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分享】攀越生命大山

真正挑戰的開始:完全變樣的生活


回想起來,在醫院的那段時間,雖是人生最脆弱的時候,但也是受到關懷以及照顧最完善的時候,至少,在處於最緊急的時候,有醫護人員能夠就近做緊急的處理。出了院之後,由於我必需坐輪椅,整個生活起居都全完變了樣。從內湖出院到淡水姊姊家的過程就可知一二:除了父母要打包背負九樣東西之外,我和輪椅就是他們最大的負荷了。兩手加肩膀都必須用上,就這樣在又背又拿又要推的情形下,從搬運上下搭計程車,到回診搭乘捷運等。你能想像兩個老人推著一位年輕人:再加上拿一堆行李彎腰緩緩前進的畫面嗎?

從癱瘓那時候起至今,第一個我感覺我的神經系統已經整個不對勁了,到現在我的下半身還是無時無刻不處於一個麻,然後灼熱、緊繃的狀態,這就是一般人及醫生所無法體會的痛苦,只有病人自己感受得到。雙腳就像被橡皮筋綁住一樣,不受自己的意志的支配,無法自由的活動,也無法放鬆。不僅如此,下半身、雙腳還常常出現突然陣發性的痙攣(抽搐)。

有時候痙攣是一直不斷的出現,而且會伴隨著神經抽痛,就像牙齒痛一樣,那種一痛起來就是全身在痛,有的人甚至就是從頭部、背部、整個軀幹甚至四肢這樣,就全部就是這樣抽痛起來。所以那種痛苦是…可能像瞬間的顫抖,一動就很大,讓你整個人失去平衡的那種痙攣,並且伴隨有電流竄過的感覺。曾經在上班中午用餐時,就發生了陣發性的痙攣,也讓我整個人失去平衡,幸得旁邊桌同事的扶持,才能免於跌落椅子。

簡單的大小便都不正常了

除了麻、灼熱緊繃的感覺之外,也時時刻刻常有要排便和排尿的感覺。現在如廁就是花比一般人還要長的時間。因為肛門時常感覺異常,提醒自己該去廁所了,因為那個感覺完全不對,想要去上廁所的時候,不一定真的能夠上得出來,所以一天要跑廁所好幾次。出門時一定得穿成人紙尿褲,因為第一個你可能會憋不住,那感覺真的很難啟口。

有好幾次就是為了要坐去台大醫院,然後在車上的時候,感覺只要車一開始顛簸就刺激著肛門,讓自己很很想跑廁所。直到後來,只要一旦到了要去回診的那段時間,一坐車,快下車的時候就快要憋不住了,還好下車處有警察局,就趕緊得衝進警察局或者是找速食店或咖啡店解決。像我這樣子,在我旅遊方面有很大的困擾,所以交通工具方面,如果我沒有辦法臨時立刻找到廁所的話,對我而言是一件非常惱人和麻煩的事。必須一定要穿著紙尿褲出門,而且要有備用的才行。

提心吊膽,時時刻刻注意自己身體狀況的生活

在住院當中在參與患有同一病症的病友聚會之後,看過了許多病友的情形,瞭解了這種病的不容易掌握性和不確定性,讓我的生活中蒙上一股未知的陰影――隨時可能再復發癱瘓的陰影和無形的壓力。我曾經自問這段時間,是否有――沒有預料到會發作,然後突然發作的情形?

發作之前總有跡可循。就是事實上在我那次癱掉之後的發作,我覺得我的身體會有一些反應,就像是隱約要傳達某些訊號給我一般。如:當下肢又覺得很僵硬了,然後比較麻、比較灼熱刺痛的時候,就是告訴自己我可能要休息了。因為如果再不休息的話,它就會開始慢慢的無力給你看,那這個時候若再不休息的話,就準備要去住院了。若是對於這小徵兆予以忽略(就是在生活上沒有好好注意那些警訊)還不休息,或者是逞強,都很有可能再度的發作。

