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調查,全桃園縣6歲以下身心障礙(含發展遲緩)孩童約有2千多位,目前3~6歲身心障礙(含發展遲緩)已接受教育的孩子約有4百多位。換言之,桃園地區身心障礙孩童僅有19%接受特殊教育服務,相較於都會地區確實嚴重偏低。
2004年5月,在具有特教專長的陳美谷的號召下,一群理念相同、志同道合的老師,憑藉著自己的力量,著手籌設身心障礙者的日間托育機構,並將它命名為「寶貝潛能發展中心」。之所以名為「寶貝」是意謂著每一個孩子都是寶貝,他們真心疼愛每一個孩子,也希望每一個身障兒都能得到良好的照顧。為了減輕家長的負擔,他們更是排除萬難向桃園縣政府申請成立財團法人,在此過程中,諸如:尋找合適的場所、資金的籌措、與各方人士的斡旋等,都遇到了重重阻礙,但這些阻礙都沒有重挫他們為孩子服務的意願,反而更加深了為孩子服務的決心。在多方努力下,終於克服種種困難,2005年3月29日「桃園縣私立寶貝潛能發展中心」終於誕生了。
中心的老師採用一對一教學,針對不同障別孩子設計課程,許多孩子就是在這樣的早療環境裡,突飛猛進,追上同齡孩子的學習腳步,得以回歸到一般的幼稚園上課。目前,該中心有44位身心障礙小朋友,包含自閉兒、智能障礙、多重障礙等類別,老師加上行政人員則有20位。
令人心疼的是,陳美谷主任也在籌辦「寶貝潛能發展中心」的期間發現罹患乳癌乳癌第二期,讓她面臨更大的打擊。經過六次化療,陳美谷並沒有被病魔擊倒,因為她沒有時間憂傷,念茲在茲的都是中心的40多位孩子。
「早一點幫助這些孩子,日後這些孩子就能更早獨立。」中心成立至今備嘗艱辛,所籌募的資金在投入現有的設施設備之後,仍多所不足,非常需要外界善款的挹注。為了讓身心障礙的寶貝有更好的學習環境,中心推出「用愛築家計畫」,籌募購屋經費。期望更多人成為「寶貝」的守護神,幫助桃園地區的身障兒。
本期(89期)DIN電子報感謝「寶貝潛能發展中心」的熱情協助。
文/Johnny 媽媽
Johnny 在出生後,就有全面遲緩的現象,像是脖子軟軟的,沒辦法把頭撐起來;吸吮力很差,連喝奶都沒力氣。因為 Johnny 是家裡的第一個孩子,我們並沒有經驗,阿公阿嬤也很久沒照顧這麼小的小孩,警覺性比較不夠,只認為他是比較難帶而已。
之後,該翻身的時候還不會翻身,該會坐會爬的時候,都沒有發展出來。隨著年齡的增長,發展落後的情形愈來愈嚴重,才開始覺得不對,並帶去給醫生看。那時也看了很多科別,復健科、神經內科、內分泌科、遺傳學科、肝膽腸胃科……,大人小孩都做了很多檢查,包含健保及自費的檢查都做。雖然發展上的遲緩愈來愈明顯,但是當時的每一份檢查報告都是正常的,醫生的建議一直都是「再觀察」。我們就跟自己說,Johnny 只是比較慢,只是大雞晚啼而已。 身邊的人也是一再的安慰我這個沒用的媽媽:那個誰啊誰的,5歲才會走路,6歲才會說話……,時間到了孩子自己就會了。
後來是妹妹出生後,相較之下才發現 Johnny 從小該有的能力真是差太多了。我們沒辦法再相信兒子只是比較慢,也沒辦法再等待。在朋友的建議下,才開始就近到醫院復健科就診,經評估為發展遲緩,並接受復健療育課程。
上了二年的復健課,都沒有顯著的改善,還是沒有辦法跟上同年齡孩子該有的發展。他2歲多才邁出人生的第一步,快3歲才開始能仿說字。很快的就到了該上幼稚園的年紀,可是 Johnny 完全沒有生活自理的能力,肚子餓了不會說,有吃也好,沒吃也好,大小便也不會控制,對日常生活沒什麼反應,不會遵循指令。那時親戚每個禮拜都會帶小孩來家裡跟 Johnny 玩,可是 Johnny 每次不是縮在我的身邊,就是躲在角落。有時要唸故事書給他聽,他也完全沒興趣;拿玩具給他玩,也是有也好,沒有也好,說話也說不出口,走路也跌跌撞撞的,坐在椅子上還會自己摔下來。他連保護自己的能力都沒有,家裡的人更是不放心讓他去上幼稚園了。
可是不讓他去上幼稚園,又讓他沒有機會跟外面的孩子在一起,也沒有機會過團體生活,接觸外面的世界。那時曾尋找合適的幼稚園,可是想到自己孩子能力不足,實在不放心將他放到幼稚園的環境裡。
後來是復健課程同學的介紹,知道「寶貝潛能發展中心」。看到這位同學在「寶貝」上學才幾個月,就有非常大的進步,學會如廁,學會自己用杯子喝水,我真的很心動。考慮再三,猶豫了幾個月,才有勇氣打電話去和老師約時間,帶 Johnny 去問上學的事。 這期間我一直在掙扎,我的孩子真的得去發展中心嗎?發展中心收的應該是很重症的孩子,我的孩子「只是比較慢」而已,他有這麼嚴重嗎?
