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專題】守護潛水鐘裡的生靈--漸凍人(二)

他不臭,他是我老公

作者: 
劉雲英

作者與老公的合照
年前大掃除,清出許多小紙片,那是我隨手為他病程做的一些記錄。這一年來,內心縱有千言萬語,也無法再像過往將之躍然紙上。媽媽在去年杜鵑花開最燦爛的季節辭世,半年後爸爸也跟著撒手人寰,失去至親的痛,像排山倒海、前仆後繼向我襲來,而我最大精神支柱──身邊的伴侶,在這一年內竟退化得如此迅速……,我眼睜睜的看著他日益消瘦、虛弱,除了暗自神傷,簡直束手無策。

這些紙片,字跡零亂,可以想見當時心情起伏:

2月,他在浴室尖聲大叫,兩手突然間無法使力,握不住牙刷,擠不出牙膏,兒子見狀,奪門而出買支電動牙刷默默為他換上,我則在一旁嚇得發抖。

3月,他說雙手真的廢了,沒辦法擰毛巾,從今以後請老婆代勞梳洗。

幫他洗頭時,嫌我力道不夠,沒搔到癢處;洗澡時前後順序也不對,老是忽略耳後,換穿衣服甚至弄痛了手臂僵硬的他,一點也不專業。每日梳洗,費時費力,幾乎演出全武行。

4月,外出返家,見他瞪著桌上汽水和餅乾怒氣衝天,對我破口大罵:妳明知我打不開包裝紙,也沒力氣開瓶,存心要餓死我?我百口莫辯。

6月,郵差按鈴送掛號信,他打不開抽屜拿印章,急得差點跳樓,我一進門,他把所有怒氣都倒向我,幸好他肌無力,否則我必死無疑。

7月,他將摩托車忍痛送人,依依不捨。手廢了,接下來是腳嗎?老天何其殘忍,非得要這樣慢慢凌遲他?

8月,他訓練兒子成為一家之主,修理浴室水龍頭、安裝客廳吊燈,將一身絕活傾囊相授,他說自己如風中殘燭,隨時可能蒙主寵召,囑咐兒子要代他好好照顧我……,偷聽到他們對話,我熱淚盈眶。

8月,他晨起倒完豆漿,忽然雙腳癱軟,跌坐在地,驚慌不已。我一生的依靠倒下了,膽小的我還能茍活嗎?

9月,他大了兩天血便,緊急送醫,安排照胃鏡、超音波,檢查出有潰瘍,他異想天開說寧願讓潰瘍惡化,也不要漸凍而死。人可以選擇用什麼方式告別嗎?想死又談何容易?沮喪了幾天,潰瘍治好,他又有活下去的勇氣了。

9月,兒子幫他刮鬍子,他一臉陶醉。他們各自散發出無盡的溫柔,我心想:這對父子還能再續多久的情緣?

10月,他瘦到只剩40幾公斤,瘦骨嶙峋,不成人形,躺著、坐著,頻頻喊痛。我擦拭他身體時,他哭了,我也是。我和兒子都努力加餐食,儘量讓自己強壯起來,這樣才有足夠的力氣抱他。

11月,搭郵輪列車到花蓮玩,火車上我餵他吃便當,他嗆到,吐了滿地,我趕緊蹲下擦拭,無視背後旅客像箭一般尖銳的目光。他第一次在光復糖廠上殘障廁所,臭氣沖天,我一陣作嘔,強忍住,未料他放聲大哭,說他無法擦屁屁,也無法自行穿脫褲子了,怎麼辦?我鼻頭一酸,跟著泣不成聲。相機可以讓花蓮的美景在瞬間停格,為什麼尖端醫學沒有辦法讓這種病情在原地打轉?

12月,他在家摔跤,爬不起來,我使出吃奶的力,恨不得有三頭六臂。

民國百年1月,他半夜尿床,搖醒我換床單,滿臉歉意。

這幾天,他吃壞肚子,屎尿齊發,一日數回,看我習慣性皺眉,他心虛的說:很臭哦!歹勢啦!我清理完穢物,幫他換上乾爽,再度服侍他上床,然後我們背對背在黑暗中繼續下半夜的安眠,我難過得流出淚來,卻不敢哭出聲,我相信他一定比我更難過千百倍,堂堂一個大男人,怎會落到如此一點尊嚴都沒有的地步?

