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小面族
在求學的階段,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學生在人際溝通與同儕互動時,常因過動、衝動、情緒控制差及問題解決的能力低,使其在面對問題時往往採取負面言語或肢體衝突來解決問題,在學習、人際關係受挫的情況下,過動兒往往對家庭缺乏認同,對學習缺乏興趣,亦對自己缺乏信心,長期下來導致同儕互動不良、人際關係不佳、親子關係破裂。
陪伴像陀螺般動個不停的孩子成長,身為過動兒的父母皆有不為人知的疲累與苦楚,更需要結合有相同處境的家長,互相加油打氣。一群高雄市的小陀螺家長先於1996年組成「高雄市過動兒家長團體」,再於1998年12月,成立「高雄市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協會」。
該協會希望喚起社會大眾對於過動症的關心與認識,更期待促成醫學與教育兩界深入研究,讓家長與教育工作者給予過動兒合理的包容與有效的教導,並提供過動兒「有愛無礙」的教育環境。此外,也希望促使政府相關部門正視 ADHD 患者應有的權利,讓他們也能充分發揮潛能,為社會盡一份心力。
雖然該協會僅有3個正職的工作人員,但是每年提供的服務洋洋灑灑,包含:諮商服務、各種過動兒及家長的成長課程,更有全省衛教講座、校園巡迴劇場等,堪稱行動力十足的團體。
本期(112期)DIN電子報感謝「高雄市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協會」的熱情協助。
文/鄭小鈴
在一場演講結束後,兒子對我說:「媽媽,妳剛剛提到我小學的狀況,我都不太記得了,不過有一件事,我倒是印象深刻。就是在小二啊,有一次上課時,我看到窗戶外有一隻蝴蝶,我整個心都在牠身上,也不管是不是上課時間,就趁老師寫黑板時,溜出去抓到牠,直到回到座位上時,都沒有被老師發現。但是有一位和我一樣不專心的小朋友,發現我跑出去,看到我在下課時展示著抓到的蝴蝶,便跑去跟老師告狀。」我很好奇那個結果,我問:「結果呢?」兒子說:「當然是老師跟妳說,我就被K一頓。」
就這樣,我和他用著像在談論童年趣事的心情,回顧著這件我幾乎忘了的事,但也引起我心裡很多的觸動。
兒子是小三因為在課堂上層出不窮的狀況,我尋求「張老師」的心理諮商,以為他是因為大人的相處狀況影響了他的心理,進而反應在行為上,但諮商過程中,他呈現的是極度的躁動,轉圈轉個不停,在「張老師」的建議下,我帶他到醫院的兒童心智科,做了一連串的測驗和鑑定,被診斷為「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的患童。
在沒有這層了解之前,他所有的超出規範外的行為,都被無知的我和周遭的大人解讀為「不受教、嘸即時定(沒有一刻停下來)、話多、暴力……」,這也是我在得知診斷結果後,非常自責自己的錯誤對待,內疚的哭了一個禮拜的原因。
於是我開始收集這類相關資訊,希望協助孩子,也努力促進週邊環境的認知接納,除了帶他定期門診之外,我參加相關成長課程,檢視及修正自己的教養態度,並吸收一些行為改變的技巧與方法。同時也加入「高雄市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協會」,和一群有雷同經歷的家長相互支持,同行這一條比其他家長更辛苦的育兒之路。
