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分享】愛,在每個心跳

有愛,就能活出美麗人生


看著妻子美慧整日以淚洗面,當丈夫的冠生(化名)也不知道該如何安慰。

家中的第一個孩子出生,本來是樁喜事;然而,產檢時發現胎兒臍帶繞頸兩圈,若不處理,很可能會胎死腹中。於是在懷孕第31週剖腹生產,出生時只有1,920公克重,身長只有33公分,幾乎用一隻手就可以托起,奄奄一息的模樣,讓冠生看了十分心疼。

美慧原本在高雄的婦幼醫院生產,由於孩子狀況危急,便立刻轉到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的小兒加護病房。美慧生產後,思子心切,當然一直吵著要看孩子,由於當時她生完孩子,元氣大失,亟須好好調養身體。冠生為了避免影響她的心情,一直勸阻她,結果只攔住一個晚上,第二天還是在美慧的堅持下,夫妻倆前往高醫看孩子。

當然,美慧一看到保溫箱裡的融霆,當場眼淚就掉個不停。

醫師告訴冠生夫婦,孩子身上有很多疑難雜症,生命堪憂,即使活下來了,因為戴著氧氣罩,也有失明之虞。聽到壞消息,讓冠生夫婦心情更是沉重不已。

醫師還提醒他們,因為融霆的併發症很多,如果要救孩子,醫藥費將相當可觀。冠生在軍中服務,美慧是家庭主婦,以家中的經濟狀況,醫藥費絕對是個負擔,但是冠生當下就做了決定,只要孩子還有一口氣,就一定要救他,畢竟那是一條生命。

以醫院為家

融霆身上有哪些疾病或缺陷?

首先,他患有先天性主動脈瓣狹窄,造成左心室不易將血液打入主動脈,導致左心室負荷增加,主動脈血流減少的後遺症。即使狀況輕微,也會有感染心內膜炎的危險,若是狀況嚴重,會引起心肌肥厚、心絞痛、暈厥,甚至突發休克而死亡。

其次,融霆也患有遺傳性疾病海洋性貧血。冠生夫婦一開始對這種疾病比較陌生,聽到「貧血」兩個字,以為只要多吃點含鐵質的食品就好了,其實剛好相反。海洋性貧血患者除了造血功能不佳,紅血球也容易遭到破壞,造成鐵質沉澱在體內,對器官造成傷害,所以每天必須持續注射排鐵劑八小時以上,才能維持生命。

另外,融霆身上還有「尿道下裂」的問題,若不進行手術,長大後將無法像一般男性站著小便,將會造成心理障礙。因為融霆是個早產兒,心肺功能發育不全,還有重聽,也比一般正常的孩子更容易生病。

在融霆的成長過程中,說他是以醫院為家,並不誇張。

在新生兒階段,他就在高醫小兒加護病房住了50天,後來更是因為經常生病,加上進行各種手術,三天兩頭就往醫院跑。

由於開心手術風險大,加上孩子年幼時活動量並不大,心臟尚可負荷,而融霆所患的先天性主動脈瓣狹窄,並不會帶來立即的生命危險。因此,融霆的心臟病問題,冠生夫婦決定求助於高雄榮總的謝凱生醫師。在融霆就讀小學後,先後進行了四次心導管氣球擴張術,狀況的確有改善。

不過,孩子年紀愈來愈大,活動量增加,也會為了準備考試而晚睡,心臟的負荷也跟著變大,現在若不進行手術,到了動脈都阻塞了才動刀,風險更大。只是融霆近年來因為腎臟的尿蛋白流失,不得不服用類固醇治療,不利於開刀,到底該怎麼做才好?冠生最後還是決定求助醫療專業,經過謝凱生醫師的評估,原本預定要在2010年讓融霆進行開心手術,因為當時要動膽結石手術,不得不臨時喊停。

至於尿道下裂的問題,融霆做了六次手術,加上後來為了解決海洋性貧血問題,融霆又動了手術,將脾臟摘除,後遺症就是免疫力降低。平時不小心染上感冒,就是要掛急診住院,一住就是七天,或是十天一個療程,融霆頻頻到醫院報到,難免讓他覺得有點悶,有時候也會跟老爸抱怨:「為什麼每逢寒暑假,同學都是出去玩,而我都是到醫院動手術?」

