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聽奧在臺北」的夢想,悄悄地在一群愛好運動的聽障人士的心中萌芽;手語,終於這個夢想落地生根且茁壯!
聾人,看似一群與聲音隔絕的隱士。沈默的外表,卻有一顆澎湃的內心,這股力量也時時帶動社會上聽覺障礙者的群體,雖受限於聽語的溝通表達,仍然不斷地以透過文字、手語書、活動影片等等視覺傳播的方式,進行權益的發聲。
趙玉平先生,五歲時因病導致耳聾,從學生時代到踏入社會以來,不斷在這個聽語至上的世界掙扎搏鬥,卻也讓其成為聾人的鬥士。在聽覺障礙眾多的社福教育的領域中,決定從事聽障運動,倡導聽障權能為其理想。
既是隱士,也是鬥士的趙玉平,卻沒有憤世嫉俗的陵角。光亮的頭頂,紅潤的面龐時常帶著微笑,瞇起來的笑臉使微胖的福態更添喜感,看起來像是一尊彌勒佛。平日喜好以酒會友,酒送上就是豪邁地一飲而盡,大部份的聽覺障礙者,有書寫不流暢的特質,但趙玉平的大肚子裡,卻有直爽率真如其人的文筆,常有驚人之作,醒人之語。出版《無聲的天空》、《無聲的奮鬥》及《攜手走過無聲之路》等著作,也出版手語書。因致力聾文化與福利推動的貢獻,趙玉平獲得第40屆全國十大傑出青年獎。2000年時擔任第6屆亞太聾人運動會總策劃的經驗背景,使趙玉平成為2009年第21屆聽障奧林匹克運動會總策劃兼總幹事的不二人選。
ICSD,又名「國際聽障體育總會」,也是籌備四年一次聽障奧運的國際聽障運動組織,相當於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裡面的會員,大多都是由各國聾人組成,組織重要的領袖也是由聾人擔任,而臺灣,正是其會員國之一。2003年,趙玉平以聾人的身份出席雅典ICSD的申奧會議,代表臺灣擔任爭取聽奧主辦權的報告者。從臺灣來的代表團,不免擔心在歐美國家為主要勢力,又面對有地緣優勢的另一申奧的對手國-希臘,讓臺灣爭取聽奧主辦權處於劣勢。
樂觀的趙玉平,經過瞭解時勢之後,跟大家打氣:「沒有關係,我們準備得很充分,帶了很多禮物、設計出臺北樹蛙為聽奧吉祥物、扇子以及宣傳品,這些都很有臺北的特色。」又很有把握地說:「臺北曾經辦過亞太聽障運動會,這個經驗對於我們爭取聽奧是很有利的。」
當希臘以飯局拉攏其他國家時,臺灣代表團則把握時間,進行會場的分工,將宣傳攤位架設好,宣傳人員也將宣傳品和禮物發放給與會的各國人,展現出十足的誠意。而趙玉平更利用機會,和大會主席宣傳臺灣辦理亞太聽障運動會經驗與臺北進步的建設,有足夠辦理聽奧的能力。
申奧報告時,希臘代表報告者為聽人(聽力正常者之稱呼),以口語的方式進行簡報。雖然此舉在一般聽語至上的世界中,是很習以為常的事,國際間也不例外。但ICSD長久以來倡導「聾人自主」,以體育爭取平等為其理念,而這也是ICSD甚為重視的主辦指標。手語,是「聾文化」最為推崇自傲的語言,更是認同的通行證,不會講話沒有關係,只要比上一兩句能讓彼此心神交會的手語,所有的聲音,都是多餘了,因此希臘進以口語進行報告,反而無法獲得更大的認同感,這讓趙玉平更有自信了,輪到他報告時,氣定神閒以行雲流水無聲勝有聲的手語進行簡報。最後投票的結果,臺灣代表團以52票,擊敗希臘的32票,使中華臺北成為第21屆聽障奧運會的主辦國,更是亞洲第一個取得這項國際大賽主辦權的國家。聽障奧運!是世界四大奧運之一,能成為主辦奧運賽事的國家,對其主辦國的聾人來說,是莫大的榮耀,也為臺灣寫下主辦運動賽事史上最高等級的紀錄!
