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N電子報第92期,2007.10.31出刊
文/Debra
2007年10月23日在台北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舉辦的「身障團體資訊運用座談會」,由「生命力」新聞負責人陳順孝擔任講師,並有14個團體與會,會中阿孝老師除了分享可讓身障團體建立「知識管理系統」的各項平台外,更進一步了說明身障團體社團經營、Web 2.0各項資訊平台的特性。
在百花齊放的科技時代,非營利組織可以基於自己的需求,從不斷推陳出新的科技中,挑選、組裝適合自己的媒體,並且隨時調整,混搭後的網站只要透過RSS系統、標籤、引用等機制,形成身障網路社群、媒體聯盟,擴大社會大眾對身障議題的關心,也擴大組織的影響力。
Web 2.0時代,團體可以透過各種資訊平台對外發聲,對欠缺資金、資訊技術的非營利組織而言,實在是不容錯失的機會,如果您需要進一步了解非營利組織有哪些免費的架站資源,請參考阿孝札記的「公民媒體架站指南」 。
***********************************************************************************
聽障人的無障礙生活
民國92年成立的『台中縣聽障生活無障礙發展協會』,由聽障朋友、家屬以及「東勢家園再造工作室」手語班的學員,連同原在東勢家園再造工作室服務的社工員及志工共同籌組成立,以推動手語普及化、提昇聽障者識字及口語文法的能力、提昇聽障者與家屬無障礙生活及協助聽障者社交生活無障礙為主要服務方向。
由於台中啟聰學校於民國四十五年十二月成立,在此之前的聽障孩子,許多都未受教育,這些人現在已五六十歲了,即不識字也不會手語,對這些老人家而言,真的生活處處是障礙,而聽障老人的啟蒙甚至比聽障兒童啟蒙困難,因為他們已超過語言學習的黃金期(含手語這個語言的學習),為彌補失學聽障成人早年所受教育的不足,提升其社會適應能力,『台中縣聽障生活無障礙發展協會』自六年前開辦失學聽障成人啟蒙計畫。
除了發展成人聽障啟蒙教育、聽障社群營造計畫外,更於92年10月開辦烘焙訓練,聘請台中金典酒店烘焙師傅前來授課指導,經過一年半的訓練,產品終於可以上市,協會並已完成設籍課稅,定名為『蒙恩聽障烘焙坊』,並已於2006年7月8日正式開幕,期盼藉著聽障烘焙坊的經營,能提供這些失學聽障成人永續就業的機會。
聖經說:[在人不能,在神凡事都能],永不放棄希望、一步一腳印經營的『台中縣聽障生活無障礙發展協會』需要您更多的支持,歡迎您有空親自到烘焙坊門市品嚐美味的糕點。
詹璇芝簡介
詹璇芝普通高中畢業,現在頭家國小工作,需要戴著助聽器。讀唇語與人交談的璇芝,七年前完全不會手語,年輕的她雖然有聽障,世界裡卻沒有一個聽障的朋友。現在跟聾啞朋友在一起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晚上會去拜訪他們,以前下班不是待在家裡,就是往台中走。
她說看到老人不會手語不懂字很難過,現在能做什麼盡量去做,像聽障朋友去看醫生沒辦法跟醫生溝通,幫他們翻譯,上帝用了這麼一個特別的女孩,做為聽障的人和這個有聲世界的橋樑。她投入服事,說故事帶遊戲,生活圈子變大,這樣的關係像一家人一樣。 |
![]() |
詹璇芝的生活隨筆
從小到大一直活在有聲的世界裡成長,身邊沒有第二位的聽障朋友,直到九二一地震之後,某種機緣下,參加手語班、也認識潘哥夫婦,潘哥夫婦邀請我參加【聽障聚會】,當時我不了解什麼叫做【聽障聚會】,我就找了手語班的同學一同去參觀【聽障聚會】。 |
![]() |
【聽障聚會】
哦~,聽障聚會就是一群聽障朋友同樂,在旁參觀的我……真的很想加入他們,他們真的好可愛ㄟ……又有顆童心未泯的心,之後……每天都很期待星期三到來,於是決定每次都要參與【聽障聚會】。
【信仰】
因為自己是聽障,從小到大遲遲都不大接受自己是聽力障礙的人,當我一開口……身旁的人就傳來異樣的眼光來看我,很在意別人對我的看法,感謝主~因為認識耶穌,我的人生從黑白變彩色,雖我的腔調易引人注目,但是我認為我的腔調是很獨特的,因為我是獨一無二的詹璇芝 。
【服事】
從此開始在蒙恩堂服事,眼看聽障朋友一天比一天多,更想不到的是……有些老人是文盲也不會手語,一個人沒有語言,那要如何認識耶穌呢?那又如何與家人、外界溝通呢?
