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N電子報第114期——愛在身障兒童營(2009.08.31出刊)

【DIN放送台】八八水災資源網

 編輯/小面族

  十年前,當921地震發生時,網路對許多人還是新而陌生的,所有關心災情和救援工作的朋友,要將各種訊息和資料放上網路並不容易,因此當時的開拓文教基金會和蕃薯藤協力所做的921集集地震網站(進入重建期後更名為「921再造新故鄉」),成為重要的訊息和資料中心。

  十年後的今天,email、網站、部落格、msn 已是多數人日常工作生活中的一部份。風災發生以來,我們也從網路得到許多豐富的訊息。然而,目前較大的問題在於網路訊息非常多而分散,如何可快速取得最新的訊息和資源資料,成為一大課題。

  我們試著將各類資源訊息在此做個彙整和介紹,因此製做了「八八水災資源網」,網站仍在調整中,希望對後續的救災安置工作有所助益。


×    ×    ×    ×    ×    ×

  「荒野保護協會」的「特殊教育委員會」(簡稱「特工坊」)成立於2004年,並從2005年開始正式運作,在協會眾多的工作群組當中,是最為年輕、也最為特殊的一個群組,平時係以身心障礙者為自然體驗的服務對象。

  這個團隊歷經五年光陰,舉辦過數百人次的自然體驗活動,服務過的對象幾乎已涵蓋所有障礙類型,包括:肢體障礙、視覺障礙、心智障礙、精神障礙、失智老人、漸凍人、腦性麻痺、玻璃娃娃、多重障礙等等。目前除了持續服務身心障礙者之外,藉由服務活動之推展,已逐步累積經驗,發展出更為成熟的服務方案彙編成冊,每年還定期舉行特導員訓練,希望培育更多愛心種子參與服務,提供身心障礙者戶外活動的有效支持。

  誠如感性的「荒野保護協會」特殊自然體驗導引員戴文婉,在她的「Rita's 天使寫畫」部落格所寫的,「48小時和這些孩子們生活在一起,我發現生命中的另一種相依,他們自然的接受了這樣的生命型態,有個孩子玩遊戲玩到一半,電池沒電了,隨手拿了顆電池要輔導員幫忙換電池,一手還不忘繼續玩遊戲。是啊,生活依然快樂,遊戲依然動人,電池沒了,換就是了,電子耳,不過就是一種相依,生命一切還是可以快樂的繼續下去。」夏令營,讓身障兒得以體驗大自然、體驗生命,眾多的導引員也從這些孩子身上,經歷了另一種的感動。

  本期(114期)DIN電子報感謝「荒野保護協會」的熱情協助。

【本期專題】愛在身障兒童營

我的2009荒野夏令營心得

文/林玟均

  這幾天參加荒野夏令營,除了玩得開心外,收獲更是良多。

  2009/8/1 星期六,爸媽送我到捷運站報到。全數人員到齊後,搭上公車前往「二格山自然中心」。抵達目的地,下車走進山中,我深深的吸了一口氣,哇!山裡的空氣就是不一樣,新鮮極了。我身心舒暢,邁著輕快的腳步往前走,和煦的陽光透過枝葉撒進來,令人精神百倍。步行將近20分鐘,到達營地,放下背包,吃過午餐就去闖關,哈!

  關卡有「好鼻獅」、「感覺地圖」、「昆蟲步道」等。最有趣的是「昆蟲步道」,大家要尋找分散步道的偽裝昆蟲,我東翻西找,看不見一點蹤跡。幸虧翊芳觀察力敏銳,瞧見停在樹上的獨角仙,幫助我順利的過關。

  闖關回來天都黑了,肚子也餓得咕嚕咕嚕的叫。廚娘端來一道道美味的佳餚,供大家吃的過癮。「湯」足飯飽後,開始分配住宿地點,第一天晚上女生睡「來聊寮」小木屋,男生睡帳篷,第二天再換過來。