當大家為了實現2009聽奧年在臺北的夢想而摩拳擦掌時,趙玉平卻在此刻急流勇退,不想因各路人馬的爭功而讓聽障奧運失去其精神與靈魂,為顧全大局而辭去臺北聽障奧林匹克運動會籌備委員會基金會董事長的職務。趙玉平辭職時,在網頁上留下了他奮鬥的心路歷程:「我努力架設完全屬於聾人的舞臺和天地,努力建設不再有語言障礙、不再有文化摩擦的理想國。」又很感慨地說:「賽會本身只是聽障奧運的皮,手語才是它的骨,而聾人自主才是它的髓,這本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然而這番道理有誰能懂?有誰支持?」
很多人只記得那年轟烈盛大的2009年,卻忘記2003年,臺灣聾人早已將臺灣的血,流入聽奧的骨和髓,征服雅典!在臺灣,看似弱勢的聾人,卻在世界聾人的外交舞臺上,佔有重要一席的影響力,而這股影響力,也讓全世界透過聽奧,看到了臺灣!
然而,趙玉平辭去的只是一個位子,卻已將聽障奧運之潮流引進了臺北城,形成巨大的洪流,持續不斷地牽引後浪,波濤澎湃地將這個夢想,排山倒海地攻佔了臺灣各地愛好運動的聽障人士們的心中。
達哥,正是這股巨大洪流的承先啟後接棒者之一,負責讓籃球這艘船能登陸成功。但當其他的運動項目一個一個登陸著岸時,聽障女籃卻仍然在激流旋渦中載浮載沈。最後,達哥總算用他那永不放棄的大手,將聽障女籃拍進一片崎嶇難行的礁岩上。
穿著灰色裁判服,剃個大平頭的達哥,總是在球場上正明快俐落的比出判決。透過他專業的手勢,可以清楚知道是哪位球員犯規。但如果沒注意到他耳朵上的助聽器,誰都想不到他是個中度聽障者,更令人料想不到的是他為了通過國家A級裁判考核,竟整整費時12年。他就是李興達,綽號「達哥」,國內第一位聽障裁判。
達哥之所以花費如此久的時間才通過國家A級裁判考核,主要原因不是術科與筆試的成績未達標準,而是考試委員考慮到達哥的聽障問題,恐怕他因此無法妥善處理比賽中所發生不服裁判的衝突事件。但達哥憑藉著他不服輸的精神以及對籃球的熱情,克服種種障礙,終於獲得眾人肯定,取得國家A級裁判資格。
順利裁定完令人血脈賁張的冠亞軍賽,達哥下了球場脫下裁判服時,那嚴肅公正且黝黑的臉上露出笑容的愉快神情,乍看之下與美國總統歐巴馬倒有幾分的神似。
有人問:「達哥,你知道聽障奧運在臺灣舉辦的消息嗎?你帶的男籃隊本來就可以參賽,那女籃隊可以因地主優勢而參賽嗎?」
達哥突然收起燦爛的笑容,若有所思地看著籃球場內被燈光打亮的木質地板。如果說小巨蛋是歌手夢寐以求的演唱舞臺,那奧運何嘗不是運動員追逐勝利的競技場所,讓眾人看見他們努力的所在?
