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21日,自由時報記者邱紹雯報導-「全盲考電腦證照 四人過關」,這則國內首批全盲視障者以螢幕報讀軟體,參加「100年電腦軟體應用丙級技術士證照測試」過關的消息,似乎沒有受到社會應有的關注,在此特別對其隱含的意義,作進一步的闡述。
勞委會辦理的電腦軟體應用證照考試包括學科與術科兩部分。對明眼人而言並不困難,許多就讀於高職的學生,通常於就學期間取得此證照;但對於視障者,尤其是全盲者,因術科測驗牽涉到許多視覺化的問題,且運用鍵盤而非滑鼠作答有極高的困難度,對於全盲者通過此國家級的證照,代表其在電腦軟體應用的技能已達一般人之水準。
今年2月1日新修訂「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16條明訂,「身心障礙者之人格及合法權益應受尊重及保障,對其接受教育、應考、進用、就業、居住、遷徙、醫療等權益,不得有歧視之對待。」同條文並進一步規定:「公、私立機關(構)、團體、學校與企業公開辦理各類考試,應依身心障礙應考人個別障礙需求,在考試公平原則下,提供多元化適性協助,以保障身心障礙者公平應考機會。」
就法律層面而言,視障者參與考試之權益已獲得保障,但在實際執行上,仍有許多尚待克服之處,包括:
一、如何公平考試
一個以放大3倍字體可應試的視障者和一位全盲視障者相比,在答題速度上就會有明顯差異,要如何克服此差異才算公平?又,以點字或錄音方式答題,如何呈現應試者的答題實力?如何利用科技輔具,減少考試過程中人為的介入,讓每位視障者之應考符合公平原則,是需要進一步探討的。
二、何種輔具與試題格式
雖然有些考試已允許應試者攜帶個人的電腦應試,但在防弊和公平性的考量下,主辦單位要求事先送檢,在執行上仍有其困難度。又,許多考試仍停留在記事本或微軟word格式,一直未採行無障礙文件格式 (Accessible Document Format),這也影響作答的速率,建議主辦單位未來宜多採用此格式。
三、是否實際反應視障者的能力
考試的目的是在測驗應試者的能力,此次電腦軟體應用丙級證照考試術科方面,因題意偏重視覺化的產出,如何設計一套適合視障者應考的機制,以評量其能力,尚待主事者邀集熟悉視障科技輔具的專家學者加以解決。
今年8月31日本人曾應邀出席考選部召開的「公務人員考試體格檢查改進專案小組會議」,出席者包括許多政府機關代表及數位身障團體代表。不少政府官員對視障者如何勝任工作,仍抱持相當懷疑的態度,故堅持視力應達一定標準。但從身障團體代表據理力爭、考選部的超然立場,加上身權法修訂條文作為後盾來看,公務人員考試體格檢查逐漸鬆綁應是早晚的事。因此,視障者未來應有較好的機會參與公職考試,而通過國家的證照考試,是視障者具備與常人一般使用電腦的能力的最佳佐證。因此,在此呼籲視障者應提升自己的電腦使用能力,必能在未來的考試中嶄露頭角。(本文作者為台灣數位有聲書推展學會理事長,原載於聲之旅第15期,感謝台灣數位有聲書推展學會慨允轉載,更多文章請至台灣數位有聲書部落格閱讀。)
「電腦軟體應用丙級證照」對於不少資訊相關科系的學生來說應該不陌生,因為這是不少學校要求的最低標準,考試內容分學科與術科兩部分,術科為實作內容,相對於學科來說稍難一點,但只要上課有認真,下課有練習,要通過考試取得證照不是件困難的事,但對視障者來說這會不會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
國內的視障者過去由於沒有良好的電腦輔具的關係,在電腦上能做的事情受到侷限,無形中也造成社會大眾對於視障者能做什麼事仍停留在如從事按摩算命等工作的刻板印象,甚至是躲在角落自我放棄。
隨著電腦與網路的進步普及於社會,家家有電腦、戶戶能上網,社會大眾與視障者自身也應調整其心態,重新檢視與偗思電腦科技輔具所帶給視障者於就學、就業與就養上的巨大改變。
對視障者而言這是一個因科技進步所帶來的機會,能夠與一般人有接近或相同的經驗與感受,不會和資訊社會脫節成為異類或化外之民;另一方面它也對視障者發出了警訊,不能跟上資訊社會的腳步,繼續堅持過去的傳統或是既有的框架,將無可避免地面對資訊的枷鎖而難以自拔。
通過這個考試並不是在炫耀或是彰顯弱者的強者形象,這是個起頭,讓視障者重新認識自己,也讓社會大眾重新認識視障者。
面對電腦與網路,視障者有勇氣對它說「我來了!」嗎?
