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收到這個特別企畫的影像課程時;其實吸引我們的,並不是課程中教導如何使用影像器材的技巧;而是寄來的企劃中,一篇來自身障兒母親的自訴文章。
大多數的社會福利機構,往往沒有設置影像文宣的專業人員,更別說專職的募款人員。但是,社會福利機構所做的服務,卻是需要許多人力、物力及財力的投入。如何將社會福利機構所做的服務、服務介入後的改變以及價值,準確且無誤的傳遞訊息給社會大眾、獲得認同與資助,是每個社會福利機構渴望做到,然而在如何在心有餘力不足的情況下達成這個目標,正是我們想學習的地方。
如同課程中的兩位老師所言,每個機構都擁有說不完的真實故事,可以和社會大眾分享並邀請一同參與;但往往因為文字或影像上無法將服務說清楚,反而使得社會大眾不知如何對機構的需要做回應。
剛開始準備做『特別的愛與特別的孩子』影像腳本時,其實過程不如想像中的簡單;因為誰才是合適成為故事中的主角?並且願意在社會大眾面前訴說自己切身的故事?主角的尋找與故事的呈現方式,都讓我們花了不少時間來克服。好不容易將影片腳本完成,但課堂上老師和同學們給與中肯的批評、指教後,我們知道這個腳本是失敗的。我們沒有任何的沮喪和難過,反而覺得這樣的模式真好,因為還好有機會修正,不然也許會做出事後難以彌補的錯誤反而更令人沮喪。
開始進入拍攝與後製,我們又進入了另一個層面的掙扎;因為究竟該剪輯出多少時間的影片,才是較合適的時間?還有,究竟該不該於影片中談及募款需求?這些問題,始終困擾著我們。因為,我們認為影片應該呈現的是故事本身,而不是枝節的問題;可是,我們的想法是對亦或是錯,又必須由看過影像的社會大眾評斷,這奇妙的心境過程,讓我們開始敬佩從事影像工作人員的勇氣。
還記得影片拍完後,所有夥伴齊聚一同觀片的下午;我們的影片排在第10部做觀賞和討論,負責剪輯的同仁擔心的說『還是不要拿出去播好了』;其實在看完9部影片後我也有同感,但是,抱持著醜媳婦總要見公婆的心情,只能安慰著同仁:『沒關係,我們盡力了!而且,妳真的拍得很好!』結果,這個故事影片感動了在場的許多人。而當天老師給的建議,讓我們又從新省思影片所要傳遞的訊息,讓我們回去再做修正,若不是有這樣開放式的討論課程,這種經驗是很難得到的。
2013年5月6日,當我們的影片『8倍數流逝的生命』上傳至【天使發展中心】的Fasebook後,結合了18個公益團體的力量,創造了『36205』一個驚人的貼文瀏覽總數。我們必須誠摯的說,感謝所有看影片的朋友和分享影片的朋友,因為你們為天使發展中心創造了一個感人的奇蹟!
我們深信,不是我們影片拍得好,也不是我們會說故事,而是在這一次的影像活動暨工作坊的課程學習中,經由與會同伴的經驗分享,和老師們專業、精準的指導,我們似乎可以將自己機構的服務說得更清晰,讓更多社會大眾看見我們在服務上的需要,因此,再次感謝所有一起參與『特別的愛與特別的孩子 — 影像活動暨工作坊』的老師和夥伴們的陪伴與協助!
(本文作者為桃園縣私立天使發展中心行政組長,「特別的愛給特別的孩子」聯合活動影片作品為「八倍速流逝的生命」,影片作品並獲得公視Peopo102年5月13日公視新聞報的引用與報導。)
「八倍速流逝的生命」主角媽媽的分享
對於沒有使用電腦、網路的我而言,因著我和玟妤的故事,在許多的電子媒體播出後,其實對於接受採訪前後的我而言,日子還是一樣過,並無太大的差異;如果說,要找出最大的差異,應該是影片的播出,讓我周遭的朋友能更具體的瞭解我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也讓有更多同理心及心疼我和玟妤的人,能更具體地認識我們!
