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分享】按動生命─不落跑老爸曾金世

創傷的面對


英齊小腿的肌肉很結實,感覺像運動選手的肌肉硬梆梆的,剛開始我不知道這是怎樣的情況,就是感覺這孩子比較緩慢的走路,沒辦法爬樓梯。活動能力都沒有像一般正常的小孩子那樣,也不知道孩子是處於什麼樣的一個狀態,然後當他要去讀國小一年級的時候,才去求診。

他的主治醫師告訴我們說,他可能是罹患肌肉萎縮症,但要做切片的檢驗才能證實,所以從手臂上開刀取出一小片肌肉去做檢驗,後來確定他是裘馨氏肌肉萎縮病症。我努力的回想,他在七歲之前我們都很快樂,我們有歡笑的童年,無論是去西子灣看夕陽、蓮池潭看魚兒遊、澄清湖綠草地、萬壽山動物園,這些都是美麗的童年,難怪當時我一帶他出去玩的時候,總覺得他怪怪的,就會牽著他的手防止他跌倒,原來他的病症會隨著時間的成長逐漸呈現出來。

自從知道兒子曾英齊罹患肌肉萎縮症這個罕見疾病後,我一直不願意相信這個殘酷的事實,說什麼英齊這孩子只有二十幾年的生命!說什麼全身肌肉會逐漸的萎縮無力!說什麼目前無藥可醫!明明就還能夠走路,看起來是那麼健康,我再怎麼樣理智,也很難接受自己和老婆生了一個身體不健康的孩子,認為自己和妻子怎麼會這麼幸運地,第一胎就抽中這百萬分之一的大獎呢??

在曾英齊的肌肉切片檢查報告出爐後,從醫生的說明中,得知了什麼是肌肉萎縮症及肌肉萎縮症患者病症的進行,會經歷哪些階段。我和老婆幾乎每天以淚洗面,陷入悲傷難過的低潮情緒中,甚至在半夜會突然感到莫名的激動,為了怕老婆聽到了會更難過,我只敢躲在棉被裹住全身,暗自偷哭啜泣,「我真的很自責,怎會給兒子這麼個不健康有缺陷的基因呢?」但我也不敢想太多,只想從現在開始好好對兒子付出更多的關心與照顧。

我在高醫小兒科鐘育志醫師、神經內科陳順勝醫師以及陳季員教授的支持與鼓勵下,開始籌備成立中華民國第一個肌萎縮症病友協會,印象中,兩位研究肌萎縮症的醫學權威─外表、個性截然不同。鐘醫師長相斯文、白淨清秀,溫文儒雅,說起話來慢條斯理、有條不紊,常露出關愛的眼神;陳醫師的八字鬍令人印象深刻,個性有點吹毛求疵、做事一板一眼的,講話很直接,不拐彎抹角。

籌備期間,我常到鐘醫師和陳醫師的門診,諮詢籌備協會相關資訊,並遇到了許多病友和家屬,他們的孩子年紀有的比英齊大,有的和英齊的年紀差不多,但大部分的狀態看起來都不是很好,有的人不是脊椎側彎嚴重,不然就是瘦成皮包骨,或是體重過重等等,總之情況好像都不太好。

看著兒子他那因假性肥大而粗壯僵硬的小腿肚肌肉,與頭上、身上因小腿筋失去肌肉彈性,腳後跟翹起無法著地,走路時必須墊著腳尖行走,時常因失去平衡跌倒而出現的新瘀青與傷口,我真的感到萬般的心疼與不捨,我想我的兒子以後身體應該也會越來越惡化,到像這些病友嚴重的程度吧!我忽然有所體悟:「我要趁兒子身體狀況還很好的時候,多陪陪他出去遊山玩水接觸大自然,以免以後留下遺憾。」

協會的籌備是由救國團工青會來幫助我們,透過高雄醫學院社工和專業醫師幫我們成立,催生婆就是陳順勝醫師與鐘育志醫師,高醫幫我們籌款,當時我們不知道病友協會需要做什麼事情。

