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而言,製作影片是個很大的挑戰,我知道這不是件簡單的事。而第一次的課程教導如何利用不同角度、遠近的相片說故事,簡單易懂的課程內容讓我增加了不少信心,覺得克服了我最害怕的技術層面後,好像也沒那麼困難了。但接著我發現對我而言最困難的反而是我最擅長的說故事,也許是因為對自己服務的對象太過熟悉了,所以一點也不覺得這是個可以述說的故事題材,而我也在思考如何表達故事的內容時陷入了麻煩。
初剪時我用照片表現學生在總會工作坊一天的生活紀錄,缺少了故事的主軸,因為這些就是我們的日常生活,而我也以為這樣的表現方式可以讓大家了解我們。但後來發現並非如此,因為除了與我同辦公室的輔導員外,沒有人知道我到底在幹嘛,到底想說些什麼,這是我最先遇到的瓶頸。
因此在第二次修改時有些自暴自棄,後來試著以對朋友分享學生生活點滴的方式述說,意外地找到了方向。原來說故事一點都不難,原來我每天都在說著故事,只是我並沒有意識到,而原來當我輕輕說著我眼中的所看到的、我每天所感受到的,是可以這麼觸動人心。
在這過程中,真的很感謝一路辛苦相伴的夥伴們,尤其是伶光與馬各老師(註)。自己製作影片時容易出現盲點,也常會不自覺地先入為主認為別人一定會懂,這導致了影片只有自己看得懂的情況發生。但在一次次的討論、一次次的修改後,會慢慢找到方向,也能慢慢找到自己的述說方式。雖然最後總共修改了七個版本,雖然每次都想發脾氣或興起放棄的念頭,但最後完成的感覺真的很好。
我知道也許透過這次活動增加的曝光率有限,但這是個開始,漸漸的我們會開始嘗試用我們自己的語言,說著我們眼中的孩子,讓大家可以多多認識他們,或許在大環境下無法真正改變些什麼,但至少在其他人眼中他們可以不再那麼奇怪,也或許能為他們在生活上減少一些辛苦。
(本文作者為中華民國自閉症總會作業輔導員。註:影像製作工作坊專案執行人員簡伶光Debra,工作坊講師駱安玲。)
相關連結
這一次的專題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好的體驗,年後工作上被賦予製作影片的新任務,因為完全沒有相關經驗,一開始完全不知道要從何下手,也不知道該從何問起。在我很焦慮的情況下,得知了開拓文教基金會與身障團體聯合舉辦影像製作工作坊課程,就立即報名參加了。
課程安排在一開始由Peopo公視公民新聞王建雄老師教我們如何拿相機拍照、錄影,搭配了淺顯易懂的簡報分析電視新聞的結構、引導大家做不同短片的比較與討論,在短時間內建立起大家最基本的拍攝技巧。
接下來是馬各老師(駱安玲)教大家如何用5W1H技巧思考,並套用到心智圖的練習上,心智圖最大好處就是幫我們歸類、釐清,進而幫每個夥伴找出團體組織服務的特色。找到可行性的議題後,開始學習如何寫好的故事腳本,老師採用互動性的教學讓你想打瞌睡也沒辦法,首先擺出圖片和句子,並讓大家想一句關鍵字交叉套入檢視,並分析每一個不同關鍵句所隱含的情緒,這項練習也使得我們在撰寫腳本時對於情緒氛圍的掌握更加嚴謹。三堂課的時間過得很快,每週課堂都滿載新學的peopo(撇步)回家,但最後一次再見面就是活動的行前成果發表會了。
在第三堂課結束後至成果發表前,約有兩週的時間緊湊的開始籌備拍片的事,還請社工同仁協助聯繫案家劉育秀及劉媽媽的意願。拍攝前我帶著忐忑的心訪談,聽著劉媽媽及育秀講述著一家人這幾年共同歷經的困難與煎熬。了解後才發現我的不安是多餘的,因為育秀讓我知道,就算罹患小腦萎縮症,外觀跟以前上山下海的她判若二人,但是她的笑容沒有變。那時便清楚的知道,想要把這個笑容給紀錄下來,讓這份精神傳達給更多需要鼓勵的人。
拍完後製的過程很漫長,首先就是拍攝剪輯出來的故事表達得不夠精確,因為資料蒐集得來實屬不易,我很貪心,什麼都不肯割捨淘汰,使得影片表達出來的訊息很雜亂無章,馬各老師這時問我:「你想要表達的究竟是什麼?」,我才恍然在這麼多訊息中迷失了,重新翻起心智圖整頓影片架構也才掌握敘述主軸,讓育秀與母親之間的情緒得以透過影片傳達出來。
我沒想到自己可以這樣,短時間內把自己所學的發揮在這次專題上,從籌備到拍攝、剪輯製作成影音檔收集每個人的意見截長補短,特別感謝二位老師給予我們影片的指導,雖然意見不斷的分歧,但反而迸發出更炫爛的火花。最後看到影片《因為有你》得到肯定是身為製作者最喜悅的一件事!