過去不主動分享的我,每天送玟妤到「天使發展中心」,對於接觸到的其他家長而言,總是看到我開心地接送玟妤上下學。因此,大家大都不太瞭解彼此的故事、或是討論各自的處境,而多數的人也都持著心照不宣的想法一起為孩子的早療努力。
然而,在接受採訪後的這段期間,朋友們紛紛打電話來關心,他們看到影片才恍然明瞭,我原來是這麼辛苦地過日子!我微笑地回覆著︰「你所看到的,不就是這個樣子?」;對於周遭許多朋友更具體瞭解我們的處境,讓我很不好意思及心中滿滿地感謝。
我並無特定的信仰,很多人卻對於我在沒有特定的信仰下,還能一路支撐走出來,肯定我真的很不容易!但我思前想後,自己究竟是如何走過生命的幽谷?可能是在我年幼的時候,母親忙於工作之際,仍會帶著我和哥哥、妹妹到圖書館看書,因而養成我閱讀的習慣。也因此每當我遇到人生難解的關卡時,我就習慣自己去書中找尋答案;無論解析問題、心情轉折等都是藉由書本撫慰我的心靈!在陪伴、照顧玟妤的過程中,透過一篇篇「病友分享」、「家屬心情」等書中文章,讓我得以自我調適、轉化情緒。即便是在閒暇時刻或想逃避現實的時候,我也會找本故事書讓自己放空、放鬆一下!
我個人認為,痛苦是比較、對照而來的!很慶幸玟妤確診得早,我們沒有因為自己的無知,而對玟妤使用太多無效的積極療法,讓我能儘早規劃,使玟妤的生活能保持一定品質!有時,當我的朋友打電話向我訴苦,覺得孩子很皮、很難管教,或者孩子因生病需要接受檢查,而自己的身心處在備受煎熬時;只要想到我,就會覺得自己不是唯一、也不是最辛苦的!面對成為朋友訴苦的對象時,我除了同理外,也和朋友分享沒有解決不了問題的看法,這樣的分享不但讓有相似處境的家長,發現自己的痛苦似乎沒有那麼多;同時,也讓他們對自己的孩子有更多的包容。
許多人面對不如意時,一直在努力地尋找代罪羔羊;而且,很難不找怪罪的對象;無論是,怪罪環境、怪罪命運、怪罪他人…… 到最後,怪罪自己?!面對不好的事總是不斷地在問:為什麼是我?!但,對於幸運的事卻常常不問:為什麼是我?!我想,其實對於不如意的事,應加以除罪化;無論是好事、壞事,應當都會是生活上發生的事。對於玟妤,我想說的是:『每件事都有所謂的不良率,我並不怨天尤人』。
在接受慈暉獎頒獎後,到現在一個多月,玟妤是處在失智、不清楚的狀態,無論玟妤知不知道與我共同經歷的時光,我都當作這些是給玟妤的生活體驗。至於我對玟妤的愛,無論菩薩、天使、因果或業障……都不足以解釋;我和玟妤的感情,超脫任何宗教,只因『愛』!
(本文作者為桃園縣私立天使發展中心影片作品「八倍速流逝的生命」主角,該影片獲得公視Peopo102年5月13日公視新聞報的引用與報導。)
相關連結:
本來我和身心障礙沒有等號,但是一場腸病毒大流行改變我的人生,讓我從不等號變成了等號。二個女兒都因病毒感染而變成聽障+學障,聽障族群的孩子很辛苦,因為聽不好,而造成學習不好;一般社會大眾對聽障生的印象都是「智能不足」,沒有人願意花時間和找機會能進一步了解他們的困境,再加上溝通的困難,聽障的孩子就這樣一直被誤解下去。
每個孩子都跟天使一樣,如果你家有身心障礙的孩子你還願意這樣想,那真的是太棒了。每個做父母親的,從醫生口中初步獲得訊息,僅只於「知道」階段,之後還要再對某一障別進行「了解」,這只是最初的過程;當你願意告訴別人我家有身心障礙的孩子時你才進入了「承認」階段;直到你不但能說,還能帶著在別人眼裡奇怪的孩子出門,走入人群,而且心生歡喜,恭喜你!你真真切切的「接納」你的孩子。前面二個階段走來容易,而最後一個接納,實屬不易啊!
