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拓文教基金會連續四年舉辦「身障團體資訊運用座談會」,參與團體人數從四年前的十五人增加到今年的五十人;而今年度更跑遍北、中、南、東等,舉辦六場座談會,每場次的出席的團體工作人員相當踴躍,無不把握機會收集資源、交換經驗。
今年最後一次的電子報專題,我們邀請了出席11月26日「身障團體資訊運用座談會」的夥伴:龍潭啟智教養院社工員柳時雨、桃園縣私立真善美啟能發展中心社資組長Vincent與大家分享網路世界運用資訊平台發展公益0.2的心路歷程,以及至善社會福利基金會資源發展專員周坤達、講師Bart(桃園縣文化基金會企劃組長陳玉澤)分享座談會當天實況,當然,也有開拓的夥伴與大家分享這四年來舉辦座談會的點滴。
如果您也是負責組織網路宣廣的工作人員,文章裏一定有許多您熟悉的經驗,如果您的組織尚未經營部落格,那麼這些夥伴的分享可以清楚地讓您了解公益2.0的世界是怎樣的風貌,文章相當精彩,歡迎您前往閱讀。
本期專題感謝龍潭啟智教養院、桃園縣私立真善美啟能發展中心、至善社會福利基金會、知名部落客Bart(桃園縣文化基金會企劃組長陳玉澤)支持與協助。
文/龍潭啟智教養院社工員柳時雨
2005年底我參加了一場由開拓文教基金會所舉辦的「身障團體資訊運用座談會」,會中輔大「生命力新聞網」陳順孝老師以我們「龍潭啟智教養院」部落格為操作案例,說明我們雖然已經踏入部落格領域,卻仍用官網運作的模式來經營部落格,讓這個資源顯得過於浪費,而且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看不到機構內的真實情緒。
我當時深深記得阿孝老師的提醒:「要有人情味、不要沒有溫度。」因此回去後,每當要撰寫部落格文章時,便在院生與院內互動上花了心思,描述院內上下的事情,哪怕只是院生與老師交談的幾句話,都可以從中找到文章;敘述院生的故事,不論是院生的背景或學習成長狀況,都能夠從中找到感動與快樂。 |
![]() |
接著,我們將外界的關懷、老師們的教學分享、志工服務心得等,一一搬到部落格上來,意外地,在這裡竟凝聚了員工對機構的向心力,雖然每次老師們一聽到又要交文章心得就哀聲連連,不過,一篇接一篇的文章上線後,大家同感驕傲。
參與連續幾年的「身障團體資訊運用座談會」下來,每每聽到剛要踏入運作機構部落格的夥伴們詢問:一天要花多少時間在部落格上?多久更新一次?要寫什麼東西?怎麼建立風格?會有什麼樣的成果?主管支不支持發展部落格? |
其實,真的只有一句話「事在人為。堅持,才有力量」,只要有辛勤的耕耘,就會有豐富的收穫。
現在國內愈來愈多社福團體機構成立自己的部落格,但可以保持一定更新頻率的還是有限,我們並沒有專職書寫部落格人力,靠的就是社工一個人的熱情與投入。
時間是自己找的,如果僅僅考慮上班時間內,那的確說啥也不夠,也因此有人曾在留言板上問過我們,怎麼半夜十二點多你們還會回覆留言啊?而發生在院內的事多到不行,就看你有沒有觀察、形成分享的文章。
說實在,部落格宣廣的成效有多大,在當時沒人知道,連我自己都沒把握一定會有怎樣的成績;只是,對於一個年輕機構而言,在沒有外界關注與資源進入的情形下,要對外拓展與曝光,網路是最快且最不需要花費的辦法。
主管對於我在網路上經營部落格為機構宣廣,始終即抱持著正面且肯定態度,而院長也問過我,這麼辛苦維持更新,到底有什麼動力?我想了很久,笑笑的說,只要能給多一個人看見我們在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上的用心,那就值得了。 |
![]() |
我們發展部落格至今,透過網路的力量,牽成了許多不可思議的事情,至今我們仍深深感受其中的樂趣與情誼。透過部落格的傳播,我們在2006年5月,與「年代新聞」連上線,陳以真主播和我們一起到新竹大華技術學院參加學校愛心週活動,當場採訪院生登台表演的新聞,這是我們第一次感受到部落格驚喜與無窮的力量。
