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專題】自己說自己的故事

心智圖、腳本與不可能的任務

作者: 
蔡子琦


工作坊課程中腦力激盪的練習一直以來對攝影、影片後製都抱持著興趣,曾經自己摸索過,其實並不陌生。起初被指派參加由開拓文教基金會辦理的母親節特別企畫的影像行銷工作坊時,確實因為工作上的時間壓力,充滿了許多不安及焦躁感,不過換個角度思考,也許我也能從中學習到更多不同的知識和技能,就這樣我帶著學習的心參加了影片製作工作坊。

不可否認的是,一開始自己對這個工作坊預設的目標跟實際上的目標有點不同。一開始我以為只是上課、學習;參與課程後才意識到除了學習之外,最後還必須交出一部3分鐘的影片,這個緊張感在第二堂、第三堂課時越來越明顯,構思劇本前的心智圖與腦力激盪真的是難倒我了,雖然經過了許多討論,但這個過程也讓我發覺過去的教育環境造就了自己一顆死腦筋(無限感嘆中)!好不容易經過心智圖、腳本架構課程的洗禮,課堂上也得到了許多來自同儕夥伴或老師們寶貴的經驗與建議。

但要讓影像說話並且表達的清晰其實沒有想像中的簡單,影片的每一個小地方、心思總是要面面俱到,有時候心中的畫面總是過於理想,但卻沒有考量到是不是太不直接?會不會太過造作?最後一堂課老師也傳授我們使用影像剪輯的撇步,雖然課程節奏十分緊湊,但透過實際操作的做中學也紮紮實實的學習到不少。最後一個整天的工作坊,因為我第一堂拍攝技巧的課沒有趕上,主辦單位利用中午休息時間,請老師協助補課,這堂課十分有趣,拍攝的手法、角度、運鏡、畫面的呈現等等也在後來我們實際拍攝時得到很大的幫助。

在拍攝的前置作業中,我與協會附設的小貝殼工作坊老師共同討論、擬定了一些訪問的問題,避免拍攝時偏離主題;為了擷取影片中的畫面,小貝殼的老師得無時無刻上緊發條,看到星兒有什麼情緒行為得立刻快速地拿手機或相機捕捉畫面,為的是希望能夠最真的呈現星兒對事件的情緒與感受。

我們共拍攝了約莫10個片段,負責剪輯的我才發現我得看完這些影片才能夠完整的開始剪接,這個步驟在深夜來說其實十分催眠,但是開始剪輯後就有蠻多樂趣的(也許是有一點走火入魔的程度)!開始比較熟悉「威力導演」影像製作軟體後其實會覺得這個軟體真的好神奇,可以幫助我們將片段的畫面組合並且美化,只要影片在編輯過程不要失控亂跑一切都還蠻順利有趣的。

自閉症對社會大眾來說仍像隔著一層面紗般,真正認識或了解的人不多,我們期許透過自己拍攝、剪輯的影片,除了能讓社會大眾認識星兒及星兒家長受障礙特質所牽絆的真實情感,亦能從中多一點點認識自閉症。沒有認真想過在幾次的課程後,我們也能夠完成拍攝、剪輯屬於台北市自閉症家長協會及附設小貝殼工作坊自己的生命故事影片。雖然不能和專業的影像團隊相比,但過程中協會和工作坊的老師踏實的一起合作是寶貴的經驗之一。

(本文作者為台北市自閉症家長協會社工員,與協會附設小貝殼工作坊廖秀麗老師一起參與2014年影像製作工作坊,共同籌劃「無盡的愛」影片,該影片獲得Peopo公視新聞報引用與報導。)

 

相關連結

插圖: 

