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覺障礙者是指聽覺機能永久性缺損,聽力損失在二十五分貝以上者。也就是不戴助聽器便聽不到平常一對一的說話聲,亦即所謂的重聽者或失聰者。
根據統計,先天性兩耳中、重度聽障的發生率為千分之二到三,其中三分之一屬極重度聽損。所幸其中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仍具有可利用的剩餘聽力,只要善加利用、使它不致萎縮,聽障孩童一樣可以聽、說。『聽覺口語法』最大特色即在利用「傾聽」學習說話並與人溝通,幫助聽障孩童真正用耳朵聽、用嘴巴說,晉身有聲世界,成為一獨立、參與、有貢獻的個體。
媽媽,你因為有照顧我的使命驅動你,支持你活下來!而我呢?我又為了什麼?
文/林芬玲(家長)
當孩子一出生時,我就從醫護人員口中得知孩子因為喉骨太軟,以至於有吞嚥上的困難;又因為他在母體時便缺氧,因此造成腦性麻痺的現象,將來可能會有智力發展上的問題。而在孩子即將滿周歲之前,竟又發現他有先天極重度的聽力障礙;發現他的心臟主動脈瓣下過於狹窄;發現他因血液的酸鹼值酸性過高,而無法長高,以至於已經四歲半的他,看起來卻只有兩歲的樣子。這一連串的震驚打擊,我真的無言以對,我的孩子竟然是個多重障礙兒!
我曾設身處地,想像自己如果是這個被判定是多重障礙的孩子,我會怎麼想自己的家人,和自己的未來?『媽媽,你因為有照顧我的使命驅動你,支持你活下來!而我呢?我又為了什麼?』我不要我的孩子有這樣的疑惑,所以我決定,我要比孩子更堅強!
我常想,如果一般正常的孩子要教一千次的話,我的孩子可能教上萬次都還不一定學得會,但我已經做好心理準備了!因為有做就會有機會,而有機會就有希望。因此當我覺得沮喪軟弱時,我也只能擦乾眼淚,繼續尋求無止盡的機會和希望,因為我絕不能放棄,絕對不能!
我常以一種拿槌子打土撥鼠的遊戲機做比喻來勉勵自己,想像自己是那被打的土撥鼠,而那不斷打在我身上的槌子,就是上天給我的挫折和磨難。不管槌得多兇多猛,我都只能笑臉相迎,四兩撥千金的躲過。因為『不被人打垮,不被天擊倒』已經成為我的生活目標了。
我有一個理念就是:我應該做孩子的公關。我應該告訴所有對我的孩子有疑問,或想要了解孩子的人,向他們解釋發生在我孩子身上所有的問題,包括疾病的起因、正確的治療和復健的工作。因為人們不了解,他們就會排斥、甚至害怕和我的孩子相處,相對地,我的孩子也因此失去了許多的學習機會。所以我積極地搜集相關的醫學資訊,並且參加『雅文基金會』所舉辦的任何課程,一有疑問我也會馬上向基金會老師或醫師們請教,尋求解答。我發現這對我非常有幫助,因為它讓我更了解孩子的問題,也讓別人更懂得如何幫助我的孩子。我真的感謝『雅文基金會』,和所有曾經幫助過我和孩子的人!謝謝您們!
文/張錦芳(家長)
當我正為一歲的萁萁不肯乖乖地戴上助聽器,而傷透腦筋時,茱蒂老師給了我一個非常好的建議,那就是----堅持。我必須不厭其煩地,一而再、再而三地,將助聽器從萁萁頑皮的小手中拿起來,再戴到她的小耳朵上。別看這短短不到30公分的距離,可是花了我和萁萁爸爸將近兩個月的時間,才成功地達成目的。其中包括了極大的耐心和強烈的挫折,幸好在雅文基金會茱蒂老師和蘇老師的指導督促下,加上我們準備要奮鬥到底的決心,當然更感謝我們的最佳女主角----萁萁的大力配合,終於大功告成!