為了改善他的暴力傾向,我花了整整兩年時間,徹底實施「不打教育」,才化解他這個部分的行為反應。這也是我一再提醒家長,不能用「打」的方式來處理他行為問題的原因,因為會衍生成「以暴制暴」的行為。
當兒子分享「抓蝴蝶」經驗時,經歷幾番成長的我,才發現他的容易被外物吸引——窗外蝴蝶(注意力易分散)、不顧環境情境的制約——溜出教室抓蝴蝶(衝動),都是符合 ADHD 醫學診斷的描述。有了這些認知,我才徹底同理他那全然無視上課狀態、跑出去抓蝴蝶的行為。同理之後,我檢視著現在的我,若再一次處理「抓蝴蝶」事件,我會對孩子作較多的同理,並和他討論一些克制行為的策略,而不會是一頓打罵了事。
參加協會之後,我有較豊富的管道,不斷加強這些資訊的吸收,例如:ADHD 患童在行為表現、藥物協助、行為改變技巧訓練上的認知,以及教養態度和技巧的修正,甚至還能主動爭取到學校環境的協助。所以,我現在擁有的是一個快樂度很高、情緒控制力不斷提升的國三孩子。
這份經驗分享,希望能增強仍在這條路上辛苦努力的家長的信心。只要我們不斷找尋方法來協助他,我們的孩子仍是充滿希望的。
從協會裡幾個較成功的個案來看,自己不斷的成長且對孩子支持度高的家長,他們的孩子發展出負面社會行為的可能性很低。所以父母不放棄的努力,才是對孩子最大的協助。
(作者為「高雄市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協會」會員。本文由該會提供,感謝該會慨允轉載。)
文/魏玉芬
少子化社會裡,孩子多是父母手心的寶。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與眾不同」、「高人一等」。孩子的成長歷程,對大多數的家庭來說或許美好,但對家有過動兒的家庭而言,他們卻只希望有一天孩子能和一般人一樣,只是這麼一點點的希望卻走的艱辛而漫長。我常無語問蒼天:我怎麼那麼笨呢?怎會教出這種孩子?自責、愧疚早已讓自己的頭抬不起來……。 若問我這些年做了什麼?付出了什麼?改變了什麼?收穫了什麼?成就了什麼?我想上天要讓我做一個不一樣的母親,祂知道我會負責,會好好照顧他,不會放棄他。
我毅然辭去工作,想在可以挽救的時候,做個盡職的母親,誰知道全職的媽讓我焦頭爛額。只有一頁的功課,就足以讓我們折騰到十一、二點,對孩子來說,那麼小的格子如何擠得進去那麼多筆劃的字呢?不是多一畫就是少一畫,不然就是左右顛倒。本子寫了又擦、擦了又寫,擦到本子破了、撕了再寫。一個又打又罵,一個又哭又鬧,聯絡簿上每天洋洋灑灑的問題,讓人真的會得「簽聯絡簿恐懼症」。
孩子不是忘了帶文具、功課,打掃時弄壞掃具,上課講話、下課打架,每天丟三忘四,外套買了又買,鉛筆、橡皮擦更是一打一打的買,但書包裡常找不到半枝,鉛筆盒早已不見了,就連穿在腳上的鞋都會失蹤。放學時,看到一個蓬頭垢面、衣衫不整的野孩子跑向你時,不禁懷疑,這真的是那個早上穿戴整齊送出門的寶貝兒子嗎?真不知上學怎麼有辦法弄成這樣?對於照顧過動兒,我雖是資深但卻始終未能掌握有效的方法來協助他,所以孩子和我彼此在痛苦折磨中過來。因為他的行為所遭遇的同儕排擠,我幾次絕望到想要帶孩子一死百了,卻又萬般不捨……
