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專題】後山永不歇息的守護

用手搭起一座溝通的橋梁

作者: 
劉秀緞


喑啞人士如果不開口,外表和正常人沒兩樣,但由於缺乏與人溝通的語言,他們是社會大環境裡被孤立隔絕的一群。

某一天,眼尖的志工看到一位先生在批價櫃台前著急地比劃著,直覺地喊我:「那一位好像是聾人,你快過去看看。」我過去用手打出:「要我幫你嗎?」他一看到我會手語,高興的不得了,雙手飛快的「說明」他與醫護人員溝通上的困難,於是我開始協助他此後每次的看診及定期拿藥。

耳鼻喉科護士「呷好道相報」,引來婦產科護士告訴我有一位喑啞孕婦需要我的協助。依據護士的描述,我聯想到一位認識但不熟的聽障朋友,我試著傳簡訊問她:「我是秀,聽護士說你下個星期二要到門諾產檢,我可以陪你嗎?」沒想到真讓我給猜中了。回診當日,我特地趕到醫院陪她完成了許多積欠已久的資料;因為孕婦年近四十,屬高齡產婦,醫生希望她做羊膜穿刺,及早診斷出胎兒是否有遺傳性疾病或生長異常,以做適當處置,但這項檢查必須自費。

一聽到要繳交將近六千元費用,她面露難色。喑啞人士因為與外界溝通不良,找工作常常碰壁,是屬於就業市場中的弱勢族群,六千元對她的家庭來說的確是一筆不小的金額。幸好她知道這項檢查的重要,回家後她和先生商量,決定接受羊膜穿刺檢查。

當天,她躺在診療檯上先做腹部超音波檢查,醫生幽默的告訴她:「這是寶寶的頭,嗯~~大小剛好,這是她的手和腳,四隻~~不多也不少。這個蹦蹦跳的是心臟~~很大聲、很有力喔!」由於我無法站在比較好的位置,嬌小的我站在床尾努力踮著腳尖、抬高雙手,讓她「看到」醫生的話。孕婦一邊看我的手,還得忙著轉頭看螢幕。最後,她痴痴的看著螢幕裡的胎兒,漸漸地紅了眼眶,用手說:「我生了兩胎都不知那一團是甚麼,原來那是頭、那是脊椎!我好想好想聽聽寶寶心跳的聲音喔!」一旁的醫生和護士聽到我的口譯,都露出不捨的表情,我也趕緊深呼吸,壓下眼中的淚。聲音,對聽人來說就像空氣一樣,它的存在是那麼自然而然,但對聾人來說,是窮極一生都難以理解的。

要作羊膜穿刺了,醫生拿出一根細長針,我趕緊請醫生把接下來的程序告訴我們好讓她安心。孕婦躺在診療檯上,露出圓滾滾的肚子,有點緊張。我用雙手傳達醫生的話:「現在要幫你消毒肚皮了,待會針扎下去時會像被螞蟻叮到一樣有點痛。好,現在要幫你抽羊水了,放輕鬆不要動喔!」醫生專注的在超音波顯示胎兒及胎盤位置下,以細長針由腹部刺入羊膜腔,成功吸出約10至20㏄羊水。

「寶寶會不會被針扎到呢?」媽媽擔心的要我問醫生。「你看!抽出來的羊水是金黃色的,如果有扎到胎兒,羊水裡會有血絲喔!」孕婦看著我的手,一直緊繃的臉總算露出笑容。事後她緊抓著我的手,感謝我的陪同,讓她覺得安心。

藉此,懇請各界面對瘖啞人士就醫時能多點耐心和愛心,如果他們寫出來的句子顛三倒四讓人有看沒有懂,那麼請告訴他,花蓮縣政府有免費的手語翻譯員可以申請;門諾醫院也有會手語的志工非常樂意陪同他們看診喔!