其實對萁萁來說,這只是在她一連串學習之旅上的一小步,但卻是我和萁萁爸爸的一大步!需要學習的不只是萁萁,更包括了摯愛她的爸爸、媽媽、哥哥和所有關愛她的人。所幸的是,這趟旅程對我和萁萁爸爸而言,是一趟複習之旅,因為11年前,在我們發現大兒子--振宇有聽力損失問題時,我們曾經努力學習接受這樣的事實,同時更竭盡所能地幫助振宇。而現在,11年後的今天,我們陪伴的是振宇和萁萁,相信我們會走得更穩更好…….。
雖然家裡的兩個孩子都有聽力損失問題,光是克服這方面的教育困難就已花費了我和爸爸的許多心思。但我一直堅持一個觀念,其實教導振宇和萁萁,就和教導一般孩子的方法是一樣的,他們只是比其他孩子多了聽能方面的問題而已。就像振宇生性內向,每每遇到挫折,譬如說畫不好他的畫、看不到他愛看的卡通,他就會用哭來面對。我常在安撫他之後問他:『這樣哭完,圖畫就完成了嗎?卡通會再演一遍嗎?』他回答:『不會啊!』我又問:『那哭有沒有用?』他回答:『沒用!』我說:『那該怎麼辦?』他說:『再畫一次!』『下次早點開電視!』…..等諸如此類。
慢慢地振宇長大了,快滿12歲的他,現在只要一看到萁萁哭,他就會正經八百地對妹妹說:『哭!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喔!』但是現在我卻開始思索著要教他『在什麼時候哭?』
有一次,我帶振宇去看一場感人熱淚的電影時,我哭的像個淚人兒,突然我靈機一動,這不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教育嗎?散場時,我特別對振宇說:『當人們被感動時,就很容易掉眼淚。而且有時候媽媽壓力很大,心情不好的時候,也很容易哭。但是當媽媽哭完後,心裡會覺得很舒服、很平靜,就會打起精神再繼續努力。所以哭不是不好,而是看你在什麼時候哭!』
談到這裡,讓我不禁有一絲想法:父母是孩子人生的領航員。如果父母們認為孩子是有問題的,就對他特別的寵愛,其實這只會讓孩子的人格發展愈趨向不正常;如果我們自己都拘泥在自我主觀的意識裡,又處處設限地讓孩子只能生活在我們認定的框框裡,那孩子的未來可能無限寬廣嗎?這值得你我深思!因為父母的一舉一動,可都會影響孩子們的未來,不能不留意啊!
文/龔金葉(家長)
夜深了,在這夜闌人靜的時刻,看著躺在身旁的小寶貝(哲維),不禁回憶起哲維的成長路程。
那一年的中秋節,哲維才七、八個月大,因為發現他對聲音並無明顯的反應,心裡警覺不對勁,於是就帶他到長庚醫院做腦波檢查,結果證實是極重度聽力損失。當時心中久久無法相信與接受這樣的事實,懷著不死心及僥倖的心理,我帶著哲維到高醫、台北榮總檢查,結果都一樣。然而,我和外子仍無法相信這麼一個眉清目秀的小寶貝竟會是聽障兒!爾後一連串的求神拜佛,日子就這樣一天一天的消逝,心中亦只能無奈的接受現實了。
在哲維一歲半的時候,我們為他配戴了助聽器,希望能對他有稍許的助益,我們夫妻倆也開始積極找尋這方面的資訊與特教方面的課程。起初看著他配戴助聽器後並無明顯的效果,內心一片桎梏,就只能藉由讀唇的方式來教導他!經由在愛國國小上課期間,接觸到開刀植入人工電子耳的小朋友,發覺他們對聲音有明顯的反應及語言表達的能力,自此開始去瞭解何謂人工電子耳……。
經過一段日子,帶哲維到台南奇美醫院做了檢查與評估後,醫師建議為他開人工電子耳。在與外子考量結果後,才決定為他植入人工電子耳,那年是民國85年,哲維已經5歲了!戴上電子耳的哲維在經過一些聽能訓練後,已有啟聰的效益,光陰飛逝,我們卻面臨了哲維要上小學的難題,在考量哲維聽的能力,及在理解、表達、說話基礎都不穩定的狀況下,所以決定讓他緩讀一年。
終於開學了,懷著忐忑之心,我們讓哲維進了大東國小。新學校對哲維來說,樣樣新鮮。初入學的哲維,並無不適的吵鬧,這讓我心中踏實了許多。在進一步參觀了老師的教學方法及哲維與小朋友互動的情形,確時讓我對教育者﹝老師﹞的耐心與愛心有著無比的感謝。從一個牙牙學語、發音不清的小娃兒,到現在會"雜雜念念",真是一段艱辛的路程。走筆至此,除了心懷感謝外,我更有三願:一願天下身心障礙兒都能健康成長;二願更多愛心人涉足特殊教育界,教導這些小天使。三願我兒﹝哲維﹞長大後能對國家有所貢獻,則我心無憾矣!
