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專題】蘆葦支撐早療兒(三)

我的人生「我參與、我決定」

作者: 
高瑋翎


泉源工作坊青年與社區關懷中心融合互動情景還記得第一次見到阿泰時,阿泰用防備的眼神怯怯的望著我,眼中充滿了對世界的不信任,對他人的恐懼。阿泰緊張的問:妳是誰?找我要做什麼?

當社工說明了來意後,阿泰漸漸放下心防,緩緩的訴說他的困難,阿泰表示:房東拒絕再租屋給他,自己要無家可歸了。社工了解後,欲協助連結居住服務,阿泰也高興的應允了,但,好景不常,就在社工下次訪視時,阿泰的堂姐介入,並要求阿泰拒絕服務的提供,但社工不願意就此放棄,經過多次的聯繫、溝通,並透過公部門的介入協助,終於順利協助阿泰連結居住服務。

 

在社區自在的生活,我也可以…

阿泰剛開始使用居住服務時相當沒有安全感,時常表示期望可返回故居,經由生輔員及室友的陪伴,社工也支持阿泰偶爾回故居看看,阿泰已漸漸習慣新的生活環境,現在經常可在社區、商家看到阿泰悠閒自得的身影呢!

還記得有一次,阿泰告知中心主任,他在假日協助安葬了一隻往生的黑狗,阿泰鉅細靡遺的描述他是如何發現黑狗死掉、接著到7-11要紙箱(有記得說謝謝喔!),買了50元紙錢,找了一條繩子將用紙箱包裹的狗狗拖到大水溝放水流(遵循台灣”死狗放水流”的舊習俗),還燒了紙錢給予祝福,雖然做法不盡正確,卻也看出阿泰融入社區、自在生活的畫面…

 

我的生活,我自己參與,我自己決定…

10月起協助阿泰連結日間服務:泉源工作坊,從一開始需作輔員時時在旁協助、支持、提醒,到現在,阿泰可以自主自發的進行活動,可主動協助、關照其他的服務對象,且阿泰也越來越會表達自我的想法、期望。

阿泰接受服務的情形越來越穩定,在有一次與阿泰的會談中,阿泰緩緩的講起,他與堂姐過去相處的情形,原來,雖然阿泰有生活補助金但卻非自己可使用,堂姐常會對其謾罵、動粗,使阿泰對堂姐感到恐懼,不敢違背堂姐的話,生活在卑微求全當中…,但現在,阿泰已經離開堂姐的陰影,可以生活在安樂、自在的環境中、自由的選擇、表達自己的想要、學習自己規劃金錢的使用。現在,阿泰可以用輕鬆、自在的神情、用開懷、自信的語氣說著『我的生活,我自己參與、我自己決定!!』

(本文轉載自臺南市私立蘆葦啟智中心103年春季季刊,作者為蘆葦啟智中心社工,感謝臺南市私立蘆葦啟智中心慨允轉載。)

相關連結

插圖: 

一份最美的感動

作者: 
林家正


當你聽到一位女生的就業期待是美髮業,你的反應會是如何?是不是跟一般人一樣,有著最直覺的反應:「很好啊!」、「能有一技之長」、「行行出狀元」……等等之類的。然而,再當你聽到一位心智障礙女生的就業期待是美髮業,你的反應又會是如何?

小瑜,一位清秀可愛的女生,一位由學校職輔老師轉介至中心接受職業輔導評量的高三綜合職能科學生,美髮業就是她自己未來期待的就業職種。她,相當確定!還記得職評員在開案晤談時,只要詢問到有關職業興趣及就業期待,小瑜總是毫不考慮的回答「美髮」,就連在職業興趣的標準化的測驗結果,一樣是美髮業。進一步深談,小瑜表示喜歡美美的事務,美髮不僅可以讓自己變美,也可以讓客人變美,這麼直接與單純的回應,卻讓人有了不一樣的感受。小瑜就像一般的心智障礙朋友一樣,內心總是善良、純淨的,她們的世界也總是美麗的。