但是我發現有很多病友彼此的狀況都不同,也許某些人神經受損的地方和程度不同,對於感覺認知上面也無法如此敏銳,所以也就無法察覺暴風雨前的警訊,也就只能夠等到症狀(視力模糊、看不見、或手腳無力)發生時,才趕緊進醫院急診。但總是希望若是能夠仔細加以注意察覺的話,或許能夠避免這樣的發作產生。畢竟,臨床症狀的出現就表示神經已經再次的受損了。

可是話又說回來,你要怎麼休息呢?面臨著生活的巨變,工作上、經濟上的壓力,那怎麼辦?因為不是每一個人都像我那麼幸運,有一個這麼好的雇主,能夠容許我彈性上班。而且,我幸運的是還未結婚成家,並沒有養兒育女的家庭負擔。我今天沒有小孩,我一個人無所謂,那我今天如果有了家庭,甚至有了小孩,那這樣子對我來講,不是處於更大更多的壓力嗎?

對MS(多發性硬化症)的病人來講,壓力也是一個觸發點,它就像一個引信一樣,壓力越大,你如果越不宣洩,越不放開心,極有可能再觸動下一次的引爆。所以說,這個奇怪的病真的非常棘手,是比癌症還要棘手的一個病。因為,你說要怎麼治療呢?醫生也只能無奈的搖搖頭,告訴你他們能夠做的也只有控制,無法根治,控制的方法也只能由現行的幾種皮下注射的干擾素針劑藥物來著手,但是也無法保證能夠痊癒,只能夠盡量控制延長復發的週期,降低復發的次數。

但在統計學上的結果,對有些人可能可以獲得控制,但有些人卻不行。目前有三種type干擾素可供使用,都是所謂的免疫調節劑。有的是天天打,有的是二天打一次,有的是一個禮拜打三次,然後醫生會告訴你說「你要打,一打就不能停喔!」因為一停的話,就有可能會再發作。可怕吧!?

就連在選擇治療方式上面都會產生恐懼的陰影壓力

面對針筒,你是否有能力自行注射?這是我需要面臨的問題,也是所有患有此病的人會面臨的問題,或許不只我這種病,也許肝炎患者,或者是糖尿病患者都需要面對,但相對而言,這樣自行注射的方式顯然無法適用於每個病人。我的手活動能力和穩定能力都還尚可,但是對於上肢無法穩定活動的病人,就不是這樣的方便了。另外也存在著某種心理因素的壓力感。曾經有一位病友,他打了一年多,他只要聽到「ㄆㄧㄚˋ」那一聲,他就會耳鳴。他已經壓力大到這種程度了。想想看,一個禮拜打三次喔,一直打,終其一生都要一直打,就像嚴重的糖尿病患者一樣(注射胰島素)。若自行施打了萬一處理不好又有可能會面臨感染的風險,而且藥劑單說明書也明顯的說明,打了又有不少的副作用如:類感冒症狀、頭暈、頭痛、體溫稍高些,而且注射的部位會因為長時間反覆注射而造成皮下組織的硬化。即使是選擇副作用最少的「可疏鬆」,卻得面臨天天注射的窘境,而可以施打的部位不過就人體這麼八個地方了,所以一個禮拜就要再輪迴一次了。

與針頭為伍,完全變了樣的生活。不論旅行到何處,都必須隨身攜帶。所以就接下來所面臨的生活而言,大家可以自行去想像。但是面對可能反覆發作所造成神經受損越來越嚴重的結果威脅:肢體殘障或者是感官視覺或聽覺障礙,再加上目前可使用的藥物也只有這樣的選擇的話,病人也只能無奈的接受。我自己也曾經接受過這樣子的治療,就在同年的第二次發病,再次坐回輪椅之後。

(作者是光電半導體專家,2008年5月罹患多發性硬化症,2010年6月接受全台第一例靜脈氣球擴張手術,並榮獲周大觀文教基金會「2014年第17屆全球熱愛生命獎章」。本文摘錄自《攀越生命大山》 一書第65~68頁,感謝「周大觀文教基金會」慨允轉載。)