牢騷歸牢騷,融霆自己也知道,父母和醫療團隊苦心為他安排這些手術,其實都是為了他的健康著想,修補了這些缺陷,他的人生才能充滿希望地走下去。

走出內心的陰影

對於冠生夫婦來說,陪伴像融霆這樣一個早產、有先天性心臟病,又有遺傳性罕見疾病的孩子,內心其實也走過了諸多的波折。

由於冠生平時要上班,料理家務和照顧孩子的責任,就落在美慧身上。當時初為人母的她,面對新生兒已是手忙腳亂,加上新生兒又有一堆毛病,更是讓她應接不暇。由於融霆必須經常到醫院做心臟超音波,醫師怕孩子會亂動,影響檢查的結果,因此會用藥讓孩子睡覺。有一次融霆從醫院回家,藥效還沒完全消退,雖然清醒了,行動仍有點不穩,而美慧忙於家事,沒有注意到孩子的狀況。結果融霆一個不小心,從嬰兒車上摔下來,受了點傷,美慧為此感到內疚不已。

因為孩子每天都要利用睡覺時打排鐵劑,住進醫院時,夫婦倆總要有一人陪在融霆身邊,就怕他睡覺時會翻身,一個不小心,把針漏掉了,等於要重新再打一次,父母親心疼孩子又要挨針,心情也不好受。

當然,冠生夫婦當初也曾經自怨自艾,有著「為什麼我們要承受這種命運」的不平心情,尤其是融霆的妹妹出生後,竟然也是海洋性貧血病童,夫婦倆一時難以適應,有段時期竟感到羞於見人,也不太願意帶孩子外出,因為不想要孩子成為別人口中閒話的話題。

不過,由於他們經常進出醫院,接觸到了各式各樣的病童和家長,再回來看自己的孩子,也就漸漸感到釋懷了。孩子雖有先天的缺陷,但是至少都能走能跳,各方面也不比正常的孩子遜色,自己何必先設下心防呢?

再說,他們並不是孤軍奮戰,整個家族對於他們一家都非常支持,包括長輩有房子讓他們住,夫婦倆不必煩惱房貸,經濟負擔減輕不少。而融霆出生後,有一度黃疸嚴重,需要緊急輸血,夫婦倆只有冠生跟兒子的血型相同,但是他當時有B型肝炎,不適合輸血給孩子,只好求助於家族成員,像融霆有個阿姨本來要去登山,知道孩子的狀況,趕緊回來捐血,大家齊力幫忙,讓融霆度過難關。

因為在充滿愛的環境下成長,融霆也從來不曾因為自己是心臟病童,就活得比別人缺少光彩。

長期以來,冠生就一直灌輸融霆一個觀念:「你跟其他的孩子一樣,並沒有什麼不同。」體育課,只要不是劇烈活動,或是耗費體力的競賽,融霆仍然可以參與。至於學校辦的露營活動,冠生也讓融霆參加,只不過避免發生意外,冠生會陪著孩子一起露營。

個性開朗的融霆,很能吃苦忍痛。像做心導管治療,過程其實很辛苦,但是他幾乎不曾喊過疼,而且也配合醫師的指令,不會亂動。這幾年來,他因為服用類固醇藥物,身體變得比較肥胖,然而他總是能夠用正面積極的心態來面對自己的處境,也從來不會因為生病而疏於學業。目前在成功大學中文系就讀的他,是獎學金的常客,也是成大第39屆鳳凰樹文學獎佳作得獎人。他的勤奮向學,連系主任都受到感動。

當然,融霆也很清楚,自己要比一般人承受更多考驗才能活下去,所以他對自己身體的狀況也非常小心。只要稍感不適,一定馬上告訴父母,讓冠生夫婦可以立即採取應變的行動。而他就讀成大的這段時間,因為是住校,每天也一定打電話報平安,讓家人放心。