  睡覺前要做什麼呢?當然是——洗澡。從營地到廁所,要走一段路。夜晚時分,烏漆嘛黑的,想抵達浴室,可真是一大難題。於是要洗澡的人,兩個、兩個手牽手,拿著手電筒,藉由著微弱的光線摸索前進。啊!真是太刺激了,我最喜歡這種感覺。廁所到了,隊輔們叮囑:不可以用沐浴乳洗澡,否則會引來蜜蜂。洗完澡,大姊姊幫我打電話回家報平安,但媽媽的手機、家裡的電話都打過了,還是聯絡不上,大姊姊告訴我媽媽正在電話中。我趁機「爆料」說:「欸~你們知道嗎?我媽是長舌婦,一拿起電話就嘰嘰咕咕,呱啦呱啦講,講一個多小時,臉不紅、氣不喘呢!」「哇~真的還是假的?」所有在場的大哥哥、大姊姊眼睛、嘴巴張得老大,一副目瞪口呆的神情,好有趣啊!

  8/2 星期日,早上七點,我從容的起床梳洗,把個人用品準備好,抱著愉快的心情,到柳杉教室吃早餐。哇!吐司夾肉片、小黃瓜,再淋一層果醬,可口極了。我兩三口吞個精光,再倒杯紅茶,小口啜飲。突然飛來一隻大蜜蜂,在鄰座同學身旁繞來繞去──原來那位同學捨不得一口吃掉美味的果醬麵包,正像螞蟻一樣,小口小口的啃,果醬香味飄散開來,蜜蜂「聞香出窩」,盤旋在教室,流連忘返。大家被蜜蜂搞的惶惶不安,食不知味,一頓早餐吃了大半天。

  突然,外頭烏雲密佈,下起了毛毛雨。雖然天候不佳,卻沒有影響大家的興致,雨衣一穿,又出去探險。呵!這次關卡更好玩了,有盪繩索、過獨木橋等一些關於森林的生態體驗。最讓我興致高昂的是「盪繩索」,我身子輕,兩腿一蹬,就像一陣風「飛」到了終點。但別人卻不一樣,他們動作略顯笨拙,各個都要關主在後面推一把才能安全抵達,尤其某位小妹妹,她抓著繩索,盪來盪去飛了半天,總是到不了對岸,最後被關主「抱」到對面,過關!

  下午的活動是藍染。老師發給大家每人一塊布,叫我們在布上用橡皮筋綁出自己喜歡的圖案,再拿去染。我把布纏在竹子上,放進染缸泡兩分鐘,擰乾後,拿到陽光下曬,連續重複三次同樣的動作,再把布晾乾,就大功告成囉!拿著自己親手染的布,心中有說不出的得意感!

  晚上到了,本以為廚娘會一如往常,端來美味的飯菜。不料,隊輔卻拿出瓦斯爐和紅蘿蔔、馬鈴薯等食材,鄭重告知:「今天,我們要自己做咖哩飯吃。」哇!沒想到在這兒,連吃東西都要自己煮。大家分工合作,削蘿蔔、切洋蔥、打碎咖哩塊……很快的,熱騰騰、飄散著香氣的咖哩飯就上桌了。親手做的美食,吃起來就是不一樣,每個人都吃得津津有味,臉上漾著笑容。

  九點多,上床時間到了,我鑽進帳蓬,攤開睡袋,閉上眼睛,正想做個不受人甘擾的清夢,卻被一陣亮光驚醒。原來,男生在小木屋裡玩手電筒,一閃一閃的,不知情的人還以為這棟房子鬧鬼呢!我看著那閃爍的白光,不知不覺就睡著了。

  8/3 今天,在清新的空氣中起來,到柳杉教室一看,桌上擺著雞蛋、平底鍋和蔥油餅皮,原來又要自己做蛋餅吃啦!輪到我煎蛋的時候,一不小心被熱油濺到眼睛,還好沒怎樣。在隊輔的協助下,我順利的完成一頓豐盛的早餐。