無論是不是身障兒,每一個孩子都需要滿滿的愛來滋潤,很可惜前幾年政府的回歸政策,讓我看到很多聰明的聽障生不是被當客人坐在教室裡,就是被當智障生僅教一些簡單的數數,很多國小中、高年級轉進啟聰的學生,絶大多數只會寫自己的名字,至於其他的國字,很抱歉:它看過我,我卻不認識它!
很多社團辦了各式各樣的暑假活動,只要是聽障生去報名,大部份的社團都會婉拒,理由是「無法溝通」,一句無法溝通使得聽障孩子成為所有障別裡最沒有聲音的一群,我們私下戲稱是:弱勢中的弱勢!就學、工作甚至愛情都因為一句無法溝通就被拒絶在外了。
我們愛加倍協會多年來努力,一直想讓社會大眾能進一步的了解聽障族群,他們是聰明可愛的,他們雖然有些執著,有些防衛心,但他們一樣有能力、需要社會大眾的認同和鼓勵。曾經我們也和一些社團一樣,希望政府能提倡手語,無奈這麼多年來一直盼望,卻是年年希望落空,很多家長很排斥自己的孩子學手語,彷彿學了手語就是變成別人口中的「聾子」,很多時候我們接觸到的是既說不清楚,又不會手語,還不能筆談的聽障兒,對於這麼鴕鳥心態的家長,我只能說令人生氣!
既然政府無法幫助聽障兒創造與社會大眾溝通的環境,那我們愛加倍協會就自己來!為了讓社會大眾更了解聽障兒的處境,我報名參加了開拓文教基金會舉辦的「特別的愛給特別的孩子」影像製作工作坊,這個工作是我自己去跟執行長報告說我要參加的,也是希望可以透過影片,讓社會大眾進一步了解聽障族群也可以很棒很優秀!
不過參加了工作坊才發現,隔行如隔山,坐在教室裡的我實常很惶恐,因為大部份的時間我都聽不太懂,徧徧馬各老師和建雄老師都很愛用引導的方式讓我們自己去思考、自己去找答案,常常問的我啞口無言,不知該怎麼回答,心想以往的經驗是:坐著聽,老師就會給答案,但這幾堂課還真難熬!心裡不是沒有生過打退堂鼓的念頭!然而開拓的伙伴認真的態度實在是沒話說,不但不厭其煩的提醒我們,馬各老師也抽空一一指導我的腳本及作品,讓我從零到生出一部影片,其中經歷緊張、害怕、擔心和頭大,一直到有成品時那種開心、雀悅,這樣的歷程終身難忘。
由於一起學習的還有其他18個團體,產出16部影片,透過這些影片,我也了解到其他障別孩童的處境、心情故事;一起上課的夥伴都希望可以透過自己作品的呈現,讓社會大眾了解身心障礙者,進一步幫助身心障礙者。
經過多次的修改,我終於完成活動影片,我希望透過影片可以告訴大家,手語也是一種語言,如同法語,英語一樣,手語也是溝通工具!聽障者也許要融入聽人社會有些困難,但如果會手語,至少能交到會手語的朋友,一味的排斥手語,這樣的結果通常是聽障者沒有聽人的朋友,也沒有聽障的朋友。還好現在拜科技之賜,3C產品日新月異,也帶給聽障朋友很多的方便。
下一次如果您身邊有聽障者,請您面對他們說話,並放慢您的說話速度,雖然大多數聽障朋友聽力不好,但他們大都是會讀唇語的,只要放慢說話速度,他們就更能了解、更能融入你們的對談,如果您願意再多花點時間,學一些簡單的手語,那就更棒了!
