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專題】育成與礙同行,終生守護憨兒

融合教育中我們遇見了感動與美麗

作者: 
育成基金會


幼兒園學習照片融合教育因著生活領域的擴充及同儕正向互動,影響並提升發展中的特殊需求幼兒主動性、語言、認知及適應能力,為了提供中心接受日托服務的特殊需求幼兒有機會與一般同齡幼兒融合學習,自101年度九月起,透過王詹樣基金會早期療育品質提升經費補助,得以與鄰近社區新茗幼兒園展開合作,由中心老師及社工協助以小組方式,每次2~3位幼兒進入幼兒園參與團體課程或遊戲活動。

以下為參與這次服務的師長、家長、幼兒園老師的分享:

雖然每個星期只有一個上午融合課程,但對孩子而言是個難得的學習經驗。新茗幼兒園的教師為迎接新朋友,調整了教學內容與課程進行的模式,使小亮與梅梅能融入教學活動。除了環境安排無障礙外,也教導幼兒園的幼兒如何和他們做朋友或協助他們,在座位及遊戲場所也安排幼兒園的小朋友和他們一起合作學習,讓小朋友們了解身體上的障礙可能帶來生活上的一些不方便。老師對他們的指示也盡量簡短而具體,配合手勢的使用,確定特殊需求幼兒操作前確實已了解老師的指示,這是一個很好的體驗(摘自永明早療淑霞老師分享)。

 

幼兒園教師們的特教專業知能經過一年的融合活動對學習困難的孩子及溝通策略運用也愈來愈瞭解。我想帶好每個孩子是老師內心深處的願望,以漸進式的融合,促使幼兒園老師有較多的機會成功,孩子被接納的機會就越大。所以我認為融合教育是對孩子接納與尊重的表現,值得我們去實行。也謝謝新茗幼兒園的老師及孩子們伸出友誼的雙手,歡迎我們的孩子去一起上課。

 

瀞文老師分享談及小良個性活潑好動,且學習主動性高,進入幼兒園融合中,對他來說可是新鮮又充滿挑戰。從他和幼兒園老師、同儕的互動中,可以發現大家都很喜歡他,也有大班的幼哥哥自願來協助,幫忙小良一起完成美勞作品。融合帶給他美好的學習經驗!(摘自永明早療瀞文老師分享)

 

聽到班上的小孩能到新茗幼兒園融合時,我覺得太棒了,雖然我組別的幼兒們因年紀小能參與融合的次數較少,但我很期待他們能在這幾次的融合中獲得不同的體驗。由於新茗幼兒園的作息與課程都和中心的不一樣,孩子們在第一次去融合時,都有些茫然好奇,所以大部分時間都需要大人在旁提示或協助,但隨著融合次數增加,每次都有新的體驗或表現,當我看到他們願意主動參與課程遊戲,會注意其他幼兒的活動進而去牽別人的手,或是跟著唸詩詞,每次如此讚的表現,都讓老師忍不住到與別人分享心中的感動。(摘自永明早療靜華老師分享)

 

 

小慧經過這幾次的融合活動進步很多,從剛開始老師需協助腦性麻痺幼兒小慧身體的支撐,現在小慧為了跟大家一起參與活動,已經可以自己扶著椅背坐好和小朋友一起上課,幼托融合的活動對於每位幼兒們都是一種不同的體驗與成長。(摘自永明早療淑玫老師分享)

 

看著孩子們經過一年多的融合,感謝家長支持與陪同。亮媽感性的分享--我的孩子亮, 很幸運地能在入小學前有機會參加中心替他規劃的幼兒園融合教育,此項教學計畫也讓我和爸爸省卻不少煩惱。亮在融合教育的環境下,得到很多刺激學習與模仿的機會。例如半小時的音樂律動,雖然他只能偶爾跟上兩三個動作,但他卻很開心的陶醉在音樂的旋律中。此外在繪本分享的時間,除了加強孩子的理解力,也訓練使孩子的注意力更專注!同時孩子能勇敢而不膽怯地的舉手回答老師的問題。在每次幼兒園融合時,孩子的生活自理方面也著實進步不少!例如他能自行穿脫鞋、排隊如廁、洗手、喝水等。最重要是老師藉由團體遊戲,讓亮與一般生一起有互動。我也看到孩子在幼兒園兩小時的學習時間,能維持穩定的情緒,愉悅地與一般生學習和生活。所以每回的星期二,我和爸爸都很期待分享亮每次帶回的勞作品,而亮也很有成就感地秀出他在幼兒園的傑作。感謝這段期間,新茗老師們和永明老師們的愛心及耐心,以及新茗小朋友們的友善和接納,使得亮不僅認識不同的學習夥伴,也在融合教育這一課,留下美好的回憶!(摘自永明早療家長亮媽分享)。