視角不同,視界就不同

作者: 
陳瓊怡


工作坊影片腳本訓練課程擔任社工,工作上常會陪同家庭外出就醫或是辦理相關福利。一路上,可以感受到人情冷暖……有的捷運站務人員協助引導、提醒注意腳步,公車司機提醒注意腳步,待我們坐定才開車、其他乘客協助扶持、寒暄;然而,也有民眾說這樣的孩子行動不便就不要帶出門、長這麼大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類似的對話經常發生,對我們這些工作人員而言,聽了就算,畢竟我們只是偶爾遇到這種情況、能理解對方不瞭解這些孩子,但是跟他們生活多年的家人呢?這些家長在孩子被判定為身心障礙當下受到的衝擊、迎接他們的是當時仍不夠友善的環境,聽到的不只是周邊人員的冷言冷語,在面對專業人員建議「放棄」時,更是百感交集……

本會附設的彩虹村家園現有幾位中高齡的唐寶寶,看著他們年老的父母跟體衰的老寶貝,一直在想可以怎麼把這樣放心不下的情感傳達給一般大眾瞭解,沒有父母可以選擇自己的子女,而他們一路上的辛苦,也不是我們這些外人可以想像的,剛好在這時遇到開拓文教基金會通知要舉辦影片製作工作坊,讓我們可以用影像講述發生在身邊的故事。

當然,剛接觸影片拍攝的時候難免會覺得沒有頭緒,感情是很抽象的,要怎麼用影片讓螢幕前的人「感受」到這份親情呢?拍好的片段也不一定每段都適用;只好邊剪輯邊補拍、找尋可以使用的檔案照片,影像的剪輯排序也變動了好幾次,好幾次都在電腦前弄到半夜才存檔歇息,一次次的修改,一次次的調整,感謝講師講課時的提點,工作坊結束後還在百忙之中抽空檢視我們的影片;很謝謝他們的建議,讓每次修改過的版本都更為貼近我們想呈現的感覺。

很謝謝開拓文教基金會辦理「特別的愛與特別的孩子—影像製作工作坊」,經由大家共同討論、不同的觀察、不同的角度審視才能發現自己的盲點,視角不同,視界就不同,想法也會不同!
 

(本文作者為樹仁基金會社工員,影片「牽著手,一直走」談憨兒家庭雙老問題,影片中的唐爺爺年幼時,臺灣對唐氏症仍不瞭解,當時的醫學不如現在發達,也沒有相關資源,也沒有所謂的早期療育與特教班,僅少數民間單位自行辦理特殊教育,由家屬完全自費,足見身障家庭的負擔。)

相關連結

插圖: 

貼近身障家庭,看見力量

作者: 
高菁穗


工作坊課程-如何用相機拍好照片當初報名開拓的「影像製作工作坊」課程,我和瑞雪老師即被賦予了製作好影片的任務,這讓一向與軟體無法當好朋友的我們倍感壓力。由於中心去年「八倍速流逝的生命」影片在網路聯播後,回應與效果非常好,因此我們的壓力更龐大,不論是影片後製的精細度、故事呈現的手法等,讓我發覺喜愛看電影跟拍攝影片是兩回事阿!!

雖然帶著被期待的心情開始了一連串的課程,但在學習影像製作中其實也得到更多新思維以及思慮的發展,一路從心智圖到撰寫腳本進而實際拍攝、了解拍攝的手法,避免禁忌的拍法等,我們努力依循講師給建議,重拍後又修改了3次才終於完成。

在拍攝影片之前,我們期望能透過影片讓社會大眾多關懷身心障礙者的議題,機構深耕於社區,透過社區適應、社區融合等活動,希望能讓我們的服務使用者也能融入到社區中生活,但在讓服務使用者融入社區的同時,社區中的接納度往往是我們的一大考驗,因此雖然拍片辛苦,但我們還是希望可以透過影片「一生的守護」讓更多社會大眾認識身心障礙家庭,與身心障礙者更多的溫暖與關懷。

故事主題的引發在於小翊是我們服務多年的個案,雖然阿嬤已81歲高齡,但阿嬤對於小翊生活的品質堅持、打破傳統刻板印象照顧著小翊,所呈現出來的生命韌性,是我們身心障礙家庭照顧者的榜樣,阿嬤對於身心障礙者完整的教育權、尊重身障者的生命觀,這樣的理念與智慧都值得我們學習。