看到一群可愛的老人們,真的替他們感到很難過~~不知道該如何去幫助他們,好在~在這時候教會設立【社團法人台中縣聽障生活無障礙發展協會】,主要是針對聽障老人,並幫助他們認識中文、學手語……很多很多,使他們生活圈子越來越大,感謝主……我先前有學些手語,可以派上用場啦!
加入協會當志工,教導中文、說故事、帶遊戲、探訪關懷,與他們在一起真的好開心,藉著與其他聽障朋友交流能使我的手語一天比一天好,最難忘的經驗是陪同去醫院協助翻譯,你們可以想像在一個看診所裡有許多聽障者比手畫腳的畫面嗎?我覺得好熱鬧ㄟ~~想比什麼就比什麼,別人也看不懂,這是我與聽障者的秘密~現在我能做什麼就盡量去做,我發現上帝把我帶到聽障團體裡的目的是『作為聽障者與聽人的溝通橋樑』。
【祝福】
當初我聽潘哥說蒙恩堂要附設『蒙恩烘焙坊』,目的是幫助聽障者有生計工作的能力,我自己看著一群學員們……看看學員們現在學習的進度,就對潘哥說『難唷!不可能~』。
幾年後,蒙恩堂受到極大的祝福~~這祝福讓我們每一個人招架不住,甚至想逃~~身為蒙恩一份子的我,真的讓我大開眼界……也不得不去相信,這是見證阿!
神愛烘焙坊的學員,神賜給每一個學員擁有不同的恩賜,這是完美的團隊!
蒙恩烘焙坊開幕至今有三年多了,一開始我很清楚烘焙坊的學員從未受過任何教育,當然蒙恩有聘請5星級飯店名師來指導學員製作鳳梨酥,但是我真的很難想像學員們在文盲、無聲裡製作餅乾的情形……你們能想像嗎?我甚至對他們不敢抱太大的希望,覺得不太可能會達到協會的目標。
這幾年,真的很奇妙,神開始動工了?三年的中秋節訂單才九萬多,義賣業績也不太理想,去年中秋節訂單超出我們所想的數字,竟然是50幾萬!而且還陸續追加哩!
聖經說:[在人不能,在神凡事都能]
10月的義賣,竟然賣到剩幾包而已,參與義賣的 我,真的讓我目瞪口呆,在義賣那天下午,我有位聽障朋友來找我,她自己有做過買賣的經驗,於是加入我們一起義賣,在這時,她招攬民眾的方法讓我感到好奇,她一出馬,民眾就湧湧而上,我看了真的……,真的好奇怪哩,也是我沒想到的。 |
![]() |
【肢體動作】
我忘了聽障朋友也是用肢體動作與聽人溝通,換做買賣也是用肢體動作,膽怯的我,真的沒辦法用肢體動作招攬民眾,但是要想想協會,我…我…衝出去拉!!