第一次將孩子送離身邊,真的擔心很多很多。那時,Johnny 有語言及智能發展障礙,肢體功能不佳,比較羞澀、退縮,不會與人互動,並有情緒問題。要將孩子送出家門,到學校參與團體生活,除了家裡的人捨不得不說,我也很擔心。Johnny 連話都不會說,連路都走不好,根本沒有獨立生活的能力,在家裡我們可以伺候他,但是他自己在外面被欺負卻無法說出來啊!這樣怎麼能上學呢?
這種感覺很矛盾,我明知家裡的環境沒辦法將孩子帶起來,我也不知道該怎麼帶這樣的孩子,但是在家裡,至少能將他的基本生活需求照顧得好好的。很擔心一旦送去學校,老師會不會將孩子放在一邊不理他?會不會因為他的能力不好而嫌棄他?但是這些擔心只有一句結論:放不下手的是大人,不是孩子。
Johnny 到「寶貝」上課之後,雖然他還是不太會用口語表達,但是我每天都可以看到他開心的笑容! 其實我一直都沒想到,到「寶貝」上學,是不是有被標記的問題?我只很單純的想到,在那裡上學,是不是對孩子有幫助?
Johnny 自從上學之後,各項發展都進步得很快。真的很感謝有這麼一個地方,願意收我的孩子,願意等他,教他。特別感謝的是,這裡讓我對我的孩子、對生命,有不一樣的想法。
以前我會很心疼 Johnny 發展遲緩的情形,動作慢、學習效果差,為了省時間、省麻煩,很多事情我都會幫他做得好好的,也會先入為主的認定「孩子學不會」。結果卻變成一直在剝奪孩子自己動手做及學習的機會,造成孩子能力愈來愈不足,而我也常會陷入失望及挫敗的情緒中。
聽到別人的孩子都四處安排治療課程,我也帶孩子到處排課,可是等到真的要上課的時候發現,這些治療課的上課時間跟「寶貝」的上課時間是有衝突的。而且這樣到處跑,一堂課只有半小時,花在交通上的時間卻遠超過實際在治療室的時間。Johnny 進入新環境時,情緒轉換需要比較長的時間,往往才剛要進入狀況就要下課了,有的課根本整堂都無法配合。評估、排課,卻只是在安慰我自己確實為孩子做些什麼。
進入「寶貝」後,我就以寶貝的課程為主。在「寶貝」除了正規的課程外,也會和醫院合作安排復健課程。相較之下,自己找醫院安排的復健課程比較零散,一週一次,一次半小時,每堂課的治療師都有不同的教法跟進度,孩子的學習比較沒有連貫性。每堂課都得面對不同的教室及不同的治療師。但是在「寶貝」上學的日子裡,孩子每天都和老師和在一起,老師能仔細的觀察孩子,而且針對個別孩子不同的需求,與治療師一起討論並擬訂個別的、長期的訓練計畫。
對孩子來說,他可以和相同的老師和同學一起上治療課程,不用趕場跑來跑去,不用一直適應新的環境,對穩定兒子的情緒方面很有幫助。
本來 Johnny 只能仿說很簡單的詞,後來能說句子,會表達需求,會回答問題,回到家後會模仿老師的語氣,教妹妹生活常規,幫妹妹加油打氣,會唱歌跳舞。這一切簡直令人不敢相信。
Johnny 因為口腔敏感,所以不喜歡嚼東西,也不喜歡有東西在嘴巴裡,也影響到語言功能。治療師教我用電動牙刷,裝快沒電的電池幫Johnny 刷牙兼按摩,Johnny 嚇死了!後來連把牙刷送進嘴巴都不肯。但是,上學不到一個禮拜,Johnny 就不排斥刷牙了。這就是團體生活吧!當一群小朋友一起在洗手抬前刷牙的時候,刷牙就變成了一件有趣的事!