站在支持小瑜的嚮望,職評員想替小瑜安排美髮的情境評量,藉由實際的職場來評量小瑜的就業潛能,但這對於完全沒有具備美髮專業技能的小瑜而言,是多麼大的一個挑戰,又有哪個美髮院願意冒著泡沫從客人臉上滑落、水滴濺到客人臉上的風險,來讓小瑜試做呢?確幸地,一位善良的老闆娘「素媽」答應了,也表示店裡的客人都很好,請職評員放心的安排。小瑜在評量中很認真的學習,從最基本的按摩、洗頭及沖水學起,素媽一樣樣的帶著小瑜學習,並毫無保留的指導工作技巧,更貼心地提醒著小瑜,面對男客人時應有的注意及自我保護。

小瑜好開心好開心,她無法想像自己真的能夠朝著自己的夢想前進,學習著她最喜歡的美髮工作,評量中也一直跟著素媽工作的腳步,移動學習,不放過一個可以學習的機會。評量結束,小瑜雖然表示手會痠,但還是堅持要往美髮前進。素媽也回饋職評員,從小瑜的學習中發現,小瑜是有學習的潛能的,更可以感受到的是,小瑜那份要往美髮前進的決心。素媽也被小瑜這份執著感動了,更表示如果小瑜真的想要學習,自己願意無償提供指導。

職評說明會當天,正當職評員結束會議要離開時,一雙纖細的雙手加上害羞的臉龐,遞上了一張小小的卡片,字體還算工整,細細一看,卡片裡沒有艱深的語詞來述說這次的美髮情境評量,對她來說有多麼的重要,反倒是,透過小小的卡片,來滿滿呈現她對職評員的感謝,從短短的幾個字裡,職評員也充分感受到小瑜「加倍奉還」的感謝。一張小小的卡片,著實讓人有著大大的感動!

一個接受職業輔導評量的案例,呈現出了許多的面向。一來,身心障礙朋友和常人一樣具備著工作的潛能,其工作能力是可被認同的;二來,職場的包容與接納,對身心障礙朋友而言,會是最大的實質幫助。自己在身心障礙的工作經驗中,一直扮演著身心障礙朋友與雇主之間的橋梁,也一直帶領著雇主往支持身心障礙就業的領域前進,讓雇主發自內心地用支持與包容來耕耘這片土地,期待讓點滴成為湧泉,拓墾灌溉這乾旱無水之地。

(本文轉載自臺南市私立蘆葦啟智中心103年春季季刊,作者為蘆葦啟智中心職業重建組督導,感謝臺南市私立蘆葦啟智中心慨允轉載。)

相關連結

插圖: 

看見優勢,學習放手

作者: 
林家正


成功就業青年於資回場工作狀況小蓉活潑開朗,說話時非常的有朝氣,滿心期待的能夠有一份工作來成就自己。然而,自己內在(認知、交通能力、體耐力)及外在(就業市場)的限制,讓小蓉在實習及就業的路途上並未順遂,畢業至今只有在高雄的姨媽家開設的涼麵店幫忙簡單的工作。

服務的過程中,發現爸爸對於小蓉疼愛有加,但對於小蓉的就業,卻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擔心職場不能接納小蓉、擔心小蓉的工作能力無法勝任工作、擔心小蓉在交通上無法獨立……等,種種的擔心,讓爸爸將小蓉的手緊緊握著,捨不得放手,也不敢放手。

就服員電話通知爸爸,告訴爸爸已經幫小蓉媒合到適合的工作時,爸爸卻對於職場的包容度及小蓉上班時的交通方式充滿了擔心與焦慮,也因為這些擔心與焦慮,讓爸爸的內心掙扎不已。就服員與爸爸分享公司的概況並實際帶領爸爸先至至公司與雇主互動,建立公司與家庭的支持網絡,在訪視過程中,雇主將他們對待身障員工的想法及態度與爸爸做交流,爸爸在與雇主互動過後,對於職場的焦慮寬心許多。