隔天,我與文進、小芳、宛如分享週六義賣的情形,於是我們協商會議決定的是,由宛如負責解釋協會的簡介,而我跟小芳一整天要閉口改用肢體動作招攬民眾……神果然開啟天窗降下大大的祝福,義賣的業績相當好,這次義賣讓我學到技巧,真的很感謝我的聽障朋友。
今年的中秋節訂單已超出前幾年的訂單數目,可見現在已慢慢受到外界的肯定了,在協會看到潘哥、羅姐、工作人員、學員們、志工們,這樣付出「賣力製作」服務,我們不只是一個團隊,我們是一家人!!
更多心情隨筆http://www.wretch.cc/blog/hsuanchih
(作者為「台中縣聽障生活無障礙發展協會」工作人員。本文由該會提供,感謝慨允轉載。)
文/蔡淑滿
大家都知道,學習新的語言就算花上一年半載的時間,也未必能說得好。手語也是一種語言當然也不例外。對於一個年過半百的我來說,困難度更高。所以當我決定參加手語培訓班時,我小小的心願就是唱幾首手語歌、學點打招呼用語及一些表達語就不錯了。 |
![]() |
可是沒想到第一天上課, 潘老師和諸位聾人助教們就帶領我們進入真實情境,來個真槍實彈,讓學員兩兩一組,以任何形式來彼此介紹,彼此認識,但不可以說話。我就在那邊絞盡腦汁、比手畫腳好一陣子,對方不知道我在說什麼,我也不懂對方的意思,真是急死了。後來,乾脆用筆談,總算一切O.K.
第二次上課,除了玩比手畫腳之外, 潘 老師為了讓我們記住彼此的手語名字,我們還玩一個遊戲,類似”我的1 號叫2號”。一組六、七個人圍成一圈,一邊怕手一邊復習手語名字。我們玩這個遊戲,一玩就玩了半個多鐘頭。當時,我很專心的記別人的手語名字,也很用力地拍手拍腳。進入一種渾然忘我、高亢的情境之中,沒發現手腳有多紅腫。那天晚上回到家,洗澡的時候才發現我兩條大腿變成黑紫色。哦!太可怕了!這才第二堂課呢!我心裡怕怕的,我想,往後不知道還有什麼花樣啊!當天睡覺前,我禱告上帝,啟示祂的旨意,我是否繼續上手語課?還有,最重要的是,快快恢復我雙腿的顏色。感謝主,一個禮拜後,我的這雙腿總算恢復美麗的顏色。
按照課程規劃,學員需要到東勢蒙恩堂參加兩次的手語聚會。還要到逢甲體驗聽障逛街的困難。這兩次對我而言,都好像是去冒險。那是我第一次去東勢蒙恩堂。去前 潘 老師在白板上畫了蒙恩堂的地理位置。我就拿了簡圖,按圖索驥,在一個月黑風高的晚上往東勢出發了。我是一個路癡,再加上我開車的年資很淺。我只開到婆家、娘家和上班的地方,我不敢上高速公路。那個晚上,路似乎沒有盡頭,越走越陌生,好像穿越時空到了大陸的鄉下。又像摩西出了埃及,進入曠野; 也像耶穌進入曠野…那種不知身在何處的感覺…「哦! 主啊! 祢是我腳前的燈,路上的光…」我一路上就這樣禱告著。同時也想著, 潘 老師和聾人朋友們為了教我們手語,每次都大老遠地從東勢到台中;然後下了課,那麼晚了又原車拖著疲乏的身體回東勢。真令人感佩啊!而我只走這一兩趟算什麼。
回想這八週來上課的點點滴滴,心裡充滿了幸福感。我們能在這麼寬敞、充滿歡笑的教室上課;有這麼幽默創意的老師群;還有青春奔放、熱力四射的學員…這是最好的手語學習環境。我們要好好珍惜才是。 |
![]() |
(作者為「台中縣聽障生活無障礙發展協會」手語班學員。本文由該會提供,感謝慨允轉載。)
文/潘信宏
語言是人跟人溝通的基本工具,一般的民眾雖有文肓,不認識字,但仍有語言可以和別人溝通,也可以學習技藝,生活上較沒有問題,但是若是文肓又加上聽障,沒學過手語,那就成為沒有語言的人,不但無法和人溝通,更無法學習任何的技藝,他們甚至連123的意思也不懂,你能想像他們要如何生活嗎? |