 

感謝新茗幼兒園黃老師及徐老師的對中心幼兒真心接納與接受挑戰的勇氣,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貝,即使再困難,父母依舊不放棄,ㄧ次ㄧ次的陪著孩子學習,ㄧ次ㄧ次的教導孩子成長,而永明的老師正扮演重要的推手。因此,每逢週二,老師便會帶著融合的孩子們來到幼兒園一起上課,剛開始我們的孩子總會莫名地看著他們,不了解他們為什麼會吵鬧,為什麼會發出不ㄧ樣的聲音,或者做出一些特別的行為。但隨著ㄧ次又ㄧ次的融合,以及老師們一次又ㄧ次的說明與叮嚀,孩子們終於漸漸放開心,慢慢學習與他們相處,並用平常心面對他們,和他們一起遊戲、一起畫畫。經過幾個月的融合之後,看見孩子們面帶著笑容、滿足的神情,已經可以跟著我們一起隨著音樂擺動,和我們一起聽故事並且嘗試回答我們的問題,雖然有時候他們仍然會發出聲音,但因量比以前小很多,雖然上課時偶爾想走動,但專心參與的時間拉長了,這些許的進步都讓我們很感動。最後謝謝永明發展中心讓新茗的孩子們有機會接觸、認識並幫助特殊需求的小朋友,也讓他們能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包容、同理心和好品格。(摘自新茗幼兒園黃純敏老師文章分享)

 

筆者近20年來,早期療育服務中成長最多的是自己,我看見了與特殊需求幼兒溝通需要敏銳的觀察、信任的關係、真實的接納及專業的引導,單純的孩子會告訴你生命與生命的相遇,將會碰撞出甚麼樣的感動與美麗~~因他們的參與豐富了我們的生命。

(本文轉載自育成季刊第51期,由永明發展中心早療副組長潘雅蕙整理,感謝財團法人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慨允轉載,更多文章歡迎至基金會網站閱讀。)
 

插圖: 

與礙同行,有愛相隨

作者: 
董光遂


教保員帶學員外出搭公車圖 ~~他們之間更展現友愛精神,能力比較好的會幫比較弱的找座位,走在路上手牽手,彼此扶持照顧,真是令人感動。~~

每天把住宿的學員護送到中心,是我的工作之一;我必須帶領他們搭乘約30分的車程,再步行8分鐘抵達和平。

從等候公車開始,我們經常受到許多友善的關懷及協助,例如:社區附近的阿姨有時會守候在樓下,看到我開門就上前遞交一包清洗乾淨的舊衣服或者餅乾,送給我們。上了公車,總有人自動起身讓座,甚至有個經常碰面的阿嬤,還特別指定某個長相討喜的孩子說:『稍等阮要下車,阮的位子給伊坐』。偶有博愛座被一般年輕乘客佔用並假寐時,貼心的駕駛用麥克風提醒『請讓座給需要的人士』快到站時,駕駛先生還會對正在”度姑”的孩子們說:『起床囉』。行經中心的巷道時,有些攤販老闆或路人也會主動打招呼,有次遇到紅綠燈壞了,一輛車自動停下來,向我們招手示意,禮讓通過。

我們的孩子在領受到這麼多的溫暖時,也有出人意料的的表現,有個孩子在被讓座後,當他看到老年人或幼童時,竟然起身讓座,把別人給他的愛再傳遞出去。他們之間更展現友愛精神,能力比較好的會幫比較弱的找座位,走在路上手牽手,彼此扶持照顧,真是令人感動。