還有,Johnny 上學之後,老師都會在聯絡簿寫 Johnny 很棒的地方,也會在接送的時間跟我分享帶 Johnny 的方式。像是雖然一開始不配合,但是經由鼓勵、經由給予增強物之後,Johnny 有很好的反應。這些讓我瞭解白天在學校的學習情形,知道要用什麼方法去帶他,也開始可以和別人討論 Johnny 的情形,如何處理 Johnny 的問題行為,如何幫助Johnny克服困難。
我看到 Johnny 只是有一點小小的進步,但老師總是給予大大的讚美。我當然知道,在學校的時候,Johnny 無法做到的,一定比可以做到的多,但是老師願意去看見他小小的好,再鼓勵他,讓他愈來愈棒,讓他能做到的愈來愈多。我慢慢的開始也能瞭解體諒 Johnny 的困難,我開始學習看 Johnny 的好,Johnny 的行,開始學著老師用激勵的方法和 Johnny 做朋友,一起玩笑、一起鬧。
當然,這一路走來,傷心、難過是一定有的。有時看到別人的孩子活蹦亂跳、聰明機伶,就會有一股莫名的傷心。特別在遇到挫折的時候,更會有無止盡的憂慮、無止盡的疑惑,不知道老天爺為什麼要我承擔這些?不知道兒子的路要怎麼走?
可是這些煩惱都無法對實際狀況有所幫助,而且會影響到我帶孩子的精神及思緒。我也慢慢的學會要讓這些低落的情緒趕快過去,趕快想幫法和 Johnny 一起面對他的困難。尤其感謝在一路上有很多人的幫忙,Johnny 才能走到今天這一步。
慢慢的我學會面對,學會接受 Johnny 目前的情形。他就是一個特別的孩子。我不能拿他跟其他正常的孩子比較;我不能想:如果沒有這個孩子,或是如果他是個正常的孩子,那我會如何如何;我不能想:他什麼時候會跟正常的孩子一樣?這樣的想法,其實對他並不公平,非常的不公平,而這樣的想法,也只會一次一次的再將我自己推向深淵爬不起來。
很多事,他不是不願意學、不願意做,而是他真的沒辦法這麼快就學會,這麼快就能做得很好。他需要時間,需要一次又一次、緩慢又耐心的教,急躁只會適得其反,他感受到大人的壓力急躁,他感受到周圍的不友善,他反而更躲起來。我應該配合著他的步調慢慢走,一路上給他信心,給他快樂,給他勇氣,給他一切他需要的能量。
尤其這一年來,他真的很努力很努力。 我真的沒想到,他的生活自理可以這麼快訓練成功!他在學校吃飯竟然可以不挑食、不用弄碎,他能上台表演、上台說話。他做得是這麼的棒!