此外,在交通訓練部分,就服員也邀請爸爸一起參與,起初爸爸對於小蓉經由訓練學會搭乘公車及轉乘火車,再騎乘腳踏車至公司存有疑慮,就服員不斷給予爸爸對於小蓉能力的肯定,也告訴爸爸要相信小蓉有這樣的能力,就服員亦分享他人成功經驗讓爸爸知曉。在進行一段交通訓練之後,就服員提供小蓉進行交通訓練的照(影)片讓爸爸觀看,在一次的談話中,爸爸感動的表示對於小蓉學習交通技能的成果,感到驚訝不已,爸爸表示從來不敢想像小蓉可以在交通獨立的狀況自行上下班,當下,爸爸表示第一次感受到放手的輕鬆。

小蓉已經穩定工作一段時間,就服員也在追蹤時,對雇主給予小蓉工作上的肯定與讚美告知她,漸漸的,爸爸越來越肯定小蓉的能力,也越來越相信小蓉是有能力可以去實現她的理想,漸漸地,不再牽絆。

在小蓉領到第一份薪水的時候,就服員接獲了爸爸的來電,爸爸語氣中除了透露出誠心的感謝外,在語氣的背後,就服員感受到了爸爸內心的激動與喜悅,更感受到了一份如釋重負地氣息,更看到了支持性就業服務存在的必要及意義。

優勢觀點是近幾年來的服務趨勢,簡單來說是指在於強調個人在情境中的優點及正向經驗,運用「希望」和「想望」的動力,引導個人看到人生目標和促進改變。

支持性就業服務的目的,在於協助具有就業意願及就業動機的身心障礙朋友進入或重返競爭性的職場,從優勢觀點來看待身心障礙者就業,可以協助身心障礙朋友看見自己的優勢,建立自信,優勢觀點在就業上更可以給予立即性的肯定和支持,強化『復元』與『找到自己』的基本概念。

 而在優勢觀點的服務模式支持下,讓身心障礙朋友的優勢可以被放大、被看見,進而在職場中建立自信,找到自我價值感,穩定於就業職場中;優勢觀點更可以運用在家庭層面上,充權家庭,建構尋找資源、解決問題的能力,陪著家庭一步一步向前邁進。

(本文轉載自臺南市私立蘆葦啟智中心102年夏季季刊,作者為蘆葦啟智中心職業重建組督導,感謝臺南市私立蘆葦啟智中心慨允轉載。)

相關連結

插圖: 

孩子入學前的準備

作者: 
吳惠萍


當孩子越接近要轉銜到國小的階段,我們會看到家長面臨到許多的焦慮或是無助,因為不知道到底該如何選擇適合孩子的國小?不知道自己的決定是否正確?而這樣忐忑的心情總要在結果確定後才減少一半,而剩下不安的心情也會在7-8月更加明顯,開始擔心孩子是否會適應新環境?國小老師是否適合自己的孩子?老師能了解我的孩子嗎?

每個孩子都有他的獨特性,當然面對新的人事物也會有所不同,但提前讓孩子做好準備對入國小是有相當大的幫助,以下的分享提供家長參考。

一、確定要就讀的國小後:

  1. 常帶孩子認識新環境,增進安全感:知道新學校名稱、教室與廁所的位置……。
  2. 有使用新環境空間的機會:如果可以讓孩子在國小教室試坐課桌椅、上廁所、操作遊樂設施
  3. 調整作息:國小作息時間畢竟與學前階段的作息大不同,因此孩子將面臨上學的時間變早了,此部分不像學前階段能有較大的包容性,因此準時上學相對的重要。
  4. 確實放手讓孩子自己有處理事情的機會:
  • 練習整理自己的書包與收拾自己用的東西,如:玩具、餐具。
  • 依孩子能力減少如廁的協助。
  • 練習衣物的穿著,減少複雜服裝的穿著,如:吊帶褲,以免穿脫不方便。
  • 減少吃與喝的協助,若孩子有挑食的情況,可增加不同食材的提供,讓孩子對於食物的接納度變高。

 

二、入國小後:

  1. 配合國小的作息,讓孩子有穩定的學習。
  2. 準時的接送,確保孩子上、下學安全,臨時有事,切記先告訴老師或找信任的人接送。
  3. 與老師保持溝通、聯絡
    1. 告知特別需求,老師才能做適當的協助和處理:特殊的疾病(蠶豆症、癲癇、視、聽力……)、身體狀況、情緒問題、自傷行為或其他相關的事項(家庭突發狀況或是重大事件)。
    2. 聯絡簿:家長每天一定要記得簽名,了解孩子在學校的狀況,如果可以就早點看,以免太晚看到,來不及提醒孩子完成作業,或幫孩子準備第二天要用的物品,當然,如果可以也能請孩子做適時的提醒和準備,建立責任感。
  4. 多參與學校活動:可藉此了解孩子在學校學習及互動的情形、課程活動的進行、師生互動的方式。


提前做準備,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在面對新環境的路上,雖然仍有突發的挫折,但必然事半功倍!

