河濱公園竟禁止烤肉。淑英不放棄,找到了淡江農場,並與店家預定了烤肉用具與食材。社員們一同打理好前置作業,風和日麗的出遊日,大家協力架炭生活、塗烤肉醬,大快朵頤,玩得不亦樂乎!看到社員臉上滿足的笑容,淑英內心的欣喜與成就感,難以言喻。
社工組長淑君呼籲,要相信智青的自主權與能力,給予幫助但不要過度,才能讓智青有機會學習成長。比起活動是否成功,過程中學習到多少才是最重要的,每次活動結束,社員會在檢討會中彼此加油打氣,在正面氣氛的互相激盪下,摸索出能讓下次活動更成功的方法。
訪談中,我們看見了智能障礙者自立生活的實踐,智青不再只是被監護者,也能充滿自信說出願望、負起責任、付諸行動,在自我實現的路上,智青朋友需要更多的資源,協助他們建置成長的環境,從而走入社區、參與社會。
(本期專題由中華社會福利聯合勸募協會提供,本文轉載自協會「為愛出輯」會訊第59期,感謝協會慨允轉載,更多文章歡迎至協會網站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