其實還發現除了一部好劇本外,對於鏡頭的處理和後製更是一部影片的靈魂所在,能對原本樸實的影片內容產生畫龍點睛的功效,這一次的拍攝作業也許不是專業,所以沒辦法拍出完美的作品,但對於這個作品的態度可是全力以赴,希望這個的活動能持續舉辦下去,讓更多團體可以學習用影像紀錄服務。
(本文作者為社團法人中華小腦萎縮症病友協會企劃人員)
相關連結
影像傳播已然成為現在最重要的宣傳方式之一,可是對於公益團體來說實際操作卻是相當陌生的,即使腦海中有許多的故事想說,但因為不了解所以不知道該從何著手。感謝開拓文教基金會,開辦影像製作工作坊,帶公益團體看見了自己的媒體傳播潛力。
以前想到要拍攝影片就會感到無力,雖然平時很喜歡看電影、聽故事,可是從不認為自己可以做出一部能讓自己滿意的影片,更何況是能感動人的影片?我們無非是希望能讓更多人藉由影像,看到、聽到這些弱勢族群的聲音!於是抱持著什麼都沒有預設的立場,報名參加了這次的影像工作坊,期待在想法和心態上有些改變。
想不到這短短的幾週,就改變了我對影片製作的既定印象,以往總認為要作出好作品需要多複雜的器材設備,或是專業的技術和畫面取景,其實最後回到初衷,最重要的還是單純想表達真實故事的那份心意,一旦故事的切入角度對了,一切都對了!接下來只差用鏡頭、影像、音樂傳達感情,感覺就如同行駛在軌道上順利。
這次也因為影片製作的機會,再次聽到肯納自閉症家長的心內話,為了家中的孩子媽媽所做出的努力難以想像,但是藉由影片訪問,希望能讓看到這故事的人多少了解這些家庭,除了話語的表達之外,更有濃濃的感情、愛、割捨、犧牲、陪伴,2-3分鐘雖然不足以道盡媽媽的內心話,可是連影片製作者都感受到的火熱,我想:「這就夠了!」
最後,一定要感謝擁有獨到眼光的馬各老師和不斷給我們鼓勵的伶光(註),因為在影片製作過程中總是有不想動的時候、腦筋打結的時候、想放棄的時候,但是每一個時刻都是為了熬出不偏離初衷的影片,也幸好有這兩位的陪伴和督促,讓我們看到影片誕生時心中充滿了感謝,也感謝自己沒有半途而廢,只能說,有機會還要再做一支影片!
(本文作者為財團法人台灣肯納自閉症基金會行銷企劃。註:影像製作工作坊專案執行人員簡伶光Debra,工作坊講師駱安玲。)
相關連結
一直以來,老實說是十幾年來,自己一直都在身心障礙者就業服務這個領域服務,每天做的事情大概就是直接服務、寫不完的記錄、統計報表及準備評鑑等。年初因緣際會報名了開拓文教基金會的2015影像製作工作坊暨母親節網路聯合活動,心想,確實自己的組織也遇到瓶頸,也許這能指引一點點光。
第一堂王建雄老師的課,因去年聽過一次,再聽一次概念及原則更清楚,並且還牢牢記得老師說的各種拍照原則,這在我和一起報名的夥伴討論拍出來的照片時,得到證實,因為我會不時浮現老師說的並且提醒夥伴:鏡頭要遠中近、要橫拍、還記得老師上課播的門諾醫院片子嗎?