有限的經費是最大的阻礙。聽障奧運的比賽項目有:田徑、桌球、游泳、保齡球、跆拳道、空手道、羽球、籃球、排球、網球、角力、自由車、定向運動、柔道、手球、射擊、足球、水球等18項,若在拮据的經費上硬要成立聽奧女籃培訓隊,恐怕無法給球員們足夠的訓練;但若失去這次成立聽障女籃隊的大好機會,恐怕日後更難再有像現今這樣參與國際比賽的舞臺。
就在中華臺北獲得主辦權的消息傳來,達哥決定成立聽奧女籃培訓隊,為聽障女籃跨出第一步,即使經費上多所艱困,他仍自掏腰包,在球員的訓練上,更是義無反顧地投入大量的時間和心血。讓達哥對聽障女籃隊如此傻勁付出的真正原因,不是旁人可以明瞭的。
也因為有他,我們的故事,才有了個開端,甚至給了我們信心跟勇氣,開始走下去。
(本文摘錄自《菜鳥,快飛》一書第39~46頁,感謝「啟動文化」慨允轉載。)
延伸閱讀:
訓練的後期聽奧女籃全隊就只剩九個人了。其中,阿凰、寶寶、偉珊三人因為傷勢而無法全程參與練習,只能在一旁做著重訓。有時缺席的Pei和璇璇,是為了要到另一個地點練習沙灘排球。因此常常只剩10、小王、永董、巴比厚四人全程在籃球場上練習。仍是毫不鬆懈地進行著那一天三大餐的魔鬼訓練,相較於前期的訓練課程,依然是在晨操時以跑步來增強體力,只是這時是從訓練肌耐力改為訓練速耐力,也就是傳聞中連亞東肌肉男籃隊員們也都害怕的1551衝刺。什麼是 「1551」?其實那是 1234 554321 全場衝刺跑的簡稱,數字所代表的是連續跑的趟數。當然這全場衝刺跑也是有時間上的限制,一趟很簡單,兩趟還可以,三趟勉強過關,接下來的四、五趟,如此殘弱的天兵們果真很「團結一心」,沒有一個人是不須重跑的。
所謂的重量訓練,除了要訓練出結實的肌肉以保護關節,減低受傷的機率外,也使運動員更有力量以完成各種防守少的練習及戰術上的演練。有時,教練們會利用友誼賽的機會,找一些大專校隊和球員們相互較量,讓大家可以藉此模擬實戰,增加球賽的經驗值。
在基本運球及投籃手感的訓練上,先從原地投籃到運球投籃或是腳步向前跟隊友要球,在接到球之後再投籃,這些投籃的動作在命中的機率上比原地投籃的困難度大許多,因此聽奧的這幾位女籃球員是連唯一可休息的星期天都得被挪去練投籃。2009年八月份每個禮拜天早上,身為基督徒的小珍教練總會帶球員們去教會做禮拜。看著小珍教練抱著聖經虔誠地為球員們禱告,球員們也跟著低頭,像是禱告,其實她們的腿上都放了各自的戰術筆記本,為下午練習跑的方法做準備。小珍、小雲教練,除了請耶穌多認識他們之外,上完禮拜後的中飯,小雲教練也會抽問這些球員們:「今天導讀的聖經在講什麼?」
負責安排吃飯座位的隊長永董,領教小雲教練都會在飯席間來這招,特地安排10坐在小雲教練的旁邊,負責幫其他的隊友回答小雲教練各式各樣難以招架的問題。
老實的10回答:「教練,我沒有在看《聖經》,我在看跑方法筆記。」
小雲教練強而有力的手拍了10的肩膀,哈哈大笑起來,10被這麼一拍,差點從椅子上跌下來。「很好,很好,代表妳心裡面有籃球。」小雲教練很開心地說,聽到這句話的球員,笑到差點把口中的米粉湯噴出來。
「今天導讀的《聖經》,就是要把每個人心裡面的『自我』丟開,去服從主。」小雲教練夾了一塊油豆腐送到口中,嚼完之後又接下去:「打籃球也是一樣,妳們都要把過去腦海中的『自我』丟開,不要去想那些有的沒有的理由,專心去打就對了!」可以從《聖經》講到籃球,球員們不禁佩服起教練截彎取直的功力。
偉珊不解地問:「我們沒有在看《聖經》,會不會對上帝不尊重?」
阿凰很為難地說:「我們家是信佛教,不是基督教,不適合上禮拜。」
寶寶摸摸頭說:「而且我還打瞌睡。」
「噢~上帝不會管這種小事。」小雲教練輕輕鬆鬆,四兩撥千金地回答這些問題,吸了一大口把剩下的米粉湯喝完,還催促著球員快點吃,下午還要再練投籃。原本靜靜聽著教練傳教的球員們,這時候如大夢初醒般,趕緊動手動口解決滿桌,主賜福的佳餚。
日子一天天的過去,大家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剩下的九位球員慢慢地成長茁壯,儘管進步的過程是緩慢的,但是球員們也都莫忘初衷,繼續堅持著當初小珍教練教他們的「一天要比一天更好」的信念。
離比賽倒數十幾天,發生突來的意外,Pei的左膝韌帶在一陣防守混亂中扭傷了,而且是相當不輕的傷勢。這消息傳到教練們耳中更是讓他們驚愕,沒想到已經快到訓練的尾聲,該是接近結實精壯的時候,沒想到卻傷得這麼嚴重!