一日騎車時,被台灣畫派招生的廣告吸引而停下來,想著孩子吵著要學畫畫很久了,但要找一個能接納有情緒障礙孩子的老師談何容易?回家想了很久,鼓起勇氣(因之前被許多老師拒絕)打電話詢問,並誠實告知孩子狀況。老師欣然答應讓孩子去試試。兩個月過去了,正慶幸沒發生狀況時,老師告知,因團體中其他孩子年紀都比較小,比較躁動,我的孩子無法靜下來學,他的程度其實可以更好,可惜無法發揮。當時我想,老師大概要拒絕我們,但怕不好意思,所以說得很婉轉吧!不料老師竟是要撥時間,讓孩子一對一的教學而且不漲學費,令我感動不已!老師不只教他畫畫,還教他做人的道理,老師無怨無悔的付出,讓孩子情緒平穩很多,而且學習意願及動機都燃起希望。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得知「高雄市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協會」這樣的機構,這個機緣因此改變了整個家庭的命運,也讓我們的未來充滿希望。協會協助孩子通過「鑑輔」參加了資源班,更為孩子爭取到情緒及行為問題輔導團隊,透過教師助理員適時的介入輔導,讓孩子學習如何用良性的方式解決問題。
協會也舉辦許多的父母成長團體的課程,讓家長知道孩子的問題在哪裡?如何幫助孩子?如何替孩子爭取應有的權益?也讓家長懂得「要改變孩子得先改變自己」,家長們分享彼此的經驗和相互扶持,陪我走過這段黑暗、艱難漫長的育兒之路,他們就是我最大的精神支柱。
感謝黃素華老師,您的包容和接納,讓孩子快樂的成長。而您讓柏維在早自修時當小老師,教同學摺紙。這對什麼都做不好又常常闖禍的孩子來說,是多麼大的肯定,孩子不再覺得自己是沒用的,什麼都不行,而能在挫折中找回自信。
我的孩子在學校是個令人頭疼的孩子,常常受到指責,而我根本不不敢參加學校的一切活動,連接送孩子時都怕看到別人異樣的眼光及一些冷言冷語。在唐玖老師及協會的夥伴們的鼓勵之下,我才帶著一顆不安的心,參加了學校的「班親會」。
那天到了班上,我根本連頭都不敢抬,更別說發言了,只希望時間快結束好趕快「逃」回家。就在慶幸快結束時,有人發言了:「聽說班上有一個孩子品行很壞,常常動手打人。」又有人接著發言:「聽說他的家人早已放棄他了,真是沒有家教的壞孩子。」就在家長的批評數落聲中,有人問:「那他坐在哪個位子?真怕我的孩子跟他坐在一起。」我忍住淚水鼓起勇氣說:「他坐在那個位子。」有人問我:「你看過他啊!」我說:「對,不但看過,而且很熟,因為你們說的那個無可救藥的孩子,很不巧的就是我的孩子,而我就是那個壞孩子的媽媽。」話一說完,全場鴉雀無聲。
我又說了:「多少年了,我不敢到學校,所以你們不認識我。因為我的退縮自卑,讓我的孩子在學校一個人孤軍奮戰,遭受誤解。今天我要為我的孩子澄清,他不是沒人管的壞孩子,我也從來沒有放棄他,只不過以前我找不到適合他的教育方法。從現在起,我要跟我的孩子一起努力。雖然他的不適當行為令你們很擔心,但你們所擔心的事或許同班二年就過去了,而我卻必須擔心一輩子。我真心的請求你們能幫忙我,而我的孩子也需要你們孩子的幫助,他才可能進步。」後來我向他們解釋,是生理因素影響了他的一些行為,並不是故意的。
感謝高雄市立大仁國中所有老師,孩子在您們「愛」的保護下成長,是多麼幸福!您們為了孩子所承擔的責任與壓力,讓身為家長的我感到深深的抱歉與感動。孩子能遇到您們,是多麼多麼的幸運啊!