(本文轉載自臺南市私立蘆葦啟智中心102年秋季季刊,作者為蘆葦啟智中心早療督導,感謝臺南市私立蘆葦啟智中心慨允轉載。)

相關連結

家庭配合在早期療育的重要

作者: 
王裕祥


治療師與早療老師為孩子做現階段能力評估情形這幾年在醫院,早療機構遇過許多不同症狀的孩子,也見證他們成長的心路歷程,有些孩子進步快速且穩定,有的卻跌跌撞撞,起起伏伏甚至停滯沒變化。當然每個孩子的潛力不同,身體因素也不一樣,不能一概而論; 不過從中比較類似個案,會發現到其中有一個現象,就是家長的積極度和配合度影響甚大,這包含在家的持續運動或是在家教養態度的改變。

家長在發現孩子的問題後,通常都會尋求醫療院所的協助,或是早療服務的介入,部份家長會求好心切,帶著孩子到各處醫院去排課,把一整星期行程塞滿,把醫療院所當成百貨公司來消費,不只造成醫療資源的浪費也讓孩子和家長沒有喘息的時間。問其原因,通常都會得到這類的答案: 「我不會幫孩子做運動,請治療師做比較不會受傷」;「我沒有時間讓老師教比較快」;「孩子都不聽我的只聽老師的,你們做比較有效果」。假如從這些回答來看,不難發現其中的矛盾,可以帶著孩子往返醫院上課,怎麼會沒有時間呢? 再來孩子不聽家長的,但是去上課都能乖乖聽話,這是家長要的最後結果嗎? 回到家後,孩子的行為問題一樣可能存在。

所以,建議家長除了適當的復健課程外,每天在家就是最好的復健時間, 不但可以把治療師訓練孩子的效果延續下去,也能從中了解孩子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可以培養孩子指令的遵從性和親子間的互動。另外再把握幾個原則:

  1. 重質不重量:活動開始前,最好能讓孩子知道接下來要完成的事情和次數,不會讓孩子有覺得做不完的厭倦感,見好就收讓孩子能欣然接受。
  2. 適當的協助:要給予孩子足夠的思考時間,不用太快出手幫忙,這樣會減少孩子動腦或是動手的機會;當然有的活動太難,此時給予必要協助,免得孩子自信心受挫,不願再繼續。
  3. 指令明確可行: 指令不要加雜太多綴詞或是不相關情緒的字眼,有的孩子理解句子長度較短,太複雜的句子會讓他們無所適從,導致表現不出或是不願意執行,家長也會有孩子不願聽的感覺。
  4. 生活自理是最好的訓練:訓練孩子最後的目地就是讓他們在生活自理方面能獨立, 所以考量孩子的能力後,找出孩子能負責的部份, 讓他們能每天進行,這除了讓他們訓練到肌力和操作能力外,也能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家長的工作也能分擔。
  5. 持之以恆:這是最重要的一項,每天的執行效果才會顯著,不要兩天打漁三天曬網,例如張力高的孩子,每天的被動關節運動是不可少的。


治療師會針對孩子作評估並給建議,此時治療師扮演的角色很關鍵,不只要準確發現孩子問題所在,也要負起教育家長的責任,因為這時後家長的積極度和配合度是最好的,只要有給家長良好的觀念,在家能繼續執行活動或是生活自理上給予孩子獨立操作,再加上治療師院內的治療訓練和早療單位教保員的教導,多管齊下,相信孩子的進步能指日可待!

(本文轉載自臺南市私立蘆葦啟智中心102年秋季季刊,作者為蘆葦啟智中心物理治療師,感謝臺南市私立蘆葦啟智中心慨允轉載。)

相關連結

插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