小畫家:丁之伶 4.6歲
根據美國智能不足協會之定義,心智障礙是指在發展期間(自受胎到滿十八歲),智力功能顯著低於常態,同時伴隨有適應性行為方面的缺陷。當我們說一個人是心智障礙者時,就是說他在學科學習和處理日常生活以及對週圍事物的了解和環境的適應能力方面,比同年紀的同伴顯著的緩慢。
每一位心智障礙者的成因和能力程度都不一樣,彼此之間差異也很大,因此他們需要各種不同型態的服務措施來配合個別的需要。
文/心智障礙者母親 馮碧華〈心路基金會董事〉
哥哥凱迪在一歲九個月時罹患腦炎,導致全身癱瘓。自此多年以來,每天晚上我幾乎花上大部分時間在幫忙凱迪做復健。敏感的弟弟承迪在兩歲多時,有一天晚上突然冒出一句話:「凱迪是媽媽的心肝寶貝,承迪是保母的心肝寶貝。」令我如夢初醒。
於是,在每當幫凱迪做完復健,我就告訴承迪:「喔!該你做復健囉。」他就會開心的跟著凱迪一樣在復健球上翻身、跳躍、搖擺、旋轉,在滾筒上體驗媽咪是如何訓練哥哥抬頭,接著又站在站立架上被固定住,看完十分鐘的電視。這一切哥哥的玩意兒,都比自己的玩具好玩多了。有時,我會讓他體驗當殘障者的滋味,與哥哥凱迪角色互換,像有次在抱著承迪的時候,故意裝作不動,然後牽著凱迪的手,拿了玩具在承迪身上打一下,他馬上反應:「媽咪!怎麼可以欺負我?」我抓住機會回答他:「那你有沒有趁媽咪在忙得時候偷打凱迪呢?」他默認了。
以正確的引導取代責難,兄弟兩在成長的過程中,才能只有愛的加分。記得在承迪小學三年級時,我脫口而出一句話:「怎麼辦?凱迪越來越大,有一天媽咪老了就抱不動他了。」承迪回答:「媽咪,還有我呀!我會長大的耶,你忘了嗎?」這一句溫馨的話讓我感動至今……。
殘障孩子的手足只要經過父母正確的引導,在一個充滿愛與關懷,沒有歧視與惶恐疑惑的環境中成長時,他就能學會「每一個人的存在,都有一定的價值」,然後在面對與一般人不同的手足時,也才能以一顆平常心侃侃而談:「他不重,他是我兄弟。」
文/張美英〈心路基金會提供〉
孩子:
今天是你十七歲生日,看你笑嘻嘻的唱著生日快樂歌和爸爸一起吹蠟蠋、切蛋糕,媽媽忍不住眼淚串串滴了下來!
你的個兒已經比媽媽高了,但是奇怪的手勢、瞇眼、搖頭的動作,嘴裡不清楚的咬字,配上天真無辜的表情,任誰也看不出你已是啟智學校高中二年級的學生了! 自你二歲半被診斷為自閉症兼智能不足之後,全家天天處於備戰狀態。在經歷過求神卜卦的日子,終於認清:要學習如何與你相處,希望你能早些學會說話、不要撞頭、咬人、摔東西、亂發脾氣,能瞭解別人的意思,也能表達自己的想法,希望你儘可能和平常的小孩有一樣的發展。一天24小時,一刻也無法偷閒,除了北上台大醫院兒童心理衛生中心求助外,看書也是另一救急的方法。所以兩個姊姊被逼著也一起加入,輪流陪伴、照顧這個精力旺盛的過動小子!
