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弘中
自從台灣在1990年代開始推動心智障礙者的「支持性就業服務方案」以來,許多辦理服務的單位發現了心智障礙者的「友伴關係」、「休閒生活」是維繫他們就業穩定度及生活品質的重要指標,所以服務提供者開始辦理「友伴團體」的服務方案,並且讓心智障礙者擁有更多的自主性及自我決定。台灣第一個由心智障礙者擔任理監事(目前該會有三分之一)的協會「台灣智青之友協會」在2004年成立。在建立該協會之前,在1996年就開始運作「友伴方案」。
還有一些基金會或者協會也提供心智障礙者「友伴服務方案」,例如:心路社會福利基金會的「青年聯誼會」、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的「友誼社」、新竹仁愛啟智中心的「假日俱樂部」、台東縣智障者家長協會的「多啦A夢家族」等等。
本會透過參與國際會議與組織,例如AFID(亞洲智能障礙會議)與II(國際融合組織),了解到自我倡導與自我決策的重要性,因此,我們在2008年開始與上述的幾個協會或基金會合作,我們希望可以一起討論出支持策略,去促進自我倡導與自立生活。
本會決定開始幾個行動:每個月討論一次、辦理「自立支持友伴團體服務經驗交流研討會」、建立「自我倡導部落格」、辦理「2009自主生活學習體驗營」、辦理「2010年自立生活學習營」。
我們討論的議題包括了:「友伴方案當中,社工或助理的角色」、「冒險的時機」、「團體過程當中產生的兩性交往問題」、「如何協助心智障礙者成員溝通表達」、「自我倡導者的期待」。
給予心智障礙者適當的支持,當他們互相喜愛對方。要先跟雙方的家長討論。但如果在團體活動進行的過程,為了讓活動進行順暢,我們建議兩個人不要有過度親密的舉動。
在2009年,本會邀請7個單位組成了「自我倡導議題聯盟」,我們在台灣建立了「自我倡導議題部落格」,去分享我們的自我倡導經驗與想法。我們發現來自不同單位的心智障礙者可以透過部落格分享、學習到不同單位的經驗。
自從2008年年底,本會與邀請的7個單位的心智障礙青年、助理就開始籌辦「2009自主生活學習體驗營」,在這兩天的活動當中,助理協助把活動架構起來,讓自我倡導者負責營隊活動當中幾個主要的活動,包括「開幕暖身活動」、「單位自我介紹」、「晚間高雄市旅遊【7條路線】」。透過學習營,心智障礙青年交到了朋友,學習更加負責、獨立、更主動。他們學習跟他人一起討論、做決定。他們跟朋友們一起冒險,把其他自我倡導者當成學習的模範。他們期待2010年的學習營。我們正在規畫2010年的學習營,我們(助理)希望自我倡導者在2010年可以成為主要的規劃者。
在2010年9月,本會將辦理「2010年自立生活學習營」,與「香港卓新力量」互動與學習。我們希望我們可以藉著出國、體驗香港的生活,學習到更多。
透過從2008年開始的努力,我們發現幾點成果:
我們希望,在未來,正式的自我倡導組織可以由自我倡導者來主導建立並且經營。
本會感謝來自七個單位的助理及自我倡導者的投入與參與:「台灣智青之友協會」、「心路社會福利基金會:南區及北區青年聯誼會」、「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友誼社)」、「台東縣智障者家長協會(多啦A夢家族)」、「新竹市仁愛啟智中心(黑皮家族)」、瑞復益智中心。他們分享了他們的經驗與意見,他們對於台灣的自我倡導運動做了很多的貢獻。更多智障者自我倡導相關訊息,請見台灣自我倡導部落格Taiwan Self-advocacy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