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專題】後山的天使圖像

早期療育服務 送到家

作者: 
楊正美


「到宅服務」是基金會兒童發展中心新提供的服務模式,此服務不僅需滿足嬰幼兒的特殊需求,同時也必須兼顧到嬰幼兒家庭的獨特性,提供家庭適宜的服務及支持。簡單的說就是一個行動教室,老師、治療師、社工到家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專業服務。

開著公務車駛進巷子裡找好停車位,快步的進入案家打聲招呼:「早!媽媽,最近好嗎?」媽媽似乎看見我有些不好意思的說:「早!孩子還在睡覺,要我叫他嗎?」我立刻阻止身上有酒味媽媽:「不用,讓他睡吧!」。今天是無法上課了那就幫媽媽上課,複習到宅服務的目的吧!藉此也希望多了解媽媽。

「老師!我小兒子住院了,小元沒有人幫我顧,跟著我住在醫院裡,今天能不能到醫院上課呢?」使用公共電話的媽媽誠懇請求。我毫不猶豫答應媽媽的要求,立刻連絡醫院的社工是否能幫忙準備一小空間上課?

「老師!小鈞昨天癲癇發作要請假,能不能再找時間補課?」,家長珍惜一周一次的學習課程,只要時間允許,我也很樂意補課!

我在門外喊著:「阿嬤!我來幫承承上課了」,此時聽到曾祖母用不標準的國語:「不在,出去了,不知道去哪裡?」,喔!這不是第一次放我鴿子,心中有些失望及一點點生氣。

到宅服務員每天與幼兒及家庭一起工作時,會面臨各種狀況。記得一年前為了更充實及體驗「到宅服務」的流程,我特別選熟悉的蘆葦啟智中心實習,記得那裏的老朋友告訴我,到宅老師隨時會遇到臨時的突發狀況!她分享自己到宅經驗,在經過巷子時冷不防衝出一隻對你狂吠不停的狗;上課時,患有精神疾患的家人冷冷的看著你時,就要留意他是否會突然舉著掃把朝著你走過來……。

最尷尬的是遇家庭成員間意見不合起口角衝突,老師還得充當和事佬。也遇過有躁鬱症的主要照顧者,當其躁鬱症發作時,會六親不認的趕你出去,在適當安撫下,這時還要邊傾聽家長的牢騷一邊幫著孩子上課。雖當時聽起來還蠻好笑的,但實際執行確實會面對許多的狀況,使得到宅服務員的專業知能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更為重要。

兩大包的提袋加上一個自己的背包,是我每天到宅服務的基本配備,提袋裡有繪本、色筆、拼圖、圖卡、球、串珠、積木,與樂器等器材,這些玩具可是我與孩子拉近距離的神奇寶物。每當課程結束,孩子會因著神奇的玩具期待老師下一次的到來。當孩子將我與學習產生良好印象時,自然而然便會產生自發性的學習與探索,任何學習和行為的背後只要有動機,孩子才會有意願和興趣在不同的知識領域不斷發現新東西,學習才會有效果。

在服務多數的家庭中,經濟、教養態度是他們最大的問題。在優先順序下孩子的教養過程偏向日常生活上的照顧,比較缺乏心智與認知的啟發,孩子越大漸漸就看出發展的落差,到宅服務最大的優勢是老師在教學時,家長要在旁觀察及學習,學習老師如何在上課時用讚美、鼓勵及肯定孩子;如何避免指令過度重複,用清楚明確的語言讓孩子理解服從指令;如何運用周遭的事務,以不同的角度及方法加以靈活練習。進行到宅服務也七個月了,除了從孩子的個別化教育計畫中可以看出學習進步外,家長的積極參與程度也加速孩子的學習成長。