十餘年的時光匆匆過去,你從單音到可說完整的句子,從仿說到回答簡單的問話,認識的國字也近三百多個,溜冰、游泳難不倒你,倒垃圾、曬衣服是你例行的工作,騎腳踏車四處溜逛更是你發洩體力的一種方式。有了好片子,還陪媽媽看場電影,去百貨公司逛逛也是你經常的要求(只因想坐海盜船)。整天笑咪咪的,彷彿天塌下來都有爸媽抵擋著,怡然自得一切沒煩惱!
可憐的爸爸與媽媽卻增添了許多白髮,與更多的包容和耐心。兩個姊姊也未曾缺席,課餘之暇帶你參加園遊會、同學會,從不介意朋友的眼光:那個搶別人杯子,站在鏡前拍手又叫又跳,口齒不清、大模大樣的傻小子就是「我的弟弟」!有時媽媽心疼姊姊的勇氣,忍不住說:「你們自己去玩吧!不要帶他去了。」姊姊還會回答:「沒有關係啦!實在太吵的話,我會先帶他回來!」
爸、媽愛你,十年如一日,從未減少與變動,尤其你不定時發作的癲癇,更讓爸﹑媽時時揪著心。即便如此,仍舊持續不停指導你,對你也一直深具信心,總認為你一天會比一天進步。
孩子,你知道你有多幸福嗎?全家把你當寶貝,疼你、愛你、教你,只是:你長得那麼快,學得那麼慢。爸媽老了,怕跟不上了。沒有爸媽的日子,你怎麼辦?我們不能把責任丟給姊姊。雖然媽媽很清楚你將來沒有辦法和一般人一樣獨立成家就業,但是有能力在專人協助下,做簡單重覆性工作及過團體生活。所以這些年,爸媽和其他家裡有一樣寶貝孩子的爸媽共同努力,希望能有多一點這樣的家園讓你們活得快樂、自在、有尊嚴,那時爸媽要離開世間才能閉得上眼,了無牽掛。
孩子,你自己也要爭氣。讓我們一同努力!
媽字 1999.7.20
文/心智障礙者家人 陳大嫂(心路基金會提供)
是誰說過一句話:「我是做了爸爸之後,才學做老爸的。」記得在十年前的一個秋天,我家大小姐阿意申請進入心路社區家園,那是一個小型的社區化成年心智障礙者安養家園。報到當天,張老師請她用濕布把分配的居處擦一下,她大小姐當面就說不幹,不要住那裡,要跟老媽回家。
不知我婆婆當時母女連心的感受是什麼,做嫂子的我,當時真是又急又窘……。難題來了,洋相來了!然而小姑她是弱智呀,於是急急和我婆婆溝通——要理智,不要感性,更不要意氣用事。這對承受太多關懷的阿意是一個機會,從小我婆婆給她愛太多,也照顧她太多,這不但使她失去學習和磨練的機會,也使她缺少一份接受挫折的能耐。過度的關愛和過度的忽視,對她其實都不好。
接受團體生活是一個機會,在老師專業的輔導與訓練下能使她成長,因此我婆婆縱使有萬分不捨,也不能任我小姑失去此一受教機會,即使當時的她已經40歲了。 幾個秋冬寒暑過去之後,過團體生活的大小姐是不一樣了。在老師教導下,烹飪方面,阿意會削皮、切塊,斜刀塊喔,會端湯上桌和洗碗;清潔方面,會洗衣、拖地。
耐著性子做乏味的手工加工(其實,她手工還可以,只要她高興……),總之,她知道工作和錢的關係。這樣一來,我們總算比較放心了。
文/智障者的媽媽
因為醫生的誤判,造成生產太久,害得我雙胞胎兒子腦部缺氧,老大2,020公克,老2,000公克,送進保溫箱一個月,出院回家還是一樣,一點也沒長大,就這樣成了重度智障兒。
進國小的前幾年,就是我心裡交戰的時刻。四肢正常的他們,怎會是那麼笨的小孩,到四、五歲時才能開始學1、2、3、ㄅ、ㄆ、ㄇ。我是想盡各種方法來教他們,無奈也是沒用。到八歲將入學時,也不知該給他們去讀書還是不要,因為生活無法自理,國小又沒特殊班。即使有特教班,老師也大部份是代課老師(不是特教老師),怎能受到好的照顧?考慮再三,自動慢一年入學。
九歲時不得已還是送到學校去,多方和老師配合,還好適應得不錯。要升上二年級時,因為學業很多跟不上,只好要求再重讀一年級,因此一年級讀了二年。國小畢業,順利的進了啟智學校國中部,然後高中部。
到高中畢業後,社會的適應性以及身心成熟度都還不夠,根本無法自力更生,但接下去的教育就已結束。雖然有職訓中心,那也是一年的短期訓練,效果如何,不得而知。政府也不會去關心他們是被關在家中或者到街上亂跑,或者被送到教養院去,任其自生自滅。多少智障者過著與世隔絕的日子,有誰知道,我們真是無語問蒼天。
2000年11月15日
文/蔡媽媽
從暑假愷安有機會加入心路青年合唱團(專為心智障礙青年而設)後,隔週三陪他去練唱也成了我的開心之夜。在那兒,我看到了天使。不是一個,而是好多、好多!
