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走來

作者: 
懷瑄


風信子農場一隅我有精神疾病長達16年了,其實發病時我雖然很痛苦,不過照顧我的家人是辛苦的、我想有精神病的患著的家庭也是一樣。

家人時時刻刻都會心驚膽跳的,總是會害怕有疾病的我什麼時候會傷害自己,他們不了解精神疾病的症狀、狀況。

所以時時刻刻24小時都會很小心很注意的照顧,這是我生病那麼久有所感受、並不是只有我一個人有精神疾病,這些感覺不管是在我以前的醫院或是來到風信子協會工作,會跟一些有疾病的病友和精神疾病工作著在一起聊天和生活在一起所得來的感觸,真的是很痛苦,家人照顧起來也是很辛苦好像是在互相折磨一樣。

雖然過去有很多不愉快,但我走出來了、也接受這個疾病的事實,我不在乎別人如何用什麼眼光看待,我在意的是我的人生,如何過自己的生活?如何讓自己更快樂不受他人影響。

現在的人;還是很多對精神疾病的認知是陌生的。就連我的家人因為我有精神疾病也會覺得帶我出門是很丟臉的事,而且我因為吃藥的副作用造成身體肥胖、體積很大,跟我在一起好像會覺得非常沒有面子,從來不參與我的生活圈、活動圈,所以只好自己過自己的生活。

我覺得教育部要把精神疾病知識列入教科書,讓每個人都能理解這個是疾病,要重視這個疾病,把所有的傷害降到最低或是如何處理、幫助周圍的精神疾病患者、不要有太多的負面想法,讓這個社會更健康、快樂。

人跌倒了,就要學著站起來不是永遠坐在地上不起來,這樣會一輩子很痛苦,試著站起來跟平常人一樣生活規律可以工作、要獨立、要接觸人群‧這樣自己才會快樂,家庭才會和樂,這是我的經驗談。

以前我生病的時候;我ㄚ常責怪家人和亂發脾氣可是媽媽從來沒有罵過我或是抱怨我總是忍氣吞聲,我媽的心理一定很難過很不舒服;所以我很對不起她。可是這也不是我願意這個樣子或是無理取鬧,都是疾病的影響。

我昨天晚上來到竹東高中夜間部演講不止講我的生命故事,我也希望在場的老師同學們、如果在你身邊有類似這樣疾病的人能夠幫助他和關心他,這是來演講的意義和目的,讓更多人能夠知道有人很不幸得了精神疾病,它不是很可怕,也不是罪惡的人、這只是疾病。我想應該用平常心來關心我們、和在社會上能被重視,給我們一個空間工作和生活。

(作者戴懷瑄為風信子協會資深精神疾病工作者,有創作一首歌曲「有媽媽的疼惜」,收錄在協會發行的創作CD「起風的那一天」。本文及照片轉載自台灣風信子精神障礙者權益促進協會部落格,更多精障服務相關資料,歡迎至台灣風信子精神障礙者權益促進協會網站臉書了解。)

相關連結:DIN電子報第96期——他們‧我們‧故事(2008.2.29出刊)

插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