延伸閱讀:

所屬書籍: 
攀越生命大山

失去是珍惜的開始


尿管拔除

經過了漫長的等待,一個多月,由住院治療到復健,經歷了許多天的忍耐和等待,終於在今天拔除導尿管。在這之前,覺得自己很像攝護腺獲前列腺肥大的病患一樣,不論站著或坐著,不論手壓迫膀胱,或者是肚子多麼用力,總擠不出一滴尿來……不過重點不在於拔除,在於拔除尿管後能夠勉強的自我排尿了。雖然無法像之前那樣的自由排尿(想尿就尿,想不尿就不尿),至少能夠排尿就相當不錯了。現在站在馬桶前,要等個一段時間,從幾滴尿開始,到涓滴細流,幸運的,傾潮而出,然後,膀胱內的尿尚未排完,擴約肌就收縮了。感覺這時的自己比起之前,已經進步很多了!

過去,我所認為理所當然的身體功能――包含排尿、排便、走路、跑步、蹲下、抬腳等簡單的動作,一個月前就這樣消失。突然覺得這些功能是多麼的重要和不可或缺。當什麼事、什麼病都沒發生時,我們並不會去在意這些功能的存在,總覺得這是理所當然、天經地義的事情。但是,一旦我們失去了其中一項,我們才會體認到擁有這些功能,是多麼棒、多麼美好的事情。當失去了才知道要珍惜。

我很感謝也很高興我曾經失去過,因為曾經失去的感覺,會讓我重新檢視我是有多麼的幸福和幸運,能夠重新獲得,並且珍惜我現在所擁有的這一切。當我看到其他的失去一些功能的人,都會再次的提醒我,我是多麼的幸運和幸福,因此,我更要好好的愛惜並關注自己的身體。所以,每個人也要好好的愛惜並關注自己的身體, 因為健康健全的活著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

親愛的身體,對不起,過去日子裡我忽視了妳,把妳的存在視為理所當然,把妳當成僕人一樣使喚,吆來喝去。妳是如此忠心,毫不反抗和頂嘴,使命必達。雖然偶爾鬧點小脾氣,但終究很快地在醫藥的輔助下又再度替我工作。我不是一個好老闆,沒有給你特別休假,只有病假。過去,我所認為理所當然的身體功能包含排尿、排便、走路、跑步、蹲下、抬腳等簡單的動作,四年以前某一天就這樣消失。妳罷工了,就像新聞中法國和韓國常常出現的景象一樣,用激烈的方式來表達妳的不滿和委屈,打醒了這樣一個漫不經心的我,讓我學到教訓,知道員工才是企業真正寶貴的資產,而不是一直無視無盡的壓榨。

親愛的身體,妳有如我的導師,謝謝妳給了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堂課。從那時候起――我痛定思痛,痛下決心,痛改前非,為了更珍惜妳,我決定反主為客,當妳的僕人,細細地聆聽妳的需要,而不再將我的需求擺在妳之前。希望我這個浪子回頭尚不算晚,希望妳能夠給我第二次機會。即使我知道妳會給我很多的機會,但是我會好好地珍視每一個給我的機會。

除了珍惜自己擁有的身體之外

在這段期間當中,重新的審視了自己的身體之外,也感受到了親人和朋友滿滿的關懷。完全沒料到已到成年的我,竟還要讓高齡的父母在病榻前照顧守候,住院期間,看著他們的慌張、無措、擔憂、辛勞。心中真是滿滿的不捨。自己能做的,就是盡量的積極的復健,要能夠趕快的好起來。爸媽的個性總是放不下心,總是認為自己的孩子就是小孩子,還是需要他們的照顧(也許是因為這個小孩有些地方就是講不聽)。這次經歷之後,對於他們所關心的事情,也將會用不同的態度去面對。能讓他們放心, 才是我應該要做的。

