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Debra
離預定集合的時間已經超過半個小時,不過人卻都還沒到齊,關渡自然公園的大門口聚集了這次活動的部分成員,算一算也有二、三十人,沒有參與報名工作的我不曉得到底有多少人,不過2007年4月28日一定是個黃道吉日,因為每個人都開開心心,彷彿預知今天一切都會順順利利。 |
|
沒多久其他車隊陸續抵達,原來有二輛博愛公車一輛遊覽車,看著博愛公車放下一個個坐輪椅的身障朋友,大夥的興奮心情也跟著上升,工作夥伴真的努力,號召了九十個身障朋友跟志工參與這次的活動,另外一輛停在對面的遊覽車也輸人不輸陣,陸陸續續、緩緩慢慢走出一個個成員,只是一個二線道的小馬路,可是對肢障或腦麻的身障朋友而言,小小的一段路走得辛苦、費力,工作人員花一個小時等待集合又如何?再辛苦也沒有風塵僕僕趕來參與活動的身障朋友吃力呀!
眾「車」集合真是一大陣仗,主辦人之一的Will拉大嗓門跟大家說明,今年是第四年舉辦「牽手無礙、親近自然」的活動,從第一年第一場只有一個人報名,到今年第四年第一場共有九十人參與,工作人員的辛勞獲得了相當大的肯定,當然也意味著身障朋友有親近自然的需求。另外,他還不忘提醒志工朋友在協助身障者的過程,不忘詢問:「怎麼協助你比較妥當?」而身障者不忘告訴志工:「我需要怎樣的幫助」。這樣的活動不止是親近自然,也是學習著與人互動、溝通的過程。 |
|
隨著車陣陸續的朝自然中心前進,我開始了解為什麼活動要安排一整天,原本我狐疑:一整天對身障朋友而言不會勞累嗎?真正參與活動後才明白,行程若不拉長到全天(行程也不能過長),行動不是那麼便捷的身障朋友又如何在簡短的半天活動裹,獲得知識性的經驗?趕著出門、上車、下車、吃飯、回家,舟車勞頓的緊湊行程並不是牽手無礙活動夥伴團體們想帶給身障朋友的體驗,如何讓身障者真正體驗親近自然的感動,而不止是出來走走,才是活動最主要的目的。
今天的活動安排以關渡自然公園園區內生態解說為主,除了濕地的介紹外,就是用高倍望遠鏡觀察留鳥或原住民鳥。此外,解說員也會帶進關渡相關的人文歷史,讓大家對關渡有較全盤性的認識。雖然園區內部已經有不少的無障礙設施,然而自然的地形加上身障者行動的限制,簡單的行程對志工及坐輪椅的身障朋友而言仍稍感吃力,上下坡時大家常常相互提醒,往往也要等前一輛「車」上坡後,後面一輛才能前進,不然塞車狀況出現,志工們就得在上坡或下坡使用「人工」手煞車阻止輪椅滑動,也因此點與點之間的集合常常會花較長的時間相互協助。而整天的行程下來,眾人流了不少汗。 |
|
參與活動的身障朋友大多精神飽滿、與同行友人有說有笑,隊伍行進中還不忘相互調侃,有人勇猛的充當車頭、有人賴皮的吊車尾,參與活動的收穫恐怕不止對生態、自然有了多一層的了解,對生活、人際互動也有較正面的感受與經驗。
隨著時間的流逝,活動安排在接近尾聲時,大家集合拍紀念照片,由於相機太多台了,拍到大家臉部僵住、得做按摩。除了問卷的填寫外,也有不少的朋友開始期待五月的行程並詢問可否當場報名。呵,看來關渡賞鳥讓身障朋友預罷不能。
你錯過了嗎?沒關係,五月份還有機會跟大夥去內洞賞螢,記得報名哦!
(作者為開拓文教基金會研究員)
其他活動照片說明
|
博愛公車 |
|
午餐時間,工作人員準備了相當豐盛便當哦,吃飽才有力氣! |
|
大夥專心聆聽生態解說 |
|
美麗的關渡濕地,當初花費150億元徵收,有豐富的生態與美麗景觀 |
|
自然中心2樓有數隻高倍數望遠鏡,可清楚看見遠處鳥兒的覓食行蹤 |
|
愉快假期結束前的合影,別忘了五月內洞森林看螢火蟲哦 |
文/徐銘謙
NGO協力「牽手無礙,親近自然」已經邁入第四個年頭,面對許多新加入的朋友,或是進行新團體拜訪的時候,總是會被問到「最初是怎麼開始這個構想的?」第二個有關的問題是,「究竟是什麼理念讓這麼多團體願意持續合作下去?」 |
|
二○○四年年初,當時的行政院長游錫堃宣布「十大名山高山纜車計畫」,要在玉山、雪山、南湖大山等百岳上拉設纜車,那年前後出現很多令人憂心的這類「建設」,主要目的都圍繞著「觀光客倍增計畫」,而我們擔心的是,觀光客還沒來得及倍增,自然生態就被破壞殆盡了,觀光資源既毀,何來觀光客?
