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覺障礙者是指聽覺機能永久性缺損,聽力損失在二十五分貝以上者。也就是不戴助聽器便聽不到平常一對一的說話聲,亦即所謂的重聽者或失聰者。
根據統計,先天性兩耳中、重度聽障的發生率為千分之二到三,其中三分之一屬極重度聽損。所幸其中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仍具有可利用的剩餘聽力,只要善加利用、使它不致萎縮,聽障孩童一樣可以聽、說。『聽覺口語法』最大特色即在利用「傾聽」學習說話並與人溝通,幫助聽障孩童真正用耳朵聽、用嘴巴說,晉身有聲世界,成為一獨立、參與、有貢獻的個體。
媽媽,你因為有照顧我的使命驅動你,支持你活下來!而我呢?我又為了什麼?
文/林芬玲(家長)
當孩子一出生時,我就從醫護人員口中得知孩子因為喉骨太軟,以至於有吞嚥上的困難;又因為他在母體時便缺氧,因此造成腦性麻痺的現象,將來可能會有智力發展上的問題。而在孩子即將滿周歲之前,竟又發現他有先天極重度的聽力障礙;發現他的心臟主動脈瓣下過於狹窄;發現他因血液的酸鹼值酸性過高,而無法長高,以至於已經四歲半的他,看起來卻只有兩歲的樣子。這一連串的震驚打擊,我真的無言以對,我的孩子竟然是個多重障礙兒!
我曾設身處地,想像自己如果是這個被判定是多重障礙的孩子,我會怎麼想自己的家人,和自己的未來?『媽媽,你因為有照顧我的使命驅動你,支持你活下來!而我呢?我又為了什麼?』我不要我的孩子有這樣的疑惑,所以我決定,我要比孩子更堅強!
我常想,如果一般正常的孩子要教一千次的話,我的孩子可能教上萬次都還不一定學得會,但我已經做好心理準備了!因為有做就會有機會,而有機會就有希望。因此當我覺得沮喪軟弱時,我也只能擦乾眼淚,繼續尋求無止盡的機會和希望,因為我絕不能放棄,絕對不能!
我常以一種拿槌子打土撥鼠的遊戲機做比喻來勉勵自己,想像自己是那被打的土撥鼠,而那不斷打在我身上的槌子,就是上天給我的挫折和磨難。不管槌得多兇多猛,我都只能笑臉相迎,四兩撥千金的躲過。因為『不被人打垮,不被天擊倒』已經成為我的生活目標了。
我有一個理念就是:我應該做孩子的公關。我應該告訴所有對我的孩子有疑問,或想要了解孩子的人,向他們解釋發生在我孩子身上所有的問題,包括疾病的起因、正確的治療和復健的工作。因為人們不了解,他們就會排斥、甚至害怕和我的孩子相處,相對地,我的孩子也因此失去了許多的學習機會。所以我積極地搜集相關的醫學資訊,並且參加『雅文基金會』所舉辦的任何課程,一有疑問我也會馬上向基金會老師或醫師們請教,尋求解答。我發現這對我非常有幫助,因為它讓我更了解孩子的問題,也讓別人更懂得如何幫助我的孩子。我真的感謝『雅文基金會』,和所有曾經幫助過我和孩子的人!謝謝您們!
文/張錦芳(家長)
當我正為一歲的萁萁不肯乖乖地戴上助聽器,而傷透腦筋時,茱蒂老師給了我一個非常好的建議,那就是----堅持。我必須不厭其煩地,一而再、再而三地,將助聽器從萁萁頑皮的小手中拿起來,再戴到她的小耳朵上。別看這短短不到30公分的距離,可是花了我和萁萁爸爸將近兩個月的時間,才成功地達成目的。其中包括了極大的耐心和強烈的挫折,幸好在雅文基金會茱蒂老師和蘇老師的指導督促下,加上我們準備要奮鬥到底的決心,當然更感謝我們的最佳女主角----萁萁的大力配合,終於大功告成!