  早上的活動是製作卡片,我用團體照當封面,並把卡片拿給隊友、隊輔們簽名,這張卡片我要好好的收藏,成為這年暑假最美的回憶。

  要回家了,從登山口走到營地都是下坡,所以現在要回去的路,通通是上坡,吼!真要命啊!每個人都走得喘吁吁,差點沒中暑暈倒。但我秉持著「不到黃河心不死」的決心,終於走完全程。坐上捷運站的公車。清涼的冷氣迎面拂來,涼爽極了。此刻,我總算了解「先苦後甘」這句話的涵義。

P.S.這三天旅程,雖然好玩,但還是讓我百般恐懼,因為……我遇上了可怕的動物——蜘蛛。廁所的牆壁上、天花板上、小木屋的屋簷上,到處都有牠的蹤跡,真的好恐怖喔!但媽媽卻說:「這就是大自然!妳要學習克服心理障礙,才能玩得開心,明年我再幫妳報名噢……」

(作者為重度聽障生,就讀桃園縣成功國小五年六班,寫作、朗讀、演講等獲獎無數,並榮獲2009年總統教育獎。本文由「荒野保護協會」提供,感謝該會慨允轉載。)

插圖: 

另一種相依

文/戴文婉

  2008年暑假的這兩天,我的(荒野保護協會)「第三期特殊自然體驗導引員培訓」(簡稱「三特導訓」),終於有機會正式上場。

  在荒野保護協會「淡水自然中心」舉辦的,是農事體驗營,對於一般人來說都有些辛苦的營隊,要學著如何當個能自然生活著的農夫。

  我們在溪邊洗手、洗碗筷、洗換洗衣服;
  我們下溪流溯溪,在急流中還要穿過溪中有著乾蛇皮的小洞穴;
  我們在自然作物堆中作自然觀察;
  我們下田去作牛車踏,在田邊割草,在田埂中夜觀;
  我們在樹林裡撿樹果子,為了減少蚊蟲滋生,能更舒服的躺在林中的吊床上享受清風,也為了果子可以作堆肥養土;
  我們用細竹子作成的掃帚,掃著落葉和枯木,為著可以作為建設水砂壩的原料,還燒成清潔用灰,做為我們親手製成的戶外茅坑所用的清潔用品。

  說到這,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更何況是孩子,又更甚是有聽覺障礙的孩子。

  這些孩子們,表現得真的很棒,他們獨立自主,認真負責,並珍惜著每個活動的安排和體驗,過程中歡笑不斷,驚奇連連。和一般的孩子比起來,一點也不遜色。唯一不同的是,他們的身上都背帶著一種電子儀器,幫助他們的聽力。這梯次的孩子,大多不用手語溝通,他們的家庭都讓他們接受助聽器或電子耳的幫助,並從小讓他們學會口語和讀唇,從外觀看來,與一般人並無兩樣。

  雖說如此,活動中,我們有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就是確保儀器的乾燥。洗澡前,溯溪前,天氣陰暗下雨前,甚至草皮邊自動洒水系統,孩子們都很用心的收藏著自己的電子耳或助聽器。收放助聽器電池器的袋子也五花八門,有背掛在衣服外的似運動用品的背帶,有為小女生特別縫製在衣服中的小花花背帶,還有貼心縫製在內衣上的小口袋;天上飄下小雨,孩子們紛紛整齊的用手掩著的不是頭,而是耳朵,為著也是確保儀器的乾燥。

  48小時和這些孩子們生活在一起,我發現生命中的另一種相依,他們自然的接受了這樣的生命型態,有個孩子玩遊戲玩到一半,電池沒電了,隨手拿了顆電池要輔導員幫忙換電池,一手還不忘繼續玩遊戲。是啊,生活依然快樂,遊戲依然動人,電池沒了,換就是了,電子耳,不過就是一種相依,生命一切還是可以快樂的繼續下去。

  親愛的,你呢?你生命中有沒有什麼缺憾,而能不能就這樣的與他相依呢?