「不怨天尤人,接納孩子」是輔導的開始,如果只是看到他的缺點、挑剔他,他將永遠不知道自己的優點和長處,這對孩子的自信和自尊來說,是一種傷害。如果你真的想使孩子有所改變,就必須花時間,讓他知道當他有需要的時候,你一定會在他身旁協助他。或許帶他比帶其他孩子更具挑戰性,但我別無選擇,必須不時想出新的方法來教養他。
今年孩子已經就業了,每天早上都準時上班,工作很認真,偶有口語上的不禮貌,但經勸導都能改善,跟同事相處也很愉快,表現極佳的人際互動,參加許多才藝競賽均有不錯的成績。
一路走來雖然很艱辛,但有了老師的包容與接納、協會家長們的相互扶持,心中充滿無限的感激,讓我有勇氣再走下去。在此,我衷心的說聲:「一路走來,感謝有您們!」
(作者為「高雄市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協會」總幹事。本文由該會提供,感謝該會慨允轉載。)
文/滿書芳
下午,帶著漂亮小姐參加「高雄市身心障礙聯盟」舉辦的大型園遊會活動。漂亮小姐的角色,是打擊樂團的表演者,我,是星媽。這種性質的活動,我們已經參加不下四次了,每次都可見到許多身障團體露臉,每次都可以看到各種不同障別的人穿梭在會場。
我很喜歡這樣的集會,非常熱鬧,每個人都歡天喜地,特別是我們參加的這個打擊樂團,屬於「高雄市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協會」的小樂隊,裡頭是一缸子大大小小的過動孩子,鬧嘛鬧翻天,平時在學校的壓抑解除了,各個妙語如珠,可是誰也不欺負誰,吵歸吵、氣歸氣,不用兩分鐘就和好了。
站在旁邊陪伴的家長,其實都很喜歡看孩子們玩鬧。因為是在戶外,有草、有樹、有陽光,聲音大一點、笑聲誇張一點,不會覺得有罪惡感。
這裡面有好多孩子,平常必須定時吃藥,才能控制情緒。奇妙的是,音樂老師根本不須大聲嘶吼,鈴鼓聲一拍,眼睛一瞪,孩子們都能安安份份遵守規範。在這樣的場合裡,很難想像好手好腳的他們到底有什麼問題。
今天表演結束之後,有位女士跑來跟孩子們打氣,說小朋友都好乖。看到我,也跟我問好。本來以為她是活動志工,就點點頭笑一笑,沒想到她有一個唐氏症的孩子,已經快40歲了。
哇!不容易呢。我心裡想,這是多麼長的一段歲月啊!再看看眼前這位媽媽,活力十足,熱情有勁,而且對人非常和氣。用多少青春歲月走過這艱辛的日子,用多少精神力氣和政策抗爭,才有今天社會對特殊族群的一點點重視啊?我算是撿現成便宜、享前人之福的家長囉!
寒暄幾句,臨走前,她用粗粗熱熱的手緊緊握著我,我還不知該說什麼,她豪氣的說「彼此打氣、彼此打氣」,說完就走開去忙了。
我站在原地,想想,這真是句好話,不亢不卑,不怨不艾,心頭不禁一熱。是啊!所有的父母都要彼此打氣,也絕不放棄。
抬頭,藍天裡,難得一見的彩霞在微笑。
(作者為「高雄市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協會」會員。本文由該會提供,感謝該會慨允轉載。)
從志工培訓開始到現在,我們接受的一連串的課程訓練,從老師們的身上得到專業的知識與技能,這中間也經過實習、參與「高雄市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協會」所辦的演講,讓我更清楚的知道過動症孩子他們的特性。整個志工培訓的最後一個階段是課後輔導服務,在協會細心的安排之下,給予志工難得的機會從事課後輔導服務,實際的接觸能讓理論與實務相互應證。
課後輔導服務的經驗是頭一遭。猶記第一次課後輔導服務的時候,我的心情很緊張,擔心無法應付過動的孩子,也不是很清楚孩子的特性如何,所以我靜待觀察,看看孩子的習慣、孩子的反應。然而,孩子的態度並不會讓我緊張,與一般的孩子一樣天真、單純,主動找人講話,拿出自己喜愛的玩具出來分享。我想,這樣的行為是孩子對我的喜愛吧!我以交朋友的態度和孩子相處,稱兄道弟的,不讓他感到恐懼與壓力,孩子也喜歡這樣的關係。