在五三○這一天,包括523登山會、生態登山學校、荒野保護協會、師大環教所、自然步道協會、台大自然保育社、週週爬郊山等登山、環保社團發起了「愛山林,反纜車」大遊行,宣示「正宗愛山林的十種方法」:
遊行結束之後,參與的團體都在討論,那下一步呢?如何凝聚這股力量共同來延續正面運動的能量?
因為當時政府說詞是,「你們好手好腳的人霸佔山,...蓋纜車是為了讓殘障者、老人可以到山上去」,於是,我們決定拜訪殘障團體,瞭解殘障團體的想法。走訪了伊甸、殘盟等團體,共同的說法是「我們身障朋友出了家門到纜車站之間困難重重,根本過不去也用不到」,身障者要不就是有錢點自己開車出去玩,要不就是參加殘障團體主辦的一年一次會員旅行,而去的地方大都是劍湖山世界那種人工樂園,因為裡面可以確保有無障礙設施。大多數的身障者則已經因為不便,養成盡量不出門的習慣,活動的範圍就是家裡、上班地點兩點間移動。
得知這種情況,我們在思索有沒有什麼我們一己之力就可以做到的?不要等待政府突發奇想的政策、也不用等待硬體設施的完善,我們每個團體都有辦例行的自然導覽、解說、健行等活動,如果每一個團體出一個活動呢?
「牽手無礙,親近自然」的構想就從這麼簡單的想法開始的,沒想到一開始就作了四年,四年間的摸索與瞭解,從選擇適合的路線、設計適合的自然體驗、考量沿途的停點設施、志工如何適時注意輔助,活動內容從賞蝶、自然解說延伸到水上的獨木舟,一直到今年新增的園藝治療,規模越來越成熟,參與人數越來越多,但是我們仍堅持分散每梯次或每隊的人數,以確保每個身障者都分享到、照顧到,而每個團體都願意以義務的人力支援,減少身障者負擔的前提下,希望鼓勵更多身障者願意走出戶外。
許多人問我們為何不成立一個組織?我想平台的運作更符合我們的理想,首先可以跨越不同領域的NGO,相互合作,讓活動更加多元與豐富,更重要的是,我們希望在更多團體加入平台之後,未來每個團體都可以在自己的例行活動安排中,每年甚至每個月固定有一梯次適合不同障別者參與的活動,讓身心障礙朋友可以就近參與,那時這個平台就可以解散了。 支持NGO之間繼續合作下去的主要動力,則是來自於每次活動中的學習與感動,從身心障礙者身上得來的,許許多多的獨特故事。 (作者為「2007年NGO協力——牽手無礙,親近自然」系列活動總召。本文照片取自行無礙生活網) |
|
2007年3月16日,我跟著「牽手無礙,親近自然」活動的夥伴,一同到三峽德興有機生態教育農場進行場地勘察,其實為了今年整年度的活動,工作人員早已拜會了不少的合作團體、進行過數次的場地討論,雖然只是一個月一場的活動,但對團隊而言,卻是馬不停蹄的連絡與確認。 |
|
德興農場位於三峽往復興鄉的路途上,同行夥伴共四輛車,其中 Will 跟 Iris 大概是每場次都會到的勘察員,許多場地的空間安排、無障礙環境的需求,都需要他們舉辦多年身障活動的經驗協助,才能讓動線、輔助設計達到最完善的地步。農場因為連日多雨的天氣,有不少的積水與泥濘,場地也沒有特別設計無障礙設施,不過農場整個動線還蠻開闊,盥洗室空間也相當足夠,而且在停車場處有水龍頭,剛好讓身障朋友回家前可以清理輪椅後再上車,對輪椅族的身障朋友而言相當方便。
其實在場地的勘察過程,和 Will 聊起台灣農場的發展以及團體舉辦活動的考量點,一般休閒農場因為注重觀光機能,因此環境的硬體設備,會比非觀光路線的德興農場來得完善,而德興農場致力的是尊重自然、生態的教育性質,為尊重農場中的其他生命體,農場的設施並沒有做大規模的改造,因此在這次與牽手無礙夥伴的合作中,會有不少地方需要木板等工具輔助,還好農場主人蘇興李先生相當友善,不斷詢問有什麼是他可以再配合的部分,他一定盡力處理,而且他也希望這次的活動之後,德興會是個適合身障朋友到訪的農場,讓人感受到他對身障朋友的體貼與善意。