(本文原載於台灣數位有聲書推展學會部落格,感謝台灣數位有聲書推展學會慨允轉載,更多文章請至台灣數位有聲書部落格閱讀。)
我是一個多重障礙的身障者,正在台灣數位有聲書學會的職訓教室裏,上製作數位有聲書的職訓課程。
耳邊又響起道明老師爽朗的笑聲,以及同學們鼓掌叫好的聲音,我們正在上GOLDWAVE這套聲音編輯軟體。這套軟體雖然陽春,不過麻雀雖小,卻五臟俱全,除了可以做聲音的剪接,還有很多的效果,比方說,它可以做聲音的淡出與淡入,如果說錄出來的聲音太小聲,GOLDWAVE這套軟體還可以變更音量大小聲,不但可以混音,將一段單純的講話聲音檔配上背景音樂,甚至還可以利用減少人聲自己製作卡拉OK,真是一套好神奇的應用軟體啊!
志超老師一絲不苟的教學態度,可以說是十分的嚴謹,上課如此的認真,敬業的態度,真不虧是學會第一屆第一名畢業的超級資優生。志超老師所教的無障礙網頁使我了解到新的事物,就是連網頁都有無障礙的設施,且還有分等級。
筑君老師的配音課程,讓我徹底的見識到專業配音員的配音功力,在短短一分鐘的廣告裏,筑君老師純熟的變音技巧徹底的征服了大家,也見證了所謂「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這句話的真諦。淑枝老師上的課程,原本是相當枯燥乏味,且有一點難度的網路語法,可是她相當用心地把枯燥乏味的課程,變成了相當有趣的教學,可說用心良苦。鈺祥老師,所教的嘸蝦米輸入法、OUTLOOK與SKYPE以及NERO燒錄軟體的應用,對於大家在今後的職場上都具有相當大的用處。
我們這一班的同學,從開訓到現在,大家相處了三個多月,從以前的陌生人,到現在大家已經成了具有革命情感的戰友,同學間相互幫助,互相砥勵,彼此間相處的非常融洽,充分發揮同學愛,也表現出教學相長的精神,會的人就教不會的人,相濡以沫的情感慢慢的在其中滋長。
自從參加了職訓課程之後,我的生命也因此改變,我的生命有了目標,有了重心,從以前的自我封閉、醉生夢死,漸漸變成願意打開心房,與人互動,我從來不知道一個職訓的團體會有那麼大的力量,大到居然能改變一個人,說真的,我從一開始的排斥,竟然會變成了對上課有期待,現在每天早上起床是我最高興的一件事。(本文原載於台灣數位有聲書聲之旅第15期,感謝台灣數位有聲書推展學會慨允轉載,更多文章請至台灣數位有聲書部落格閱讀。)
感謝有聲書學會主管讓我參加這場由公共電視舉辦的「如何幫助視障朋友“看”電視? - 口述影像教育訓練」。這場演講是由美國知名的口述影像專家:Joel Snyder主講,他是美國口述影像協會的理事長,也是美國盲人協會口述影像計畫的主持人,從事口述影像已有近三十年的經驗。
本次演講的大意如下:口述影像被認為是一種文學藝術形式,要用最少文字、逼真的形容與豐富的想像力,描述出影像。口述影像有下列四個基本要素:
1.觀察。口述影像者必須仔細的觀察,並以幾個原則來敘述。首先是顏色,有許多視障者不是先天失明,因此描述出顏色還是可以讓他們理解並想像影片中的景色。其次是方向與形狀,需要運用指向性字眼,如上下左右,東西南北等描述出方位,並說出大小、圓形方形等形狀。第三是要善用比喻,ㄧ個生動的比喻能讓聽眾準確的想像出那個場景。
2.編輯。由於一個影片中可能有很多東西可以描述,因此一個有經驗的口述者,必須決定何者要描述,何者不要,這就需要編輯的技巧。編輯,即是刪去不需要的,留下精華的部份,抱持「少即是多」的原則,選擇何者不要描述。此外,不能加入口述影像者自己的價值判斷,只能以客觀的角度描述事實。例如當一個人跺腳,口述者不能說他"生氣的"跺腳,而是只能純粹描述動作。