當年開籌備會的時候,整整籌備了兩年,內政部辦公室在高雄醫學院的神經內科,協助我們聯絡一些肌萎症的家長們,然後我透過他們給我的名單,逐家去拜訪,總共有98個家庭成員。1998年正式成立「中華民國肌肉萎縮症病友協會」,我被推舉成為第一任的理事長。

當年我常常舉辦公司的聯誼活動,帶兒子去阿里山看日出、拉拉山看神木、梨山摘水蜜桃、三地門吃土雞、寶來泡湯、寶來峰採茶等等。我發現當我開始以積極愉悅的心情陪伴兒子出外踏青時,我的心情也突然撥雲見日、豁然開朗了起來,我想只要能找到有意義的活動去分散、轉移注意力,避免自己一直陷入在流淚、傷心、難過的負面情緒中。也千萬不要替兒子的未來煩惱太多,畢竟現在煩惱太多也沒有用,反正疾病也還沒有進展到那個階段,等以後真的進行到第幾階段,到時再煩惱也不遲,更何況到時候要想法子替兒子解決問題都沒時間了,哪裡還有多餘的時間煩惱有的沒有的呢?

因此,我們連續五年在每年年底舉辦遊覽活動,例如到拉拉山去玩,他去逛神木區的時候,我就跟英齊說,他有左右護法,四個人合力抬著英齊,我跟英齊說你是王爺耶,要去神木閱兵,向右看……向左看……,那邊都有他的蹤跡;我們還利用假日去阿里山,陪他去看日出。我就是要鼓勵我兒子,讓他知道,這段時間我沒有放棄你,甚至還帶你去阿里山,即使山上才四度,晚上非常冰冷,也照常去看日出,但是滿遺憾的是兩次都沒有看到。

當時只想到:我從現在開始就是要對兒子好,我要陪他一起面對這個苦難,因為這是我最甜蜜的負擔,我不願意讓他孤單、獨自地面對這一切,我要盡我一切的努力對兒子好,唯有以樂觀正向的態度生活,才不會身陷在負面陰鬱的死胡同中,永遠走不出去,既然事實已是如此,跟上天討價還價也沒有用,倒不如收起苦瓜臉、擦拭掉眼眶和臉上的淚水,丟掉悲傷的情緒,好好面對兒子、照顧兒子,我要重拾起從前的笑容與快樂的心情,好好地用心用愛來面對這一切。

與其讓兒子愁眉苦臉,難免因天生的殘缺不全而怨天尤人、埋怨自身的命運,倒不如我先調整好我的心情和看法,相信我越樂觀越積極,我的兒子越不會感到不愉快與遇到更多的阻礙與挫折。因為與其愁雲慘霧的過一天,倒不如每天都看到兒子的笑臉,既然他先天就因為疾病的關係,使身體的行動空間受到很大的侷限,既然身體不自由,至少心靈要自由吧!

我要先堅強起來,以身作則才能夠影響到兒子和老婆,我們全家人要一起以生命共同體的角色,陪伴兒子共同面對這個疾病,因為這是我一生一世,這一輩子對老婆和兒子的承諾。

(作者因兒子曾英齊罹患肌肉萎縮症,而創辦「中華民國肌萎縮症病友協會」,擔任第一、二屆理事長。他每天為孩子按摩2小時候,28年如一日,並成為專業按摩師,現為周大觀文教基金會「按動生命中心」主任。榮獲周大觀文教基金會「2008年第11屆全球熱愛生命獎章」的曾英齊於2011年辭世。本文摘錄自《按動生命─不落跑老爸曾金世》 一書第42~48頁,感謝「周大觀文教基金會」慨允轉載。)

相關連結:

DIN電子報第52期——守護潛水鐘裡的生靈(2004.6.30出刊)

延伸閱讀:


 

如何改善孩子的生活品質


我現在是擁有二十幾年經驗的按摩師父,早在英齊發病前,我對於按摩的技術是很陌生的,當時聽說按摩可以幫助孩子減輕生活中的痛楚,因此,我開始買了很多相關的書籍研究,然後每天就從自己的孩子身上,逐步的找到按摩的要領和技巧,爾後,因此成為自己中年轉業的新開始。

