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二十二歲的小鳴,在黎明教養院待了近十四個年頭。除夕回家,老師給「鳴爸」一份「處方箋」,因為在院裡的生活有慣常的作息,回到家,也許一下子家人會適應不來。爸爸照表抄課,記錄了小鳴的居家生活。
小鳴省親假返家日記:
每天都是七點硬是把他挖起來,吃了簡單的早餐、服完藥之後,風雨無阻,在八點多一定會帶他出門走路。當計步器超過九千步(大約6公里),就回家大致清理之後,往往過了11點快12點,就是午餐時間。
為了讓他腿能打直,午餐他得站在矮凳上吃。每口之間停幾分鐘,讓他學習等待。這樣可以吃到兩點多。他在家從不午睡。下午時間如果他的情緒平穩,會讓他坐在院子裏曬太陽吹吹風。(但這回來只有一次,因為他過於亢奮,沒來由的嘶吼、狂笑往往持續十分鐘以上,怕吵到鄰居)
傍晚,就是運動加復健時間,全套的仰臥起坐和半套的伏地挺身,然後洗澡。接下來的晚餐也比照中餐;只要碗裏還有食物,他就可以等。但等到最後一口吃完,替他裡裡外外仔細地刷完牙後,全家自動進入戰備,將燈光保持昏暗,輕聲細語將音量放至最低,儘可能營造好眠氣氛。
但小鳴總不讓我稱心如意,可能安靜個十來分鐘,接著就是無預警、好幾分鐘的嘶吼和狂笑。我常提心吊膽怕被鄰居投訴。到半夜約一兩點他入睡時,我感謝上帝的保守,他睡著之後一直到天亮我叫醒他之前,我是可以放心睡覺的;睡前我凝視他的睡臉,他沉睡得有如天使。
這就是小鳴在家的年假。
黎明還有許多和小鳴相似的大肯(Autistic adults,成人自閉症者)孩子,因人際溝通不易,伴有固著行為,教養也相對困難。為了能讓他們在大自然的環抱下愜意生活,黎明致力於建置「大肯一村」,協助大肯自食其力,讓大肯在父母年邁時也可有塊樂園安身立命。喜樂園第一期工程「大肯一村」、「大力二村」已開始籌建,詳情請參閱網站資料。
(本文轉載自黎明教養院會訊喜樂誌128期,感謝黎明教養院慨允轉載,更多活動訊息、課程,歡迎至網站查詢。)
相關連結:DIN電子報第171期——豐富生命的黎明教養院(一) 2014.06.27出刊
2014年9月從教養院搬到白楊社區後,阿珍參與咖啡師培訓,專心練習沖泡咖啡所需的技巧。苦練多時,終於在2015年2月16日時繫上黑圍裙,成為一名專業的咖啡師。八年前,重度多障的阿珍獨自帶著四個孩子,輾轉在教養院落腳,從此以教養院為家。過去阿珍依賴教養院的老師替她安排的行程,照表操課,對於未來並沒有什麼太多想法。接觸咖啡師培訓課程以後,練習過程中,接二連三的挫折並沒有使阿珍心生倦意,要沖好一杯咖啡的決心反而更加堅定。
阿珍談起咖啡時不見靦腆。她說,在使咖啡粉甦醒的悶蒸步驟,時間最好是十秒到二十秒,在不斷品嘗、比較之下,發現將她擅長的黎明夢想咖啡悶蒸二十秒能將咖啡的苦味降到最低。阿珍言談間盡顯操作的嫻熟,與對待咖啡的真心誠意。
接下來,咖啡的三次沖水過程中,要是水加得太多,或是注水時水量不均讓咖啡粉從濾紙掉到壺內,破壞咖啡原本風味,這杯咖啡就得報銷。只見阿珍邊說邊斟水,手抖也不抖,氣定神閒注進準確的水量,連在旁同為咖啡師的綉綉看了也深感佩服。綉綉也住在白楊社區,過去和阿珍在教養院時,就是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兩人年紀相差甚遠,個性南轅北轍,奇妙的是兩人卻越談越投機,感情好得一同騎車上下班。
過去在向陽園做為多元培力計畫學員的綉綉,笑說阿珍個性和她不一樣,比起侃侃而談,阿珍更擅長傾聽。兩人個性差異也可在學習咖啡上略見一斑:綉綉迫不及待想學習義式咖啡和拉花的做法、阿珍則只想先把手沖濾泡咖啡做得盡善盡美,不過對咖啡抱持的熱情卻是不相伯仲。一旁靜靜聆聽的小芳,也不時點頭表示贊同。小芳去年十二月經由姐姐的陪同下來到咖啡店,通過多元專案的面試後,經歷短短的培訓時間,因表現優異成為阿珍和綉綉的同事,將一杯杯咖啡送至席間讓客人品味。