![]() |
由於台中啟聰學校於民國四十五年十二月成立,在此之前的聽障孩子,許多都未受教育,這些人現在已五六十歲了,但他們不認識字,也不會手語,四年前他們連123都不知道是什麼意思,而聽障老人的啟蒙甚至比聽障兒童啟蒙困難,因為他們已超過語言學習的黃金期(含手語這個語言的學習),五六十歲,聽不見也不認識字,比起聽障兒童特教一個老師只能教幾個學生,教導聽障老人,所需人力更遠大於兒童特教, 山城地區的聽障當中,依據本會92年度每個聽障家庭逐一的訪查的調查,共回收了452份問卷調查,顯示:
依此推估台中縣超過6000名聽障裡面,像這樣需要啟蒙的老人應有超過2000名,這群人是弱勢中的弱勢,他們是自小失聰的中高齡老人。民國30至40年代,特殊教育資源缺乏、醫療技術也沒現在這麼進步,家庭中如有小孩發燒,或中耳炎,延遲治療,就會造成失聰的狀況,因著早年失聰,又缺乏教育,多半這年代失聰的人伴隨的症狀是失語、失學,可以想見,聽語障加上文盲的處境,對這些老人家而言,真的生活處處是障礙,除了溝通困難、吸收資訊困難、謀生也困難,為彌補失學聽障成人早年所受教育的不足,提升其社會適應能力,本會自六年前開辦失學聽障成人啟蒙計畫。
六年前本會在沒有任何經費補助下即已開始聽障老人啟蒙教育,當時每週一次啟蒙課程,五年在每天的課程裡,除了國文教學,手語教學,算數教學,我們也安排了生活禮儀教學前發現教學時數太少,成效有限,改為每週四個“半天”上課,,因為他們從小失聰,又沒受教育,家人無法教導,完全不懂生活禮儀,也無法與人應對,完全沒有生活常規,他們被鄰居誤解為弱智,沒有禮貌,被排斥在社區的社交活動之外,目前本會執行本計畫時,須按學生程度分三班,並對每個學員定下個別服務教學計畫來教導他們。每年也都會有新的學員加入,從數字配對教起。
本會目前週二、三、四早上8:30-11:30為失學聽障成人啟蒙教育上課時間,至於課程內容,乃是根據失學聽障朋友的主要需求來設計:
本會剛接觸這群失學聽障成人時,發現他們因為文盲,又不會手語,連1-10都不會數,故與外界無法溝通,連去便利商便買東西都有困難,本會經過四年的輔導,C班的學員也能做二位的加減法,也會用簡單的手語來表達自己的意思,但新加入的A班學員,則仍在做個位數的認識和簡單的手語溝通。 |
![]() |
失學聽障成人,因從小失聰,又沒受教育,家人無法教導,完全不懂生活禮儀,也無法與人應對,完全沒有生活常規,他們被鄰居誤解為弱智,沒有禮貌,被排斥在社區的社交活動之外。入學較久的學員,也學會不少生活禮儀的應對。
失學聽障成人因無法溝通,故從小無法學習,對照問卷調查統計資料,不識字及及會寫幾個字者共49%,而無工作能力者佔52%可以看出,本會實際輔導四年的觀察,初期他們在家庭生活上的技巧,如穿針引線、摺紙等,都顯得相當笨拙,但經過教導與訓練,都有很大的進步,可見他們的智力沒有問題 |
![]() |
,但因沒有人教導與訓練,以致許多生活技能,如煮菜,縫衣等,他們都不會,但他們是可以經過教導與訓練學會的,目前已有學員已能在烘焙坊裡學習。