  我佩服這些孩子們,他們必然生命有特殊的意義,也感恩這些孩子們的家長,願意讓孩子走出來,快樂的體驗生命。

  我很感恩,參加了「三特導」(第三期特殊自然體驗導引員),讓我與這些天使們相遇。

(作者為「荒野保護協會」特殊自然體驗導引員。本文由作者提供,感謝慨允轉載。)

插圖: 

生命的禮物

文/戴文婉

  泡了杯從農地裡剪下來的香茅茶,柔軟又帶著特殊香味的水蒸氣,從杯口緩緩飄升起,像是在舞,十分迷人,也彷彿看到那天剪下香茅的情景。

  228 好像是個什麼紀念日之類的。對「荒野保護協會」的「特殊教育委員會」(簡稱「特工坊」)也是特別,2009年2月28日的早晨,特工坊再與一群新朋友,相會。 這一天,天氣格外的放晴,暖和的,暖到心窩裡。這次的學員有15位,小到小二,大到小六,大多是亞斯伯格症及自閉的孩子,這群孩子,各個有著不同的資優領域。 這是特工坊與一位十分用心的特教老師,為孩子們籌畫的一系列活動,試著用大地當教室,大自然當老師的前題下,陪伴著這群天使們,進入另一個豐富多樣的探索。

  特工坊的「三特導」(第三期特殊自然體驗導引員)是2008年7月培訓的,夥伴們來自各種不同的背景,很快的,大夥們兒有著相同的熱情,也發展出特殊的情誼。 我想,心的溫度接近,是很重要的因素。這次的召喚,有十多位的夥伴參與,還有二特導和一特導的學姊們出席,真的令人感動。擔任隨隊導引的九位夥伴(蟾蜍/鈴蘭/木棉花/向日葵/娟/牽牛花/小牛/菁芳草/五色鳥),必須在每月的活動中固定出席,讓孩子有安定的陪伴對象;機動出席的小玉擔任重要的計時工作,不時的提醒我時間和流程,好讓活動能順利又準時的完成;玲在活動前幫我們精心設計的自然名名牌中,貼心的打上點字,讓未來有機會服務視障朋友時,多一個溝通的方式;含羞草是一特導的學姊,主動出聲幫忙,是這次活動的意外收穫,她帶來的荒野保護三原則大書,精美實用,在開場時,多了一個與孩子們互動的生動道具;好久不見的咸豐草,貼心地幫我們拿著道具全程陪著我們;無患子大哥的解說,也是要得,真是老少咸宜,百聽不厭,大安森林公園對他來說,如數家珍,聽說好多解說牌上,還都是他親手照下的照片呢!

  活動中介紹了榕樹的三大特徵,讓孩子們用手摸,用眼看,用耳聽,用鼻聞,還用心體會。 孩子們自己在公園中搜尋榕樹的過程,發現,大自然的魅力無窮,孩子們的潛力也無止境。 孩子們用不同的方式和角度紀錄了這一天的所學,我想,未來不管在那裡,只要有榕樹,就會是他們很好的朋友。

  這是特工坊的新專案,我把它取名叫 「生命的禮物」。我們嘗試持續每月一次,服務同一個團體,並實際探討活動的意義。 說是為孩子們服務,生命的學習課題,對所有參與的人而言,是豐足且深入人心的。

  生命的相遇,真的很奇妙。小獅子也是活動的志工之一,活動中,她不時的關注一個小男生,後來想起,這名學員是小獅子6年多前,曾經一起上過學齡前律動的同學,當時的他,嬌小好動,常常圍著教室跑跳不聽指令,他那天使般的媽媽,耐心地跟老師及家長們,解釋著孩子的過動行為。此時的他,已經是個舞蹈班的資優生了。親愛的,只要有心,生命是不是有著無限的可能?