(本文轉載自門諾基金會2011.12電子報,感謝門諾基金會慨允轉載,聽障朋友於社會生活中參與活動、就業面試、前往各公務機關洽辦事務等,皆可申請手語翻譯服務,詳情請參考台中市聲暉综合知能發展中心製作之「各縣市手語翻譯服務窗口資料表」,請聽障朋友多多利用。)

奇妙的門諾溫水泳池

作者: 
張智明

門諾溫水泳池有專業人員為障友進行水療復健
學校畢業後第一份工作是在花蓮某飯店的泳池上班,每天的工作就是救生執勤及量測水質,直到進入門諾溫水游泳池服務才開啟我的另一扇大門。

剛到門諾溫水泳池時,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大圖,天使正在攪動水池,兩千年前的耶路撒冷,有座名叫畢士大的池,畢士大意即「憐憫之家」,該水池在耶路撒冷聖殿之北面,池邊有五個廊子,為供病人躺臥休息,等候水動,「因為有天使按時下池子攪動那水,水動之後,誰先下去,無論害甚麼病,就痊癒了。」剛開始聽到圖中的含意時,只覺得泳池也會有這樣的功效嗎?

門諾溫水游泳池跟其他單位不同的地方除了溫水效果外,許多使用者持有身心障礙手冊,或是生病、開刀復健中,泳池邊有水中移位機,有些無法自行入池者需要坐到移位機上,由救生員操作移位機協助入池。門諾泳池很注重水質,每年的水質檢測結果都很優,常來的泳客也都跟救生員感情很好,除了聊天外還會切磋泳技,感覺是很有人情味的地方。我們提供的服務除了購票進場游泳外,還有治療師帶的水療活動,也是因為看到治療師帶的水療,才深深體驗到門諾溫水泳池的功效。

去年有一位鄧大哥,因中風右邊偏癱無法自行走路,來到泳池進行復健,經過一個多月的水療,就可以拿柺杖走800公尺。還有一位謝大哥,從西部醫院轉診過來開刀的,因為在西部開過2次腦部手術,來花蓮又開了1次,病情相當的嚴重,在泳池復健已2年多,是泳池最認真水療的一位,現在已經可以不用柺杖行走。今年泳池邀請振興醫院復健科武而謨老師來上課,我才知道原來西部早就有在推動水療。

我的工作除了救生勤務、水質量測及管理等,還有一個重要的部分就是泳訓教學,學生中有些已有基礎、有些怕水、有些反應較慢,門諾溫水游泳池的教法是針對不同程度予以教學,跟外面的制式化教學不一樣,不過這樣對於教練來說挑戰較大也比較辛苦,不過看到學員一天天的進步,心理的感受不是一般言語可以形容,有時遇到小朋友學員不聽指令,岸上的家長反而比教練更著急,這時就要用點小技巧,像是讓小朋友比賽,看誰可以憋氣憋得久或打水打得久,漸漸地小朋友就會聽指令,並跟其他學員玩在一起。

有些學員學會一種游泳技巧後,繼續報名好幾期,之後也就與我變成好朋友,看著學員或泳客一天天的進步並樂在水中,我想是這份工作中最大的收穫,也讓我更有動力在泳池服務大家。

(本文轉載自門諾基金會2012.01電子報,作者為教練救生員,感謝門諾基金會慨允轉載)

輔具 協助生活的好朋友

作者: 
張麗鈴

張麗鈴在輔具巡迴宣導時,細心為阿公阿嬤介紹
學校畢業後隨即進入物理治療臨床工作,一轉眼就是10年的臨床生涯,工作一段時間後就開始產生倦怠症,不斷的問自己,這樣的工作我還可以做到幾歲呢?若不從事臨床物理治療,我還可以從事什麼工作呢?然而確定的是物理治療是我的專長,在這領域已有多年的經驗和心得。偶然機會下,轉到花蓮縣輔具資源中心擔任物理治療師工作一職,慢慢地開始對「輔具」進行深入的了解。