參加課程的學員大都集中在山城地區,每天早上由協會同工開車接送,分兩條路線,近來油價不斷攀升,使得協會負擔日益沉重,而這項服務,協會也沒有向學員收費,人事開銷加上車輛的維修及油費,逐漸成為協會的重擔,二年前開始發展庇護商店,成立了『蒙恩聽障烘焙坊』,部份學員在課餘也參與烘焙的培訓,現在他們除了在烘焙坊可以學得一技之長,為自己賺得生活費,協會也盼望烘焙坊將來可以有盈餘來支持啟蒙教育繼續辦理,並且能將這個服務推廣到全省其他縣市。
歡迎失學聽障成人報名加入學習的行列。上課地點:台中縣東勢鎮東蘭路26-2號 電話:04-25770411
(作者為「台中縣聽障生活無障礙發展協會」理事長。本文由該會提供,感謝慨允轉載。)
文/潘信宏
在一群「老」同學裡,朱自強是最年輕的。48歲的朱自強因為聽障的緣故,從小不出門,他自卑而把自己封閉起來,他不敢接觸大庭廣眾。
|
朱自強在讀小學的時候,因中耳炎,延遲治療,導致成為重度聽障,隨後因聽不到被同學欺負,導致個性畏縮,開始拒絕和外界溝通,小五那年,因無法忍受旁人異樣眼光,從此輟學在家,整天躲在房裡。連到理髮廳理髮都不肯,只關在房間自己操刀剪髮。
當有客人來家裡時,朱自強總是把自己關在房間,他的哥哥當年為了他,唸大學時修讀特殊教育──後來還當上台中師院特教系主任。哥哥愛弟弟心切,多年來嘗試幫助他。有一次,哥哥帶著弟弟赴啟聰學校讀書,哥哥回家去,弟弟也自己溜回家去。他從豐原一路走回東勢的家,另有一次哥哥帶弟弟上台中救國團學手語,弟弟去了一次也拒絕再去。就這樣年紀越來越大,個性也越來越封閉。
為了幫助弟弟,哥哥想盡辦法,開發出多種電腦輔助教材,來幫助朱自強學習認識字和手語,但弟弟看著電腦光碟,學習許多單字的手語打法,卻因為不了解每個字的意思,也沒有學習造句,所以他和外界幾乎無法溝通,父母一度放棄希望,但哥哥始終不放棄,也為弟弟尋找資源來幫助他,然而在台灣沒有一個地方提供失學的成人聽障可以學習的地方,雖然在特教法裡規定,縣市政府應訂定失學身心障礙成人的補習教育,但卻沒有培訓成人特教的師資,就連各地師範大學或學院的特教系,也都只開未成年人的特教,而沒有成人的特教,朱自強就在這樣的環境下,渡過了三十幾年封閉的日子,。
九二一地震後,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在東勢設立了家園再造工作室,工作室主任潘信宏牧師發現當地很多聽障朋友不識字,也不會手語,於是開設了聽障成人啟蒙教育,並邀請朱自強參加,起初,朱自強不願意前來上課,後來由六十多歲的媽媽陪同上課,朱自強才開始踏上學習之路,上第一堂課時,其他的學員圍成一個圈坐,但朱自強和媽媽坐在門口,而不願和大家坐在一起,由於老師的教學很生動有趣,幾次上課後,朱自強開始願意坐在圓圈的外圍,一個月後,他終於願意和其他學員排排坐,三個月後,便完全不需要媽媽陪了。
對三十多年沒有上學的朱自強來說,課堂所教的每一件事都是新鮮的,他很認真專注的學習,九十一年九月,協會邀請在五星級飯店的烘焙師傅吳尚恆教大家做烘焙,朱自強也開始學習,一開始只能用四個字形容「一蹋糊塗」,四個月的課程,惟一學會的就是跟著學員們一起學習的羅老師,結束一期的培訓後,羅老師繼續帶著學員反覆練習,其中朱自強幾乎每天都是最早到的,他勤奮的學習,也是好奇心最強的,常常會拿螺絲起子拆卸一些工具觀察,也會自己創新一些做法,讓老師們嘖嘖稱奇,有一次課程是做鳳梨酥,學員們需要先將鳳梨饀切割成每個一樣的大小,由於每次手工切割,大小都不一樣,於是朱自強從家裡帶來奶粉罐頭所附贈的量匙,他將鳳梨饀裝滿量匙然後倒出,結果分割出來的每個饀都一樣大,讓老師們都非常驚訝他的創造力