3.語言,需要運用準確但富有想像力的文字,這考驗口述影像者的語言能力,另外簡潔有力,也是一個重點。例如一個小男孩把小鳥從地上撿起來的動作,可以用「抓」、「撿」、「提」等等,但老師舉的例子中用了"SCOOP"這個字,意思為像在挖冰淇淋一樣小心翼翼的把小鳥挖起來。
4.聲音技巧。口述影像者必須運用自己的聲音,適度的配合劇情的感情,例如劇情悲傷時,口述者不能太過歡樂,劇情是喜劇時也不能死氣沉沉。但要注意口述者不能演得太過,搶走演員的風采。
簡述完四個基本元素之後,老師繼續介紹口述影像在美國發展的現況,他說目前美國總統歐巴馬已經簽署了一個法案,規定美國前九大廣播電視公司,每週至少要播放4個小時的有口述影像的節目,之後還要逐漸增加播放的時數。
接著,如果進行的是現場口述影像,美國現在採用一種類似FM發送器的輔具,由口述影像者透過發送器進行口述影像,聲音透過無線耳機傳送到視障者的耳中。此外老師補充,口述影像不只可以給視障朋友收聽,對於語言學習者,以及正在學習單字的兒童來說,也是很有幫助的。例如以口述影像的方式閱讀一本童書,可以讓兒童聽到不同字彙來描述此書上的圖案,並訓練他們的聽力,間接增強對單字的記憶與語言的理解力。
最後,老師提到美國的口述影像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他說英國約有上千部DVD影片內含口述影像,但美國卻只有150幾片DVD。他期望未來美國能更重視此一領域。
聽完演講,也可以反省到台灣的現況,口述影像對台灣人來說仍是非常陌生的領域,希望台灣能有更多機構推動此一領域,造福視障者,而對於持續推動小眾閱聽市場的公共電視,除了給予肯定之外,也期望公視能製播更多優質的口述影像節目給視障朋友。最後引用Joel老師的一句話作為結尾:「身障者雖然身體上有障礙,但絕不能讓他們在文化接觸上也有障礙!」(本文為學會工作人員參與口述影像教育訓練後之心得分享,原文刊載於台灣數位有聲書推展學會部落格,感謝台灣數位有聲書推展學會慨允轉載,更多文章請至台灣數位有聲書部落格閱讀。)
雖然在海外僑居了許多年,我仍然保持著閱讀中文書籍,報紙和雜誌的習慣,除了因為工作上的需要,必須看那些用楔形文字寫成的技術資料、業務手冊和各類報表打交道之外,我回到家裡,總是沈湎在國字的書堆裡。原因沒有別的,唯有用中文的字、詞和句子構成的詩、詞、歌、賦和其它的各種文體,才能撥動我心底那張感情上的弦。如果不是中文寫成的讀物,很難引起我的共鳴。記得高中國文教科書裡的〈與王道之書〉中的那句話嗎:
「他日更取讀之,乃如啖水酪,了無適口之味。」
當我口渴的時候,我急切想喝的,是一杯中文調製的飲料,不可以是外文的。
由於視網膜的衰退,我從看不清中文印刷體的五號字,逐漸發展到無法正常閱讀中文書刊,起初還可以看看標題知道該文的大意是甚麼。幾年之後,連「世界日報」四個如銀元大小的字也看不見了。幾乎有二十年我不能讀我心愛的報紙、雜誌和各種散文,遊記。也愈來愈感到寫一封中文短信是那樣的困難。我必須用鐵絲格子罩在紙上,寫下只有我妻子才大致看得懂的信件內容,她連問帶猜完成初稿,又要兩人同時抽空來修改、校對,不拖拖拉拉搞上兩三天是不行的。我既不能讀又不能寫,豈不是在不知不覺中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法定「文盲」嗎?