2007年,「大愛電視台」與「中國時報」相繼來院採訪,報導我們與外界資源連結的實況。此外還有「三立電視台」鳳中奇緣節目在阿不拉與阿基師的帶領下,來到教養院為院生們提供美味可口的料理,今年我們更邀請到「劇亨家族」、「新竹紅如國樂團」以及張青國師父來院進行公益表演……,此外,還有許多社會團體與個人在看過我們的部落格之後,不論是親自來院關懷還是透過網路給予協助,一再強化我們對於院生服務品質的提升,包括環境及設施設備的更新等,種種資源的提供與協助不及備載。
經營部落格的過程中,難免會碰到挫折,最直接的就是每天用心更新文章,結果點閱依舊只有二、三十次,看到其他單位的部落格一週更新一次,每天卻幾百點閱起跳,心裡難免受到衝擊,而思緒常常卡在工作與更新部落格之間,兩者都得兼顧,加上隨時會發生文章靈感「卡彈」的突發事件,只能拼命在院生互動間找尋點子來寫,但除了辛苦外,其實樂趣與成就感也加倍,而這只有親身投入其中的人才能理解。 |
![]() |
經過一點一滴的努力,我們的部落格也受到了各界的肯定。2005年我們的部落格入圍「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的「公益類」及綜合評選大獎「年度團體最佳優格」,2006、2007年亦分別入圍該項大獎的初審;2007年底,我們獲得第一屆「網際營活獎」的「最佳創意特色獎」,2008年底,「龍潭啟智教養院.天空部落」再次順利入圍第四屆「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初選,在競爭激烈的三百多個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成為決選入圍五名之一,這份榮耀真是得來不易,而最後得到的「推薦優格」殊榮也肯定了我們在部落格經營上的肯定。
透過網路及部落格宣廣,我們確實從虛擬世界裡得到許多真實生活中的溫暖,哪怕只是支言片語,都深深溫暖我們,在部落格世界裡,真能夠碰到許多美麗的事,這些美麗都不是刻意,而是自然發生,這般社會上的溫情,很希望各位在社會福利領域工作的夥伴們都能體會到,希望藉著這篇簡單的經驗分享,將如何發展部落格的步數與夥伴們分享。(本文摘自「龍潭啟智教養院網路宣廣暨部落格使用經驗分享(一)~(四)」,完整的文章與更多精彩照片,歡迎您前往龍潭啟智教養院.天空部落欣賞)
相關連結
文/桃園縣私立真善美啟能發展中心社資組長Vincent
感謝開拓文教基金會的邀請,讓我在此與大家分享部落格經營的心路歷程。中心架設部落格至今已將近2年了,其中遇到了很多困難與瓶頸,我們投下了許多心力一點一滴的改善與進步,並且積極尋找參考先進經營部落格的做法下,慢慢修正與成長,才能在今天小有成果,尤其是連續2年獲得華文部落格大獎公益類的推薦優格,這樣的肯定下證明我們的努力總算沒有白費,並且給我們更大的動力繼續經營下去。 |
![]() |
我們中心在社福單位而言是個很小的機構,但每當參加部落格比賽時,看到自己的部落格跟其他大基金會的部落格放在一起評比時,心中的感動與驕傲是難以言喻的,這也是讓我們持續努力繼續經營部落格的動力之一,我們相信在資源不對等的情況之下,部落格可以讓我們在網路世界裡多爭取到一點與大基金會平起平坐的機會,而這機會是公平的、便宜的、無資格限定的,只要你有心、有創意,當然,還要夠精采。
一開始對於部落格的操作與經營,我們是全然陌生的,我們是決定要架設部落格後才開始認識部落格的。期間有幸參加了幾場開拓文教基金會舉辦的「身障團體資訊運用座談會」則發揮了很大的功效,透過前輩的分享,讓我們在部落格架設上得到很多資訊,從無到有一點一滴慢慢建構起來。然而除了技術面一定要下一點功夫研究外,最重要一定要先清楚定位部落格要呈現的內容及風格,以及給誰看、看些什麼。 |
![]() |
在參考了許多社福單位的部落格後,我們發現公益部落格在內容上有共同的特性,就是過於沉重、太無趣,也因此我們從架設部落格開始,就希望呈現不同其他公益部落格的風格,我們希望部落格內容可以呈現有趣、活潑、生動、令人想看過一次後還想回來看的衝動。所以我們對象一開始就設定是一般網友,目的是希望透過有趣的內容讓更多人認識我們,並一再回來續讀我們的故事,藉以建立堅強忠實的讀者群。畢竟,一個部落格要是沒有讀者,不管文章寫的多辛苦,也都是枉然。