在拍攝的過程中我們儘量真實呈現小翊與阿嬤之間最直接的互動、最真誠聯繫的情感,而透過幾次近距離的拍攝後,我們也更了解這個家庭的故事:阿嬤以自己最大的努力,給予小翊最好的生活,即便經濟困頓,但依然不放棄給予小翊任何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讓我們感受到社福機構的工作人員、我們陪伴的可能只是服務對象人生中的一小部分,但家人卻是一輩子的緊緊相依。這樣的觀察與感動,讓我們更想透過影片傳達家庭對身障者的重要性。

在發佈影片後,大愛電視台社會新聞組與我們聯繫,希望可以訪問小翊一家,讓更多的社會大眾能更看到身心障礙家庭並且給予支持;近期中心的活動更主動邀請阿嬤一同参與,像是慶生會、陪伴我們到電影院觀賞電影,讓阿嬤與小翊有更多的機會一同出遊,其實一點小小的付出,僅希望將真實動容的故事傳達給大家,讓大家有機會省思,您的眼神、您的態度都會是給予身心障礙者家庭一份力量。

(本文作者為天使發展中心社工員,偕同中心洪瑞雪老師一起參與2014影像製作工作坊課程,製作影片「生命的守護」,片中主角阿嬤深信身心障礙者也擁有享受生命的權利,邀請您一起來關心、支持雙老家庭。)

相關連結

插圖: 

「母親」,鏡頭下的感動

作者: 
洪芩宜


工作坊影片剪輯課程去年(2013年)10月底參加開拓文教基金會與身障團體聯合舉辦國際身障者日活動,就已經有聽過開拓曾舉辦過影像製作工作坊課程,那時還在可惜沒有參加到,今年年初一聽到影音課程要再舉辦,就立即報名參加了。

課程一開始安排Peopo公視公民新聞王建雄老師教我們如何拿相機拍照、錄影,並解析電視新聞的播放秒數及結構、引導大家觀看幾支短片做比較討論,讓我們學會最基本的拍攝技巧。接下來是馬各老師教大家如何寫好的故事腳本,解釋什麼樣的故事才會打動人,及觀看別人的影音作品,並分析影片的安排手法,接著就是心智圖的練習。

我們在課堂上討論各團體的心智圖,試著幫每個夥伴找出團體組織服務的特色,我們在做心智圖時是很煩惱的,前前後後一共修改了三次才改好,由於心智圖和腳本有相關連性,再怎麼辛苦也只能耐心改完才開始寫腳本。腳本的討論只有一堂課程,時間非常緊湊,但老師及各團體的成員也都很用心的幫忙看每一個夥伴的腳本,並提出修改的建議,讓每個人都帶著滿滿的收獲準備拍攝。最後一堂課再次由建雄老師教大家如何使用「威力導演」軟體,透過簡單的練習題,讓大家學會如何上字幕、剪輯影片、打馬賽克的用法……等。

接著我們就開始籌備拍片的事,請社工組協助詢問案家許媽媽的意願,在拍攝紀錄許媽媽生活的那天,大兒子瑞榮才剛從醫院回來沒幾天,在我們詢問一些近況時,許媽媽笑說:「還好三兒子表示願意幫忙照顧他大哥」,得以讓她忙裡偷閒的去唱歌2小時舒壓日常的看護壓力。她還說:「妳看我這樣,雖然需要一直在照顧別人,但是老天爺應該也有看在眼裡吧!所以祂給我一個無病無痛的健康身體,這樣就很好了,我應該要知足。」

我們拍完後,心裡受到很深的觸動,圍繞許媽媽生命的,其實是一個不輕鬆的人生,但她仍用樂觀的心態去面對生命考驗,她的故事是值得我們感恩與覺醒的。許媽媽給予我們很多協助,讓我們可以順利拍攝完成,她也翻找出一些老照片給我們翻拍,增加影片素材的豐富度。影片剪完後,各團體又齊聚一堂,互相看片及提出看法與建議,透過老師及旁觀者的回饋,再回去修改影片,熱心的馬各老師也特地抽空再幫我們查看修改過的影片,並再給予建議,終於我們的作品「母親」完成了。

