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林清埤,整理/李若琳
林清埤,領有肢障輕度的手冊,在家中排行老么,個性內向害羞,原本是外銷腳踏車公司的機械操作員,多年前因為工作意外造成手部功能嚴重受損。這個意外對清埤及他的家庭造成莫大影響,父親因病經常進出醫院,原本經濟就不充裕的家庭,少了清埤的工作收入,生活更是拮据。因為肢體上的障礙,清埤求職一直不順,久而久之對自己更加沒有信心,到最後連要進入職場的勇氣都沒了。
2004年底,經由就服員的介紹,清埤來到了「信望愛智能發展中心」附屬的「信望愛休閒農場」工作,更因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會「重返社會力量再生」專案的支持,2006年9月清埤正式成為發展中心的員工,不因一年「多元就業方案計畫」結束而失業。之所以選擇讓清埤留下,除了要借重他在機械維護的底子外,重要的是清埤是個肯付出、肯學習的人,農場許多機具的操作、維護都由他一手包辦。
為了讓清埤對自己更有信心,目前有一個新的任務交付給他,就是每週有三天,載著農場生產的無農藥蔬菜到各販售點去販賣。原本害羞的他一開始連菜都不認識,更不用說要跟客人面對面介紹菜色了,但是經過不斷訓練以及買菜客人的支持,清埤變得活潑許多,有時還會跟客人開開玩笑呢!
2008年起,清埤擔任農場焢窯區的關主,從材料準備、工具、疊窯、生火……,一直到客人吃到熱烘烘的熱地瓜,幾乎都由他一手包辦。雖然面對客人還是會緊張,但每次活動成功後,他總會很高興的說:「總算成功了!」,臉上也會浮現靦腆的招牌笑容,笑容裡我們不難發現他的喜悅與自信。清埤的改變,不僅家人發現,發展中心的人更是為他開心,更不忘常常鼓勵他:「現在很會講話喔!」、「清埤愈來愈厲害了。」
誰說,身心障礙者的工作能力比較弱呢?「信望愛智能發展中心」有很多成功改變的例子呢!
(林清埤為「信望愛休閒農場」工作助理,李若琳為「信望愛智能發展中心」公共事務員。本文由該中心提供,感謝慨允轉載。)
文/李夏玉香
2001年,國內經濟不好,廠商紛紛外移或關閉,在外商工廠工作十幾年的我竟然因為屆臨退休年齡而被資遣。
失業後,身為家中生計來源的我不僅到就業服務站登記求職,也參加電腦班的職訓課程。後來獲得政府擴大就業機會,在台中縣后里鄉泰安國小擔任臨時工友。工友的工作結束後,因表現得不錯,我在泰安國小校長的推薦下,到「信望愛智能發展中心」附設的「信望愛休閒農場」,擔任多元就業開發方案人員,也深深喜歡上這樣的工作。
剛到農場時,映入眼簾的是滿園向陽的向日葵,好美!另外,劉文谷老師(農場專案經理)是一位年輕有為又吃苦耐勞的指導老師,不厭其煩地教導大家有關向日葵及其他花卉的栽培管理知識,讓我受益很多。
一開始,我的工作是農場在觀光花市攤位的銷售人員。在那裡,除了賣產品,我也會積極向客人介紹農場,希望讓客人瞭解我喜歡的「信望愛休閒農場」是如何的與眾不同。做出興趣之後,我自己嘗試繁殖盆栽,還把家裡的植物捐到農場來賣。花市在我們的用心經營下,由原本的一個攤位成長為三個攤位,這真是讓人高與的事情。
在多元就業計畫結束之後,感謝發展中心讓我留下來,成為正式員工。隨著農場多元化的經營,我也開始學習製作、組合盆栽,經過我們的巧手妝點後,盆栽大受歡迎。
另外,因為我之前沒工作時都在社區當義工,所以和社區居民、協會幹部都熟識,農場也因此獲得社區許多的資源及支持。
這幾年,為了增進農場特色,文谷老師說農場要改種不噴農藥、不施用化肥的有機栽培法,而且由我負責。自己也種蔬菜的我,完全不相信沒有噴藥的蔬菜可以種得起來,常常很擔心的問老師:「可不可以噴一點點啊?採收前再停藥就好了。」這時,文谷老師就以生態和尊重自然的角度告訴我,為什麼要這麼種。,直到第一次採收之後,我終於明白了,原來自然生長的疏菜雖然長得慢,但是口感一級棒,而且蟲咬過的菜,表示無毒無害,吃起來更安心。經過長時間的努力,疏菜的產量及銷售越來越穩定了,每當客人來農場用餐時,我們都會驕傲的說:「我們種的,沒噴藥喔!呷健康!呷安心!」
感謝發展中心,三年多來是一段愛與汗水的感恩歲月,不僅讓我的家庭經濟改善了,也讓我在這裡得到好多的友誼與溫馨。農場與發展中心雖然有一段距離,但主任、經理、專案經理、組長對我們都非常關心和照顧,很感恩他們!