其實這段路程,不是只有我一個人護送他們,而是許許多多的善心者與他們同行以及守護。

(本文轉載自育成季刊第50期,作者為育成基金會和平發展中心教保員,感謝財團法人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慨允轉載,更多文章歡迎至基金會網站閱讀。)

插圖: 

健軍團體家庭志工服務心得

作者: 
陳慕芳

 

為了提升智能障礙者獨立自主能力、整體性發展,育成基金會成立健軍團體家庭,除了解決智障者的住宿需求外,也透過「家庭式」及「社區化」之服務模式,協助智能障礙者融入社區生活。本文為台大雄友社服社工系同學至健軍團體家庭服務時的心得文章。

 

~~~常常笑著,並以自己的工作為榮的他們,也許比社會上的許多人過得更快樂。~~~

志工合照圖最初開始參加服務時,我其實對要做什麼或可能面對的情況都一無所知,以致第一次服務時顯得生澀且無所適從。後來慢慢在學長姐的帶領下,開始懂得在這樣的團體中我可以擔任什麼樣的角色,在活動進行的同時提供輔助,帶動較不清楚遊戲規則或站在角角的成員參與活動,更漸漸嘗試擔任活動帶領者的角色。

坦白說,我也是個有些怕生的人,卻在服務中和大家漸漸熟悉。習慣了大家一起走到台大操場的那一小段漫步時光,懂得可以和他們聊工作、聊家人,聊喜歡的東西,在短短的時間簡單的分享平日喜怒哀樂的點滴。

大家對於健軍家庭的印象是,有些人是熱情的,不論見面幾次都會開朗的向我打招呼,重新自我介紹然後綻開笑容,甚至用溫熱的手心握住我的手;有些人則是羞怯好似沉默,乍看之下帶點防衛,伸出的手沒有得到等同的回應難免有點挫折,但其實在幾次接觸後他們便願意對人敞開心房。無論年歲,健軍家庭的他們都有顆孩子般天真的心。每週一次的約定,好像無形中建立起可以算是友誼或是某種聯繫,每週四晚上變成我所期盼的日子,這應該就是我從中獲得的快樂。

在平常的生活中,其實很少有和心智障礙者接觸的機會,也導致我常常不明白什麼樣的應對態度才是適當的。直到開始服務以後,才慢慢破除一些因無知而產生的誤解,更不禁覺得;常常笑著並以自己的工作為榮的他們,也許比社會上的許多人過得更快樂。雖然說是服務課程,但到最後卻一點也不覺得是自己在服務他們,反而認為這是能夠一同玩耍、談天的愉快時刻。我想,和健軍家庭的相遇,帶給我的影響遠比我能給予的還要多。

(本文轉載自育成季刊第50期,作者為台大雄友社服╱社工系三年級學生,感謝財團法人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慨允轉載,更多文章歡迎至基金會網站閱讀。)

插圖: 

大家一起玩氣球

作者: 
賴宛柔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裏,蝠氣球藝術工作坊與育成基金會連絡,表示願意提供氣球教學服務。由於基金會的學生們沒有玩過氣球,老師對這樣的教學內容起先也抱持著「學生可以嗎?」、「有辦法嗎?」的想法,卻沒想到幾次的課程後,學生們不但喜歡,而且發現「學生的潛力無窮」!


 

 

~~~學生的進步越來越明顯。甚至現在,竟有學生因為老師想幫忙而生氣。~~~

「碰!」氣球破了,學生看著破掉的氣球扁嘴皺眉,同儕也轉頭注目。但沒兩秒,學生就向老師嚷著 ;「再給我一個氣球!」然後就繼續埋頭努力,同儕也專注的回到自己手邊的工作,個個神情平靜彷彿那嚇人的聲響,對她們完全沒有影響。

回想初體驗時,情形可是完全不一樣。只要有一顆氣球破掉了,整個課程就會受到影響。不是有人跳起來逃跑,就是有人手摀著耳朵不肯放,需要老師們不斷的給予安撫,才能讓課程回到正軌上。