從籌備到拍攝、剪輯製作成影音檔,特別感謝二位老師給予我們影片的指導,也謝謝開拓文教基金會工作人員的跟催進度,讓我們能如期完成,希望這樣的活動能持續舉辦下去,讓更多團體可以學習用影像紀錄服務或者與社會大眾溝通。

(本文作者為中華小腦萎縮症病友協會企劃人員,偕同協會工作人員王聖杰參與2014影像製作工作坊後製作了影片「母親」,片中主角許媽媽婚後從照顧小腦萎縮症的婆婆開始,到先生、孩子相繼發病,長達50年的照顧生活,邀請您為片中的許媽媽留言加油。)
 

相關連結

插圖: 

自己說自己的故事

作者: 
Debra


工作坊學員合照去年身心障礙者服務資訊網第一次舉辦「影像製作技巧工作坊」,並且透過母親節【特別的愛給特別的孩子】網路聯合活集體宣傳夥伴所製作的影片,活動結束後,從與會夥伴的回饋,我們了解到影像製作與協力宣傳的過程,不僅是增加外界對組織的認識,也增加了內部工作人員、志工甚至服務家庭對組織的向心力,是一場收獲滿滿的學習,因此今年我們再次舉辦工作坊,希望在社交媒體與影像傳播很夯的網路世界,團體夥伴除了花預算製播微電影外,還有其他方式、管道運用影像與社會大眾對話。

今年工作坊的舉辦經驗與去年較大不同處,在於今年與會的夥伴多數為直接服務的工作人員(去年與會夥伴多數為企劃或行銷人員),優勢則在於平日即有機會透過服務與個案相處、與案家建立關係,也因此較易獲得個案、家屬信任,工作人員也對自己服務對象的家庭生活、社會處境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這樣的熟悉與了解都會增加腳本構思的順利程度。

無論是今年或去年的經驗,一開始大家剪出來的影片大多有相同的特色,夥伴們依舊習慣用文字與社會大眾溝通,例如會透過大量的字幕告訴社會大眾我們組織的服務內容、個案家庭艱難的處境,或者急於幫家屬說困難給社會大眾了解,「影像工具」被夥伴們當成「文字工具」使用,閱聽人看影片好像在看宣傳單,呈現出夥伴們對影像運用的陌生。

其實,工作人員說再多家屬的辛苦,都不如家屬真實地說出她們的故事,因為家屬內心最深沈的憂慮會從她的言語中、臉部表情甚至說話的語調中表現出來,閱聽人會直接接受到家屬對身障家人最不捨的擔憂。

這次的工作坊共產出12支影片(註),透過網路傳播獲得許多回響,我們再次感受到影像對閱聽人的感染力,不見得是經驗熟練的演員才能傳達身障家庭的困頓,讓家屬自己說自己的故事,同樣有著父母手足孩子的閱聽人,反而可以因相似的生命經驗去同理、感受身障家庭的辛苦。

也因此我們鼓勵團體夥伴們,在日常的服務過程中,隨時備好你的手機、機相,在相關人員的同意下,隨時拍攝服務過程,可能是與家屬閒聊、討論個案狀況、家屬日常照顧個案的活動等,這些家屬自然流露情感的片段或話語,都是製播好影片的素材,而平時透過鏡頭培養對影像製作技巧的敏感度,隨手取得的片段,在未來需要為組織剪輯完整的影片時便可派上用場、事半功倍。

(本文作者為開拓文教基金會「身心障礙者服務資訊網」工作人員簡伶光,負責【特別的愛給特別的孩子】影像工作坊計畫執行。註:2014年度影像製作工作坊共製作12支影片,參與母親節【特別的愛給特別的孩子】網路聯合活動則有14支影片,其中同心圓社區復健中心為「影像製作工作坊二」學員,樂山療養院為「2013年影像製作工作坊」參與團體。)

插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