九十三年七月八日,烘焙坊終於開幕了,朱自強第一次可以為自己賺取零用錢,但是這也是朱自強第一次要學習和別人合作完成工作,於是他開始和其他的學員有磨擦,有磨擦是正常的,但對朱自強而言,有磨擦就選擇逃避,上課上一半就跑回家,一開始,老師會到家裡訪視,勸他,鼓勵他,媽媽也會一直催促他,在這樣半推半就的情況下,回來上課,但是這樣的情況郤不斷上演。
幾次下來,羅老師改變策略,當朱自強和學員衝突,又不來上課時,羅老師和他媽媽溝通,這次不再訪視他,也要朱自強的媽媽不要催促他來上課,朱自強好像又回到過去封閉的生活,羅老師要讓朱自強去體會回到過去生活,週圍沒有朋友的感覺。
烘焙教學 |
二週後,朱自強自己跑來協會向羅老師道歉,並請求老師讓他回來上課,但朱自強並非一次學乖了,幾個月後,又和同學有嚴重的磨擦,又跑回家了,第二天,他又跑來要上課,這次羅老師告訴他,在烘焙坊每個學員都有不同的崗位,大家分工才能把產品完成,其中一位突然跑掉了,產品就不能完成,你昨天突然跑到了,今天已安排有人頂替你的部份,你要來就等一週後吧,朱自強只好回家,這一週對朱自強來說真是渡日如年,一週後朱自強回來上課,他果然學會了,和同學有磨擦時,不再逃避,會在老師調解下和同學當下解決。
就這樣經過六年的學習,現在在啟蒙班裡,他感受到被接納,他有了自信,現在他出席上課和聚會都很穩定,認真學手語、寫字,學烘焙,現在的他可以講台前跳舞娛樂大家。從封閉自我,到可以和同學一起學習,一起相約逛街,和人有衝突也可以面對解決,這一步花了朱自強四十年的時間。
(作者為「台中縣聽障生活無障礙發展協會」理事長。本文由該會提供,感謝慨允轉載。)
文/潘信宏
你能想像一群沒有語言的人,要如何生活嗎?連123都不會數的人如何買東西呢?
由於台中啟聰學校於民國四十五年十二月成立,在此之前的聽障孩子,許多都未受教育,這些人現在已五六十歲了,但他們不認識字,也不會手語,三年前他們連123都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五六十歲,聽不見也不認識字,聽語障加上文盲的處境,對這些老人家而言,真的生活處處是障礙,除了溝通困難、吸收資訊困難、謀生也困難。 |
![]() |
三年前協會在沒有任何經費補助下即已開始聽障老人啟蒙教育,除了國文教學,手語教學,算數教學,協會也安排了生活禮儀教學,與技藝教學,初期他們穿針引線、摺紙等,都顯得相當笨拙,但經過教導與訓練,都有很大的進步,在教導簡易溝通後,92年10月協會開辦烘焙訓練,並聘請德水園捐地者,吳德水先生的孫子吳尚恆先生(台中金典酒店烘焙師傅)前來授課指導,經過一年半的訓練,產品終於可以上市,協會並已完成設籍課稅,定名為『蒙恩聽障烘焙坊』,並已於2006年7月8日正式開幕,期盼藉著聽障烘焙坊的經營,能提供這些失學聽障成人永續就業的機會
協會希望在今年內能找到2000個認養者,每月認購100元的烘焙產品,一次預訂一年,產品組合由烘焙坊決定,協會將按月配送到指定地點,配送地點為定點集體配送或至協會自取,每一個配送點例如公司、機構,學校,希望至少有10份訂單,免運費,如需個別宅配則運費另計,若民眾有意支持,可撥04-25770411電話洽詢,或親自到烘焙坊門市選購,地址是:台中縣東勢鎮東蘭路26-2號 |
![]() |