除了謝謝,還是感恩

2008年悄悄的,就這樣的即將溜走。它對我來說是一個非常不一樣的一年,並不是因為政黨輪替,也不是因為金融海嘯,更不是因為天災人禍。回憶過去這一年中,自己成長了不少,因為我收到了一份禮物,是上天送給我的大禮物。回想起來,現在我仍然很感謝上天。經過了這一段風風雨雨、踉踉蹌蹌,不僅讓我重新檢視對人事物的看法,個性也有所轉變,成熟了?至少,我開始真正的關心身邊的人了。從過去對人事物相當執著的我,已經不再那麼的執著。生命的韌性和堅定的信心信念似乎不斷的成長著。過去曾經是黑暗面的那個我, 慢慢的像著光明的那一方走過來了。

這一切都要感謝一路上曾經陪伴過我的人,真的有很多人要感謝――要感謝我的家人,沒有你們的照顧、支持和愛心,我今天不可能復健得這麼好。要感謝那一位天使,曾經用美妙歌聲把我從絕望拉升到充滿希望快樂的病房(金大姐,希望您能夠感受到),要感謝三總內湖院區的醫師、護士,你們是如此的有耐心,聽著我不斷的問一些可能你們也不知道的問題,而且在注射高劑量類固醇過程的半夜當中,在我最敏感的時刻,因為稍微的風吹草動就按護士鈴,就立刻趕到並處理。感謝冥冥中安排來教導我、守護我的小天使,因為妳,讓我遇到了不再誤診的醫生,因為妳,讓我看清自己內在真實的面貌。感謝在我人生中受到如此重大打擊時,曾經來看我的朋友、同事,更感謝公司的同事和主管能夠體諒這個情形。

感謝英國的朋友,Alan in Bath,Thank you for your kindness to see me for such a long trip。謝謝餘博,你給了我最有用的書籍,讓我能夠在瀰漫的霧中找到正確的方向,並且讓我增長這方面的知識,學習如何去面對這個無解藥的病,您的睿智是我一生中最好的禮物。謝謝北榮和台大醫院的蔡醫師和楊醫師,謝謝「罕病基金會」和「台灣多發性硬化症協會」的所有人,志工和病友,你們的經驗是我的導師,也是讓我關懷別人的動力。謝謝這一切,讓我更珍惜現在所有的,並且知足快樂。MS(多發性硬化症)小姐,謝謝妳,妳讓我更認識了自己,更了解自己,更能讓我在未來的日子中活得更健康,更快樂,更充實!

每個人都要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時刻

想想之前從畢業之後,離家遠赴他鄉至第三次嚴重發病前,已有5、6年的時間,在前段的時間中,所追求的算是立業吧,而在年紀稍長,且可望安定之後較後段的時間內則是成家。對於一個人一生所追求和經歷的的不過是成家,立業,生兒育女,而後完成了一段生命和人生的目的。對於一個離家的年輕遊子,最簡單不過的夢想也就是有些成就,然後創造一個家庭,並且進入下一個階段的家庭生活。成家算是對家庭生活的一種希望,也算一種責任。

在發病後,生活也從單身一個人回復到了家庭的生活,和父母親再次的緊密生活在一起。這段時間,自己也覺得在所謂的家庭生活的希求,無形當中獲得了相當的滿足,未必一定要有另外一個家庭啊!所希望的不就是家庭生活的感覺嗎?能夠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生活就是家庭生活了,又何必遠赴其他地方追尋?所以請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時刻,那怕是鬥嘴爭吵,或者是嘻笑怒罵,這不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嗎?

這場病給了我一些不同的角度和觀點來審視自己,也謝謝上天給了我這樣的禮物。正所謂「父母在,不遠遊」,雖然有點不適用於現代的資訊科技時代,年輕人多半遠赴異地工作,許久才能夠回老家看看老父老母。但是若有機會的話,還是回家看看吧!回家是每個人都渴望的,而我現在正在享受這份幸福!也希望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能夠隨時珍惜並且享受這份家庭生活的幸福感。

(作者是光電半導體專家,2008年5月罹患多發性硬化症,2010年6月接受全台第一例靜脈氣球擴張手術,並榮獲周大觀文教基金會「2014年第17屆全球熱愛生命獎章」。本文摘錄自《攀越生命大山》 一書第196~200頁,感謝「周大觀文教基金會」慨允轉載。)
 

所屬書籍: 
攀越生命大山

相信希望和夢想


信仰!Faith!Believe!