這使得原本球員人數就很少的球隊更是雪上加霜,如此的狀況實在是不能再承受有人無法上場的事實啊!球員中九個人裡面原本就有三個傷兵,再加上Pei所面臨的這個新傷,真正能上場的人數從頭算或從尾算,都只有五個人。
這次的意外也讓剛毅堅強、積極面對困境的Pei感到無助,她猛搖頭不敢相信這個事實,也首次在集訓期間流下那不止的淚。無時不讓周圍的人都佩服得五體投地的Pei,是這個隊裡最認真賣力的一位,即使年紀已是34歲,但是不論體力或籃球技巧都不輸任何一個球隊中的年輕球員,卻在這最緊要的關頭受傷,Pei的難過是可想而知的。
隊友們也都相當地難過,尤其是常常被Pei鼓勵的寶寶。寶寶多希望自己能代替Pei承受這傷,儘管她是如此不能忍痛,但她實在不願見到Pei無法上場的景象。
Pei的努力就在這無情的打擊下完全付諸東流嗎?到時是否能傷癒上場比賽?一切都是未知數。
(本文摘錄自《菜鳥,快飛》一書第125~130頁,感謝「啟動文化」慨允轉載。)
默默收起難以言喻的失望,中華聽奧女籃隊強打起精神面對下一場與希臘隊的戰役。在賽前練習時,大家不再像以往那樣的神采奕奕,小雲教練嘆氣著對巴比厚說:「比賽要結束了耶!妳再打不出平常的實力來,以後就沒有機會了!妳知不知道呀?」
就在比賽前一夜,巴比厚不斷地問自己:「妳上場不就是要得分的嗎?一定要把自己的力量貢獻出來,在恐懼什麼?在害怕什麼?投籃時如果球進不了,有隊友幫你搶籃板呀!時機對了就是要出手啊!妳甘心就這樣讓比賽結束了嗎?毫無表現的就這樣結束比賽?快拿出自己的實力好不好?」心亂如麻的巴比厚在這一夜真的是難以入眠啊!