大孩子們白天有些在外面工作,下了工匆匆趕來。這一晚大家忘情的歡唱。間或聽到有人開懷大笑,要不就是某人靦腆的紅著臉爭著舉手準備獨唱。
颱風夜,敬祥從汐止家樂福店下了工趕來會堂。一看見同學志祥的媽媽,他從包包裡拿出一個麵包,還有小心摺疊的廣告折價券送給她。我問這是怎麼回事?
敬祥一臉認真的告訴我:「因為志祥媽媽在上次旅行時當志工對我們很好。人要有感恩的心。我買了三個麵包,剛剛吃了兩個,這個特別留給志祥媽媽的。」
文文視力似乎不良,走路不穩,跌跌撞撞使我擔心又有什麼東西會絆倒她。她的看譜能力我不清楚,但是聽老師唱過一遍的歌詞,她馬上八九不離十,全首唱出來。
我被她的絕對專注與記憶力震懾了!
當她站出來昂首獨唱時,頭頂上的日光燈似乎更亮了。還有老媽媽陪著來的懷安,她清亮的歌聲總讓我馬上按下錄音機的按鍵。我家的愷安則是合音天使——大伙兒唱時,他追每一句的最後幾個字——唱得搖頭晃腦,高興極了。那晚,愷安竟勇敢的舉手說要到前面獨唱。
我大吃一驚,行嗎?還好,在黃老師幫忙下唱完一首歌。眾人毫不吝惜的鼓掌加油。原來兒子是特地為了當天生日的我,而到前面去獻唱的。
星期三的晚上,我總是特別快樂!
文/于媽媽
民國77年,我兒群群已五歲了還不會講話,雖然二歲半被鑑定是自閉症,也開始懵懵懂懂的學些皮毛,教他發音,改他大小便習慣,拘束他自己又哭又叫、撞牆咬自己的一些怪行為。可是總也不清楚什麼是自閉症,所以除了求醫以外,就虔誠的求神問卜。只要聽說那裡有靈驗的奇蹟,就不管路途遙遠,披星戴月,抱著渺茫的希望,以朝聖的心情去聆聽因果,或對未來的指示。
有師父說,這孩子時辰生錯了,所以做不成人。有老師說,祖墳風水不對、沖到了。有仙姑說,這是星宿下凡,要好好照顧。有人排紫薇斗數,有人看八字。總而言之:此子非凡人也!
看他俊秀的臉蛋,慧黠的雙眼,豐潤的嘴唇,嗯!的確也讓人不敢有所懷疑。只是稍等五分鐘,瞇著眼、晃著頭、玩著手、跳著腳,嘴裡伊伊呀呀發著怪聲。這是怎麼一回事?!