其實對萁萁來說,這只是在她一連串學習之旅上的一小步,但卻是我和萁萁爸爸的一大步!需要學習的不只是萁萁,更包括了摯愛她的爸爸、媽媽、哥哥和所有關愛她的人。所幸的是,這趟旅程對我和萁萁爸爸而言,是一趟複習之旅,因為11年前,在我們發現大兒子--振宇有聽力損失問題時,我們曾經努力學習接受這樣的事實,同時更竭盡所能地幫助振宇。而現在,11年後的今天,我們陪伴的是振宇和萁萁,相信我們會走得更穩更好…….。
雖然家裡的兩個孩子都有聽力損失問題,光是克服這方面的教育困難就已花費了我和爸爸的許多心思。但我一直堅持一個觀念,其實教導振宇和萁萁,就和教導一般孩子的方法是一樣的,他們只是比其他孩子多了聽能方面的問題而已。就像振宇生性內向,每每遇到挫折,譬如說畫不好他的畫、看不到他愛看的卡通,他就會用哭來面對。我常在安撫他之後問他:『這樣哭完,圖畫就完成了嗎?卡通會再演一遍嗎?』他回答:『不會啊!』我又問:『那哭有沒有用?』他回答:『沒用!』我說:『那該怎麼辦?』他說:『再畫一次!』『下次早點開電視!』…..等諸如此類。
慢慢地振宇長大了,快滿12歲的他,現在只要一看到萁萁哭,他就會正經八百地對妹妹說:『哭!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喔!』但是現在我卻開始思索著要教他『在什麼時候哭?』
有一次,我帶振宇去看一場感人熱淚的電影時,我哭的像個淚人兒,突然我靈機一動,這不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教育嗎?散場時,我特別對振宇說:『當人們被感動時,就很容易掉眼淚。而且有時候媽媽壓力很大,心情不好的時候,也很容易哭。但是當媽媽哭完後,心裡會覺得很舒服、很平靜,就會打起精神再繼續努力。所以哭不是不好,而是看你在什麼時候哭!』
談到這裡,讓我不禁有一絲想法:父母是孩子人生的領航員。如果父母們認為孩子是有問題的,就對他特別的寵愛,其實這只會讓孩子的人格發展愈趨向不正常;如果我們自己都拘泥在自我主觀的意識裡,又處處設限地讓孩子只能生活在我們認定的框框裡,那孩子的未來可能無限寬廣嗎?這值得你我深思!因為父母的一舉一動,可都會影響孩子們的未來,不能不留意啊!
文/龔金葉(家長)
夜深了,在這夜闌人靜的時刻,看著躺在身旁的小寶貝(哲維),不禁回憶起哲維的成長路程。
那一年的中秋節,哲維才七、八個月大,因為發現他對聲音並無明顯的反應,心裡警覺不對勁,於是就帶他到長庚醫院做腦波檢查,結果證實是極重度聽力損失。當時心中久久無法相信與接受這樣的事實,懷著不死心及僥倖的心理,我帶著哲維到高醫、台北榮總檢查,結果都一樣。然而,我和外子仍無法相信這麼一個眉清目秀的小寶貝竟會是聽障兒!爾後一連串的求神拜佛,日子就這樣一天一天的消逝,心中亦只能無奈的接受現實了。
在哲維一歲半的時候,我們為他配戴了助聽器,希望能對他有稍許的助益,我們夫妻倆也開始積極找尋這方面的資訊與特教方面的課程。起初看著他配戴助聽器後並無明顯的效果,內心一片桎梏,就只能藉由讀唇的方式來教導他!經由在愛國國小上課期間,接觸到開刀植入人工電子耳的小朋友,發覺他們對聲音有明顯的反應及語言表達的能力,自此開始去瞭解何謂人工電子耳……。
經過一段日子,帶哲維到台南奇美醫院做了檢查與評估後,醫師建議為他開人工電子耳。在與外子考量結果後,才決定為他植入人工電子耳,那年是民國85年,哲維已經5歲了!戴上電子耳的哲維在經過一些聽能訓練後,已有啟聰的效益,光陰飛逝,我們卻面臨了哲維要上小學的難題,在考量哲維聽的能力,及在理解、表達、說話基礎都不穩定的狀況下,所以決定讓他緩讀一年。
終於開學了,懷著忐忑之心,我們讓哲維進了大東國小。新學校對哲維來說,樣樣新鮮。初入學的哲維,並無不適的吵鬧,這讓我心中踏實了許多。在進一步參觀了老師的教學方法及哲維與小朋友互動的情形,確時讓我對教育者﹝老師﹞的耐心與愛心有著無比的感謝。從一個牙牙學語、發音不清的小娃兒,到現在會"雜雜念念",真是一段艱辛的路程。走筆至此,除了心懷感謝外,我更有三願:一願天下身心障礙兒都能健康成長;二願更多愛心人涉足特殊教育界,教導這些小天使。三願我兒﹝哲維﹞長大後能對國家有所貢獻,則我心無憾矣!
小畫家:丁之伶 4.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