很想安慰他:不臭不臭,別太在意。又覺得有點矯情,只好保持沉默。
 

這些字字句句,都是蘸著淚水寫下,估計這一年,大概流了不止 一公升 的眼淚吧。

後記:年前,我罹患腸胃炎,雨中獨自就醫,打完點滴已是深夜,醫生說我可以回家休息,怕黑暗的我奔跑在僻靜的巷弄間,無情雨聲瑟瑟,倉皇四顧,找不到從前為我撐傘的那雙厚實手掌,淚如雨下,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獨無依,我是不是快要在茫茫人海中,失去唯一的靈魂伴侶呢?不是大家都說「行到水窮處,忽見桃花源」,為什麼我等到紅顏已老,青絲成霜,還不見一絲曙光呢?(本文原載於漸凍人協會部落格,本期專提由漸凍人協會(中華民國運動神經元疾病病友協會)提供,感謝協會慨允轉載。)

相關連結:

DIN電子報第52期——守護潛水鐘裡的生靈--漸凍人(2004.6.30出刊)

插圖: 

我最感謝的一個人

作者: 
蔡沛倫

沛倫與媽媽的合照
4年前,我一個人離鄉背井在臺北工作,一個人在外面租房子,某一天在曬衣服時,只要手臂一抬起來,右手肩膀酸痛無比,當時不以為意,應該只是手臂使用過度。然而隨著時間的過去,我的手不但沒有變好還變的更糟糕。這時候我已經有點慌了,但又不敢跟家裡說,一個人待在空空的房間裡睡也睡不著,只有一大堆的焦慮。有好幾個月我住在朋友家的沙發,至少我會覺得有人陪我減少一些不安,然而手的狀況一直都沒有好,腳的力量也越來越差,臺大醫院的醫生要我住院我也不敢去,有一天上廁所坐在馬桶上竟然站不起來,樓梯連二樓都走不到。有時候會突然想到也是罹患漸凍人離開我們的舅舅,一想到我也有可能要面對死亡這件事,整個人不知如何是好。其實那時醫生也沒有宣布我是什麼病,也不知道可否治療好,但我當時已經完全沒有勇氣一個人去接受與面對這一切。

直到有一天剛退休媽媽從臺中打電話給我,我再也壓抑不住,於是我把在臺北的所有狀況一邊哭一邊講。幾天後媽媽就上來臺北看我,從此之後媽媽就這樣住在她完全不熟的臺北。本來我很擔心我媽會無法接受我的狀況,但我媽卻一直鼓勵我去臺大住院,不管結果是好是壞,都要面對與接受。於是我就這樣跟我媽一起到臺大住院,住院前我們都很努力做好最壞的心理準備,最後當醫生宣布我是運動神經元疾病時,那心理的衝擊絕對會比一個人接受這事實還來的小。出院後,醫生說我還可以走手也可以動,可以上班就盡量上班,於是我還是繼續待在臺北上班,我媽要開始學著認識與熟悉她完全不認識的臺北,要去找尋住家附近的菜市場,認識住家附近的路,有一次去門診看病,在往門診的路上媽媽扶著我慢慢走,走著走著,腳突然沒力我就跌倒了,沒想到扶著我的媽媽也跟著跌倒,然後我媽也無法把我扶起來,在路人的幫忙下才把我從地上扶起來。

以前我媽曾經開過刀,所以她全身力氣有限,但她還是要幫忙我完成一些不能完成的動作,例如:起床時的起身,坐上車子時如何從輪椅坐上車子等等動作。然後還要開車把我從住的地方載到我上班的地方,因為老是迷路所以買了一臺GPS。但只有用了一天就因為我肺部積痰過多而無法呼吸,然後送醫急救插管,住進加護病房,當時我媽每天就在加護病房外等待探病時間,一個月後我還是做了氣切手術了。做完手術我決定要回家休養,但實際上氣切後的病人與照顧者都需要一段時間的適應,而且我又怕東怕西的,即使是有請看護也是一樣。如今我已經氣切三年了,我、我媽都已經慢慢適應這一切。