目前發展中心主任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讓農場成為一個可以提供身心障礙孩子園藝療育及服務訓練的場所。看到主任為了經費四處辛苦奔波募款,實在很耽心她會累壞身體。希望有心人能夠多多幫助發展中心,讓我們的心願可以早點達成!
(作者為「信望愛休閒農場」工作助理。本文由「信望愛智能發展中心」提供,感謝該中心慨允轉載。)
文/劉文谷
滿懷著對農藝的熱愛與憧憬,2001年加入「信望愛智能發展中心」這個大家庭後,我開始和「信望愛休閒農場」結下不解之緣。雖然發展中心主任說,這是一塊可以讓我實現理想的夢土,但我很明白這是一份重責大任,因除了要耕耘好一塊地之外,重要的是要帶領這一群身心障礙朋友一同工作與學習。對我而言,這是一個嶄新的任務,也是一個考驗,因為當時的我對身心障礙者的認識並不多,不過,我不慌,因為這個大家庭的溫暖氛圍讓我知道,我一定可以適應得很好。
在對身心障礙學員有深入瞭解的發展中心眾多前輩的帶領下,「信望愛休閒農場」從規劃開始,從初時的荒蕪歷經多年來的墾殖,使命不曾改變,工作方向在透過一次又一次的修正下,終於有了今日的光景--一個可愛又溫馨的「信望愛休閒農場」。
目前農場的工作人員共有9位,除本身任職專案經理一職外,尚有5名多元就業方案留用人員,1名社區弱勢青年以及2名97年度多元就業方案人員。除了我以外的8名人員中,就有3位身心障礙者以及4位中高齡就業人員。
在農場的經營過程中,最大的困難應該就是「人力」的部分。因為即便大家都很努力的工作,卻無法克服先天上的限制,使得部分一般人容易做到的事,他們卻要加倍付出一次又一次的努力,例如肢體障礙的員工,兩、三個人的產能才能抵上一個一般人,心智障礙的員工,在學習工作技巧以及工作判斷上,本來就相當困難,甚至有些工作是身障者根本無法達成的。為了改善這個情形,我們改採中高齡失業者與身心障礙者搭配工作,這個方法,不僅讓身障者不易完成的工作得以完成,也提供了鄰近地區的中高齡失業者的工作機會。經過多年的輔導與訓練,工作人員在工作技能上已漸漸成熟,身障者和中高齡失業者之間的工作配合也產生了默契,所以農作栽培方面算是漸入佳境。
農場經營的第二個困難點為「銷售通路」,因切花市場幾達飽和,而所合作的花店需求量異動不大,無法有效提升銷量,為此,農場特地參與內政部所推動之「優先採購身心障礙福利機構或團體生產物品及服務辦法」,提供公部門所需之各式植栽及綠美化等服務,故收入來源由切花轉以各式盆栽及農產品代售為主。