恰巧中心內有人會畫漫畫,也因此我們用漫畫當引子,來呈現中心的故事,沒想到一開始嘗試後就先受到內部工作同仁的肯定,而後也深獲志工及捐款人的好評,後來加入無名公益部落格的行列後,更是受到廣大的網友支持與回響,當時為了得到更多網友的回應,我們更努力的更新內容、畫出更吸引人的文章,好讓我們可以上無名公益部落格的首頁,讓更多人欣賞我們的文章,每天破百的點閱率,讓我們備感成就,這時,經營部落格的成就感總算是讓我們嚐到了! |
![]() |
然而出乎意料的事也發生了,無名公益部落格在此時宣告關閉,讓我們部落格原本最多每日兩、三百的點閱率只剩下十幾個人次,在頓失舞台的情況下,我們的部落格也曾經沉寂過一陣子,真的,沒人看的文章,怎麼樣都提不起創作的勁。
後來,得知我們入圍華文部落格大獎的競賽後,才再次燃起我們經營部落格的雄心壯志,並且新增了更多元的圖文創作,加強內容的可看性,也因此才有後來的2007、2008公益類推薦優格獎,以及網際營活獎的網站熱力獎。未來,我們會用更多的創意繼續努力,我們最終目標希望可以跟一般知名部落客的部落格一起受到大眾的喜愛,而不侷限在公益的領域裡,藉此讓更多社會大眾認識心智障礙者。(本文照片取自桃園縣私立真善美啟能發展中心部落格,更多好文章、好照片,歡迎您造訪桃園縣私立真善美啟能發展中心部落格。) |
![]() |
相關連結
文/財團法人至善社會福利基金會資源發展專員周坤達
首先感謝開拓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淑芳姊的邀約,讓一位踏入NPO組織不到一年的我有這樣學習的機會,更認識部落格的世界。
從自己經營部落格的習慣在延伸到經營組織的部落格,習慣這樣喃喃自語、習慣隱匿自己、發文在組織與自己間交雜、在到底要經營的輕鬆活潑與充滿嚴肅間糾纏。「就因為它是組織的部落格,所以它要充滿嚴肅。」在被同仁指教過後,我經營組織的部落格有這樣巨大的轉變。 |
![]() |
謝謝伊甸基金會的子羽和BART灌輸的觀念。「部落格不是你每天更新就有人氣的。」「使用部落格要懂得去跟網友回應、並使用風趣幽默的語氣。」這些提醒,讓我有了很大的震撼,前陣子,本會的越南工作站還在煩惱自己的部落格點閱度低。因此,我重新去檢視這樣的環節,有了在本會的網站設置部落格串聯的想法,涵蓋整個服務計劃,讓我們的捐款者可以更進一步的瞭解,本會最新的服務動向與感人故事。
而我,現在很認真的在經營組織和自己的部落格,每天督促自己要定期回應5個網友的文章,短短幾天就受到不錯的迴響喔!認識了一位插畫家,要來幫我們設計商品。我想這真是個美麗的相遇呀!(更多精采的文章與照片,歡迎您前財團法人至善社會福利基金會部落格)
文/Bart(桃園縣文化基金會企劃組長陳玉澤)
週三下午,受開拓文教基金會之邀,希望BART能和非營利組織工作的伙伴分享「公益行銷」,猶記得2006年,當時的我還在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工作,某個週間的午後,類似的場景,只是我們還是坐在台下的聽眾,聽著台上老師們分享公益團體運用部落格的想法,沒想到事隔兩年,今天卻換我有機會站在台前分享,真是非常榮幸。抱著戒慎恐懼的心情,希望今天參與者都有收穫,我提早來到會場,靜靜地思考待會分享的內容。 |
![]() |
隨著講座開始時間一步一步接近,會場人也漸漸開始多了起來,主辦單位跟我說,今天大約有60個人參與。想一想,比今年「台灣網誌青年運動會公益場次」人還多。很開心看到這麼多非營利組織重視部落格,相信大家都有心想要善用這個好用的網路資源。我今天分享的主題是「當公益遇上部落客」,沒想到在分享開始前,竟然巧遇短暫停電,如果沒有復電,對我來說真是大挑戰阿!!好在老天爺幫忙,一下下就恢復供電,讓我可以順利開始今天的分享。
從「部落客義診日記」到「明日希望達人教室」,我從自己在公益行銷的實務經驗裡,分享一些血淋淋的教訓,還有摸索來的成功經驗,看著台下滿滿的聽眾,我更希望把自己這幾年經營部落格的經驗,真誠與大家分享。
當然一場這麼熱鬧的講座,需要更多實戰經驗,開拓文教基金會找來負責經營伊甸基金會部落格的子羽,也是一位常有機會在不同場合碰面的朋友,他的分享也是非常精彩豐富,相信伊甸基金會的經驗,也非常值得大家參考與學習。 很開心台下伙伴都有認真聆聽,還不忘把握機會發問,我和子羽也是盡力回答、滿足大家的問題,更希望在座的伙伴都能更積極運用部落格。 |