當醫生判斷說我的孩子是肌肉萎縮症時,為了提升他的生活品質,每天可以幫他按摩肌肉關節攣縮的部分;那時發病後他的運動量已經很少了,但是幫助英齊運動,可以維持他很好的品質,讓他的身心覺得非常的愉快,這就是我幫助英齊按摩一個初步的想法。也基於他的需求,他需要我每天這樣的幫助他。那時感覺自己只能用最土、最原始的方法,每天幫他萎縮的四肢進行按摩。

我按摩的步驟,就是每天幫他大腿部分拉筋,幫他拉筋放鬆他的肌肉。放鬆肌肉的技巧,除了看書自修,也四處去看人家怎樣操作,本來是單純讓小孩子去給人家復健和給人家按摩,我不是那麼專業,我只是看到大家有肌肉疲勞的問題,我想也許我的孩子也會有相同的疲勞,所以我一點一滴的學習,想到就幫他按摩,減輕英齊的疲勞,希望他有好的生活品質。

剛開始是醫生教我幫他拉筋,讓他的關節可以活動自如,後續的復健是每天必須持續進行的,如此才能維護他的健康。印象中,有一天我帶孩子去給經營神壇的住持按摩,我看見英齊被他按得很痛苦,我很不捨,怎麼那麼痛苦?為了讓英齊舒服一點,我也應該去學按摩─為我的孩子做,讓他放鬆,這樣子會不會比較舒服?

我的想法是我和孩子每天都相處在一起,如此才會比較了解他的需要在哪裡。我要好好的努力學會按摩的技巧,將這一份關愛的心力放在他的身上,減緩這個疾病在英齊身上退化的速度,找到一個減少痛苦、減少負擔的方法,我從孩子身上一點一滴的累積,幫他做舒緩的動作。

這時間很漫長,28年來,從不會走路到走路緩慢的時候,到往生,這段路程真的很漫長,我們都是互相鼓勵,因為英齊知道我想要來幫助他,想不到的是─我以前總說,人生的路陪他走一段,卻沒想到是陪他走完一輩子。

在他十歲之前,小時候我帶英齊去按摩,看他在治療過程中顯得非常的痛苦,我總覺得他們始終無法將心比心,用更多的愛心來對待英齊,所以,我想不如自己來做,於是便開始涉獵鑽研腳底按摩的相關書籍。因為從英齊身上打下很好的按摩基礎,也累積了多年的經驗;2002年,我在中年失業,事業重新歸零後,開始從事按摩工作,而我從不間斷的按摩,是對英齊最大的幫助。所以,英齊生前可以坐得很挺,沒有脊椎側彎,歸功於按摩拉筋,才能保持到最後往生前,脊椎也沒有側彎。

二十多年來,除了每天固定的按摩,我每天還會在下午固定的時間,抱著英齊到到浴室泡澡,讓英齊的皮膚浸泡在水缸裡。老婆回憶說:「每天協助英齊料理瑣事,可不能隨意含糊的,泡澡時還需要順便用洗面皂清洗痘痘,或偶而也要用妙鼻貼貼一下,覺得自己的孩子,雖然病痛纏身,卻是一位很認真在生活過日子的人。」

我們在服侍他的過程中,在他的要求下,每一個動作都事事要求「到位」。

舉例來說,他要刮鬍子、刷牙、洗臉,抹青春痘,都必須依照他要求的進度逐步的施行。以電動牙刷來說,他會跟我們說:「時間到了,該去買電動牙刷了。」我們有時也會有情緒,但不會不迎合他的需求,或是罵他,但是我們講的話,難免偶而也會擦槍走火,一句不好聽的話有時就會脫口而出,畢竟口與舌的感情再好,也是會互咬,那不是別人的專利,在我們家也會經常發生。

每天照顧他睡覺的過程,坦白說我們都會睡不好,因為他兩小時就要翻身一次,原則上晚上由老婆陪他睡,我睡客廳的按摩床,等老婆清晨6點起床做早飯時,我則繼續接手陪伴英齊一整天,直到老婆下班再換手,我們會互相配合英齊的需要而做調整。

我們會想自己孩子的需求是什麼?簡單的說,就是做他的手、他的腳,一方面是他的照顧者,因為我愛我的老婆,不能放棄他,因為媽媽對英齊來講很重要,爸爸對英齊來講也很重要。我們達成一種共識與默契,就是照顧英齊的工作由我們兩個一起分擔,不然每天都在吵架,每天在那邊難過日子,那這樣日子要怎麼過呢?