以往身心障礙者就業多以勞力取向、操作單純的工作為主,但經由黎明愛蓮作業所和湛盧咖啡老師們的耐心訓練,阿珍和綉綉不僅能在院外自食其力,也找到可為志業的轉捩點。未來黎明也會繼續扶持像阿珍、綉綉和小芳一樣的身心障礙朋友,陪伴他們一同在漫長的人生旅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立足點。
(本文轉載自黎明教養院會訊喜樂誌128期,感謝黎明教養院慨允轉載,更多活動訊息、課程,歡迎至網站查詢。)
相關連結:DIN電子報第171期——豐富生命的黎明教養院(一) 2014.06.27出刊
黎明在宅教養服務從最起初開始尋找、宣傳在宅教養服務,我跑遍各社政單位、部落及村里,希望這項花蓮在地創新服務的訊息,能即時傳遞到最偏僻的角落。
當找到第一位服務對象,我當時的心情非常激動,尤其是家屬在簽約書上簽名時,我幾乎快要掉下眼淚。因為個資法的限制,我只能挨家挨戶親自拜訪詢問,穿梭巷弄間像大海撈針。好不容易找到幾個可能的家庭,幾經詢問才發現已經接受機構式的服務,也只能振作以後重新出發。日積月累的努力後服務量案總算上升,目前已經收到總服務名額的百分之八十,感謝很多支持在宅教養服務的社區朋友,才能幫忙這些隱身在社區中、不為人知的心智障礙家庭。
在宅教養服務秉持「以家為教室,教保員為家教」的理念,不管家庭經濟狀況或居住環境如何,我們都堅持提供完整的服務內容,幫助每個家庭提升生活品質;即使得迴繞山路或穿梭市區巷弄,需要在哪裡,我們必會提供服務到有需要的家庭。
訪視家庭時,我是傾聽者,先了解家庭處境,同時提供關懷。服務進行前,我先與家長共同討論擬訂個別服務計畫(ISP),依排定時程提供如生活自理、口語表達、適齡休閒活動、技藝陶冶等服務。課程進行時家長也需陪同,以便家屬能在家自行教導,也增加彼此間的教養互動,這也是在宅教養服務的精神。過程中,在旁認真學習的服務對象及家屬,是我最大的鼓勵,服務對象與家屬的全力配合也大大提升服務品質。
服務至今我看到一些成效。其中文文以前在家,從未有主動打掃環境的意願,經過技藝陶冶的訓練,現在文文已有主動整理家庭環境能力。另一名學習編織的小芬,學習前整天在家看電視,學習後對編織產生興趣,看電視的時間也大大減少。家屬表示,小芬很努力學編織,想將編織發展成她的專長,因為作出來的成品非常漂亮,受到肯定的小芬也因此變得有自信。
不管在宅教養服務未來有多艱辛,我們堅持:「無論做什麼,都要從心裡做,像是給主做的,不是給人做的,因你們知道從主那裏必得著基業為賞賜;你們所事奉的乃是主基督。(歌羅亞3:24-25)」
在宅教養服務專線:0972-599-062 (星期一~星期五 08:00~17:00),2016年因擴大服務區域與服務量,我們還需要2部5門掀背轎車,請幫助我們為更多心智障礙家庭提供優質服務!
(本文轉載自黎明教養院會訊喜樂誌131期,感謝黎明教養院慨允轉載,更多活動訊息、課程,歡迎至網站查詢。)
相關連結:DIN電子報第171期——豐富生命的黎明教養院 2014.06.27出刊
照顧身心障礙的服務使用者不只是照顧他們的日常生活起居,更要關照他們心靈層面以及兩性情感的需求。黎明從102年起即有計畫的為身心障礙的服務使用者設計一系列的「兩性教育課程」,從基礎的認識身體的變化到男女交往的社交禮儀都是課程重點。
也許是照顧者力有未逮,過去身心障礙者對性的需求常被忽略、忽視,這幾年來性別平等教育普遍獲得重視,大眾逐漸了解身心障礙者兩性教育的重要性,特別是心智障礙學生受限於智力的發展,對於「性別」和「性」的認識感到困難,很容易成為性侵害或性騷擾事件的受害者。因此,幫助身心障礙學生學會保護自我,性平教育確實是重要的課題。一般孩子在校園中可以透過書籍、老師的教學逐步學習,但是對於社交圈相對小的院生就必須由院內的老師擔任引導的角色。
還沒計畫的實施兩性教育之前,有男性的服務使用者對於自己生理的自然反應感到訝異、其他人也對於這「不平常」的反應感到好奇,這些反應對於服務使用者的情緒都有不好的影響。在進行了課程之後,男性服務使用者了解勃起並不是疾病,也不需要遮遮掩掩,其他人也知道那是正常的生理現象,當男性服務使用者發現自己有需求時,他會向老師說明,老師會讓他獨處,自己處理自己的生理問題,並自己清潔。正面的面對生理反應,便不會產生無謂的焦慮,情緒上也比較穩定。