(本文作者為愛加倍社會福利關懷協會會計人員,也是聽障兒家長,「特別的愛給特別的孩子」聯合活動影片作品為「聆聽愛的聲音」,影片作品並獲得公視Peopo102年6月7日公視新聞報的引用與報導。)
這次參加開拓文教基金會身障網舉辦的「特別的愛給特別的孩子」影像活動暨工作坊,過程雖然辛苦,但卻也獲得許多新的知識,不論是一部短片的拍攝技巧與手法、影像剪輯軟體的使用、或是影片行銷的方式,都從零開始學習,雖然過程中覺得困難重重,卻也感到有趣。
尤其是藉由課堂上的小組腦力激盪,讓我重新找回做行銷應有的態度-「創意最重要」!如何激發創意以及如何讓眼睛看到腦子想的東西都是做行銷不可或缺的能力。在行銷工作坊的課程中,對於老師講的一句話印象尤其深刻:『差異化,才有亮點』。不管是拍影片、寫劇本、做活動,差異越大、越違背常理的內容總能吸引大眾目光,讓人留下深刻印象。也因為最後一堂課實地操作過威力導演軟體的功能,更覺得一部好影片的形成,從一開始的腳本發想到後製,或是影片形成後如何行銷傳播成功,皆需花費相當大的心力和時間的投入,所以此次上課獲益良多,也很值得。
「有一天,阿嬤老了」影片誕生前,題材的選擇其實是我很頭痛的部份。想要找尋好的故事感動人心,又想要真實報導身障兒的成長過程,更希望可藉由影片播出讓大家看到協會的服務。終於有次在因緣際會之下有了這個故事可以使用,從一開始的訪視、採訪、攝影、錄影,到後來的剪輯、配樂,花了相當大的心力與腦力。有些理想畫面實際拍攝時沒辦法捕捉,預設的訪談內容也不見得照著劇本呈現,影片雖然並非盡善盡美,但在完成的那一刻,自己心裡其實是感動的。
在活動進行期間,接獲開拓夥伴的通知,公視Peopo要引用我的影片做公視新聞報的報導消息,讓我相當受寵若驚,想不到自己做的影片可以獲得青睞,一方面希望可藉由此影片讓身障兒的成長故事被社會大眾關懷,一方面也希望可藉此讓更多人看到協會的服務,提高協會知名度與形象。
因為是18個單位共同合作的聯合活動,我們的影片可以透過其他夥伴在臉書專頁上的轉貼分享,多了一個為組織宣傳的管道,不僅增加了曝光率,更重要的是參與工作坊的過程,我看到了各單位為弱勢團體所做的努力與付出相當令人佩服。
這次的活動共有16支影片誕生,合作夥伴們所拍攝的影片、每個與生命搏鬥的故事,都讓我充滿感動,而這些感動,總是讓心裡暖暖的、眼眶濕濕的。我想,這是最珍貴的收穫了吧!
(本文作者為新北市身心障礙者福利促進協會行銷企劃人員,「特別的愛給特別的孩子」網路聯合活動影片作品為「有一天,阿嬤老了」,影片獲得102年5月28日公民新聞報引用與播出。 )
記得當初執行長一句:「誰對拍照、攝影有興趣的?我們去報名這個工作坊!」,也因為這個機會,讓原本對拍照就有濃厚興趣的我參加了『特別的愛給特別的孩子影像活動暨工作坊』!