如果當初我媽沒有來臺北的話,我不敢想像我現在會變成什麼樣子,所以我最感謝的人就是我親愛的媽媽,謝謝你。有人說上帝關了你的門,必定會留給你一扇窗,我想媽媽就是那最明亮的窗。(本文原載於漸凍人協會部落格,本期專提由漸凍人協會(中華民國運動神經元疾病病友協會)提供,感謝協會慨允轉載。)

相關連結:

DIN電子報第52期——守護潛水鐘裡的生靈--漸凍人(2004.6.30出刊)

插圖: 

等待奇蹟

作者: 
劉雲英

淡水河邊風景照
「沒錯,我可以斷定,就是漸凍人。」神經外科權威醫生斬釘截鐵的說。

連日來,我們東奔西跑遍訪名醫,換來的竟是這樣一個令人難以接受的答案,老公額頭冒出斗大汗珠,身體卻止不住的顫抖,一旁的我,淚水早已模糊了整張臉。

「醫生,你要不要再做進一步檢查?」我近乎哀求。

「沒必要,」他保持一貫冷漠語調,「你們也不必再跑別家醫院了,就是漸凍人,無藥可醫。」

※ ※ ※
二○○九年六月十五日,地球如常運轉,陽光依舊燦爛,只是屬於我的一片天塌了。兩個無助的靈魂,在醫院側門口相擁痛哭,老公的眼淚終於流下來,他這輩子連兩百元發票都未曾中過,這回卻中了這麼一個大獎,每十萬人有六人罹患此種罕見疾病,老天在他五十六歲這年,選上定期健檢都滿分的他。

接下來的兩、三個月,我無時無刻不陷在深深自責裡。

早在去年夏天,他就經常嘟嚷著四肢無力,我只當這是退休人士逃避幫忙家事的一種藉口,絲毫不以為意,一直到他右手掌虎口肌肉明顯萎縮,才驚覺事態嚴重,於是馬不停蹄到處求診。

前後跑了六家醫院,做過詳細肌電圖、頭頸部掃描、肌肉切片,吃了忠孝醫生開的兩個月藥方、密集復健也毫無改善;轉到和平繼續做精密檢查;台大醫生鐵口直斷是頸椎骨刺壓迫到神經,主張立即開刀治療;長庚神經內外科會診結果卻緊急喊停,懷疑是運動神經元出問題,與骨刺無關;北醫權威醫生也趨向長庚判斷,最後才由榮總蔡清標醫師確診。

不管是由台灣百大良醫的口中宣判死刑,或者從名不見經傳的小牌大夫眼中獲悉身染絕症,每件白袍上方的臉譜各不同,有傲氣有慈悲,有視病如親也有冷漠絕情,老公拖著孱弱病體,苦嘗杏林冷暖。

從最初外科醫生認定的無藥可醫,到神經內科透露法國近兩年有研發新藥,可延緩病情進展,照理說應該要喜出望外的,我們卻變得麻木不仁,三魂七魄飛了,只剩行屍走肉,何來悲喜情緒?「漸凍人」這三個字猶如五雷轟頂,我清清楚楚聽見自己一顆心碎了,碎成千萬片,再也拼湊不出最初的完整。

區區個把月問診路,老公足足消瘦 十公斤 ,我則衰老了十歲。

淚水總是在不知不覺中爬滿臉,我再也等不到一雙強而有力的臂彎來包攏我。他鎮日蜷縮沙發一角,不吃不喝、不言不語,不眠不休,偶爾信步走到陽台,卻不是觀賞那繁花似錦,他坦誠,輕生念頭經常縈繞腦際,但終究是放不下摯愛妻兒而作罷;遙望遠處青山多嫵媚,不久前我們還攜手優遊其間,曾幾何時,生命的美酒卻被瞬間倒空,到底是怎樣的疏失,教疾病趁虛而入?事先沒有一點徵兆,難道就讓可惡的病魔硬生生從我身邊攫走他的性命,而我束手無策?