體會真正的幸福

在多數人眼中,疾病代表了莫大的痛苦和折磨,不過,換個角度看,這樣的歷程,有時候也成為另一種生命的學習。

就像冠生本來事業心較重,對於生命價值的認同,也比較偏向功利。孩子的病,讓他重新檢視人生的真諦,而他發現,一家人能夠平安地在一起,其實就是最大的幸福了。

可貴的是,在這個生命的課題中,不論是融霆或是冠生夫婦,都領悟到為他人付出的..或許疾病代表了莫大的痛苦和折磨,然而這樣的歷程,有時候也成為另一種生命的學習。

價值。像融霆住院時,看到比他年幼的孩子害怕打針,還會安慰對方。他也樂於分享自己的經驗,鼓勵其他病患勇敢接受治療。至於冠生夫婦也經常帶著孩子參與志工服務,做一些公益活動,如捐款給榮總小甜心等。因為他們知道,生命的長短,有時候不是自己可以掌握的,但是人生是否過得有價值,則可以操之在自己手上。

這樣的體悟,其實都還是來自冠生夫婦對孩子的愛,而他們要把這樣的愛,轉化為另一種溫暖的能量,傳遞到社會其他需要愛和希望的角落。

(本文摘錄自《愛,在每個心跳》036 一書53~62頁,感謝「天下遠見」 慨允轉載。本書為「中華民國心臟病兒童基金會」 創立40週年紀念特輯。)
 

所屬書籍: 
愛,在每個心跳

我要的幸福


幸福,是一個美好的字眼。

人人都在渴望幸福、追求幸福,然而,每個人對幸福的定義不盡相同。

事實上,即使是同一個人,在人生的不同時期,對於幸福的看法,也會有所變化。一開始通常是野心很大,往往在經歷一番人生的波折後,才會回頭檢視,對自己來說,什麼才是真正的幸福。

那麼,在乃馨和患有心臟病的女兒家瑜的眼中,什麼才是她們要的幸福呢?

乃馨是靜宜大學外文系畢業,有教師資格,從事美語教學的工作,她和在國營事業任職的丈夫白手起家,從零開始,奮力打拚,目標當然不外是追求更美好的物質生活。

婚後,乃馨滿腦子想的仍是「賺錢」兩個字。她到處接課,即使當了媽媽,大女兒家瑜滿月後,她便把孩子交給保母照顧,自己全心衝刺事業。

不過,家瑜六個月時,有一次發燒不退,保母帶著她到處求醫,狀況仍不見改善,乃馨索性把孩子送到台中榮總檢查,請醫師找出發燒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檢查結果出爐,家瑜患有心室中膈缺損,用比較淺白的方式說,就是心臟有破洞。

孩子的病,對於過去人生相對順遂的乃馨來說,是一大打擊。從知道消息的那一刻,她全身發軟,幾乎無法站立,完全不知道自己是如何走出診療間。震憾之餘,乃馨對於上天如此安排,充滿了怨懟,她自認從小到大,都規規矩矩做人,平時也會見義勇為,為什麼好心沒有好報,她們母女要承受這種命運?

翻騰的情緒一時難以平復,不過,事實擺在眼前,寶貝女兒有病在身,必須進行開心手術才能救命,否則大概僅能活到六歲。

不過,家瑜當時太過瘦小,醫師建議孩子體重增加到九公斤後再進行手術。於是,乃馨暫時放下事業,用心照顧孩子,才發現家瑜很不好帶,晚上幾乎每個小時都醒來一次,讓乃馨也無法好好睡覺,而之前帶她的保母人很好,都沒抱怨過這件事。

大概在家瑜九到十個月時,體重到達差不多可以開刀的標準,便到台大醫院接受開心手術,由張重義醫師操刀。手術之後,家瑜一改之前瘦弱的模樣,健康狀況漸漸有了起色,到了就讀幼稚園時,她還是班上最高的孩子。

不過,即使做過手術,家瑜平日的作息仍需小心,不能激烈運動,也不能熬夜,否則第二天,臉色就會蒼白得嚇人。愛女心切的乃馨,當然不希望孩子在學校出狀況,就跑去跟學校老師溝通,讓家瑜上體育課時,可以在旁邊休息,雖是一番好意,結果卻成為家瑜成長過程中的困擾。