原來拍照和攝影大大的不同
工作坊的第一堂課,老師介紹了許許多多影片拍攝的手法與運鏡的技巧,直到那時候我才發現原來我們平常在電視上所看到的每一個鏡頭它們的運鏡方式都有自己的專有名詞,而每一個鏡頭的運用都有它要抓住觀賞者的目的。
而相較於拍照,攝影的學問又多了好多好多,它除了靜態的畫面,還需要加強補充聲音、動態影像等,也因為上過了這堂課讓我現在看每一則新聞、廣告、偶像劇甚至電影都會像有職業病那樣的不停地觀察拍攝者是用了哪一種的運鏡方式!
讓眼睛看到你腦中所想的事情
而在這個工作坊裡,我們除了學習如何將影片拍好,開拓文教基金會更貼心為大家準備了腳本撰寫之方法與技巧的課程,由專業的行銷老師帶領大家運用行銷的思維,讓自己的單位在未來製作影片上能帶來更多的亮點與加乘,為自己的團體更為加分也讓更多的民眾認識我們。
課程中,老師分享了一句『讓眼睛看到你腦中所想的事情』,這一句話也點醒了在製作影片腳本時遇到困境的我,透過文字的視覺傳導,讓原本繁亂無章的想法具體化,讓自己可以更清楚了解目前影片的脈絡,降低不安。
從『零』到『有』那開心的轉變
其實這是我第一次製作影片也是第一次撰寫腳本,很多嘗試都是新的體驗,當然,在過程中也遇到了許多困難與挫折,例如:用很有限的時間寫腳本並在很短的時間內召開腳本討論會、腳本討論會後緊接著就是影片初稿的發表時間,好多好多時刻都讓我自己覺得快要撐不下去了,快要崩潰也好想放棄,覺得自己真的做不出來,很多技巧與技術都不到位,相當沮喪。
但每當我想放棄的同時,都會想起在製作影片的過程中,好多工作夥伴給予我的支持、鼓勵與幫助,也想到與楷楷媽一次次談話時的感動與製作影片想為自閉症者辛苦的家長與照顧者致敬的初衷,讓我繼續不放棄的完成第一號作品-讓星星亮起來。
收穫與感謝
真的非常謝謝開拓文教基金會給了我這次學習的機會與經驗,當自己所製作的影片配合著『特別的愛給特別的孩子-母親節系列活動』在網路上共同串聯時真的很感動,也謝謝每一位辛苦的夥伴一路的相挺與支持。
它不只是一個簡單的工作坊,同時也讓大家了解到影像紀錄的重要與意義,每一個故事都是那麼的真實,那麼的貼近生活.那麼的打動人心。
因為有愛,才讓我們更完美-『特別的愛給特別的孩子』。
(本文作者為台北市自閉兒社會福利基金會社工員,母親節『特別的愛給特別的孩子』活動影像作品為「讓星星亮起來」。)
通常教育宣導影片,很難獲得網友的關注,然而最近出現一個不尋常的現象,有一支國家教育研究院發行的性別平等教學影片變成網路熱門話題,影片一個月之內累積了30幾萬觀看人次及700多個評論!經常需要做宣導工作的NPO夥伴們,看到這種成果,可能會很羨慕吧?
事實上,這支影片之所以得到網友的注意,是因為網友們不斷Kuso改編這支影片及影片擷取圖的結果,光是YouTube就有20幾個Kuso版本。這部影片名為「如果早知道 男生也會被性侵」,敘訴青少年阿瑋被自稱杰哥的歹徒誘騙回家,趁其酒醉後性侵,藉此宣導性侵受害者不分性別、受害者應報警、主動尋求協助。然而,沒想到劇中阿瑋被性侵的台詞『杰哥不要』及阿瑋被杰哥性侵的劇情,竟然成為網友Kuso改編的笑點,臉書上甚至還出現4個以「杰哥不要」為主題的粉絲頁!