為了達到自給自足以及融入社會的經營目標,農場由單純生產花卉模式,開始轉型為推動教育導覽與農村體驗之休閒農場,這又讓原本就較弱勢的工作人員,面臨了一個全新的挑戰。要由單純的農作生產轉變成直接面對客人提供服務,需要更多心思、更專業化的訓練。因此,為了符合轉型需求,我們挑選了適合的工作人員,提供不一樣的職能訓練,例如:導覽解說訓練、農村體驗活動帶領訓練以及廚藝訓練,希望藉由不斷訓練與操作,讓工作人員能力更提升,農場也能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務。而這樣的成果,不只是單純經濟上收入的增加而已,也讓社會大眾看到身心障礙者努力灌溉的成果。
第三個困難,也是目前最急需改善的「設備設施」方面。因原本只是單純農作生產,所以並無其他休閒設備設施,然而開始進行教育導覽及農村體驗後,為了要提供遊客更舒適休閒遊憩的空間,因此設備設施的改善,是絕對必要的。目前初期已改善焢窯區域,由原本無法抵擋風雨的簡易棚架,到目前已在園區內增建一座鐵皮涼亭,供雨天活動使用。
但是,這樣的硬體設備對一個希望提供身心障礙者訓練的場所來說,仍是極度不足的,所以得依靠發展中心持續的募款,讓社會善心人士的捐贈繼續協助發展中心的學習訓練,也幫助農場的綜合服務建設,希望發展中心為身心障礙者訓練種下的希望種子,能夠持續不斷的往下紮根、向上成長。
(作者為「信望愛休閒農場」專案經理。本文由「信望愛智能發展中心」提供,感謝該中心慨允轉載。)
整理/李若琳
「信望愛智能發展中心」因著特殊孩子的需求而存在;十五年來,我們秉持「誠信.專業.喜樂」的精神,提供心智障礙者完善適性的「個別化」、「家庭化」、「專業化」之教育與訓練服務。信望愛堅信「不一的孩子,不一樣的美好」、「一枝草一點露」,透過訓練與專業的協助,身心障礙者也可以有「出路」及「貢獻己力」的機會。
在身心障礙成人服務方面,發展中心有一個美夢,帶著身心障礙的孩子在一方田地耕種,從工作中付出汗水、體力,學習「工作禪」、「生活禪」,灌溉土地,孕育作物,自給自足,所以,「信望愛休閒農場」在努力募集資源的情況下誕生了。
「信望愛休閒農場」位於台中縣后里鄉泰安村,一個以生產高品質花卉及「追火車」鐵路觀光活動著名的城鎮,從一片荒蕪到花草扶疏,不負捐款人的善心,發展中心的美夢一步一步實現中。
與「多元就業開發方案」的緣起
2004年7月起,發展中心與行政院勞委會職訓局共同推動「多元就業開發方案」,這又是一個新的里程。透過多元就業開發方案的協助,農場得以提供后里社區亟需協助的身心障礙及中高齡者失業者的就業機會,並培養其再就業的能力及一技之長,解決失業所帶來的壓力與危機。
參與「多元就業開發方案」多年來,當時開疆闢土的農場人員,歷經多年的專業指導及個人的努力學習,發展中心依規定留用工作人員計有5名之多,而農場也由單純的向日葵切花生產,轉變為多角化的經營。
好玩的農場——教育導覽與「焢窯」體驗
教育導覽與農村體驗是農場目前主要的推廣活動,利用園區內的四季花海與香草苗圃,搭配上導覽人員專業的解說及介紹,讓大小朋友有機會更瞭解花卉植物的生長及香草植物的妙用,當您走在美麗的花叢中時,也許會在花葉底下發現玲瓏可愛的小瓢蟲或是威風凜凜的螳螂戰士正和大家打招呼呢!
