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治療】隱藏在肢體間的神祕語言

作者: 
蘇慶源、毛美玲




我們每天一開電視所接觸到的「戲劇」,實在很難把它和治療聯想在一起,服務於樂山療養院並任職於台安醫院的戲劇治療師蘇慶源先生,就針對戲劇治療提出以下的解釋:戲劇治療是相對於其他心理治療取向,是較新的一種治療方式,它是本世紀由英國開始發展,然後美國以及其他的歐洲國家也逐漸探索、採納的新治療方式。

但雖然它是近代才被應用到現代醫學上,可是應用它的歷史卻非常古老。當有人類歷史出現時,巫師或是祭司就已經透過不同的儀式來治療人,而在這些儀式中,戲劇是不可或缺的要素,透過儀式中的扮演,祭司得以與另一個世界的神靈溝通。而到了現在,我們將不同的心理學理論,結合戲劇中不同的要素,例如:故事、角色、儀式、偶、面具……等,來創造出一個治療性的空間,讓個案在其中能探索自我及與他人的關係,並期許帶來改變。

相對於其他的表達性藝術治療,例如:美術、音樂、舞蹈等藝術治療方式,戲劇治療最大的特色在於它互動的密集度,因為戲劇的本質是發生在演員與觀眾之間,換句話說,是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而不是人與某種媒材的關係,所以戲劇治療的空間,往往也是人在現實生活中與他人關係的實驗、玩耍空間,我們可以在戲劇治療中,去探索與他人的關係。

而這樣的陶冶活動特別適合樂山的孩子,藉此除了幫助這群小天使手腳協調外,更可培養他們團體生活與人溝通的能力,曾任職樂山教保督導的毛美玲老師是專職於孩子們的照護工作的老師,毛老師發現戲劇陶冶為孩子們帶來的進步根本就是“凡走過必留下痕跡”。這話一點兒也不假,當初毛老師抱著”試試看”純參加就好的心情,陪著孩子們玩,但是卻漸漸玩出火花,發生意料之外的效果。

例如阿潔從剛開始參加這個活動時,總是在活動外圍,一副事不關己的模樣,即使小C老師(樂山戲劇治療師蘇老師)或棒棒糖老師使出渾身解數地邀請她,仍然換來阿潔轉臉不看的對待,甚至哭喪著臉,彷彿被人欺負得委屈一般,之後的幾次活動中,藉著音樂與肢體交融或是道具饗宴,阿潔漸漸變得不一樣,她開始移動身子,在環境中探索;時而笑時而發聲,甚至是主動伸手觸摸兩位老師……這是她在人際互動中長足的進展。

再來看看家家,躁動的家家手腳經常像鞭子一般東拍西揮,走路也歪歪斜斜,彷彿醉漢在夜巷徘徊似的,隨時都要引起危險,可是在十次的戲劇治療活動裡,家家有明顯的不同,先是胡亂抓人的行為越來越少,接著是願意抓握道具或樂器,不隨意放開,更在近末次的活動中,他接過老師手中的物品……然後又再交還於老師手中!這是個奇蹟!!他的專注力提高,也更知覺自己在空間中的意義!

最後來聊聊小佩,無法控制的碎唸和怒罵聲幾乎奪去小佩參與活動的權利,然而小C老師與棒棒糖老師透過一次又一次的邀請,帶領小佩進到戲劇裡,沒有誇張的音調也不是華麗的肢體動作……只單單用捲筒衛生紙裝飾著小佩,她便進入花園城堡,與王子翩然起舞,這真是小佩想像力的首次高潮,她知道自己就是那穿著白色長裙的美麗公主,以輕盈的姿態一步步走著……然後她笑了,眼睛也笑了!

非常感謝有如此的機會讓孩子們可以參與戲劇治療活動,孩子們的進步令人驚嘆,而身為教保員的我更是最大的受惠者,不但習得技巧,更學習到與孩子互動中,適時的”停看聽”,不單是設計活動帶領孩子進入,更是等候孩子回應、與他一同進入沒有劇本的戲劇之中,謝謝小C老師與棒棒糖老師,提供了最佳的示範。

最後,要對孩子們說:謝謝你們,你們才是我的導師,是我心目中的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女主角。(本文內容為樂山戲劇治療師蘇慶源先生以及曾任職樂山教保督導的毛美玲老師撰寫,並由樂山企劃部編輯,更多相關文章,歡迎至協會網站查詢。)
 

插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