上場的前一刻,巴比厚心裡仍然不斷地想著如何打好自己的位置,手拿著戰術盤向小王請教,討論待會要跑的戰術,希望藉由賽前的溝通可以在比賽時球打得更有默契些。小王對於前一場對中國隊的比賽時巴比厚在防守上的失誤情形難以釋懷,看著問著問題的巴比厚回嗆說:「妳有什麼資格講這些啊?你自己都打不好了!」
一旁的永董見狀,深怕巴比厚禁不起這打擊,慌張地想阻止這場談話,但已經來不及了!只見兩行淚已從巴比厚的臉頰滑下,她哽咽著說:「我知道我打不好呀!所以才想多請教妳……」當巴比厚正要哭得一發不可收拾的時候,小珍教練趕緊打圓場以化解衝突,悄悄地,巴比厚那悲憤的淚水已經在上場時化為力量。
比賽開始,巴比厚在敵方防守區拿到球之後只愣了一下,就衝進禁區上籃,在球離開她手掌的瞬間,巴比厚突然回神:「會進嗎?剛剛好像又太貿然出手了?我是不是做錯了決定?」
當她抬起頭看著那顆籃球如慢速播放般,碰到籃框邊緣,轉了一圈,然後……進了!竟然球進了!一開場得分的是中華隊,先進一球 2:0,全場觀眾不禁大聲叫好,巴比厚像是吃了勇氣丸般,不斷地大膽出手,連那芭蕾上籃的強項動作也進化提升成「蛇行上籃」。 聽奧中華女籃的球員們若是能在前一場對中國隊的戰役中開竅,發揮應有的實力,或許就有機會扳回一城。只是剛開始的先馳得點無法持續,球員們的實力雖已甦醒,仍是對抗不了實力堅強的希臘隊,最後也因輸了這場戰役而和前八強無緣。
雖然遺憾於中華隊的運氣不好,對手抽到的都是強國,但最後仍須與另一組的落敗對伍——「香港」爭取第九名。 這最後一戰,教練們也是經過謹慎地評估,卻完全不跟球員們透露一點敵情,對於敵方的實力究竟是強是弱,球員們心中無不納悶。教練們也只是以「盡全力就是了!」淡淡地回應她們。球員們私下不禁胡亂猜測,互相討論:是否香港隊也很強?不然為何教練們完全放棄了,不指導我們戰術了?此時,隊長永董趕緊跳出來滅火:「才不是呢!不要想那麼多!大家都丟掉這些負面的想法,這是最後一戰了!有了前四場的經驗,大家應該更能全力以赴。」
於是在跟香港隊交戰前,休息室裡出奇地安靜,小珍教練並沒有說明要採用什麼戰術,只簡單地在白板上寫上幾句話:「尊重比賽、尊重觀眾、尊重對手、尊重自己。」字裡行間雖然不是戰術說明,但自從集訓以來,小珍教練和聽奧中華女籃球員們肝膽相照,度過許多困難,也因而產生了那無可言喻的默契。看到這幾行字,每位球員的心裡也都明白了幾分。果然,聽奧中華女籃隊一上場就處於得分的優勢,好長一段時間香港隊持續抱著鴨蛋。原來,教練們一直不想告訴球員們敵情,是因為怕球員們太輕敵。中華先發球員盡力發動攻勢以拉大分數上的差距,對於香港隊絲毫不留情。
這場戰役,小珍教練向先發球員指派新的任務,即讓全部的球員都上場。小珍教練認為:「聽奧女籃的每個球員都辛苦地練球練得這麼久,不就為了上場的這一天嗎?」看著Pei負傷上場,在場邊的教練和球員們都擔心她會出意外。但出乎意料的是,場上的Pei勇猛的防守、迅速的抄球、三分投籃,像是沒有受傷這一回事;寶寶也忍著腳痛,一拐一拐地往前衝,盡其所能地防守;偉珊則克服她在肌耐力上的不足,盡情地在球場上奔跑;阿凰展現出中鋒的優勢,以巨大的身軀把香港隊的球員卡在禁區外;主力球員也極力擋住敵人以製造空檔好讓二軍球員有更多投籃得分的機會。
當兩邊球架上的警號燈閃著紅光,裁判大力的揮著手, 大家才停下腳步,終場的比數是60:32!中華隊贏了!雖然在這次聽障奧運中華女籃隊只獲得第九名,卻是一場打得比一場好,大家都努力地超越自己,不斷地克服心中的恐懼。在這聽奧的舞臺上,她們毫無保留地展現了自己。
(本文摘錄自《菜鳥,快飛》一書第159~163頁,感謝「啟動文化」慨允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