他也讓我對生命,有不同的感受,有不同的想法。他知道我一向急躁,所以他要我學會緩慢;他知道我一向逃避,所以他要我學會面對;他知道我不會當媽媽,所以他就增加我的能力。尤其,他不會對我生氣;我對他兇、對他大聲,他對我依然好甜、好甜。
在「寶貝」的這一段日子,是 Johnny 生命中很重要的一個階段。我開始感受到,這樣的孩子帶給我的,是能力的提升,是對生命的謙卑。「寶貝」不僅改變了Johnny,也改變了我很多的看法,讓我能用祝福的心情代替一直以來的憂慮。
看著 Johnny 慢慢的進步,讓我覺得,只要努力就會有希望。雖然他進步的速度是緩慢的,但他是一直在前進著。
我希望 Johnny 能勇敢地面對自己的人生。我希望 Johnny 在成長的路上能快快樂樂的,找到屬於他的出路。我更希望 Johnny 日後如果有能力,一定要再回來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備註:經過一年多的特殊教育訓練,Johnny目前已經順利進入一般的幼稚園就讀。
(作者為「桃園縣寶貝潛能發展中心」學生家長,感謝該中心慨允轉載。)
文/謝佩蓉
我為什麼會踏入特教的行業?回想在讀專科時,我選擇去特教機構實習,這也是我第一次到特教機構接觸特殊孩子的經驗。當我接觸到這群孩子時,我心裡的感受是:雖然他們不能用言語來表達,甚至在肢體動作上也有許多的限制,但他們喜歡人的方式讓我感到十分的誠真。這群孩子的心更單純,而在表達上是更直接的。與他們相處,真的讓我很快樂,而在那時也感到自己真的很幸福。因為我不再抱怨我自己的外觀(異位性皮膚炎),反而要感謝上帝給我健全的身體與頭腦。同時我心裡也默默的跟上帝說:「好希望能夠有機會來服侍這群特殊的孩子。」
加入「寶貝潛能發展中心」的行列,算一算已快一年了。從當志工的三天中,我看到老師們對孩子的「愛」、「尊重」和「接納」,即使他們調皮搗蛋或做了很不對的事情,老師們也會用很正面的方式來教導他們。這是讓我非常佩服的地方。如今,我也成為這群孩子的老師,雖然在特教的領域中,我沒有很豐富的經驗,但對我來說,陪這群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除了要有愛心和耐心之外,「同理心」是很重要的。或許我們無法親身體驗這些特殊孩子身上的缺陷或是不方便,但或許是我從小就有一個很明顯和別人不一樣的膚質,在成長的過程中,經歷了許多人的異樣眼光和嘲笑,甚至是被同學排擠;一直到我長大畢業,也慢慢的體會到社會上許多現實的一面。當我在看這群孩子的同時,也想到未來他們所要走的路需要更多人的鼓勵和陪伴,心裡也想告訴這些孩子們:「加油!你們一定會越來越棒的。」
從帶班到現在,看到有的孩子從很討厭吃青菜,到現在可以接受一小口青菜;從本來上學很愛哭,到現在變的可以分離後和媽媽再見不會哭;還有包尿布的孩子第一次在廁所成功的解尿。這些孩子成長進步的點點滴滴,對我來說真的很喜悅。而更重要的是,如何能夠幫助他們能找到自己的翅膀,讓他們可以獨立的飛翔,這也是老師們的對孩子的期待喔!
(作者為「桃園縣寶貝潛能發展中心」老師,感謝該中心慨允轉載。)
文/主任媽咪
先分享一篇短文。
~~牽蝸牛散步的故事~~
上帝給我一隻蝸牛,
要我陪牠散步,牠走的很慢,
不管我如何催牠、打牠,讓牠遍體鱗傷,
牠仍用牠的速度慢慢的走……
我問上帝:「為何叫我牽蝸牛散步?」
有一天我放棄催促牠了,
這時突然我才發現,原來花園裡開滿了花,
淡淡花香讓我心裡舒爽,
終於我瞭解到,其實是「上帝叫蝸牛陪我散步」。