雖然有時怨嘆「為何不到環境優渥且有地位的家庭去,可受到更好的照顧」、「蒞臨我家,讓我們捉襟見肘、苦不堪言」,但仍珍惜與他相處的機緣。人生旅程總有一些不能掌握的事發生,接下來就看如何接招應付。
家有這樣的寶貝,不愁沒人陪,不愁沒話題。你瞧,不管星期假日,一樣準時起床,嘴裡喋喋不休要上學。為了配合,你就不能睡覺,趕緊起床做運動。也許家門口走走、公園散步、附近學校操場跑一圈等,捨命陪公子,否則這一天吃不完兜者走!年歲漸長,有時真不想動、真懶得學,可是情勢逼得你爬山、游泳、跑步、學電腦、看書,讓你忘掉年齡、忘了煩憂,像套上韁繩的老牛只顧低頭拼命往前衝。家長碰面時談到孩子的趣事、雜事,似乎永遠也聊不完!
這十餘年來,雖然讓我們心力交瘁,但從孩子身上真是體會不少。親情、友情,真假立辨;喧譁、寂靜,景況分明!但凝聚家庭的力量,並學習以更寬闊的心與更多的同理去處世待人,卻是珍貴的報酬。所以禁不住感謝上天「送了一份最好的禮物——我兒」!
在胚胎早期發育時,嘴唇部分是由兩側組織漸漸往身体中線連結起來。如果在這連結的過程中有一些差錯,而不能照預定的進度達到連結時,就會產生各種不同部分的裂縫。
唇顎裂雖然是先天性缺陷中最常見的一種,卻是所有先天性缺陷中最可治癒的一種。患者智力能力的發展幾乎不受影響,只要及早接受整体醫療照顧;患者將早日康復,成為身心健全的個体。
文/許美惠 媽媽
與妳共處一年不長不短的日子,我們終於一分為二,妳響亮的哭聲劃破初春午後的 寧靜,綠綠的布厚厚的裹著妳白皙的小臉,我的心也緊緊地被鎖在布裡,淚........深深的刻在臉上。
漫長的一年比不上這三個月的煎熬,而最後這兩個小時的等待竟比三個月更難挨!隨著手術室大門的一關一閉,我的心一上一下,雙手掔握著金剛經,嘴裡不停的唸著「阿彌陀佛」,裹住妳的依舊是綠綠的布,妳白皙的小臉輕輕抽動著,不敢用力呻吟,淚........再次爬滿我的臉。
這樣的際遇,妳我都不願意,妳將集三千寵愛於一身,特別的愛給特別的妳,也許妳會忘記疼痛,而我卻刻骨銘心!
有位老師說過:「小孩子並不一定要考一百分,考九十八、九十九分反而好,因為藉由這一、兩分的不完美,讓孩子瞭解人生還有更多需要追求的。」我會一直記得,也希望妳銘記在心。
月圓固然美麗,照亮漆黑的天空,但上弦月也同樣在夜空中放光芒,指引你我回家的路。
文/莊長賢 爸爸
話說從前……
就如同每一個家長般,孩子永遠是父母身上的一塊肉…。一個閃亮的星星。
淑玲和我是在懷他七個月時,才知道我們的小智翔是唇顎裂。 那時有如晴天霹靂般, 給我們夫妻倆無比震憾,他是我們千盼萬盼等了七年的寶貝。我們的生活起了一百八十度的改變,.. 淑玲由原先快樂孕婦,變成眉頭深鎖的怨婦, 我那處女座的個性, 更是讓我覺的上天再戲弄我們……但我與淑玲沒有多少時間,因為我們知道越是知道越多的醫療資訊, 越是可以提早作準備。
期待未來……
曾經偶然間,在馬路上,在上班時,在超級市場買菜時,不經意時, 會發現有唇顎裂青少年低著頭,是否是怕別人知道他們是唇顎裂呢?多少次想要去問他們, 是否會埋怨他們的父母把他們生的和別人不一樣 ?是否會埋怨上天是對他們是多麼的不公平一樣 ? 我曾想過我的翔翔長大後是否也會這樣呢?心中一股衝動想要告訴他們『你們的父母是多ㄇ愛著你耶』『沒有甚麼大不了的…只要你有本事與能力,一樣可以出人頭地』!!!
醫學科技的進步, 一日千里. 人與人的『心』的距離確沒有像網際網路把人拉的越來越近, 願慈悲的神,能保佑有那一天能使病人沒有苦痛,人與人間之傲慢與偏見能因愛而化解....