  活動最後,我用在農場剪下整理好的香茅束,當做活動最後的禮物,分享著我在農場的感動,也收到了大安森林公園裡,讓人溫暖的生命禮物。

  感謝孩子們,感謝生命中一直扶持著他們的父母們,感謝投身特殊教育的所有工作者,感謝溫暖用心的夥伴們,感謝美好的陽光,感謝這一片大地,感謝老天爺。

(作者為「荒野保護協會」特殊自然體驗導引員。本文由作者提供,感謝慨允轉載。)

插圖: 

小天使給我們的生命力量——荒野「特殊自然體驗導引員」開訓紀錄

文/戴文婉

  週末下午,親愛的,你在做什麼?會議後,填飽肚子,趕往回家的路,車程從台北西區一路回到東區。熱鬧街上的人們,隨著天色,漸暗漸多。看電影,吃飯聚餐,約會,逛街壓馬路。親愛的,親愛的,你做些什麼呢?

  荒野保護協會「第四期特殊自然體驗導引員」(簡稱「四特導」)在2009年7月初開訓。眾多工作夥伴提早到場,在門外寒喧一番後即下教室,夥伴一聲「排座位囉」,七手八腳,熱熱鬧鬧,像在準備一場喜宴,歡欣鼓舞。忙碌的生活裡,兩次會議和每天不下20封的電子信件往來中,透過愛和熱忱,默契十足。新學員們,陸續到場,像時光回溯,想像著2008年的這天,有著怎樣的心情。

  在一段自然音樂和感性旁白的開場中,活動開始,我很榮幸擔起這份工作。學員們從陌生到敞開笑容,最大的功臣,是上場前還小小緊張的鱗。上場,熱力十足,我們在底下當樁腳, 跟著玩得不亦樂乎。親愛的鱗,妳很棒,光妳願意,就棒極了! 妳傳達的愛與熱情,從學員的笑聲和熟稔的程度,一目了然。很多時候,心存感謝,心中獲得的暖度和能量,就會一直往上升。願意,就是,開始,就是,比原來多,就是,有。真的感謝。

  小隊中的夥伴來自不同的地方,懷著不同心情和期待,同樣的是,都是珍寶,創辦特工坊的牽牛花兒苦口婆心,呼喊著新學員們,就擔心照顧不周,學員會流失。因為,她深深知道,等待服務的人和期待完成的事,還好多。

  「特工坊」是荒野保護協會「特殊教育委員會」成立的服務小組,服務的對象針對身心障礙族群,做自然體驗服務,讓大自然的美好,可以在更多人的生命中產生力量。

  2008年此時,協會還沒搬家,下了公車還要步行很久,好不容易找到地方,發現,對台灣生態有重大影響力的協會,只有一個小小亂亂的門面,還座落在一家很隱密的卡拉OK店旁邊。上課場地比起現在,簡單侷促,小小的地板教室中,和現在一樣仍是擠滿了熱情。當時的自己,面臨人生很重大的轉彎,「特工坊」是上天照顧我的另一種方式,收到很大能量,結識很多真心的好友,就從一個週末開始。

  忙完一個下午的開訓,夥伴們留下來開會,伴著肚子咕噜,討論著接下來的兩天一夜期初訓練和兩個梯次的兒童夏令營。2008年,聽障兒童夏令營中,小天使們給我們的生命力量,不著痕跡的寫在生命裡,相信,2009年的聽障兒童營和陽光顏面傷殘兒童營的服務,也將帶給夥伴們很好的生命體驗。這一切,如此珍貴。

  週末下午,親愛的,你做些什麼呢?「四特導」開訓了,生命不同的體驗,將在不同的生命中,再度展開。

(作者為「荒野保護協會」特殊自然體驗導引員。本文由作者提供,感謝慨允轉載。)

「身障兒童營」緣起與展望

文/高永興

  「荒野保護協會」的「特殊教育委員會」(簡稱「特工坊」)成立於2004年,並從2005年開始正式運作,在協會眾多的工作群組當中,是最為年輕、也最為特殊的一個群組,平時係以身心障礙者為自然體驗的服務對象。