有一次到田田家,進了門看見牆上貼著一件毛衣,上面黏著不同顏色的塑膠球,一看就知道是廢物利用的作品,有助於「數與量」、「顏色基本概念配對」認知的教具,我大大讚美媽媽想法及用心!這讚美、肯定產生作用,接下來的幾周,媽媽自製教具一個比一個還棒。有的家長改變以讚美鼓勵肯定的語言教導語言落後的孩子,「好棒!大拇子蓋印章」;「你做得很好」;「抱一個」;「give me five」是我教學中最常用的社會性增強,如今媽媽善用這技巧使孩子成為欣賞別人並口出讚美的小天使,孩子現在看見媽媽完成一件事後,會大聲的比出大拇指說「你好棒!」親子關係更加親密和諧。

另一個家庭以借我帶去的教具(嵌圖板、串珠)成為在家複習的工具,反覆操作是常見的一種現象,也是必須的行為,因為重覆是增進了解程度的前提,也能夠顯示孩子是否專心,逐漸學習自我訓練。

早期療育可說是一個與時間賽跑的過程,一旦錯過了機會,對於孩子一生的影響將無比重大。對於無力外出接受機構早療的家庭,我們嘗試以到宅服務的方法提供協助,帶進一套正確的學習觀念與教導方向,在這段路上守護他們,避免讓家庭與孩子留下遺憾。儘管過程辛苦,各種狀況層出不窮,但當看到孩子認真學習、成長的模樣,相信這些辛勞,一切都值得的!(本文由「門諾基金會」提供,原載於門諾基金會2010.07電子報。本文作者為門諾基金會兒童發展中心特教老師,感謝慨允轉載。)

插圖: 

身障者的另類看護

作者: 
楊耿彰

在有著好山好水的美麗花蓮,有一組為了身障朋友及老人在奮鬥的團隊,那就是「輔具資源中心」,中心的服務包含有輔具媒合、輔具回收、居家無障礙的評估及改善、輔具個別化設計及輔具維修,我是中心的技師,工作內容跟上述服務都有關係。

輔具媒合包含:運送及調整與教導輔具使用注意事項;輔具回收則包含:運送、維護、清潔及報廢、入庫等;居家無障礙服務涵蓋製作木製斜坡、平台及階梯等,以及安裝各式扶手;個別化設計服務則是與治療師討論改造內容、設計及製作,然而輔具維修主要就由技師我負責。(圖:楊耿彰技師為民眾解說輔具功能)

輔具資源中心的媒合,讓很多身障者減少經濟的沉重負擔。中心的輔具都是經由回收或是捐贈收集而來,部分是二手輔具,二手輔具經過清潔、消毒、維修調整、編號入庫等手續後,媒合給需要的使用者,但因為提供者的使用環境的問題,造成很多輔具回收後無法再被使用,只能拆解部分零件做為替換,所以目前中心的庫存量日漸減少。

其實很多民眾都不知道要如何購買合適的輔具,因而花了很多冤枉錢,輔具中心則是協助專業治療師及社工來幫助使用者評估,該選什麼樣的輔具才是適合的,以及說明可申請何種補助減輕購買負擔。另外,維修也是減輕經濟負擔的一種方法。很多人只是因為某個零件損壞,就以為不能維修而購買新輔具,可是新購需要花一筆不少的錢,但透過維修,就可以用少少的錢讓輔具的使用壽命延長。

所以技師在此有項重要的任務,就是一邊宣導輔具正確的使用方式及保養方法,讓更多人瞭解自己的輔具;一邊透過維修來減少輔具的損壞率。在東部地區很多人的經濟都是有困難,新購輔具對他們而言其實負擔很大,所以輔具媒合及維修服務就相當重要。

以行動輔具來說,行動輔具對於身障朋友及老人如同其雙腳,當「雙腳」故障時,中心就介入並提供服務,協助診治並解決問題,讓使用輔具的這群朋友得到完善的服務。這工作其實相當辛苦,不過每當完成一項服務,看到使用者開心的笑容,其實就會獲得滿滿的成就感。