常常在介紹自己服務的單位時,對方總是一臉疑惑的表情,於是我常用最簡單的方式告訴對方,我們是提供輪椅、病床、柺杖等借用的單位,這樣的說法似乎讓對方有比較清楚的了解「所謂的輔具」。簡單來說,像眼鏡、放大鏡、助聽器等,只要能夠「幫助人類達到活動及各種功能目的」的輔助器具、工具,都叫做輔具,其中眼鏡就是世界上最多人使用的「輔具」;助聽器可以讓聽力不好的人聽得更清楚;放大鏡可以讓你看的更細微,這些都是生活的好幫手,還有些是照顧用的輔具、休閒用的輔具等。

剛開始,每週跟著同事到宅評估訪視服務使用者,幾次下來我還是一頭霧水,畢竟這樣的工作領域跟過去臨床工作是截然不同,要在短時間內認識各類輔具類型、規格及如何應用等,對我來說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印象非常深刻的一次到宅訪視一位獨居老人李阿公,他靠著撿資源回收維生,阿公年邁無法走遠,所以每天會自己推著輪椅出門撿回收,他就居住在騎樓跟騎樓間的走廊,騎樓內還需撐著傘,防雨水滴落,內部只有一盞微弱的小黃燈,非常的昏暗。

不論外頭天氣如何,同事在訪案的回程路上,總是會與阿公擦身而過,而他的輪椅四周一定掛滿一包又一包的回收物品,這都是他辛苦一天的戰利品。阿公輪椅的大輪及小輪已嚴重磨損不堪使用、踏板也鬆動,推動它是非常吃力且辛苦的,因此我們贈送阿公一台二手的輪椅,阿公非常的高興且一直跟我們道謝,從離開案家後的幾天,我腦海中還一直停留在阿公收到輪椅時眼神中所流露出的感謝及喜悅。

花蓮地形狹長,常常開了1至2個小時才到案家,但只要看到使用者藉由我們的介入服務,生活中的不便有所改善,內心的那份喜悅及成就感也不自主的湧上心頭,即使是訪案時遇到風雨交加、在35度高溫的艷陽仍需下南區服務或迷路在偏僻的山區小路上等,這一切的過程,你都會覺得是值得的。

(本文轉載自門諾基金會2011.12電子報,作者為物理治療師,感謝門諾基金會慨允轉載)

插圖: 

復康與長照巴士 打造愛的行動窗口

作者: 
門諾基金會發展部


復康巴士服務基金會承接花蓮縣政府委託的「復康巴士」與「失能者長照巴士」,如同交通弱勢者外出時的雙腳,是協助他們踏出家門、參與社區、融入社會的關鍵一環,讓弱勢個案與社福資源之間沒有距離。

復康巴士是服務領有身心障礙手冊,且經巴氏量表評估行動能力受限的身心障礙朋友,基金會可提供每週最多8趟,以就醫、就業和就養為目的之「到宅」交通接送,收費僅需計程車資的半額,若為低收入戶則免費搭乘,不需負擔費用。另外,無論是否領有身心障案手冊,因中度以上失能而影響行動能力的長輩,則可經縣府長照中心評估審核後,預約搭乘長照巴士,方便外出就醫或參與社區照顧活動,車資的負擔壓力更低,是另一項照顧交通弱勢者的貼心措施。

藉由復康巴士與長照巴士這兩項交通服務,基金會為居住在家中的身障者與失能者,提供舒適且安全的交通工具,讓他們能方便出門,不會因為行不得也的阻礙被迫限制在家中狹小的天地裡,也影響外出就醫,甚至跟群眾、跟社會產生隔閡。而且這兩項服務除了單純提供交通接送之外,更可說是基金會照顧個案的「行動窗口」呢!