無力感與罪惡感,造就我許多個無眠之夜,尤其想到一向依賴成性的自己,在不久後即將頓失所倚,便淚如雨下,痛不欲生,我向好友泣訴:「我老公得了漸凍症,無法與我白頭偕老。」早年喪母的她,早已看透人世無常,她淡淡的回答我:「那有什麼?我們每個人不都得了漸老症。」

曾經因為醫生的一個眼色,心被撕裂得血水淋漓;如今聽好友一席話如當頭棒喝,讓我從憂傷中覺醒,愁結豁然而開。既然每一個青春的皮囊都難逃時光摧殘,我又能期盼什麼天長地久?每一個明天都會比今天更老化,任憑你如何費心保養,也無力對抗命定的生老病死。凡夫俗子自然無法決定生命的長度,但至少,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生活態度。

那晚在巷口等垃圾車,一直反覆思索著這幾句話。不期而遇下班回來、卻徘徊不敢進屋的兒子,他幽幽的對我說:「老媽,我想搬出去,我害怕家裡的氣氛。」

是我們形如槁木的樣子嚇壞了他?還是我們過度悲傷的情緒感染到他?老爸突然倒下,老媽全職照料,兒子成了全家最大宗的經濟來源,承受內憂與外患雙重壓力,而我們卻狠心讓他陪著一起淪陷。我輕輕的擁抱他,同時表達我的歉意。

收拾起眼淚,我決定走出悲情。除了定期回榮總拿新藥;另請心理諮商師為老公不安的情緒做深層治療;報名練氣功以增強抵抗力,既然病魔甩不掉,只好學習與它和平共處;並且加入協會尋求社會資源,讓自己不再感到孤立無助,在每星期的病友會中,病友與家屬互吐心聲互相打氣,我們從此不再寂寞。而日子在有了一連串的緊湊安排之後,便無暇自怨自艾。

有一次在振興醫院水療活動中,老公對著三十七歲的男復健師宣洩他的忿恨不平:「我真不甘心,人生走至此,才正要享清福呢,就得了這種不治之症。」復健師拍拍他肩膀安慰著,他說他在八年前發現得了癌症,當時尚未而立之年,大好前程正欲展開,他才不甘心呢,後來他到醫院接受化療,看到年僅五歲的小女孩同樣罹癌,他難過得說不出話來,她的人生甚至還沒起步,她甘心嗎?她的父母甘心嗎?問問身旁每一個身染重病的人,不分男女老少,他們甘心嗎?

人生充滿了未知的變數,也許該把無常當成平常,那麼,不甘不願的心才能釋懷。有人過街去買個早餐,不幸被酒駕的汽車撞死;騎摩托車載老婆兜風,無故被流彈波及而不治;只不過是一場水災,一夕間一處世外桃源平白消失,五百村民永埋地底,他們都來不及和親愛的人說再見,或許還有很多心願未了,而我們只是提早被宣判死刑,又尚未行刑,還有時間去完成夢想,更何況醫學發展一日千里,也許我們還有機會存活。

相信奇蹟,它就會發生,不是嗎?(本文原載於漸凍人協會部落格,本期專提由漸凍人協會(中華民國運動神經元疾病病友協會)提供,感謝協會慨允轉載。)

 

相關連結:
 
插圖: 

不向疾病低頭的生命力

作者: 
林金梅


運動神經元屬罕見疾病的一種,依衛生署的標準,一萬分之一以下的發病率即列為罕見疾病,而運動神經元的發病率則是十萬分之一。由此想見,這疾病的不為人知並不意外,甚至包括醫師,更何況是一般的民眾。在這樣的情況下,四處求醫不得其解,誤診開刀等冤枉路每位病友與家屬,都走得艱辛與無奈。15年前,在幾位深受其苦的家屬及熱心的醫師,義無反顧的籌組病友協會,希望讓相同的病友及家屬,能多些了解、少走些冤枉路,並得以相互支持,一同面對這病魔的侵襲。

因疾病的病程通常在3-5年間,或快或慢進行性的發展至四肢失能、全身無力、吞嚥困難、無法言語及呼吸的衰竭。所有與運動神經相關的細胞都將萎縮,無法動彈,就像整個人被凍住般,所以協會另以”漸凍人”一詞予以稱呼。然而,感覺神經完全正常,意識也完全清楚,整個人就像被活生生的禁錮了起來。等到呼吸困難逼進時,病友與家屬就得堅苦的抉擇:依賴呼吸器維生,或者與至親至愛的家人死別。這疾病不曾給人第三條路的選擇。