相信很多身心障礙寶貝的家長看了這篇短文之後,都會很有感觸。是的!!我們的寶貝有他自己的步調,而這種步調是催、打、罵都急不來的,我們只能讓寶貝依照他自己的速度前進,然後有一天發覺到,原來這樣的步調自有他的道理。
主任媽咪想提醒大家的是,就算是蝸牛的步調,他還是在前進的喔!只是我們通常僅往前看,使勁地催寶貝們要跟上別人的步伐,卻忘了回頭看,看看蝸牛走過的路,其實他已經向前邁進了許多,也進步了許多。
小為為是個自閉症的寶貝。自閉症有許多種,有的會對外界的人事物有反應,只是反應比較不敏銳;而小為為是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的那種,小為為的情緒反應很原始,跟小 baby 一樣,給他他想玩的東西就很開心,拿走他正在玩的東西就大哭,平常沒事就是玩手指,轉著他的手指看著、玩著,就有許多的樂趣。
不可否認地,對外界的活動越沒反應的寶貝,他的障礙程度越重,進步的幅度也比較小。但是有時候主任媽咪反倒認為,這樣的寶貝是幸福的,因為他感受不到外界的眼光,當然也不會理會外界的反應。而倒是發展遲緩或障礙程度比較輕的寶貝比較辛苦,因為他們會感受到自己不如人的地方,也會感受到別人異樣的眼光,很容易沒有自信、退縮。小為為就完全沒有這種困擾,心情好時,他就笑得很燦爛,心情不好時,他就哇哇地哭著,完全不理會別人的反應。
辛苦的是老師,因為小為為對老師的教學也不會有反應,小為為沒有特別喜歡或不喜歡的東西,所以也有沒動機,拿玩具給他,他就玩,拿走了哭一下,就算了。有時老師還希望小為為多哭一下、哭大聲一點,因為小為為連哭都沒有聲音,哭聲是寶貝們以後能不能開口說話的其中一項指標,連哭都哭不出聲音,那未來要能發聲就是一個很大的困難。
小為為從小開過刀、生過病、住過院,所以錯過了很多學習發展的契機,以致於連「咀嚼」都不會,在進入「寶貝潛能發展中心」上學前,小為為沒有吃過固體食物。為了訓練小為為的咀嚼能力,老師們先從吃稀飯開始訓練起。稀飯已經是煮得軟軟爛爛了,小為為還是有能力將稀飯含著,將湯汁吸乾,然後含著剩下的飯粒,一吃一個小時,有時候邊吃邊睡,老師們還得帶著小為為起來走走路、提提神。邊餵稀飯,老師要不斷提醒小為為要記得咬,幫小為為按摩口腔,讓他知道牙齒是用來咀嚼食物的。
小為為雖然不會發音、不會說話,可是小為為的音感很好,會哼歌。中午用完餐,老師們會帶著寶貝們訓練刷牙洗臉,一般的寶貝都會很排斥刷牙,只有小為為例外,他好享受刷牙的樂趣。老師們邊幫寶貝刷牙時,會邊唱刷牙歌:「刷刷牙、刷刷牙、天天刷牙,乾淨的小朋友天天刷刷牙。」簡單的旋律、簡單的歌,只要寶貝們刷牙時,老師們就會唱,唱著唱著,有一天老師們發現——小為為在哼歌,而且哼的旋律就是:「刷刷牙、刷刷牙、天天刷牙,乾淨的小朋友天天刷刷牙。」
老師們發現了小為為會哼「刷刷牙」的「特異功能」之後,又陸續發現小為為會哼「王老先生有塊地呀,依呀依呀喔!」跟其他的歌。只要老師們反覆不停地唱著某一首歌之後,不久就會從小為為的口中聽到同樣的旋律。
前幾天,主任媽咪走進班級幫忙餵飯,小為為已經從吃稀飯進步到可以吃完乾飯,而且速度還是全班第一名。主任媽咪牽著小為為到廁所漱洗,主任媽咪一時找不到小為為的牙刷跟漱口杯,就問小為為:「小為為,你的杯子呢?你的杯子在那裡?」那時主任媽咪並不期望小為為能找到,只是「順口」問問而己,沒想到小為為竟然在主任媽咪問完之後,自己走到杯架前,在好幾十個漱口杯中,找到了自己的漱口杯。
主任媽咪不相信,又再問:「小為為你的毛巾呢?你的毛巾在那裡?」
小為為一點也不猶豫地又從好幾排毛巾架裡,挑出了自己的毛巾。
主任媽咪驚喜地抱著小為為又叫又跳,小為為臉上淡淡地,一點也不覺得自己很厲害。
這是剛入學的那個小為為嗎?這是那個對外界沒有反應的、沒有學習的能力的為為嗎?