夥伴們依著農場各區塊討論、設計可行的活動,在討論的過程,一個自然律例的概念慢慢形成:撒種-收割-煮食-堆肥,讓人與自然的互動循環在本次的活動中逐一呈現,而各個合作團體也依著各自專業的部分提供相當有創意活動內容,例如園藝治療工作室提供國外園藝活動的table garden、利用種籽球播種概念,大地旅人環境教育工作室教大家用自製太陽能鍋煮食豐盛的午餐……真正是寓教娛樂的設計,本次活動還沒舉辦就可以想見它的精彩!! |
|
經過不斷討論與勘察,活動細節大致抵定後,也到了中餐時間,其實早在我們進入農園的小路上,就看到工作人員為大夥摘採的有機蔬菜,翠綠的色澤讓人一眼就覺得幸福滿滿,經過廚房阿姨的巧手,一盤盤新鮮健康的菜餚也在餐桌上出現,糙米飯或香樁麵自選,害我不知要挑哪一樣,還好,我統統有嚐到^^……。在愉快的午餐氣氛中,結束了這次的場地堪察工作。
其實回家的路上,我真是等不及要參加今年7月14日「從菜園到餐桌——園藝治療加小暑太陽能鍋野餐DIY」活動,這次活動保證精彩,在此也歡迎各位網友一起報名參加哦! (作者為開拓文教基金會研究員) |
|
|
參與場地勘察的工作人員不斷找尋農場中適合在活動中使用的植物、種籽 |
![]() |
同行也有小朋友的加入,幫忙Iris姊姊推輪椅,孩子是未來的社會資產,要好好培養呢! |
|
這是德興農場種植的有機蔬菜哦,雖然都是素食,卻相當美味,你想不想嚐嚐看呢?記得參加2007年7月14日「從菜園到餐桌——園藝治療加小暑太陽能鍋野餐DIY」活動哦 |
|
活動場地會使用到的廁所也是勘察的重點,Iris 跟 Will 分別進入內部活動,看看廁所空間是否足夠,還好德興農場有個很大的無障礙廁所哦! |
文/徐銘謙
植樹節這天約好前往漢口街聾人協會會址,在朝富停好車過來的時間,我先去看了一下場地,心裡盤算著如何以我一人之力將朝富連人帶輪椅弄上三層大樓梯,上去搭電梯。朝富遠遠揮手打招呼時,電梯裡下來三個壯漢,往旁邊環保署走去,回頭抬來環保署的輔助鐵板放在協會樓下的樓梯上,我正想幫忙推朝富上樓,他們就二話不說地把朝富給弄進電梯了,原來他們是聾人協會的朋友。
在跟理事長正式談之前,我正擔心等下怎麼「談」,聽說聽障朋友不喜歡別人對他們講話「特殊化」,諸如講得特別大聲,或是講得特別慢,但是萬一我講得他們「聽」不懂怎麼辦呢?黃淑芬理事長以豪爽的大姐姿態現身,隨即化解我的疑慮,她說可以讀唇語,我原本擔心聽不懂她說的話,不過多聽幾次她跟朝富的對話,就已經漸入佳境。 |
![]() |
黃理事長為我這個外行人做了一些簡單的提示,包括集合處要做手舉牌、行前或導覽前要發印有活動時間、內容、介紹與地圖的資料,提供他們完整的資訊,可以做一個旗子讓他們知道隊伍怎麼走,晚上賞螢的話要有燈號閃爍的方式指引,每個隊伍要有一兩個。
原來二十年前黃理事長在振興醫院復健中心的技藝訓練班當老師時,曾經親自調解過聽障生與身障生之間的衝突。當時在紡織班上,聽障生與身障生常各自形成自己的圈圈,因為障別不同所形成的互動文化不同,因而彼此常有齟齬,身障生因為不懂手語,所以常無法跟聽障生溝通,聽障生聽不見,認為身障生聚在一起說話可能是在罵人,每一屆新生總會來上一兩次大打出手。當時中心有人主張將不同障別分開上課,但是黃理事長認為應該要讓他們在一起彼此學習。
有一次一個聽障生有急事想打電話回家,因為放假宿舍沒其他人,當時簡訊也不像現在發達,就去找黃理事長幫忙,黃理事長反倒建議她去找宿舍另一個也在的肢障生幫忙,一開始聽障生不願意,但後來沒辦法就去拜託聽障生,把內容寫下來,由聽障生幫他打了電話。之後聽障生要出去街上看電影,但是經過路線很不方便,但圈圈裡都是肢障者,沒辦法幫忙,想來想去只好找聽障生幫忙推輪椅過去。如此一來一往,相處久了,就漸漸化解之前的誤會。
健談的黃理事長還分享了另一個故事,她說之前聽語障朋友都會彼此相招出去玩,有一次辦活動去陽明山冷水坑,天氣不太好,但是他們還是一群人開車上去,走沒多久就大霧瀰漫,他們幾個人無法看到彼此,也沒辦法呼喊求救,她形容當聽障遇上大霧,就好像同時失去視力跟聽力,沒有方向非常緊張,雖然好在後來大家各自摸索平安回來,但是從此覺得出去辦活動還是需要有聽人同行比較好。