這種情況在為生活奔忙和瑣事纏繞的歲月中,也就這樣不情不願的過了好些年。退休以後,孩子們也都各自成家而搬了出去。我有很多的時間,可以幹我以前想幹而沒時間幹的事。我連絡了在台灣的老同學替我購置了導盲鼠和中文盲用電腦。我花了不少時間研讀導盲鼠的用戶手冊並反覆練習。雖然取得了一些進展,但不能做或者說做起來不順手的事還是太多。而盤據在我面前的兩隻攔路虎是:
其一,我仍然無法和我的親友,同學,和同胞們用中文溝通。
其二,我身處異國,在盲用中文電腦的操作上有很多技術上的疑惑,而我是十分孤立無助的。
我也多方打聽,有親友們向我展示「蒙恬」系列的手寫板。更多的人們主張我一定要採用國字拼音輸入法。然而我是在小學五年級的時候才插班去讀鳳山國校的。在大陸,我沒學過注音,到了鳳山,大概是因為讀的不是小一,小二或者小三吧,還是沒學注音。在時局的動盪中,我的注音符號也就如此這般的不知所蹤了。這是使我萬分躊躇的難題,要不要補學拼音呢,學大陸的或是台灣的?教材呢?老師呢?蹉跎了起碼好幾年,仍然沒有個合適的答案。
去年的一天,正當我和一位清大的盲友線上交談的時候,他忽然問我,有個調查表,我願不願意幫忙填寫?我說當然可以,可是我不會中文輸入。這時,一位清大的楊秋玉 小姐來到線上,一面為我解釋問題,一面幫助我作答。在我們填表的間隙之中,我不經意的表達了我對於不能用中文重新寫字的遺憾。 楊小姐告訴我,注音法是不行的,對視障的人來說,「嘸蝦米」才是準確率最高而又最容易上手的不二選擇。
她主動的告訴我,說要介紹一位 王 博士和我連絡,傳授我這個中文輸入法。我聽了心裡很是納悶,因為這是我平生頭一遭聽說有個什麼叫「嘸蝦米」的輸入法。經過幾次 王 博士在線上的介紹和資料提供,我終於漸漸了解甚麼是「嘸蝦米」,甚麼是NVDA螢幕報讀軟體,以及甚麼是DAISY電子書。我仍然清楚的記得,他告訴我,我的盲用電腦不用換鍵盤,不用重新定義原有的各個按鍵,就用原來的二十六個英文字母鍵就可以模擬出所有用以構成全部中文的兩百多個字根。他當場向我演示了如何用aop三個鍵打出命令的命,用oao打出哈囉的哈以及用txxm四個鍵打出憂鬱的鬱字來。
我確實覺得這是個好辦法,不用拼音,也不用選字。要打一個中文字的時候,先想想它是由那幾個字根構成的?要打某個字根時,先想一想是否它的形狀是不是像某個英文字母?不然的話,看看它的字義是否和某個英文字母有關聯?再不然,看看它的讀音是不是跟某一個英文字母有點相近?如此這般的去多猜一猜,百分之八九十的字都可以打出來。如果仍然想不出來,那麼它就一定是屬於那一批非死記不可的硬骨頭之中的一個了。好在這批硬骨頭數量只有幾十個不到。我這老先生都能硬記下來,你豈有不能之理?
這就是我和數位有聲書推展學會如何結上「緣」的「前因」以及後來結出的「後果」。我非常慶幸我能有這個"緣分"加入到這個學會。在半年不到的時間裡,我在盲用電腦,嘸蝦米,以及NVDA螢幕報讀軟體的運用上,都有了顯著的提高。學會為我安排了三十多個小時的一對一線上教學強化訓練,使我在中文輸入,網路瀏覽,操控螢幕報讀功能,線上交流和資料傳輸,以及盲用電腦的日常操作技巧上,都有了「質」的巨大飛越。假如沒有學會提供給我的系統訓練,只靠我自己獨自在黑暗中摸索,那麼,就是再加上兩三年的時間,我也無法到達今天的水平和舒適自在程度。
回顧這段時光,確實覺得精采紛呈。僅不過是半年多之前,每次寫信回台灣,我還得用那個辭不達意的破英文來折磨我的收信者。而如今,我大致上可以寫的速度跟上想的速度。真可以說是「日允千言,倚馬可待」了。現在,每當妻要找某種中文資料,小說,影片等等,都是由我把她所需要的中文「字詞」用電郵傳送給她,以便她上網用以「貼上」和搜尋。而她要寫信給親友的時候,她口述,我寫信,大致完成後,她一面看螢幕上的內文,一面說她的修改意見,我就立即在現場依她的意思刪改,最多半個鐘頭就完成並寄出去了。與昔日的拖拖拉拉搞上兩三天,真是不可同日而語。
而這一切的變化,是和好多人的幫助及努力是分不開的。首先,是楊秋玉小姐的伸手一指,指對了方向。其次,是王博士能拿出好的寶貝來,不怕不識貨,只怕貨比貨。在這裡,我要向林翠萍及林鈺祥老師表示謝意,因為她們給予了我完整的,細緻的「嘸蝦米」的入門訓練。而黃証源講師在NVDA的運用技巧上,如何使用虛擬游標上,網際網路的收尋,快速瀏覽,檔案下載,填寫表格,以及盲用電腦的操作技巧等各方面,都給予了我莫大的幫助和支持。
我知道,學會裡的許多工作同仁,例如李秀鳳秘書長,曾道明組長以及許多我現在仍不知道名字的朋友們,他們都在默默的為了我和會員們的生活質量的改善,而辛勤的做出各種好的工作計劃和安排。我要在這篇短文將結束的時候,向你們各位大聲的說一聲:「謝謝,辛苦了。」(本文原載於台灣數位有聲書推展學會部落格,感謝台灣數位有聲書推展學會慨允轉載,更多文章請至台灣數位有聲書部落格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