另外,「向日葵」更是本農場最自豪的招牌!來到農場,除了可以看到向日葵的成長過程,更可以親自挑選採摘最喜歡的向日葵帶回家。
而傳統由土塊一層層堆疊而成的焢窯,也是農場的主打商品,現今在農地開發的大環境下,如此純手工的土窯,就連鄉村也難得一見。但只要來到農場,我們保證讓您體驗親手疊窯的樂趣及品嚐原汁原味的「焢蕃薯」。
新鮮的農場——現採「無農藥」鮮蔬
除了主打的焢窯體驗,農場也有DIY彩繪及現採鮮蔬等活動。我們的菜園以不使用農藥和化學性肥料的方式栽培,雖然栽培難度與成本都較一般慣性農法高出許多,但是為了讓土地能永續利用,顧客能安心食用,這樣做絕對值得。我們本著「無農藥」精神,就是要吃出健康!吃出活力!
農場除了現場農村體驗及展售商品通路外,也加入內政部的「優先採購網路資訊平台」,提供公部門線上採購服務,例如:室內小品盆栽、組合盆栽、綠美化小景園藝及花圃種植,都是我們的服務範圍。提供這些服務不僅在增進農場營收,也讓工作人員學到更多專長、技能,重要的是,當辛苦完成的美化工作受到客人肯定時,心中成就的喜悅更勝一切。
多元的農場——結合社區觀光活動
另外,農場也積極參與社區活動。后里鄉泰安村最大的資產就是「舊山線泰安火車站」,台中縣政府所舉辦的「追火車:泰安鐵道文化節」,便是將日治時代所保留下來的鐵道、月台等文物,結合舊山線鐵道故事,做了一系列活動,吸引觀光客對這舊山線中的小社區有更多認識。而農場除了參與大型主題活動外,也與社區文史工作者或觀光草莓園合作,提供了讓遊客可以充分享受農村風情的優質行程。
辛勤耕耘得來歡喜收割
執行多元方案多年來,2007年是農場歡喜收割的一年,在績優單位選拔活動中,農場得到特優單位的殊榮。獲選為特優單位,不僅獲得一個到北歐觀摩的機會,也更激勵著農場所有的夥伴,因為大家的努力及用心被看見了。
不斷求進步是農場的精神指標,面臨新計畫的展開,我們對自己也有深深的期許,期待農場隨著硬體的改善和人員的培訓,能提供更好的服務,並持續為這片充滿希望的大地澆灌愛的泉水,讓農場如同小苗般的成長茁壯,讓更多人來認識這個由身心障礙者努力灌溉的「向日葵.夢想.家」。
信望愛休閒農場
地址:台中縣后里鄉泰安村安眉路10-3號
營業時間:週二~週日09:00~17:00(週一公休)
預約電話:(04)2557-7050,0935-461802,劉文谷專案經理
(李若琳「信望愛智能發展中心」公共事務員。本文由該中心提供,感謝慨允轉載。)
文/信望愛智能發展中心
20年前的豐原街頭,一個不會騎腳踏車、騎摩托車,也不會開車的媽媽,總是利用走路的空檔,注意街道兩旁,哪戶人家家裡有特別的小孩。
好奇的人問她:「您找那些『憨囝仔』要做什麼?」
她回答:「我要對他們的家人說,有這樣的小孩,不是上天的懲罰,也不是上輩子做『壞歹誌』,不要把孩子藏起來,要趕快讓他復健及讀書。只要不放棄,『憨囝仔』也可以有希望與未來。」
她就是「台中縣啟智家長協會」創會理事長及「信望愛智能發展中心」創辦人——林寶珍女士。
服務現況
附屬機構
愛的支持
您的捐款與捐物,發展中心將開立收據(捐款可抵繳所得稅),並贈閱信望愛期刊。捐款相關問題,請洽(04)2535-6240 出納賴小姐;捐物相關問題,請洽(04)2535-6240 總務謝先生。
(本文由「信望愛智能發展中心」提供,感謝該中心慨允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