  這個團隊歷經五年光陰,舉辦過數百人次的自然體驗活動,服務過的對象幾乎已涵蓋所有障礙類型,包括:肢體障礙、視覺障礙、心智障礙、精神障礙、失智老人、漸凍人、腦性麻痺、玻璃娃娃、多重障礙等等。目前除了持續服務身心障礙者之外,藉由服務活動之推展,已逐步累積經驗,發展出更為成熟的服務方案彙編成冊,每年還定期舉行特導員(特殊自然體驗導引員)訓練,希望培育更多愛心種子參與服務,提供身心障礙者戶外活動的有效支持。

  有鑑於身心障礙兒童以往少有機會參與營隊活動,於是荒野「特殊教育委員會」嘗試針對身心障礙的兒童籌辦「身障兒童營」,並且在2006年首度與「愛加倍協會」共同為聽障兒童規劃了一個為期三天兩夜的夏令營。這一次的夏令營對於許多聽障兒童來說,是生平第一次參加夏令營,所以心情格外的興奮,期盼許久的夏令營終於能夠如願了,還有許多家長們也因不習慣讓小朋友獨自離家,緊張地要求到營隊接送小朋友,或是希望在活動過程中能到營隊來探望小孩。

  2006年的營隊活動安排有許多自然觀察和體驗活動,也有夜間的觀察活動,帶給聽障小朋友許多新奇的經驗和自然知識。活動結束前的自然創作,更是展現出了小朋友的藝術天分,利用簡單的樹枝、樹葉,竟然都能創作出美麗的圖案來,獲得輔導員們異口同聲的讚美。

  2008年,我們在「淡水自然中心」舉辦了三個梯次的身障兒童營,每個梯次均為三天兩夜,活動內容則是以農事體驗和溯溪為主,也有讓小朋友自己動手煎蛋餅做早餐。前兩個梯次參加對象的是聽障小朋友和其手足,第三梯次的對象則是綜合有自閉症、亞斯柏格、過動、情緒障礙等多種類型的小朋友,這一梯次對於工作人員的體力和帶領技巧來說,都是很大的挑戰,也是一種新的學習。

  雖然說帶領身障兒童夏令營的過程相當辛苦,也需要動員許多經過特別訓練的志工,尤其是為了讓小朋友能夠體驗到溯溪活動的樂趣,我們特意讓聽障兒童拿下助聽器,而動員為數甚多的志工,採取一對一的方式來進行全程照料,讓小朋友在安全無虞的情況下,能夠享受到夏令營的樂趣。

  今(2009)年的夏令營,我們更改到「二格山自然中心」舉辦,活動設計也作了許多變化,除了結合當地豐富的自然資源之外,安排有許多自然觀察、體驗和大地遊戲之外,也有利用當地的植物覽料~大菁來體驗「藍染」的過程。今年的夏令營還有一個很大的特色是以「水資源」為主題,設計一系列有關水資源的活動和闖關遊戲,例如:尋找水資源、水質檢測、水的輸送、收集雨水、水的循環再利用、森林以及水源的保護,以及水中的礦物質等,讓小朋友學習到許多有關水資源的科學知識,也能深刻體驗到水資源的重要性,可說是充分地寓教育於娛樂,讓小朋友既能夠玩得開心,又能在過程當中學會了許多知識和技能。

(作者為「喜瑪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營運長,並擔任「荒野保護協會」特殊教育委員會召集人。本文由「荒野保護協會」提供,感謝該會慨允轉載。)

插圖: 

【好書分享】

28公斤的習題─呼吸勇士張恆鈞為生命解題

書名: 
28公斤的習題─呼吸勇士張恆鈞為生命解題
作者: 
張恆鈞/陳台秀
出版社: 
周大觀文教基金會
出版日期: 
2009 年 07 月 年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