曾經做過性侵害防治議題及為性侵受害者募款的我,看到這一個現象真是不勝唏噓。性侵受害者常被汙名化,因此受害者願意主動求助的意願非常低,現在有個性侵議題影片變成網路笑話了,受害者還會有勇氣主動求救嗎?可是,這個宣導影片為何變成網友Kuso的對象呢?有一說,因為飾演杰哥的演員,是個喜劇演員。
然而,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沒有真實感,影片裡的劇情、對白、演出等皆不自然,甚至誇張造作,使得影片與宣導的原意產生「違和感」,讓網友不禁地挑剔不合理的劇情或誇張造作的表演來挖苦取笑。製作教育宣導影片最困難的地方,就是描述受害者或個案的境遇及受害情境,因為表演容易失真,所以我從不敢以劇情及演出的方式呈現。
累積多年公益行銷的經驗,我歸納出一個心得,能夠傳達受害者/個案真實的情感與感受,社會大眾才得以瞭解、進入受害者/個案的生命故事,進而同理、接受。換句話說,我好似在從事一種社會運動,透過述說生命故事,讓社會大眾感同身受個案的境遇,進而影響其投入社會整體提昇運動的願意。
我認為協助NPO夥伴集體成長,也可以是一種社會運動。2011年開拓文教基金會的夥伴打電話給我,她希望我可以分享網路行銷的工作經驗,協助身心障礙團體舉辦聯合活動,我們交換協助NPO夥伴的意見與熱情之後,結果原本2小時的專講分享變成了4周16小時的網路行銷工作坊。那一次的經驗非常棒,每周我都可明顯看到NPO夥伴們的成長,同時,夥伴們也完成很有創意的活動主題規劃及執行。
今年2月,開拓夥伴又打電話給我,這次規劃了利用影像作品,聯合身障服務團體舉辦母親節「特別的愛給特別的孩子」活動,希望我能協助團體用影像說故事及行銷,公民新聞平台的王建雄老師則教授影像拍攝及製作技巧,讓每個團體在工作坊結束後完成一支影片參與聯合活動。
然而參與工作坊的十幾個團體中,只有一兩個曾有參與影片製作的經驗,其他團體則是從來沒有參與、拍攝或製作影片的經驗。我過去從事紀錄片及廣告片製作多年,心裡很清楚夥伴們既要優先兼顧崗位的工作,還得在極短的時間內上課學習、發想規劃、寫腳本、收集資料或採訪、拍攝及完成影片製作,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為即使是非常有經驗的專業人員,也需要一個月的時間籌劃,所以我不斷提醒自己,千萬不要認真鬼上身給夥伴們壓力,必須平常心看待大家的作品,雖然只有非專業的拍攝技術及影片製作能力,但只要著重於找出動人的故事主題及事先做好腳本企劃,忠實傳達當事人的情感與感受,影片裡的真實生命故事還是可以打動人的!這就像歌唱比賽節目裡的評審常說的,「歌聲不動人,我就會要求你的Pitch精準;但是如果我被你的歌聲感動,Pitch不準也沒關係了!」
第一堂課先苦後甘,雖然大部分的夥伴不熟悉企劃主題發想的工作,有些人原本設定的主題需要做改變,但夥伴們還是逐漸找到說故事的方法及重點,一整天的課程上完後我幾乎虛脫,但看到夥伴們好認真的態度讓我十分感動。夥伴們課程結束後必須利用時間完成腳本郵寄給我,以便3周後開會討論故事腳本,開拓的工作人員擔心大家無法及時完成腳本,以致活動進度落後,因此不斷聯繫腳本進度,結果我們只收到3個腳本,讓她焦慮異常!沒想到會議當天,即使一兩夥伴腳本沒完成,或是腳本還是需要修飾調整,大家還是都把腳本帶來了,然而,即使多數腳本還沒到位,我發現幾乎每個故事主題,都擁有動人的特質,而且實實在在的感動了我。這次的會議,讓我看到,即使夥伴們時間不夠、信心不足、壓力好大,但他們還是十分認真沒有放棄精益求精,我覺得好被激勵到,因此請大家有任何問題,都可以會後再跟我線上討論。可是因為被打動了,我也越來越覺得患得患失起來!突然開始擔心,如果非專業的拍攝品質損傷了影片的感動力該怎麼辦?那豈不是好可惜?!