性平教育課程的內容,並非只是單純的認識身體結構,讓身心障礙的服務使用者了解兩性的正確相處之道、人我關係與身體的界線,並建立正確的性心理觀念,都是我們關注的焦點。
除了課程,更重要的是將性平課程融入生活,在教室中可以看到牆上張貼著「沒有經過同意不可以觸摸別人的身體」之類的小紙條,隨時提醒服務使用者尊重他人。而老師如果發現服務使用者不當的舉止或對異性產生好奇等,都可以隨機教育,讓學生即時獲得正確的性觀念。
此外,對於性侵害、性騷擾的認識,以及如何保護自我的教導也很重要,透過DVD、繪本教服務使用者什麼是讓自己感到不舒服的身體接觸,也讓他們學習表達自己的感受,提升自我保護的知能。
(本文轉載自黎明教養院會訊喜樂誌127期,感謝黎明教養院慨允轉載,更多活動訊息、課程,歡迎至網站查詢。)
相關連結:DIN電子報第171期——豐富生命的黎明教養院 2014.06.27出刊
「我會以生命用力珍惜我看見的所有食物。」這是我為認識一年多的大肯兒鳴鳴,所下的註解。鳴鳴看到除了饅頭外的食物會抬起嘴角,露出皓白貝齒,眼神炯炯有神。鳴鳴喜愛吃,吃東西速度也快,午餐我便給他較小的湯匙減低他的進食速度(避免他暴飲暴食),且發現他在拿不是他的食物前,一定會笑得露出口白牙,於是最近我讓他含冰棒棍,讓他在笑之前能意識到口中冰棒棍的存在,警惕自己。
他最愛把布置教室及走廊上的宣導海報一舉撕下,分批撕成小紙屑在手中把玩,或品嚐紙的口感與味道,當年的鳴鳴可說是將男孩的調皮性格,發揮得淋漓盡致,弄得教保員都精疲力竭。我和家長聯合,一起討論出改善辦法:我一見鳴鳴撕紙便立刻制止,抽走他手上的紙,甚至連地上的紙屑一併掃乾淨。這樣堅持六個月後,鳴鳴漸漸不再破壞玩弄視野所及的紙製品。
鳴鳴在機構內發生的任何事,我都以信件附上照片、影片與遠在其他城市的家長分享,討論並參考家長在家處理情緒行為的方法,修正鳴鳴的學習目標。如此在院裡建立的行為規範也能與家中即時同步,不因鳴鳴回家而鬆懈。
以下為暑期省親假後,與鳴鳴父親的信件來往:
我: 敬祝 平安喜樂 |
鳴鳴爸爸回信:
文馨老師好, 下午送鳴鳴回院,這次他一到院就頭也不回趕著進去。這和他之前老是要賴著想再坐一會車子很不一樣,倒讓我感覺有一點悵然若失。 :) 您問到鳴鳴回家和睡眠的情況,讓我覺得上帝一定有垂聽我的禱告。鳴鳴返家這幾天,對我而言有點不太真實,像夢。因為以前他總是似睡非睡嬉皮笑臉拖到兩三點,讓我血壓飆很高,血壓計上的數值告訴我我真的確實在過每一天。 而這幾天晚上10點多鳴鳴就自己抱枕頭表示要睡了,到11點就睡著了。一直到早上7點被我挖起來,整夜的平安讓我覺得不可思議,真的很像夢。另外他以前沒事就沒來由吼叫的情形,這次改善非常多,雖然有時候還是會意思意思吼個幾聲,但聽得出來是開心的。這幾天也要鳴鳴拖地,看他的臉都要忍住笑。他一定心裡想著:不是回來渡假嗎,怎麼還要勞動服務?再加上例行的健行、仰臥起坐之類的活動,難怪他一到院就忙著往裡走。 這次讓他帶回去的衣物裡有四件半舊的長袖薄上衣,是您上次提到他去向陽園所需。我知道帶他去除草鋪石,您肯定是比他累。我有拿著這幾件薄上衣叮嚀他:「要靠自己眉尖滴下的汗水,飯吃起來才香甜。」(他只是眼勾勾地看著我,我想他是不懂這大道理的。)
今天離家前幫他打點了儀容,也刮了鬍子,希望看起來有精神。今天也是鳴鳴的生日,幫他許了願,希望他能感念您對他的用心,讓往後照護他的人心平氣和。 |
與家長溝通鳴鳴在機構內的情況,不只能幫助我們完善院生的學習目標,同時家長的回饋也為處在外太空般孤獨的我們,點燃盼望的火苗,也提升我們的信心。未來我們會一直陪伴大肯家長,走在恩典滿滿的道路上。
編按:固著的大肯兒在照顧上極為不易,需要花費長時間的心力與堅持去導正大肯兒的問題行為。黎明邀您捐款幫助大肯兒,陪伴大肯兒在光中前行!
(本文轉載自黎明教養院會訊喜樂誌131期,感謝黎明教養院慨允轉載,更多活動訊息、課程,歡迎至網站查詢。)
相關連結:DIN電子報第171期——豐富生命的黎明教養院 2014.06.27出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