文/劉鈺玲
淳安,當醫生阿姨問媽媽要不要做"唐氏症寶寶"的檢驗時,媽媽回答說如果檢驗出來是唐氏症寶寶,媽媽還是會把你生下來,結果,醫生阿姨說,既然這樣,就不用檢查了。因此,你是不是已感覺到媽媽有完全完全全接納你的善意,所以,後來兩次的超音波檢查,你都故意用手把嘴遮起來回應,以便查不出唇顎裂情形,而讓媽媽渡過平靜的懷你過程!所以,淳安,媽媽真的好感激你,因為你從在媽媽的肚子裡,就善體親心,善解人意。
也因此,當媽媽一陣用力把你生出來,接著醫生阿姨說:"是個雙側唇顎裂寶寶"並把你抱到媽媽眼前時,媽媽當時雖然無任何唇顎裂有關的概念,不過,當時媽媽的心裡只有著"嗯!有點像爸爸呢!媽媽一定盡我所能幫你"。
可是淳安,你知道嗎?從你動補唇手術,補顎手術到你現在快滿四歲的語言關察,這一路走來,媽媽深深覺得,原來你應是上天蒼為憐憫一位需要重新瞭解人生的為人母者,所派來的天使,因為媽媽從你那裡得到的回饋甚於媽媽為你所作的付出。淳安,你的加入,讓媽媽有機緣停下腳步作細細的回想,回想媽媽這一直都為自己著想,為自己盤算的人生----包括為了取得學位,而如何按部就班的完成相關學業,為了謀得好的職業而不懈不怠的參加國家考試取得考試及就業資格,為了有舒適的居家生活而汲汲營營的營生,為了工作上的成就而在職場上不斷的打拼。媽媽似乎忘了人生除了自己之外,還有其他的人,其他的事及其他的物,他們似乎只是媽媽生命中不斷飛逝的景物,都未曾讓媽媽片刻停頓駐足予以關心。
因此,淳安,媽媽真的要在次感謝你,因為你的加入,讓媽媽有機會中斷為自己打算的心思,而看到一位遠渡重洋在異地為異國人服務數十年,悲智雙全的羅爺爺,以及因著他的德能感召,所展開來視病如親,醫術醫德兼備的醫療團隊,不計艱難犧牲奉獻支援落後國家的跨國醫療,以及堅固,穩定,全力幫忙個個家庭的義工爸爸媽媽。從他們那裡,媽媽對你的醫療過程充滿信心,你的身心事項獲得很多幫助,更重要的,從他們身上,媽媽看到了,他們個個有著一顆顆隨時隨地想要幫助別人的心。喔!淳安,這就是人生最崇高的品德表現,而我們又是何其有幸能因緣際會的參與這最善的演繹,所以,媽媽真的由衷心懷敢感恩,也默默於心裡立志效法學習。
因此,在次謝謝你,淳安,謝謝你讓媽媽有機會重新調整未來的人生目標,讓媽媽的人生價值定位,這一切都是因為有你,因為你"許"了媽媽一個未來,謝謝!
文/羽庭
愛在哪裡?愛在每一個人的心中,要自己去挖掘,心中有愛,才會人見人愛。
媽媽為我們洗衣煮飯、教我讀書寫字……等,在我心目中,媽媽您很偉大,您的手臂就像被窩一樣溫暖。
媽媽您的微笑就像盛開的花朵,綻放我心中,比什麼都安慰。媽媽,我愛您!