最後黃理事長跟我解釋,稱呼聽語障比較好,因為聽障者因為聽不見,無法學習語言,所以常常伴隨著語障,這種語障是可以透過學習改善的,只是發音無法非常清楚而已。我猛然回想起來,小時候有一位表姊說話不清楚,戴著助聽器,當時我不明白,只知道大人說她是啞巴,經過黃理事長的說明,我突然明白,原來跟黃理事長見面並非我與聽障者的第一次接觸,只是過去我沒有從中學習到如何平等、有尊嚴地對待聽語障的朋友,希望今年的活動是我學習旅程的開始。
(作者為「2007年NGO協力——牽手無礙,親近自然」系列活動總召。本文同時刊載於親近自然官方網站)
文/徐銘謙
在十五個NGO團體協力之下,「2007年NGO協力——牽手無礙,親近自然」系列活動正式啟動(相關資料),提供身心障礙者親近自然的深度導覽解說,同時也幫助社會大眾瞭解身心障礙者。 |
|
從2007年四月起每個月舉辦一場自然體驗活動,除了去年開始的獨木舟體驗今年增為兩場,今年更新增「園藝治療」的有機農場體驗活動,由國內首位園藝治療師黃盛璘帶領,三峽德興有機農場並配合為肢障與視障朋友量身打造合適的種植環境,用心讓身障者能透過志工的協助,克服到戶外的障礙。
「牽手無礙,親近自然」活動今年邁入第四年,參與「NGO協力,牽手讓心無障礙」平台的NGO團體,自最初的九個團體,已經成長到十五個團體,活動對象從身障者擴大到視障、聽語障、罕見疾病的朋友們。在舉辦活動之前,NGO團體間不斷開會、拜訪身心障礙團體,瞭解不同障別的需求,以規劃設計不同的導覽體驗方式,最特別的是,今年決定活動日期時,依靠的是傳統的農民曆,因為要順應自然的節奏,以找到最適合的時機,去體驗自然在季節裡的豐富,例如賞螢火蟲要避開滿月,最好是在新月、划獨木舟最好配合滿潮時間、製作太陽能鍋最好挑在夏至、大小暑,太陽光最長的時間,種植有機蔬果的活動,要考慮到當季適合播種與收穫的品種。然而,因為氣候變遷的影響,許多花期、蝶季與候鳥遷徙時間也被打亂。
「牽手無礙,親近自然」今年新增的「園藝治療」(Horticulture Therapy),對參與團體與身心障礙者都是新概念,黃盛璘指出,園藝治療的最大特色是,用園藝來治療人,利用種植和製作與植物有關的園藝活動來改善人的身、心、靈狀況,體驗植物是個生命體,在照顧植物的過程中,會一直感覺到生命的變化:發新葉、新芽、花開、花落,生生不息。當人們感覺到有個生命需要照顧、呵護的時候,相對的便能夠增加對自我的肯定。活動安排希望透過種植、收割、用自製太陽能鍋煮食、吃完乃至作堆肥,完成一個完整的自然循環。為了克服身障者下田的困難,德興有機農場願意改造高起花台部分作為坐輪椅者種植的動線,並且調整瓜棚的高度,以利身障者收割,透過環節的細心設計,身障者仍然能夠體驗自己種植、呵護自然的感動。
黃盛璘透過「蔬菜插花」,在桌上營造一個小花園的方式,在記者會現場以「插出心中的花園」為題,讓參與來賓聾人協會理事長黃淑芬、愛盲基金會董事長鄭龍水、無障礙科技發展協會秘書長楊聖弘、輪椅網球協會理事長陳玉霖等,以親手挑選蔬菜、花器的過程,呈現出心田裡最獨特、美麗的故事。
「牽手無礙,親近自然」即將在四月二十八日於關渡公園舉辦「鵬程千萬里——候鳥之美加發現新濕地之旅」,每月活動包括賞螢、賞蝶、獨木舟、自然步道之旅以及園藝治療,歡迎身心障礙者與陪同者同行,也歡迎志工參與認識身心障礙者的志工培訓,共同參與「牽手」的行列,詳情請見行無礙資源推廣協會設計的官方網站,亦可在開拓文教基金會的身心障礙服務網上取得相關資訊。
(本文為2007年4月20日「2007年NGO協力——牽手無礙,親近自然」系列活動開跑記者會新聞稿。作者為該活動總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