主任媽咪在驚訝之餘,想起了這個「牽蝸牛散步」的故事。是的!小為為可能就是其中一隻小蝸牛。我們平常只看到小蝸牛慢慢爬的樣子,只覺得小蝸牛怎麼爬得這麼慢?卻忘記回頭看看蝸牛走過的路,原來,在不知不覺中,小蝸牛已經爬過這麼遠的一段路,而我們卻還是嫌小蝸牛走得好慢好慢。
小蝸牛並不是沒有前進喔!請回頭看看小蝸牛,那用盡全身的力氣,一步一步、一點一滴走過的痕跡,那段距離或許會遠得讓你驚訝喔!
(作者為桃園縣寶貝潛能發展中心」陳美谷主任,感謝該中心慨允轉載。)
文/主任媽咪
2004年2月,主任媽咪還是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特殊教育研究所的研究生,一邊趕著畢業論文,一邊思索著畢業後要做什麼工作?
回桃園工作是一定的,因為主任媽咪的另一半在桃園工作;從事特殊教育是一定的,因為「特殊教育」是主任媽咪的最愛。於是主任媽咪跟愛珠老師商量:「我們來開一個工作室吧!」開一個工作室,讓有需要的孩子能到工作室排時段上課,看起來似乎非常容易就能達成。
當時主任媽咪在台北兼家教,教身心障礙的孩子,一個半小時收費1千元,以這樣的價位,要支付工作室的開銷跟養活自己,是非常輕而易舉的事。但是後來主任媽咪跟愛珠老師選擇了另外一條難走的路——成立「財團法人」。
成立工作室很簡單,只要一間小小的公寓,一至二位資深的老師,就可以開班授課。但是這樣的收費標準,可想而知,能夠受惠的,只限於家庭經濟狀況良好的孩子,那麼其他家庭經濟不好的孩子呢?誰來幫他們呢?
根據調查,全桃園縣6歲以下身心障礙(含發展遲緩)孩童約有2,137位,目前3歲至未滿6歲身心障礙(含發展遲緩)已接受教育的孩子約有412位,換言之,桃園地區身心障礙孩童僅有19%接受特殊教育服務。成立了一個工作室,我們充其量只做到了「獨善其身」,養活了自己,照顧了少數需要幫助的孩子,但是如果成立「財團法人」,我們不僅可以幫助到孩子,還可以培訓更多對特殊教育有心、有興趣的老師投入這個行業,造福更多的孩子。
就憑藉著這麼一點點小小的信念,我們結合了幾位志同道合的老師,共同出錢出力,成立了「財團法人桃園縣私立寶貝潛能發展中心」,向政府立案。只要跟政府立案了,每一個領有身心障礙手冊的孩子,就可以依據家庭不同的經濟狀況向政府申請補助,低收入的家庭甚至可以全額補助。有了政府的補助,學費就不會是家庭的負擔,也達到了我們服務每一個身心障礙兒童的理念。
只是我們怎麼也沒想到,這麼一個單純的理念,卻讓我們吃足了苦頭。首先,1百萬定存基金跟數百萬的營運資金的募集,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我們都是老師出身,經濟能力有限,要籌措數百萬的資金,真是難為了我們。有的老師拿出了畢生的積蓄,有的老師跟親友借貸,還有的老師跟親朋好友們宣揚「寶貝潛能發展中心」的理念,讓更多人願意出錢幫助中心的成立。
令人遺憾的是,政府的法令不斷地衝擊著我們的熱情。首先,在尋找合適的房子便是一大困難,場地的坪數必須夠大,孩子們才有活動的空間;租金必須便宜,這樣我們才負擔得起;樓層若是二樓以上,必須有電梯;從大門口到中心不能有階梯(無障礙);不能有違建;最重要的是,我們的房東——不能有貸款。
這種種的限制,讓我們找遍了桃園市,從2004年3、4月,老師們就不斷地尋找著符合政府各項規定的場地,開車在大街小巷穿梭,透過房地仲介的介紹,6月已經到來,我們仍找不到適合的場地。在大家都找得心灰意冷、瀕臨絕望的時候,透過朋友的朋友介紹,得知農會大樓的場地可以出租,很幸運地,農會的場地也完全符合政府的規定,唯一的缺點是場地大於我們的預期,因此花費也超乎我們的準備。我們常常自嘲原本只是想挖一個小小的洞,沒想到卻挖了這麼一個大洞,把我們全部給填了進去。但是我們的熱情已經被燃起,無法被澆熄,一切只能勇往直前,無可後退。於是老師們再一次到處想辦法,集資、籌錢,終於讓我們中心有錢可以隔間、改建及購買設施設備。
找到適合的場地,只是申請立案的第一步,中心的每一項設施設備都必須符合消防、公安、衛生及社會局的規範。經過層層安檢,終於,我們於2005年1月27日,通過了桃園縣政府的核可,並於3月29日取得內政部的立案證書。
從籌備到立案成功,我們花了整整一年的時間,其中的艱辛與曲折,不足為外人道。原本只是幾個小小的特教老師,竟然能夠共同撐起一個發展中心,這樣的成果,也是始料未及的,然而,我們真的做到了!