好不容易,經過了這段有點久又不算久的時間,誠如歌詞所述一樣,承受著風浪,拖著傷痕纍纍的身軀,揮動著流血的翅膀,撐著已快斑駁脫落拐杖的手把,一步步的走過來,學到了人生莫大的教訓和上天要讓我學習的功課。

人之所以為人 就因為人有愛、會愛、能感受、也能夠感受愛。
人之所以為人, 因為人會做選擇, 雖然不一定選擇就是對的。
也無所謂對或錯,
人之所以選擇,是因為自己相信。
相信什麼?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

回顧之前對自己所說的話,心情依舊,看著去年的文章,全世界都在找尋MS(多發性硬化症)的成因和解藥,其中對自己說了一段話:

「我,也在尋找解藥。不論解藥是何種形式, 藉由我所具備的能力和知識,甚至是直覺,我都一定要找出來! 標題下了:我要當神農氏。」

如今也真的找到了可能的方向,就讓我實現這個夢想,完成這個逐夢的過程吧!揮動著流血翅膀的我,將會像聖鬥士星矢當中的 Phoenix 浴火重生,再度展翅翱翔!

微不足道的夢想――健康

時間隨著牆上的時鐘的滴答聲來到了2010年,不自覺得和此罕見疾病「多發性硬化症」已經 「倒陣」了快兩年。正確來說,已經與她共處了近5年,因為誤診的緣故,導致第三次發病時已是下半身癱瘓。不禁回想起確診後2009,在「罕病基金會」www.tfrd.org.tw上第一次的投稿題目:我的新年新希望。仍舊記得那時候寫的內容其中一段:曾希望像那藍光半導體之父――中村修二般,在光電半導體研究上有一番作為,在智慧財產上有所成就的我。這是我第三次發病前的夢想。也或許因為過度的自我追求理想而搞壞了自己的身體。正因如此,我細細思索著,如此遠大的夢想(一廂情願的癡心妄想),或許太不切實際,忘了自己有幾斤兩重,這個病正是來告訴我教導我一件最重要的事:若不善待自己的身體,再多的夢想也是枉然,也將成為空想或絕響。所以我不再存有這樣遠大的夢想了,我的夢想改變了,變得很單純,或許對一般正常人而言是微不足道的一件事,但是對我和我患有同樣罕見疾病的人卻可是一件不容易完成的夢想。那就是――復原!讓自己重獲健康。

人因為有夢想而偉大,而我卻因為仍懷抱有夢想而堅強!和其他罕病病友一樣,我將繼續堅強的走下去,不僅是懷抱著這種簡單的夢想如此而已,我也正在逐夢的過程當中。有人說:有夢最美,但是我不僅要有夢,更要勇敢的逐夢踏實!患病至今,上網搜尋國外針對多發性硬化症的研究並且和病友分享,已經成了我人生中的巨大動力,這當中不只讓我自己覺得快樂,同時也也帶給大家一些鼓舞或希望。現在的我都活在逐夢當中,因此每天都活得很快樂。我覺得人生無論處於順境還是逆境,都不能沒有夢想,若一旦失去了夢想,生命將失去了他原有的光彩!

我很喜歡優客李林的一首歌<有夢有朋友>。因為我這一個簡單的夢想,讓我在逐夢的過程當中結識了許多的朋友,彼此相互打氣、相互扶持,凝聚了一股看不見的力量, 包含希望和關心。多麼幸運在人生的旅途上遇見你們,和你們一同向前行,讓我的生活更加的溫暖同時更有信心也更有力量。也因為有了彼此關心的你們,我會變得更堅強!懷抱著夢想和朋友一起分享,未來才會更有看頭!我們的心靈也才會越飛越高,越飛越久!