接受過助人訓練的司機們,在乘車過程中會主動關心個案,若得知他們有其他福利需求,便可請交通中心的社工評估轉介。在長期照護體系的各種服務措施之間,發揮橫向連結的功能!例如,透過長照巴士的服務,基金會得知搭車的阿嬤平時獨居在家,日常生活無法自理,那麼她有可能也會需要老人送餐、守護連線,或居家服務等措施的照顧。這時基金會便會主動探訪,讓長期照護網絡緊緊守住每位弱勢個案,提供妥善協助。

去年,基金會兩項交通服務搭載了近6萬人次的民眾外出,是身障與失能長輩等交通弱勢朋友倚靠的夥伴。花蓮縣政府日前完成委辦招標作業,基金會多年紮實的服務經驗與成效得到縣府與專業委員們的肯定,繼續委託基金會承辦這兩項服務,期間將至104年。

為了搭乘者行的安全,基金會也因應縣府的要求,準備汰除已服役逾7年的車輛,另自行籌措資金購入8輛全新復康巴士提供服務,提高服務的安全與效率。門諾這一路走得不輕鬆,但同工仍會繼續堅持,以轉動的服務持續為弱勢個案獻上溫暖。

(本文轉載自門諾基金會2012.04電子報,攝影者為江敬芳,感謝門諾基金會慨允轉載)

插圖: 

工作與愛結合

作者: 
毛儀君

活動照片
照顧一個嬰兒,10年後他可以是個活蹦亂跳的孩子,20年後他會和你分享生活,成長到能照顧父母,那是可以期待與享受成果的美麗過程。

但是,照顧一個受傷後造成肢體與腦部傷害、或長期生病的家人,從飲食起居到生活照顧訓練,需要投注大量的人力與時間,為了讓身心障礙的家人維持生理機能,享有更好的生活品質,主要照顧者必須更專注於照顧工作上,有可能必須放棄原本的工作與社交生活,主要照顧者長期累積的生理與心理的疲憊與照顧壓力,更需要一個出口來抒解。「身心障礙者社區樂活補給站」開創了時間與空間,讓居住在社區中的身心障礙者除了醫院和家裡,還多了一個學習場域可以去。在這裡,不管是靜態還是動態活動都鼓勵學員自己來,透過志工團隊協助身心障礙者參與活動,剛開始時學員會賴皮、要求志工幫忙,但藉由團體的力量與志工的讚美,現在大多數同學手工藝都能從自己的作品當中找到成就感,功能好的學員還會主動幫忙站上的事務。

今年督導員訓練三位學員學習自己搭公車來上課,雖然之前已經實地操演過一次了,有學員當天早上仍然忘記下車(其實是搭錯車啦),時間到了仍未到教室,還好已經有志工在站牌處等了,立刻打電話詢問學員:
「你在哪裡?你怎麼還沒下車?」
「??我不知道啊,我在哪裡?」(學員其實還不知道自己坐錯車)
「你把電話給司機。」
司機:「這班車不是去文化局,是要去梨山的。」
「司機先生,請你讓她在下一站下車,我馬上去接她。」

訓練的過程總讓督導員心臟無力,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小事,學員們需要更多的協助與不斷的錯誤學習才能成功,每一次的提心吊膽,若能換來學員們自我照顧能力提昇與自信滿足的笑臉,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身心障礙學員的小小進步,在正常人眼中不足為奇,但與他們相處才知道這一小步需要多少的努力與堅持,看著學員們雖無法擺脫殘疾的身軀,仍努力展現一些緩慢的進步時,督導員與志工團隊也被鼓勵了,腦海中不斷迴盪著「做在最弱小弟兄身上,就是做在主身上」的話語,我們的工作,能夠真正實踐為主服事的信念,並能在這群可愛而單純的身障學員身上獲得極大的回饋與肯定。

當工作與愛結合在一起,工作者也是蒙福的人,我們期待有更多的社區身心障礙者能夠走出家中的城堡,一起成長、挑戰生命的潛能與極限!

(本文轉載自門諾基金會2012.07電子報,作者為身障日托督導員,照片由作者提供。感謝門諾基金會慨允轉載)

插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