接下來馬各老師(註)也不是省油的燈,由於馬各老師知道給魚吃,不如教我們釣魚的道理,所以強調要把我們教成會料理的人,這可不簡單,要打造一個創意腦談何容易,但馬各老師循循善誘、還教心智圖、腳本編寫、最後一堂還用大家剛完成的影片逐一檢討。
尤其最後一堂,看到大多數人的影片及老師提供大家修改上的建議,感覺真是醍醐灌頂,給了我一些明確的方向。當時我和夥伴的影片還在難產中,因夥伴工作比我還忙呢!雖然我催促他們,仍然皮皮的,我心想,當初這是我報名的,這是我的功課,不能每次都靠這些不可靠的少年耶!
所以我硬著頭皮依據伶光(註)提供的資料下載影像編輯軟體慢慢摸索,過程中不足的再約主角到現場補拍,最後竟也完成一照片說故事。
上課前伶光說要有粉絲專業,我才在她的說明下好不容易弄了一個協會粉絲專業。現在片子完成,還要跟老師用Skype 討論。這是啥?雖然伶光不計較我老人家,體貼的寄了下載說明給我,可是就是不成功,最後我跑了一趟○○大哥大,以為他會叫我換一台蘋果,還好只是叫我花幾百元買個sd卡,順便幫我下載,真是有幸福的感覺~
影片在感性又專業的馬各老師指導下(原來馬各老師是一個性情中人啊~),終於修改出爐,跟大家一樣,真是喜極而泣!不過伶光又交代要互相加為粉絲、又有操作手冊、上傳youtube、上傳peopo…等,我竟然還問:加為粉絲是什麼意思?這時,我深深的感受到,當我的個案問我:那是什麼意思?時的感覺,還好伶光很有耐心,沒一拳把我打下去~
參加這個課程,「賺」最多的不知道是不是我? 現在我有粉絲專業、會轉貼、會分享、會製作影片、會上傳(還偷偷上傳一個兒子的影片)、還會用Skype,雖然速度有點慢,但是想來連自己都感動不已!
最後,真要感謝開拓跟伶光的協助與扶持,過程中感受到十足的包容與溫暖,謝謝囉~
(本文作者為台北市瞽者福利協進會執行祕書。註:影像製作工作坊專案執行人員簡伶光Debra,工作坊講師駱安玲。)
相關連結
就個人興趣而言,我是很喜歡拍片或攝影,在校時也修過相關的課,不過多數時候負責文稿部分較多。出社會後工作繁忙,在工作的分配上,也往往由其他同仁或廠商等專業人士負責拍片或攝影,久而久之,自己也就越發遠離了。
此次因開拓文教基金會的邀請,及院內同仁的成全,讓我有機會重拾攝影,只是從生疏到熟悉的過程,自己內心要忍住許多不舒服丶煩躁丶或是無法和受訪者深入溝通的擔心,也要耐著性子不斷修正跟調整。不過因為題材是我自己本身會被感動的內容,隨著修改次數多,題材的內容也深化些,對最後的成品呈現發想有很大的幫助。
關於影片的取材,是從過去日常整理的個案故事中,選擇比較能夠引起一般人共鳴的故事來進行,希望能夠引起比較大的迴響。由於拍攝對象是院生及阿姨,雖說他們不至於抗拒,但也會比較放不開。為了緩解這部份的困擾,同樣的場景或類似的訊息設定,我透過安排更多不同天、不同場次的拍攝,以及正式拍攝前,提前安排足夠的時間跟拍攝對象相處來突破。
在非營利組識裏平時工作很忙碌,影像拍攝與剪輯也增加不少工作量,但我從來沒有想過放棄,很感謝自己有做出一份成品,無論如何算是一個初步的成果,開拓的同仁、老師們跟樂山的同仁們都給予實質的建議跟幫助,在此也大大感謝大家!希望心智障礙者家庭的感人故事可以繼續被傳播開來,讓更多人了解、被感動。
(本文作者為樂山教養院企劃專員)
相關連結
2013年7月,以新人之姿投入社福基金會負責公共事務,自我學習的第一步,是上網參考相關公益社團的行銷策略,不經意在網站上搜尋到開拓文教基金會結合國內十七個身障團體,在「國際身障者日」聯合舉辦的「不完美才完美」活動,不同身障朋友的親身故事,藉由網路集體推廣的力量,喚醒民眾對於身障者的重視。同時,基金會開辦「影片製作工作坊」,協助身障服務團體自己的故事自己拍,用隨手可得的手機、相機,以及各式的影音剪輯軟體製作影片,在母親節聯合舉辦【特別的愛給特別的孩子】活動,用影片傳達真實動人的生命故事,讓社會大眾了解身障者、支持身障家庭。