有時我們也會協議,吵架不能超過晚上12點,吵架可以大吵、大鬧、大罵,但是12點之後就必須和平相處。對我們來說,吵架也是一種默契,過了12點就要互相關懷,隔天就要互相噓寒問暖,不能繼續冷戰下去,否則這樣的日子,全家都會過不下去。

我為了提升英齊的生活品質,早就買好了電動輪椅放在客廳;英齊一考上大學的時候,便告訴自己要像蛻變的蝴蝶,自己有勇氣獨立坐電動輪椅上學。也因為有了電動輪椅,每個周末,就是母子快樂的時光;媽媽騎著機車、英齊開著電動輪椅,雖然速度慢、雖然我們永遠趕不上第一個綠燈通過,那又有什麼關係呢!因為紅燈過後,綠燈又可通行。後來,英齊知道可以打電話預約復康巴士,如此更加提升了我們的娛樂品質。有人說,女兒是爸爸前世的情人,那我也要說,兒子是媽媽今生的好「麻吉」。

自己和孩子的相處之道是:「我平常都是很心甘情願的幫他做事,但我有時也會有脾氣,或是心情不好,或是英齊觸動我的地雷,讓我聽了很不爽時,也會對他大小聲。可是英齊總會很貼心的跟我說『對不起』,這種父子爭執的場面,並不多見,一年平均一、二次而已,我想讓他知道我也會有情緒,他也會有情緒。記得他國一時,因為媽媽去日本旅行暫時不在家,他就很不捨得,就開始哭鬧吵著媽媽不在家,他要去死了,他不去上學了。從這件事來看,在我的內心裡,我們的家庭成員是缺一不可,沒有媽媽不可以,沒有妹妹不可以,甚至家裡沒有這隻狗(漢堡)也不可以」。


(作者因兒子曾英齊罹患肌肉萎縮症,而創辦「中華民國肌萎縮症病友協會」,擔任第一、二屆理事長。他每天為孩子按摩2小時候,28年如一日,並成為專業按摩師,現為周大觀文教基金會「按動生命中心」主任。榮獲周大觀文教基金會「2008年第11屆全球熱愛生命獎章」的曾英齊於2011年辭世。本文摘錄自《按動生命─不落跑老爸曾金世》 一書第53~58頁,感謝「周大觀文教基金會」慨允轉載。)
 

再見了!英齊


英齊走的那天晚上,我把英齊照顧到一個段落後,接到一通電話,離開家裡出外幫人按摩,不一會兒的工夫,老婆發現英齊快要不行了,正在悲傷無助時,身為護士的妹妹安琪,眼看哥哥出現了指甲色澤的變化和往生前的生理徵兆,立刻沉穩的打電話叫救護車,然後在哥哥臨終前,用溫柔的語氣,說了許多安撫哥哥的話,讓英齊可以好走。

英齊在世的最後一天下午,我給他按摩三、四小時,因為他一直脹氣,就問我說:「我那邊怎麼很痛,就是整個腎臟痛……」,就看到他一直冒冷汗,一直忽冷忽熱,我心裡覺得是時間到了,傍晚5點多的時候,因為他說想要吃媽媽煮的東西。吃完之後,他就一直冒冷汗,我租了影帶給英齊看,希望轉移他疼痛的注意力,一邊看一邊餵他,還要老婆餵快一點,她說好好好。然後他吃完之後,身體很不舒服,英齊說很痛苦,可不可以去躺一下?老婆協助英齊躺下的時候,還要幫他把枕頭全部都移走,就是躺在床沿邊而已。