但因為花蓮屬於狹長地形,到宅服務光車程就會耗費很多時間,一天能服務的人數有限,再加上零件多需從外縣市運送,又會拖延一些時間,所以會使得部分朋友的輔具無法快速處理,這也是我覺得很對不起這些朋友的地方;但我還是努力的做,雖然做不到100分,但也會做到自己的極限來提供服務,不只我持續地努力,團隊中的其他人員也會很用心地服務。同時也期待社會大眾可以協助提供資源,讓亟待協助的人可以早日解決其問題。(本文由「門諾基金會」提供,原載於門諾基金會2010.10 電子報。本文作者為花蓮縣輔具中心技師,照片攝影者為門諾基金會發展部李人杰,感謝慨允轉載。)

插圖: 

輪椅巡迴服務傳送關懷

作者: 
李人杰

「太緊了啦,要調鬆一點!」

「藉由志工的翻譯,讓我們更清楚掌握部落居民的需要。」輔具中心的治療師與技師,不厭其煩地為坐輪椅的阿嬤調整煞車板手的鬆緊度,並細心向阿嬤說明,由於輪子已漸漸磨損沒有胎痕了,必須要調緊一些才有辦法煞住。但這只是暫時性的措施,阿嬤的輪椅用了那麼久,是該做更進一步的整修了!(圖:輔具資源中心的同工至萬榮的部落進行輔具資源的巡迴宣導,現場安排長輩的有獎徵答,會後並進行輪椅的檢修。)

基金會承辦花蓮縣輔具資源中心,以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社工,以及輔具技師組成專業團隊,每日奔波於花東縱谷各個角落,為行動不便者提供輔具及居家無障礙環境評估、借用和維修等服務。除了到宅進行專業評估外,還會教導民眾學習維護輔具,才能延長輔具使用壽命,發揮輔具「一對一貼身的服務」。

基金會今年特別與聯合勸募合作辦理偏遠地區部落民眾輔具維修宣導活動,向平時不便出遠門的年長者與身障者介紹輪椅、拐杖、便盆椅,或其它各式用途的輔具器材,同時也提醒大家使用時的安全性和保養方法。
對著講台上展示具有高聳椅背的特製輪椅,在場的阿公阿嬤頻頻發問:「特製輪椅會不會跌倒?買那種的要多少錢?有沒有補助啊?」甚至乾脆對社工喊道:「跟妳買有沒有比較便宜呀?」惹得現場哄堂大笑。

經過五十分鐘的宣導,到了測驗大家有沒有專心聽講的「有獎徵答」時段。幸好阿公阿嬤都很認真,沒有辜負同工的用心,還有人握著筆記頻頻舉手搶答呢!輔具中心辦理活動準備的獎品,自然也有獨到考量,是讓長者可以輕鬆開啟各式瓶罐的省力開罐器,解決生活中最平實的難題。

門諾對服務對象的用心,從最微小的地方便可體會。(本文由「門諾基金會」提供,原載於門諾基金會2010.05電子報。照片攝影者為門諾基金會發展部李人杰,感謝慨允轉載。)

插圖: 

身心障礙者水中運動之我見

作者: 
黃春雄

身為救生員的我,休假時擔任門諾醫院志工、衛生局志工及就服站志工,上班時因工作需要,也會下水游泳或教學,雖然已過耳順之年,但體能及狀況不輸一般年輕的小夥子。

在教學中常遇到身心障礙的朋友,由於其體能狀況較一般人不佳,在日常生活中更需要運動以提升體能。而在運動項目中,以水中運動最為適合,因在無障礙環境,透過水的媒介,在溫水中進行各項水中活動,不但能增進肌肉適能、心肺適能、關節活動度及協調平衡,也能於團體水中活動中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促進人際關係,改善生活品質。

水中運動是身障者及因工作或陸上運動受傷者,最理想的水療與復健。有的行動不便者需靠升降機進出泳池,有學員怕水經指導訓練後學會游泳,不必依靠浮具及升降機,可在水中活動自如,他們的進步就是我們最大的成就。茲列舉如下分享給大家:

阿惠女士(中度肢障):原需靠柺杖行走、怕水,現在學會游泳之後可自行在陸上行走不用柺杖,在水中行走也不用浮具。

阿雄先生(小兒麻痺):原體力不好、易喘且常因頭痛需服用藥物,現在體能進步、呼吸順暢,且較不會頭痛,不需使用升降機進出泳池,靠自己的意志力與體力,利用屁股坐著移動下水與上岸,其堅忍之毅力著實令人動容。

阿諭先生(玻璃娃娃):原靠輪椅行動、使用升降機進出泳池,怕水。經過2年長期訓練,已學會蛙泳,體能進步,可自行近出泳池,毋需透過升降機。

阿霖先生:因車禍導致腦部開刀過二次,手腳無力、行動不便,經治療師長期水療復健指導,最近已可水中自行活動及陸上用柺杖自行走路,復原狀況出乎預期的好。

這些成功個案,源自於他們的毅力、恆心、自信心及奮鬥進取之精神,身體狀況獲得大幅改善。目前他們仍持續不斷至泳池復健,其運動精神令人深感佩服。

門諾溫水泳池是全花蓮縣唯一一座可供身心障礙者游泳的泳池,更適合一般大朋友、小朋友全家一起來游泳,不過為了維持這麼大的泳池水溫及良好的水質,需要負擔的成本相當高,門諾基金會一直努力維持泳池的營運,當然更需要大眾給我們支持與鼓勵,大家才有游泳的好所在(台語)。(本文由「門諾基金會」提供,原載於門諾基金會2010.11 電子報。本文作者為復健游泳池教練,感謝慨允轉載。)

插圖: 

為身障朋友打造多元開懷的社區照顧機會

作者: 
李人杰

基金會的身障日托分成兩班,讓居住在花蓮市鄰近的身障朋友,在上午有個參與活動與促進人際互動的場所。由護理專業督導員規劃各類符合身心障礙朋友參與的課 程,並多方結合外界資源,如黎明教養院音樂治療師、芳香治療師,讓身障日托學員們在歡樂自在的氣氛中學習,課程豐富多變化,身心障礙朋友都愛上課,每次來 都收穫滿滿!(圖:寵物與身障學員熱情互動)

暑假期間,一群住台北的老朋友來拜訪身障日托班,逗得學員們樂不可支。原來他們是咕咕G寵物城的五位員工,以及「歐嗨唷」、「morning」,與「娜娜」三隻小狗,特地前來花蓮關懷門諾服務的身障朋友。每隻盛裝打扮的狗兒都身懷絕技,握手、跳棍子、轉圈,或聽指令將身障學員拋出去的球撿回來,完全難不倒牠們,令現場笑聲不斷。每位身障學員都有機會與狗兒開心互動,並從遊戲中刺激手部與肢體的動作,加強復健的功能。

受限於活動的時間與場地,這次狗兒們到門諾只能安排兩場次的表演,讓基金會的身障日托學員,及重養護中心的住民們和狗兒互動。不過沒關係,咕咕G的主管秦 文國承諾,未來將與基金會保持定期合作,期待能巡迴於門諾在花蓮各鄉鎮的社區日托站,讓更多偏遠社區的長輩們,也能感受寵物關懷的樂趣與魅力。

基金會也為學員及家屬安排前所未有的賞鯨活動。「坐輪椅的身障朋友也可以搭船賞鯨嗎?」這項提議得到「多羅滿賞鯨」的積極回應,不但答應減少費用,同時也 委請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支援志工,協助身障日托的學員登船、移動,並進行親切的解說。可惜當天鯨豚們或許還在休颱風假,或有些怯場,未在學員眼前現身。但這點未減學員們的興致,都期待下次還有機會出海。

基金會身障日托班藉由專業人力介入,安排動、靜態的課程,協助身障朋友多元學習,培養自信心,與社會有更多接觸,同時也減輕照顧家庭的負擔,營造一個多元、有趣的非機構式照顧機會。下回若有機會碰到學員們,別忘記大方的說聲「嗨」唷!(本文由「門諾基金會」提供,原載於門諾基金會2010.11 電子報。照片攝影者為門諾基金會發展部李人杰,感謝慨允轉載。)

插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