到了4/25看影片作品的當天,開拓夥伴們、建雄老師與我,還有所有的身心障礙服務團體夥伴一起看片,給每支片子回饋或建議。沒想到,我深深被打動到不斷流淚!由於當天戴口罩,我以為可以掩飾得很好沒人看見,沒想到,他們都聽出我的鼻音來了!雖然我也常說,「動人就好,Pitch不準也沒關係了!」但事實上,我不曾親身經歷過,一支非專業製作的影片,甚至有著各式各樣的瑕疵,竟然有如此感人的力道!當下,我所有的專業訓練在那一刻化為幻影,所謂專業的價值觀也霎那間翻轉了,我深深覺得被教育到,不由得對每個夥伴鞠躬道謝,感謝他們給我這個機會學習,感謝他們給我這個機會參與,讓我有了新的看見與領悟。原來,就算我竭盡所能,再多的專業訓練也無法讓我做到夥伴們所能做到的,今後我當更謙虛謹慎的審視我在NPO的工作…
真實的故事最能感動人心,天然ㄟ尚好!
(本文作者為「特別的愛給特別的孩子」影像活動暨工作坊講師駱安玲,由廣告界轉戰非營利組織,以專業募款人自許,擁有商業背景卻也有非營利組織的實務工作經驗。)
記2013【特別的愛給特別的孩子】影像工作坊
2013年,開拓文教基金會「身心障礙者服務資訊網」舉辦了「2013影像製作技巧工作坊暨母親節活動」,工作坊中邀請公共電視新媒體部PeoPo公民新聞平台企劃王建雄、專業募款人駱安玲擔任講師,教導與會團體如何構圖、取鏡拍出好照片,以及如何運用故事行銷的力量,拍出好影片為組織宣傳。
和過去不一樣的是,這次與社會大眾溝通的媒介是影像作品-影片。在網路使用習慣「訊息視覺化」下,工作坊設計了新挑戰,讓與會夥伴學習影像製作與運用技巧,並且透過聯合活動的舉辦,達到網路傳播的效益。
影像素材一直是容易吸引人注目的媒介,為了讓更多人了解組織的服務,過去幾年來,不少身障服務團體開始籌劃、拍攝「微電影」,然而微電影的拍攝成本相當大,專業的導演、編劇與攝影所需的經費讓大部分的組織望塵莫及,也因此當我們再次檢視團體有的資源與能力時,發現運用手中的數位相機「自己拍自己的故事」,不但是大多數組織可以辦到,真實的故事反而更能達到感動與傳播的效益。
由於每個組織的人力與資源不同,工作坊的進行分為兩部分,工作坊1邀請所有對影像製作有興趣的夥伴參與,了解拍攝影片時的基本技巧與概念。工作坊2的設計,則是針對有動機想實際操作影片拍攝的團體所設計,內容包括進階的影像製作技巧如剪輯、上字、配樂等,以及影像作品的腳本設計、故事行銷,當然,作品完成後,也需共同參與母親節「特別的愛給特別的孩子」聯合活動,一起將合作團體的作品/服務,透過臉書專頁的相互轉貼,介紹給社會大眾。
工作坊的執行過程,從主題設計、腳本企劃、拍攝技巧等,無一不是高難度的挑戰,然而這段辛苦的期間,我們看到夥伴不但學習能力強,更有強烈的動機要將組織的服務、個案故事介紹給社會大眾,這些夥伴的動機與特質,使得不到一個半月就得產出影像作品實在是比美電影中不可能任務,但大夥還真的就在高壓下做出一件件精彩動人的作品。
所有與會的團體都是在日常工作中額外攬下影片製作的學習任務,許多夥伴忙到下班還是繼續剪輯影片,為了找適當的配樂找到半夜三更,在影片即將排程上傳前一刻,還是不放棄地持續修正或轉檔,這一切的過程都讓我看到夥伴們【不輕易放棄】的個人特質,各個組織有這樣的夥伴加入,真的是撿到寶!