![]() |
時間過得真的很快,會後和許多公益團體的伙伴交換了名片,如果大家有問題,請不用客氣地與我保持聯繫,我會很樂意分享自己的經驗,也要謝謝開拓文教基金會的邀約,讓我有幸參與這樣有意義的座談,希望「公益2.0」的概念將持續在所有非營利組織、公益團體發酵,讓愛傳出去...。 |
![]() |
(更多公益2.0相關文章與精彩照片,歡迎您至BART的Neverland閱讀。座談會相關照片,請至開拓文教基金會flickr相簿。)
文/開拓文教基金會研究員Debra
今年11月底所舉辦的「身障團體暨非營利組織資訊運用座談會」,記得邀請函剛發出去沒多久,就陸續收到了團體的報名,原本以為年底大家都忙碌,可以出席的團體不會太多,沒想到邀請函發出的三天內,報名的人數就近30人,著實嚇了我一跳。
回想2005年基金會開始舉辦身障團體資訊運用相關會議,那時大家對於我們所要舉辦的會議內容還不怎麼了解,因此我必需一通一通電話的連絡,跟大家說明我們舉辦座談會目的、會議內容為何,並且在一通一通的電話中邀請團體參加座談會分享他們的網路、資訊使用經驗。 |
![]() |
雖然當時必需做這些前置工作,出席的團體也僅有15人左右,但經由講師主題分享、與會團體工作人員網路實際操作分享,每場座談會舉辦下來,卻也讓大家能量飽滿,可以在會後回去繼續辛苦的非營利組織網路資訊經營工作。
幾年的座談會下來,有一些與會團體的分享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如在智總工作的小孜當時說明她一個人在會內處理網站事務時,因為沒有可以討論的對象而覺得有些孤單,總會的網站空間不夠就用家裏的電腦代替,沒有討論的對象就和弟弟二個人一起研究,她覺得有這樣的座談會對她而言,有一種支持的力量在。此外,羅慧夫基金會的依伶也分享羅慧夫曾經聘請過專職的資訊人員,但資訊人員在團體裏因為沒有可以切磋、討論的對象,功力進步相較緩慢,後來資訊人員離開基金會回到資訊領域的商業公司,因為接觸到新技術又有相關技術人員可以交換意見,反而可以回過頭來為羅慧夫基金會提供更好的資訊規劃建議、技術支援等,記得當時所有在場的團體夥伴們,紛紛跟依伶要那位資訊人員的連絡電話。
而今年11月底座談會的中場休息時間,至善基金會的工作人員很興奮的跑來告訴我們,他一邊聽講師的經驗談,自己的腦袋也一邊開始不停地轉出了新點子,他好興奮想要回去時趕快嘗試他在這場座談會上獲得的靈感……雖然只是簡單的幾個例子,但卻呈現了座談會的價值,我們一直希望可以創造一個機會或空間,讓各個團體在資訊發展的路上不要那麼孤單、並且用最適合的方式來經營網路世界的宣傳工作,利用資源流通、經驗分享的這樣低成本的知識累積,促成每個團體能夠得心順手地駕馭網路世界的資訊平台。
當然幾年的分享會議舉辦下來,我們也看到了團體所面臨的困境是那麼的實在,例如當所有的台灣網友如火如茶地展開部落格圖文分享時,團體的工作人員卻因工作忙碌而抽不出時間來了解什麼是部落格、例如因團體領導者對網路或資訊的陌生而不支持工作人員花時間在網路上等,常常造成有心想要為團體經營資訊平台的工作人員內心的無力感等,也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現在座談會的紀錄裏。 |
![]() |
然而,資訊世界的發展已經是一個不可逆的趨勢,從這次的專題分享者龍潭啟智教養院時雨的文章中,我們清楚的了解到,資訊平台的功能,並不僅止於宣傳效益,隨之而來的資源對於團體的服務,無論軟硬體等皆有提升與促進作用,而無論是龍潭啟智教養院、伊甸基金會、羅慧夫基金會等,組織上下一心對資訊平台的經營,更是促成了組織向心力的催化劑!!
座談會從四年前的十來個人到今年五十人參與,我們看到了團體對於資訊平台經營技巧、知識、發展趨勢求知若渴的需求,也看到了團體與會工作人員摩拳擦掌蓄勢待發的能量,我們期待未來有更多不同領域的團體或朋友投入,共同開發、合作適合團體經驗交流、知識分享的平台,共同促成一個具有正向能量與活力的空間。(歡迎您前往了解11月26日部落格行銷座談會相關資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