然而,隨著課程的節數增加,簡單、好玩又應景的可愛氣球,讓學生的學習興趣越來越高昂,每一次都在期待下一次要做什麼樣的造型氣球。在上課前,會充滿期待的頻頻詢問中心的工作人員:「今天做氣球的老師會來嗎?」一旦得到肯定答案,整個情緒就跟著飛揚,連帶著上午的表現也特別良好。

在上課時,學生從要求老師直接幫忙做,到願意讓老師牽著手自己做,學生的進步越來越明顯。甚至現在,竟有學生因為老師想幫忙而生氣。可想而知,我們的學生在技巧上是越來越進步,心態上也開始強調「自己完成」的成就感。

看著學生的進步,中心的工作人員非常驚喜,意外發現學生在玩氣球的動機下,進步是很明顯的。而這種進步也讓我們反思,原來學生的潛力無窮。

能有這樣的機會,中心的工作人員都想代表我們的學生,對李老師及「蝠氣球藝術工作坊」說一聲,:「謝謝你們提供我們的學生一個體驗玩氣球的機會,讓我們的學生體會到這種歡樂,更滿足了他們對自我要求的一種成就。」

(本文轉載自育成季刊第48期,作者為育成基金會裕民發展中心社工員,感謝財團法人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慨允轉載,更多文章歡迎至基金會網站閱讀。)

樂在工作-身障朋友的工作圖像

作者: 
育成基金會


育成洗車中心庇護員工謝進忠媽媽!妳放心,我有「好好的工作賺錢」哦!

育成洗車中心庇護員工謝進忠,雖然受限於學業能力(國小肄業),沒有時間概念也不會使用時鐘、手錶,但每天總能根據自己的生理時鐘起床,第一個到達洗車中心等待開門營業,上工前還會自動自發將職場環境打掃乾淨,並主動開始工作,對於職場規範或臨時交派工作皆能遵循且服從度高,14年來對於工作都能無怨無悔的付出。

如今年邁的他,雙親也已過世,但他仍會銘記母親的話:「好好的工作賺錢」,獨身的他非常勤儉,雖有二弟一家人的協助供膳及照料,但仍將工作收入奉獻給家庭其他成員的生活所需,對家人關愛及對工作的熱忱,深深讓洗車中心的主管與老師們感動。

 


健軍團體家庭學員單菁華我的生活好幸福哦!

我是健軍團體家庭的學員單菁華,今年28歲,和姐姐住在新店。平時白天我在城中上班,晚上住在健軍團體家庭。我在城中的工作是負責前場的打掃和招呼客人。例如:擦桌子、椅子等。中午營業時,我會幫忙招呼客人,幫客人點餐、送餐等。客人用完餐後,我會問客人:「可以收餐嗎?」客人說可以,我就收餐交給硯屏。

我住在健軍時,室友是婷方。還有宣燁、硯屏、麗玲也住一起。我會自己摺衣服和褲子,還會自己剪指甲、綁頭髮、鋪床單、套枕頭套,我也會用洗衣機洗衣服。我還喜歡幫助別人,會幫宣燁量耳溫,然後記錄下來。

在健軍時,我們常常去外面散步。除了公館商圈,我們還會到大安森林公園、師範大學、台灣大學等地方。我還喜歡上星期二的肢體開發課,星期三打桌球還有星期四的雄友社時間。雄友社的同學會帶我們去台大校園玩遊戲和跳舞。我們偶爾也會去逛夜市和去書店看書。

我是個有禮貌的人。每天用早餐前,會先和老師及其他室友們問早安。要去上班時也會和大家說再見。我覺得我的室友婷方常常都笑咪咪的,晚上睡覺時,我喜歡和她一起說話、聊天。硯屏也很可愛,宣燁、麗玲和我也是好朋友,我喜歡和她們住在一起。

今年健軍一日遊活動要去烏來原住民博物館吃風味餐、看瀑布,我希望在一日遊的時候和大家一起出去玩。很高興大家票選我。

(本文轉載自育成季刊第51期學員英雄榜文章,感謝財團法人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慨允轉載,更多文章歡迎至基金會網站閱讀。)

插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