經由觀察,知道孩子喜歡的事物、喜歡聊的話題、遊戲,利用這些東西,做為良好行為發生的增強物。記得還未給他增強物的時候,我想,他認為我並沒有增強物,所以時常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不聽從指令,後來,第一次給他增強物後,他明瞭有良好的行為,便會得到獎賞或是遊戲,漸漸的,專注力較先前持久,也不易衝動。就這樣一次一次地很順利直到現在,與孩子相處得很融洽,關係像朋友,與家長也時常溝通、討論。
課後輔導服務給我最大的收穫是實際的經驗,不管讀再多有關於過動症孩子的書,都比不上和他們實地相處。當然,不可抹滅的,書是基本的理論基礎,但是必須配合實際的運用才能驗證書上所敘述的,加上孩子的個別差異大,並不是所有的方式都是適合孩子的。書是死的,人是活的,應該相互靈活的運用。孩子的個別差異大,觀察孩子的特性是最重要的課題,了解特性才能對症下藥,解決問題行為發生的根源。家長的教育方式,並非是一味地指責語辱罵,聆聽孩子說話,了解他們的想法,共同討論解決方案,方能解決問題,同時也促進了親子之間良好的互動關係。
(作者為「高雄市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協會」志工。本文由該會提供,感謝該會慨允轉載。)
文/陳玉蕊
在人生的舞台中,當你遇到困境的時候,背後總會有幾位好朋友支持著你,幫助你完成任務。
老兵的故事
去年的除夕,我專程去拜訪一位二十幾年的老朋友。他已經是80幾歲的獨居老人,平常我們會通電話問好,我好想去看他,於是我們全家人開車到中壢。當時已是晚上8點多了,他準備好一鍋熱騰騰的火鍋等著我們。吃飽後在聊天的時候,我給他一張名片說我的電話改了,如果有事隨時可以打個電話給我。當他看到名片的職稱時,問我說我們「高雄市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協會」的經費從哪裡來的?我說需要募款來完成協會的計畫,他怪我為什麼多沒跟他提過著件事呢?他就進去房間拿了一個紅包給我,說是要給協會的,如果以後有什麼困難時再找他。當我從他手接過紅包時,我情不自禁的留下眼淚,因為他是一位老兵,靠領退休薪俸生活,卻把省吃儉用的錢捐出來。
小時候的好朋友
我有一位同在孤兒院長大的朋友,已經有十幾年沒聯絡了,前年因為南非的朋友回台時,我們通過電話聊到孩子及我的工作狀況。她說,她和先生這些年來多很努力的工作,上帝也很照顧他們,她自己種菜、養豬來維持家計,把工廠的盈餘及房租收入拿出來幫助一些需要幫助的人。今年9月的一個夜晚,她來電要存摺號碼,要匯款過來給協會,讓我很驚訝。我們已這麼久沒見面了 她還那麼的信任我,把錢捐獻給協會。我告訴我自己,這種被信任的感覺真好,我一定會好好的運用這筆善款,才不會辜負她的一番美意!
社會大眾對注意力缺陷的孩子缺乏認識,在不了解的情況下,總因這些孩子的行為不符合社會期待,而將他們貼上「壞孩子、不合作、說謊、不聽話、不可救藥、沒教養」等標籤,其實這些孩子普遍具有「樂觀、不計較、隨和、熱情、喜歡和他人做朋友」等優點。當他們與別人發生爭執時,只要經過溝通,他們都能很快釋懷,且不會記仇。但是這些優點,卻很少人能發現。孩子長期面對周遭眾人負面的評價,在沒有接收正向的對待與鼓勵之下,喪失自信,遂逐漸自我放棄。社會大眾如此,那家長呢?大部分的家長初期和大家一樣,認為自己的孩子只是「比較皮、好動、愛玩」。
「哪個孩子不愛玩呢?他只是坐不住。」但當確知自己的孩子是「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時,不知道該如何面對家人及社會大眾的眼光?不知道該如何面對及教導這樣的孩子?害怕別人認為自己的孩子是有問題的,否認、憤怒、逃避、害怕、徬徨無助等心情一湧而上。在沒有接受到適當的訊息及適時的尋求資源協助下,許多家長自我責備之外,選擇將自己的孩子「藏」起來,這樣不僅無法給予孩子正當的教養觀念及資源,更可能讓孩子在「錯誤」的教養環境下,一再的受到傷害。