(作者為「台中縣聽障生活無障礙發展協會」理事長。本文由該會提供,感謝慨允轉載。)
文/潘信宏
緣起:
九二一地震時,全國同胞出錢出力,救助災區百姓,全國百姓,上下一心,令人動容,但今天重建區已漸漸失去民眾關愛的眼光。在地震之時有一批人,同樣也是災民,但是他們得不到與其他災民一樣的幫助,因為沒有人能懂他們的心,他們是聽障朋友。這些聽障朋友雖然有些也是災民,但他們在申請各項補助或在辦理各項重建家園的工程時,常常不得其門而入,甚至一些救助災民的措施,他們也無從知道,而這些不公平的待遇,只有一個原因,他們無法和人溝通,我們正常人會以為,他們不會講話,可以用筆談呀,殊不知聽障朋友慣用的母語-手語的文法,與正常人的口語文語有很大的差異,況且鄉下地區大部份聽障朋友的教育程度較低,所似對災區的聽障朋友來說,和正常人用筆談,簡直是雞同鴨講,因此他們的重建之路就比正常人要加倍的艱辛了。
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於地震後便在災區設立了十六個家園再造工作室,協助災民重建家園。十六個工作室中東勢家園再造工作室因有同工曾經在台北受過內政部主辦的手語翻譯員的訓練,因此特別提供了東勢地區聽障朋友的服務。在台中縣聽障朋友有5389人,其中東勢有416人,加上多重障礙中有聽障部份的一百多人,合計約為500人。東勢家園再造工作室於八十九年十二月六日開始成立聽障團體,九十年並獲得財團法人九二一震災重建基金會補助辦理三埸次的手語研習班,期望藉著訓練公部門及社福團體社工員學習手語,以便對聽障朋友提供進一步的服務,以及為聽障朋友營造一個無障礙的環境,這個手語班並獲得東勢鎮公所大力支持,共推派了27位各課室人員前來學習,現在聽障朋友到鎮公所洽公,無論到那一課室,都會有人可以用手語與他們簡單的溝通,甚至鎮立托兒所的老師也有代表來學習手語,聽障朋友送子女上學時也可以和老師溝通。
在這一年多的服務裡,我們為聽障朋友解決了許多問題,在聽障團體中有許多人原來有憂鬱症,個性封閉等,都獲得極大的改善,許多人在團體中,建立自信,恢復正常的人際關係,學習互相的扶持,鼓勵。東勢家園再造工作室為救助協會因應九二一震災救助工作的一項專案,而非常設的殘障團體,專案預算只能執行到九十一年十一月止,但是這群聽障朋友的服務卻不能因此中斷,當他們在九二一之後對重建家園與未來的人生燃起一點希望的時候,卻又要面臨幫助他們的團體因階段性任務結束,而無法繼續服務他們的窘境,他們的燈需要大家為他們『加油』。
於是聽障團體中一些聽障朋友,結合聽障家屬以及手語班的學員,連同原在東勢家園再造工作室服務的社工員及志工,共同籌組一個『台中縣聽障生活無障礙發展協會』繼續發展聽障服務,讓聽障朋友的希望之火,永遠點燃,繼續照亮他們。 |
![]() |
使命與任務:
協會使命:培訓人才參與對聽障的志願服務,致力為聽障者營造無障礙的生活環境。
協會任務:
結語:
在美國聽障學生上課都有翻譯員隨堂翻譯,聽障教授教學,也有翻譯員為學生翻譯,今天台中縣聽障生活無障礙發展協會成立,希望我們能從東勢開始逐步將這樣的理念推廣到全台中縣,長期也希望這樣的發展經驗能推廣到全國各地。 |
![]() |
(作者為「台中縣聽障生活無障礙發展協會」工作人員。本文由該會提供,感謝慨允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