「寶貝潛能發展中心」成立迄今已經滿二年了。回顧過去二年的波折,就像一個剛剛在學走路的 baby 一般,每一步都走得戰戰兢兢。在未來的日子裡,「寶貝潛能發展中心」仍有許多未完成、待改進的地方,需要大家的幫助。祈祝在未來的日子裡,寶貝潛能發展中心能走得更穩、更好,能夠依照我們最初的理念,一直走下去,永遠不變。
(作者為桃園縣寶貝潛能發展中心」陳美谷主任,感謝該中心慨允轉載。)
文/寶貝潛能發展中心
看見希望~~在身心障礙寶貝的身上,我們看到無盡的希望
小皓(化名)在3歲3個月時,媽媽帶他到「寶貝潛能發展中心」尋求協助。那時的小皓除了有語言及走路的發展遲緩的問題之外,還會極度怕生。家裡一有訪客,他會自已躲到牆角,或一直吃手指頭,無法離開媽媽。這種情形,亦可套用到出去陌生的環境中。當然,他同時也是絕不開口的。其實,就算爸爸媽媽引導小皓說話,他也不是每次都賞臉的。
小皓進入「寶貝潛能發展中心」讀書後,在老師鼓勵下,進步得非常快。2006年4月7日的愛心義賣會,媽媽擔心小皓會怕生,所以沒有同意讓小皓上台表演。結果寶貝們都表演都結束後,小皓自己一個人在台上把所有表演的曲目從頭到尾表演了一遍。主任媽咪驚為天人,趕緊跟媽媽說:「以後有表演,一定要讓小皓上台喔!」
小皓的進步不僅於模仿學習而已,在生活自理及認知、語言方面都有了長足的進步,也漸漸有了自信。小皓成了老師最好的小幫手,玩大風吹時會自願當「音控」,負責操作音樂,還會教老師們上下課的規矩。只要是老師教過的,他全部都了然於心,一點也沒忘。
經過一年的學習,從前的小皓是從來不會為自己爭取任何東西的,現在的小皓要幫忙時都搶第一個,連上台表演也毫不怯場,連獻花給桃園縣長也不會退縮,讓眾人驚訝不已。這是從前那個一遇到陌生人就躲起來的小皓嗎?
這個學期經過評估,小皓的能力已經可以去一般幼稚園讀書了,這是一年前媽媽完全不敢想像的事,但是小皓做到了。「寶貝潛能發展中心」希望能幫助更多小皓這樣的寶貝,發揮潛能、脫離障礙。
看見愛~~我們希望能給寶貝們更好的環境、更多的愛
由於「寶貝潛能發展中心」目前的場地為租賃,政府不補助設施設備費用,且房東有意於二年後租約期滿時,不予續約,且目前場地僅能收托50名身心障礙的寶貝,為求長治久安之計,寶貝潛能發展中心決定為身心障礙的寶貝籌募一個永久的家。但由於購屋經費龐大,急需各界善心人士的幫助,期望能籌募購屋經費,讓更多身心障礙的寶貝能在更好的環境下,得到良好的特殊教育服務。
如果您願意幫助「寶貝潛能發展中心」早日有家,您可用下列三種方式捐款:
您的所有捐款,我們都會開立捐款收據。
財團法人桃園縣私立寶貝潛能發展中心
電話:(03)332-8338
地址:330 桃園市新生路165號4樓
e-mail:baby.center@msa.hinet.net
(本文由桃園縣寶貝潛能發展中心」提供,感謝該中心慨允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