落寞的體育課

午後的校園,操場上,正在上體育課的同學,傳來陣陣笑聲。

家瑜坐在樹蔭底下,手上攤開一本書,看著同學充滿活力的身影,心中感到有點落寞。

在母親的保護下,家瑜進入小學後,上體育課時都有﹁豁免權﹂,久而久之,幾乎每種運動項目,她都不擅長。有時候看見同學玩得那麼開心,她也會若有所失,升上國中後,老師在她體力能夠負荷的狀況下,要求她也要上體育課,由於她的運動神經實在太不發達了,每次遇到了要分組時,同學都不願意跟她同一組,讓家瑜心裡很受傷。

不過,家瑜雖然運動項目不在行,卻有塗塗寫寫的天分。

原來,在心臟手術之後,雖然解除了心臟病的警報,她還是很容易生病,經常住院,..每一個活在世間的日子,除了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也能夠對他人伸出援手,這就是一種最踏實的幸福。

每次在病床上閒來無事,她就沉浸在文學作品中。相較於同年齡的青少年愛看的輕小說,家瑜愛看國外的翻譯小說,書看多了,寫起文章來,更顯得敏感早熟。

考完國中基測的某一天,家瑜突然心有所感,便把自己的心情寫成一篇帶了點奇幻色彩的小說《約定好的幸福》,還找了朋友排版,請影印店印製了幾本,算是成長階段的紀念。

故事中,女主角小羽正是一名患有心臟病的女孩,巧遇男主角龍兒,龍兒給小羽頗多鼓勵。然而,兩人出遊時遭遇車禍,小羽獲救,龍兒卻陷入昏迷。事實上,龍兒是在另一個世界守護著她。最後,龍兒的母親同意將兒子的心臟捐出,移植給小羽,讓她有機會去追求她幸福的人生。

故事和人物雖是虛構,不過,也融入了很多家瑜現實生活的寫照,包括她在體育課上的不愉快經驗。

事實上,家瑜寫這篇小說的目的,主要就是要抒發那份鬱悶的心情。寫作成為家瑜情緒最好的出口,當記憶化成了白紙黑字,似乎也就可以從心頭放下,繼續往前走下去。

為他人帶來幸福

接受採訪時,笑聲爽朗的乃馨透露,得知家瑜有心臟病後,她曾有三年左右的時間,身陷負面情緒中,走不出來。

孩子的病,讓她成了驚弓之鳥,只要家瑜有任何一點不對勁,她就會非常緊張焦慮。家瑜的外婆發現女兒連眼神都異於往常,覺得再這樣下去,當母親的會先精神崩潰,便把家瑜接到鄉下住,讓乃馨可以稍微喘一口氣。

原本怨天尤人的乃馨,漸漸體會出上天對自己仍然相當眷顧。雖說孩子的病,是她人生中較大的挫折,但是她還是有母親和家人可以依靠,此時乃馨才感受到,自己其實是個幸福的人。

原來,幸福並非來自金錢的追逐,而是在生命轉折處,有人願意陪你一起度過難關。

領悟出幸福的真諦後,乃馨期許自己也能夠當個為他人帶來幸福的人,像她現在開家教班,遇到家境較清寒的學生,在學費上會給予優惠,工作之餘,她也開始到一些公益團體做志工服務。

而家瑜升上高中後,因為上的是特教班,班上有一些聽障的學生,他們聽講時會比較吃力,家瑜便自願幫他們抄上課筆記,由於彼此相處融洽,也觸發了未來想念特教系的想法,特別是聽障相關的特教。

家瑜把自己的病,看成是另一種生命的洗禮,由於能夠對弱勢者感同身受,她才能理解助人的價值,這也讓她想要更用功求學,在有所成就後,才能發揮更大的力量去幫助別人。

在家瑜寫的小說《約定好的幸福》中,小羽和龍兒曾經彼此用手指打勾勾,約定好,一定不能忘記現在擁有的幸福。而身為作者的她,和母親一起,在每一個活在世間的日子,除了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也能夠對他人伸出援手,這就是一種最踏實的幸福。

(本文摘錄自《愛,在每個心跳》一書139~146頁,感謝「天下遠見」 慨允轉載。本書為「中華民國心臟病兒童基金會」 創立40週年紀念特輯。)
 

所屬書籍: 
愛,在每個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