除了3月份的3場工作坊課程外,4/11還有一場腳本討論會,4/25則是作品討論會,由於夥伴們對影像製作實在太陌生,4/11的腳本討論會上幾乎沒有一個團體的腳本夠完整可以準備執行拍攝工作,面對4/25就得將拍好的影片帶回來討論,相信夥伴們這段時間承受的壓力暴表,體驗到何謂「天將降大任於斯人」!
然而就在忐忑不安的作品討論會前夕,一支支動人的影片作品寄給我整理,只能說大家的潛力真是無窮啊!在4/25的作品討論會上,我們看到一支支素人自拍的影片,訴說著每一個組織、每一個個案生命故事的辛苦與美好,無論是兄弟情誼、堅毅母愛、還是腦麻孩子的努力都令在場的夥伴動容,作品討論會結束時,由廣告界轉戰非營利領域的講師駱安玲講出了內心的激動:
我常覺得我活得不耐煩了,因為我現在的狀況是我很難被打動,但這次的作品討論,我真的有被打動到,這真的是很難得的事情。你們給我很大的信心,因為就我專業的角度看,作品裏面很多是不合格的,但這些不合格的作品卻是可以打動我的心。這次的工作坊我真的有被教育到,我覺得生命有太多的謎團了,真實的故事最重要,其他技巧都不重要了。
正因為真實的故事最能感動人心,這次的聯合活動透過18個組織的臉書專頁轉貼影片作品,也創下來相當漂亮的成績,從臉書專頁後端洞察報告數據的加總,我們看到每一支影片都有超過一萬多人次的貼文總觸及人數,有的團體甚至高達18,871貼文總觸及人數,活動成果讓合作夥伴呼團結力量真的很大!
除了貼文總觸及人數令人興奮外,許多夥伴也分享了這次活動的學習與反思:
羅慧夫基金會
這次的影片我們家長看過後,引起相當熱烈的討論,家長表示這部影片真的就是拍出他們過去幾年來的心路歷程,讓他們非常感動,影片真的有touch到他們,對他們而言,這影片提供了他們回顧過去、整理過去的一個機會……影片拍攝,雖然手法沒有很專業,但從家長們的反應可以感受到是很貼近他們……。
桃園縣天使發展中心
影片播出的這段期間有不少人來中心參觀,參觀完後會問有沒有需要什麼,這樣的狀況讓我們重新思考影像的運用與傳播,因為以前的募款影片會直接了當的說我們需要什麼,但資源不一定會進來,這次影片我們完全沒提到我們需要你幫忙什麼,但卻有那麼多人來關心……。
工作坊與「特別的愛給特別的孩子」聯合活動雖然結束,然而過去3個月學習課程與聯合活動參與的歷程,卻為參與的夥伴灌注了相當大的能量,這段期間大家一起學習、練習與一起承受壓力,但辛苦過後的果實是甜美的,無論是被自己辛苦完成作品的感動、被合作夥伴的作品感動,或者為聯合活動的成果感到驚喜,我們相信這段共同學習、相互幫忙的歷程已在夥伴們的身障服務生涯上留下重要回憶。
資訊科技日新月異,夥伴運用資訊工具所需的協助也不可能到此為止,未來我們將繼續扮演著培力的角色,協助團體善用工具,並再次透過集體學習與協力出擊的合作模式,創造更多亮眼的成績!
(本文作者為開拓文教基金會「身心障礙者服務資訊網」工作人員,負責【特別的愛給特別的孩子】影像工作坊計畫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