當時我在外面幫人按摩,老婆晚上6點的時候就打電話來,按摩的時間還剩不到5分鐘,我對客人說對不起我先回去。那時候老婆跟我說,兒子往生了,我內心很鎮靜,還好擔任護士的妹妹安琪在家裡,冥冥之中,那天妹妹沒上班,我感覺他是這樣在家人的陪伴下走了,是最好的結果,否則送到醫院急救,也是一番折騰。像這樣的方式也沒急救,也沒有什麼……,就等我回去看他最後一面,這樣是最好的。

老婆回憶英齊往生的前兩天告訴她:「我的腦海裡,一直出現類似跑馬燈,慢慢地倒退回顧到童年的畫面,我是不是要死了?」我也感到很意外,雖然他之前經常說他自己要死了,在死前一天還能轉寄信件和大家分享。他的大學摯友在他走後隔天,也就是3月6日晚上,夢見英齊回到高雄應用科技大學校園,從輪椅站起來,微笑的看著他,他感覺心裡很怪,所以打電話來家裡,才知道英齊在前一天已經離開這世界了。

《你像風似自由飛》,是我在3月6日早上完成的歌曲。我兒子在2011年3月5日晚上6點20分離開人世,我是在晚上6點30多分才回到我家,來不及看到他最後一面,在媽媽和妹妹幫他整理之後,當天晚上就先送到高醫的殯儀館。我覺得孩子像風一樣飛走了,他趁我不在家的空檔就走了,讓我心裡感覺我和孩子的塵緣,就在完成這首歌的此時此刻結束了。讓我慢慢的調適心情,我們彼此學習生死兩無憾,我會感覺到孩子像一陣風,隨時會吹回我們的身邊。

之後,就是去我的故鄉高雄市旗山區幫英齊選塔位。因為我家20多年來,幾乎是24小時,父母必須輪流照顧罹患罕病的孩子英齊,我大多數時間是分身乏術,所以近20多年來,對於自己的家族和親戚近況,甚至是家鄉旗山鎮上的一草一木,因為聚少離多,都只存在年輕時或是童年的記憶和印象。英齊走後,對我們一家三人是一個全新的開始。

我一直在想,我接受孩子是疾病的化身,苦難了28年,我能夠將人生的菁華給了孩子,在不同的階段,也讓我的人生隨時有危機,也隨時有轉機。我經常思考我到底是否做了對的事。出書的意義就是讓我分享我和孩子的故事,還有我為他寫的歌。至少二十多年來,人生的酸甜苦辣是需要我們去經歷,把愛和思念一直可以分享給各階層的朋友。

回想自己過去心情最低迷的時候,在2002年時被公司優退了,孩子又漸漸的長大,照顧的過程也越來越辛苦,心裡的壓力也一直在擴大,如何走出這些困境?當時真的是依賴遇見對的人,使用對的方法,尤其那時又被倒會,只好暫時告訴老婆,這個家庭的經濟重擔要先靠妳了。雖然這麼說,那時的我還是會繼續尋找賺錢的方法,甚至是開始到處幫人按摩,也更能搭配照顧孩子的時間,走一步算一步。之前是無法適應,但看見同樣遭遇的同事無法走出困境時,非常慶幸自己有家人和老婆的支持。

有趣的是當時正巧英齊的大學作業要製作MV題目,就是失業的男子加一隻流浪狗。記得在歸零後,我開始白天在家照顧英齊,晚上和老婆交換時間,然後去上班幫人按摩,也讓自己的按摩技術越來越好,從工作中重新拾回信心和成就感。一直到英齊罹病末期時,才因故離職,回到家裡專心的陪伴孩子。照顧病人有點像愚公移山的精神,愛孩子不用說條件。他又讓我寫了很多首歌,在20多年來娛樂自己。

以前當我還不了解這是什麼病症時,我們透過病友協會的組織慢慢群聚這些孩子的家長,來分享生活中照顧的細節。譬如在求學的每個階段會看到孩子的需求,我們就必須要到學校提出我們的需求,和老師充分的溝通,例如到學校和師長與同學溝通。畢竟,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我們也時時提醒他。表達的方式以和為貴,用這樣的心態,相信可以迎刃而解。