每個孩子都有優缺點,關鍵是要發現孩子的優點。有的孩子視覺敏銳,有很強的圖像分辨對比能力,對色彩層次反應敏感;有的孩子聽覺敏銳,對聲音的分辨能力很強;有的孩子身體協調性很好,有的思維能力很強,有的語言方面有天賦,還有的交際能力很強,喜歡扮演領導的角色。其實人生都是一樣的有圓有缺,有滿有空,這是你所不能選擇的。看人生的角度,應該多看人生的圓滿,然後帶著一顆快樂、感恩的心去面對。
人性的優點是極有價值的東西,我們的老師和家長一定要賞識孩子的特色。古今中外,凡是有成就的人,無不堅持自己的個性和特色,才能從流俗中脫穎而出。發現孩子的優點,孩子不能只是因為失敗了才更努力去做,而是因為成功的完成了某事,獲得鼓勵後尋求自我突破。反覆失敗的孩子會越來越差,反覆成功的孩子會越來越好。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並加以因勢利導,無疑的對孩子的成功才有積極作用。
「高雄市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協會」有感於此,希望能提供 ADHD 家庭更多服務及協助,因此開辦許多家長支持團體、親職教育講座、社交技巧訓練、才藝類課後照顧等課程及其他相關課程,鼓勵家長組成互助團體,為家長增能並組成資源互助網絡。也藉助這些課後照顧課程,給予家長喘息服務,更期待讓孩子在符合他們能力及特質的學習環境中,培養興趣及引發潛能。在我們開辦課程的過程中,發現孩子在藝術課程裡,不僅能促進他們的手眼協調及傾聽能力,更讓他們學習等待、合作,進而改善人際關係,且不定期辦理成果發表會,讓孩子展現學習成果並增加自信心。對孩子來說,這也是一種另類的鼓勵及新奇的體驗。
在 Mike Kersjes & Joe Layden 所著的《愛因斯坦的孩子》一書中,記述作者柯思耶和他的同事羅蘋‧麥肯尼(Robynn McKinney)兩位密西根州林山北方中學特教老師,實現第一批特教生組團參加美國太空與火箭中心「太空營」的夢想和經過。這兩位老師為了這批有著不同程度智能或學習障礙的孩子奮鬥不懈,為了幫他們爭取原來是為資優生設計的太空營,飽受眾人白眼、嘲笑與挫折,但卻無悔地勇往直前,用執著轉變了身邊對他們不抱希望的人的看法。他們用勇氣對抗那些「這些笨孩子憑什麼參加太空營」的嘲諷,他們用智慧克服了每一個橫在面前的困難挫折,他們用愛心、細心與耐心,教導那些「笨孩子」原本資優生才會做的事情,並以此燃起他們的信心。然而,思考現今台灣教育體制,對 ADHD 的孩子很少安排適當的教育環境,升學主義的思維下,給予這群孩子過高的期望。當孩子無法滿足大人們的「虛榮心」,或讓大人們「方便」時,遂成為被犧牲的代罪羔羊。
雖然我們沒有辦法要求老師們能做到像 Mike Kersjes 和 Robynn McKinney 一樣為孩子積極爭取,但至少不要輕易將孩子放棄、排斥,剝奪其學習機會。若有老師對這群孩子的特質不甚清楚,導致教學困難或與家長溝通不良,可向學校資源班、輔導室或相關機構求助,轉介教育局特教資源中心或情障種子老師提供協助,亦可向本會尋求資源與諮詢服務。這樣不僅可以減低老師的挫折感,也能讓家長學習正確的教養態度,才不會導致「學校不斷要求孩子轉學或家長不斷期待下一個老師會更好」的惡性循環,這對孩子來說,無疑白白浪費一段學習的黃金時期。
若校方可以適時給予老師協助,老師給予孩子基本的尊重與公平的對待,不要一味指責家長對孩子行為管教放縱,而家長也能夠體諒老師教學辛苦,多方理性分工合作與良性溝通,必能夠給予孩子更佳的成長與學習環境,進而創造孩子、學校及家長三方共贏的局面。
(作者為「高雄市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協會」常務理事。本文由該會提供,感謝該會慨允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