這些年來的日子中依舊充滿著風浪和起伏,但不變的是真心,不變的是理想,不變的是希望,無論夢想是大是小,無論夢想是否改變,都不能讓夢想的火苗消失!我還有微不足道的夢想要去完成,還有很多明天要走,就讓我們繼續邁出步伐向前行。

希望是面對人生無常的信仰

信仰對於人來說,其實是一個很重要的東西, 前不久我閱讀了一本法國哲學家伏爾泰的書《憨第德》,內容是描述許多不同人物的際遇和他們面臨這些際遇的想法和看法。是一本非常耐人尋味的書。書中有一個角色――潘格洛斯,堅信著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無論他的際遇多麼的慘絕人寰,即使是要被吊死,開膛剖肚,淪為奴隸等等。 而另一個角色――馬堂,始終深信著人性極惡,且每個人的背後都有一段悲慘的遭遇。 而說到最後,作者給了我們最大的啟示――無論所遇到的情形如何悲慘,都還是要好好的腳踏實地,關注當下,不要去多想別的。努力的耕耘自己的「田地」。

除此之外,我想給許多因為無常而發生不幸的人(包含我自己)一個信念:給自己一個希望,因為希望是支撐人活下去的任何理由。而且只要活著就有希望。無論你信仰上帝、阿拉、佛祖、觀世音、媽祖。祂們不就是一種希望的代表,給自己許一個願,能夠持續下去的願。看看其他人的遭遇,或許你會安慰一點,那又有什麼理由再自怨自哀?想到之前,我連小便都不能,現在每天看到自己的小便都覺得蠻開心的。或許這是命運之神的安排,又或許是作弄,但,管他的,有希望就夠了。

開心是面對任何病痛的最佳藥方

從今年5月份發病到現在,看了很多也聽了很多現代人所面臨的毛病――壓力、焦慮、煩躁、憂鬱、失眠;這些毛病或許都是工業革命和網路革命所帶給我們的副作用。十倍速的時代讓我們生活無法喘息,全球化的生活讓我們的資訊爆炸。以上這些毛病往往都是疾病的根源。緊張就可以引起胃潰瘍、失眠、心悸等等,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甚至是癌症。問問自己:有多久沒有開心大笑了?自己的肩膀有多久沒有放鬆了?有多久沒有和家人或朋友好好的聚在一起好好的聊聊談心了?人活著就是要開心,既然活著,當然要開心的活著。不開心,就容易產生病痛,折磨自己。找點讓自己開心的事做做,按摩、SPA、唱歌、看書等等。紓解心中的壓力也是一種開心的方式,打打出氣娃娃,有不爽就大聲的給他叫出來,也是讓自己開心的方法。自己開不了心,就要找別人來幫你開心。走出去,找朋友,團結力量大。心開了,就一切都安好了。

勇者才能無懼,無懼才能夠克服

再度進入醫院之前,偶然的一個下午看到了電視上正在撥放著<洛基>的最後一集,其中一個片段中,敘說著主角和他兒子的對話:他兒子不喜歡活在他父親的陰影下,而對於他父親的復出拳賽,會影響他目前的工作和生活而對他有所埋怨。而主角洛基說了一段令我深思的話語 :「人生不是一直在抱怨的,也不是一位的指責別人,說這個不好那個不好。人生最重要的是在於你能夠承受多少,承受多重。無論多麼大多麼重的衝擊,你都能夠承受下來,並且再繼續的往前走。」

雖然在拳擊手的戰場上是如此,但是在人生當中,不也是如此? 能夠堅持到最後一刻而不倒下,才是真正的勇者!

(作者是光電半導體專家,2008年5月罹患多發性硬化症,2010年6接受全台第一例靜脈氣球擴張手術,並榮獲周大觀文教基金會「2014年第17屆全球熱愛生命獎章」。本文摘錄自《攀越生命大山》一書第220~224頁,感謝「周大觀文教基金會」慨允轉載。)
 

所屬書籍: 
攀越生命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