在生命的後期我是用參與的心情,走對的路的信念,盡力幫助他寸步不離,全家分工分配時間,這些苦悶,明知無可奈何,還是要讓自己可以慢慢接受這個事實。我願意用愛去照顧他,曾經擁有在一起的感覺,慶幸這些日子照顧過程的甜蜜回憶,可以讓我擁有一輩子的懷念。

我以前是去探訪每個家庭和孩子,既使到我兒子英齊往生後,深知這個病症是沒有藥醫的,所以照顧的過程,只能著重在精神層面的提升,和與家人共同成長的過程。死亡只是一個結束,重要的是,做人還是要活生生的繼續過下去。當初英齊希望第一本書(《我的肌萎酒》)是當父母的紀念品,如果他還在世能夠看見─這本由許豐明老師協助完成的書(《按動生命─不落跑老爸曾金世》)出版,應該說我們這一輩子能夠和孩子相知相惜,還有遇到很多人生中的貴人,感覺自己很幸福了。

一輩子的守護,從困境中感恩所有關心我們的人,我覺得英齊算是功德圓滿的離開這世界。在世的時候,平日我們都是教育他學會感恩,讓他的人生觀總是可以用正向的態度面對病痛,一路上的表現,讓家人感到安慰和欽佩。人生最好的修行事功德圓滿,也不過如此。

英齊是一位貼心的孩子,他也很心疼這隻狗狗「漢堡」,臨終前幾天,還會躺在床上呼喚漢堡到他的床前,摸摸牠的身體,喊著:「漢堡來,讓哥哥摸摸你。」英齊在生病的後期,經常苦中作樂和爸爸一邊拍痰一邊合唱一首歌,歌詞是這樣唱;「阿爸!阿爸!救我救我。我快要死了啦!」爸爸接著唱。這是最後陪伴他18個月中的一首父子合唱的曲子。我這輩子經常為老婆寫歌。我有時想是先愛孩子還是先愛老婆,我肯定是先愛老婆,因為我愛她無怨無悔的付出。我們現在已經不再吵架了,時間總是這樣的過去了,希望思念孩子是一輩子的事,想哭時就哭一下,讓自己慢慢走出陰霾,好好去面對未來生活。

我要代替我爸爸孝順我媽媽,代替我兒子照顧他的媽媽,她在我心目中的位置是無可取代的。我想稱讚對方是很重要,我覺得我老婆算是最成功的典範。

回想過往,人生的生老病死,這些都是經歷,尤其英齊走後,我們在大陸青海旅行時,看見很多佛經中的圖騰和教義,回想多年來面對自己照顧孩子的過程,似乎應驗了很多關於有生有死的態度與看法。該怎樣的都需要去經歷。

雖然我在英齊還活著的時候寫的悲傷歌曲較多,但這是一種好的紓發情緒的方式。在人生旅途遇到對的人都要感恩,這樣就能形成一股正面的能量。我花盡所有資源愛他28年,他也留給我們很棒的回憶。

註:曾英齊,高雄人。1984年元月16日出生,魔羯座A型。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文化事業發展系畢業。先天罹患裘馨型肌肉萎縮症,在雙親細心呵護照料下力求延緩萎縮程度,曾獲「第11屆全球熱愛生命獎章」、「第二屆總統教育獎」等殊榮。2011年3月5日病逝於家中,隨即將大體贈高醫做「病理解剖」,享年28歲。


(作者因兒子曾英齊罹患肌肉萎縮症,而創辦「中華民國肌萎縮症病友協會」,擔任第一、二屆理事長。他每天為孩子按摩2小時候,28年如一日,並成為專業按摩師,現為周大觀文教基金會「按動生命中心」主任。榮獲周大觀文教基金會「2008年第11屆全球熱愛生命獎章」的曾英齊於2011年辭世。本文摘錄自《按動生命─不落跑老爸曾金世》 一書第99~106頁,感謝「周大觀文教基金會」慨允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