疾病於19世紀被發現至今100多年來,國際上的研發對此疾病原因與治癒方法仍無確切結果。但臨床研究證實,良好的照護模式與適切的醫療、溝通等輔助器具的協助下,病友的生命得以延長、生活品質可以提升、創作的潛能也重新啟發。在這些理念下,協會致力推展:

  • 漸凍人專屬照護中心:包括台北祈翔病房、台中曙光病房及台南的漸凍人之家。讓病友減輕了不少就醫的困擾。
  • 多元專業到宅見動服務(註):社工們結合物理、職能、輔具、語言、呼吸、心理及營養等專業人員到宅服務。
  • 為漸凍人開一扇窗:發展各式溝通輔具,個別化的協助病友保持與外界的溝通、悠遊於無遠弗界的網路國度,及展現觸動人心的許多藝文創作。
  • 家庭經濟扶助:漸凍人多好發於40-60的男性,多為家中的主要經濟來源者,子女仍就學中,配偶為照顧病友常也須辭去工作擔任照顧者,隨著病情進展,增聘看護人力或機構的照護,都長期的經濟負擔。協會努力募集發票,提供生活、照護、子女助學及急難等補助,希望盡可能支持病友的家庭功能運作。
  • 有故事的店:病友與家屬自力開創的園地的,結合病友作品與創作心情故事,製作出精美的商品。肯定病友創作並給予家庭經濟實質的幫助。

 

由於疾病屬於少數,相對因應的資源也就稀少,另跨縣市的多元服務成本、特殊輔具的高價位、外在經濟情勢的不樂觀、發票政策的轉變等等,都對協會提供各項服務的穩定性及普及性,造成或多或少的衝擊。希望社會各界能更認識、了解漸凍人這疾病,並支持協會的服務宗旨,捐贈您的發票、電子發票愛心碼為621,也非常歡迎訂購「有故事的店」中病友的作品,可以同時也多多轉告您的親朋好友一起來關懷漸凍人。

註:見動服務,是翻轉漸凍,看見病友動起來的能量,故曰見動。

(本文作者為漸凍人協會祕書長,本期專提由漸凍人協會(中華民國運動神經元疾病病友協會)提供,感謝協會慨允轉載。)
 

相關連結:

DIN電子報第52期——守護潛水鐘裡的生靈--漸凍人(2004.6.30出刊)

有故事的店

作者: 
袁鵬偉

病友林月姑、袁鵬偉,以及月姑新產品「一生一世」對杯
有故事的店」的夢想發起並開始逐步落實,源自二○一一年向台灣證券交易所五十周年圓夢計畫申請「有故事的店」,希望成立一個漸凍人病患以及家屬的拍賣網站,希望鼓勵病友創作、重新面對人生,透過一作品、一故事的方式,讓每個販售出去的作品都別具意義,也能增加病友的家庭收入。
  
自從證交所去年2011/10/25宣布後,實際運作約半年,說能有大影響,那是誇大之辭,我們腳踏實地一點一滴去傳播希望(更精確地說是為病友「尋找活著的理由」)。

值得安慰是目前在『有故事的店』FB上(臉書社團),病友會互相加油打氣,但實際因為我們幫助或關懷之下,有所改變的病人或家屬,實在不知。畢竟我們希望在網路相聚,不只是相互取暖,而是協力出擊。

「有故事的店」第一個販售的故事,取名「不負如來不負卿」的絲巾(病友袁鵬偉作品),主要寄寓對家人的不捨,以及「放手」的涵意,現在正推出病友林月姑「始舞杯」,主要闡揚「黑暗中不忘歡欣起舞等待光明」正向力量。

「有故事的店」現在是透過在社群網站成立社團,以網路社群的行銷手法,讓更多的網友認識「有故事的店」,讓病友們能更快的完成夢想,但我們發展至今也遇上諸多瓶頸與困境,譬如病友創作必須籌備資金請廠商打樣生產;網路行銷是需要時間來建立口碑,也因此急需企業與社會熱心團體提供銷售管道,讓漸凍人「有故事的店」的理想可以實現。(本文原載於漸凍人協會部落格,本期專提由漸凍人協會(中華民國運動神經元疾病病友協會)提供,感謝協會慨允轉載。)

 

 

相關連結:
 
插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