1995年,「平安之歌女聲三重唱」在吳月雲團長的號召下正式成立。五年多來,三位為人母親的視障歌者的歌聲,不但感化過監所的收容人、撼動過校園中的青少年;關懷撫慰的歌聲,也曾深入各個社區、文化中心、醫療院所、地震災區、安養中心等等場所,為受創心靈也為愛樂者演唱。1999年5月,她們更受邀赴美進行慶祝母親節巡迴演唱會。
2001新世紀的母親節慶裡,三位視障媽媽同聲說:我們希望為母親祈福,不僅為身心障礙朋友們偉大的母親,也要為全天下慈愛的母親。喜愛音樂的朋友們,請不要錯過5月10日(台北)、5月18日(台中)這二場雅俗共賞,為母親、為鄉土而唱的「咱的母親咱的夢」,平安之歌演唱會。(詳情請看「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者藝文推廣協會」網站)
文/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者藝文推廣協會
現為平安之歌女生三重唱團長兼第一女高音的吳月雲,原為台南神學院主修聲樂資賦優異的學生,在學期間已經常受邀至各地演出。自幼照顧她、愛護她的惠明盲校陳淑靜校長,以及她的恩師劉朝惠老師,已為她描繪好送她出國進修研習聲樂的藍圖,希望這一顆隱藏在黑暗中的寶石能成為明日之星。
也許上帝另有祂的旨意吧!當充滿希望的崇高理想,漸漸顯出輪廓時,晴天霹靂的一擊,祂毫不留情的敲碎了這場夢:父親病危需要龐大醫療費用的殘酷現實,逼使她不得不休學,且立即投入按摩工作,以分擔家庭經濟!
壓傷的蘆葦它不折斷,將殘的燈火它不吹滅。二十年無歌的歲月是她用愛與關懷回饋父母養育之恩,以及教養子女健康長成的代名詞。如今她終於重新找回自己的最愛,與摯友同唱著動人的生命之歌。
文/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者藝文推廣協會
朱萬花是平安之歌女聲三重唱的第二女高音。魔羯座,出生於南投縣中寮鄉偏遠山區,自幼因家境清寒且體弱多病而輟學,但仍擁有「努力、認真、熱心、堅毅」的人格特質,因而以自修和參加各類研習,彌補了輟學的遺憾,且至今仍保持學習、向上的心。在少女情懷總是詩的青春年代,寫作班、音樂班、合唱團等研習機會,為努力進取的萬花,養成文學創作編輯、藝術表演活動規劃、廣播節目製作主持、歌唱表演等技能。先天的視力障礙使萬花只能模模糊糊看見這世界的景象,但因為用心,萬花卻能敏銳的感受人間冷暖!
萬花的愛情觀是很浪漫的,也是很務實的。二十二歲那年,有情人終成眷屬,萬花同有為的視障青年︰薛祥文,步入婚姻里程。現育有二女、一子,家庭和諧美滿,與婆婆同住,長女、次女均已入小學就讀,成績優異;幼子也將入學。婆婆成為家庭中的的守護神,孩子們竟也漸漸成為雙親的眼睛。三代同堂,雖然生活有些艱辛,卻充滿互助、和樂的溫情。
十六年的婚姻生活,萬花必須扮演賢妻、賢媳、良母和職業婦女的角色。這些歷練將原本個性軟弱、缺乏自信的敬業按摩師,磨練成身兼數職的藝術表演者及藝術行政工作者。1995年冬,萬花為了改善視障者的就業環境和自己的家庭生活,毅然決然的放棄了二十年的按摩工作,轉而從事藝術及傳播工作,現為「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者藝文推廣協會」秘書長、兩個電台公益節目製作及主持人、知音二重唱團員,及平安之歌女聲三重唱次女高音等。
這一段轉換人生跑道的歷程,有數不盡的辛酸血淚,但卻有著更多來自社會各界熱心人士給予的溫馨鼓勵。所以萬花說她一定要繼續為身心障礙者而唱、為社會黑暗角落而唱、為社會健康祥和發展而唱,更希望邀請所有愛樂、愛社會及關懷弱勢族群的各界熱心人士,能給身心障礙專業技師,更多服務社會的就業機會。
文/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者藝文推廣協會
吳蓮女現為平安之歌女生三重唱的女中音。自幼於台中私立惠明盲校就學期間參加合唱團,學習態度認真、音色渾厚、音感極佳,表現傑出。但由於家境貧寒,國中畢業後,沒能進入音樂科系繼續進修,是其一生最大的遺憾!婚後細心教養子女,且競競業業地與夫婿共同創業,雖然家庭幸福美滿,但隱藏在內心深處那一股愛樂的赤誠,卻未曾減損,甚至經常於午夜夢迴時,唱起童年的歌、童年的嚮往。
因著平安之歌的成立,使她愛歌的夢想得以實現。也充分發揮了虔誠基督徒願意散播歡樂、散播愛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