活動引起我的注意,不只是經營網路媒體的策略,更可貴的關鍵是攜手合作。這個誘因促使我當下寫了一封信,詢問可以如何參與,寄到「不完美才完美」粉絲專頁上的電子信箱,但因開拓的夥伴未收到而沒有回覆。不過很奇妙,天主似乎聽見我們內心的聲音,就在去年底,因其它機構夥伴的推薦,在沒有預期下我們參與了「不完美才完美-國際身障者日」活動,當時在本會區區500粉絲的專頁上,我們以社區家園服務使用者雅惠的故事上傳,透過十七個團體彼此轉貼、協力出擊,竟然創造了二萬多貼文曝光總數,真是出乎意料之外的美好。
今年,我們緊緊把握只有17個名額的機會,搶先報名參加「影片製作工作坊」課程,在老師的協助下,用照片述說附設機構聖安娜之家修女姆媽和身心障礙孩子的故事,製作「讓我們陪妳老」影片上傳分享,也獲致很不錯的迴響,為自己做影片跨出了美好的第一步,雖然從構思故事到完成的過程非參與其中很難體會,但對於主辦單位所有協助的朋友及授課老師,我們有說不盡的感謝。這是一項免費課程,但開拓同仁全心投入,用最溫柔堅定的力量,一路鼓勵、支持、陪伴,促使我們非達目標絕不終止,這樣的熱忱太感人。雖然我們的作品不盡成熟,但每一則故事卻都是那麼真實、觸動人心,活動結束,更要感謝為我們加油集氣、按讚給力的朋友,因為你們的支持,讓每一個身障家庭及服務團體的工作者擁有更多繼續前進的動力。
(本文作者為天主教白永恩神父社會福利基金會公關)
相關連結
身心障礙者服務資訊網培訓身障服務團體「影像製作工作坊」,今年邁入第三屆,工作坊的課程自3/17開始,4/15結束,期間共進行了3堂課。今年有18個身障服務團體參與工作坊及母親節「特別的愛給特別的孩子」聯合活動,18支影像作品,在母親節期間,透過參與團體的臉書書粉絲專頁轉貼,跟大家分享這一個多月以來的學習成果。
由於每個團體、夥伴拍攝影片的資源與條件不同,因此作品的呈現方式也迥異,有的是利用照片說故事,有的是透過訪談剪輯影片呈現故事。在攝影工具普及的現代,許多照片可透過APP濾鏡修改,呈現專業或具個人風格影像作品,但其實藏在各組織電腦裏、非專業攝影技巧的老照片,一樣有自己的生命力,以白永恩神父社會福利基金會的作品「讓我們陪你老」為例,泛黃的老照片,娓娓道出組織裏感人的小故事,渲染力一樣可以達到飽和點,因此如何善用組織原有的照片說故事,讓更多網友認識自己的組織,是NPO夥伴們可以再思考。
雖然工作坊已經連續舉辦3年,然而每一次的執行與作品,都能讓參與的夥伴有許多學習,有時候夥伴因為忙於服務工作,或與個案、家屬過於熟稔,而看不到他們身上故事的特殊性,此時透過其他團體夥伴的作品,提醒自己用不同的角度、視野去觀察發生於每天服務工作裏的小故事,為服務工作注入新的想像,也是一大收穫。
聯合舉辦網路活動,對夥伴們而言也是新經驗,雖說網路平台訊息發佈快速又方便,但資訊爆炸時代,訊息要讓更多人看見卻也沒那麼容易,透過19個團體相互分享、轉貼每一支作品,讓更多人可以了解障礙者的故事、照顧者的處境,協力出擊不但增加每一支影片的觸及人次,也讓夥伴們有機會觀摩不同影像素材的處理方式、字幕呈現方式或引言撰寫,無形中累積了「用影像與社會大眾溝通」的經驗。
除了各團體經營的社群平台外,工作坊沒有更多的資源可以行銷每個團體的作品,然而我們相信夥伴們在上課學到的技巧或能力,將可以協助組織未來需要用影像跟社會大眾溝通、宣傳時派上用場,無論是活動預告、現場花絮、服務工作報導等,不需等待資源或倚賴專業團隊,學會了影像製作,夥伴們就多了一項與社會大眾溝通的工具。
(本文作者為開拓文教基金會「身心障礙者服務資訊網」工作人員簡伶光,負責【特別的愛給特別的孩子】影像工作坊計畫執行。)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