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印象中的精神障礙患者,往往都是最不好的一面,其實精神疾病的範圍很廣,不同疾病的病況嚴重度也不同。罹患精神疾病的病友中,多數病友在規則治療下,病情十分穩定並能夠正常規律的工作。在步向康復的過程中,由於受疾病的影響,有些人可能無法完全勝任工作上的要求,但是他(她)們仍然十分希望可以有工作的機會。而適度的工作,正可以增加自信心及成就感,有助於患者穩定病情,並避免能力退化。
為協助精神障礙者的治療與復健,提升其獨立生活自理的能力,同時加強精神障礙患者職能工作訓練,習得一技之長,輔導其就業並發揮所長對社會有所貢獻,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與台北市政府勞工局共同推展下,於1999年9月為精神障礙患者成立了「心靈舖子」咖啡屋職能工作坊,以協助精神障礙患者回歸社區,並安排病情穩定的精神障礙患者進行工作訓練,提供他們更多的實際工作經驗,讓患者更進一步地回歸到社區中工作,成為對社會有所貢獻的生產者。
在仁愛醫院「工作訓練就業輔導組」陳淑芳組長以及同仁的積極任事下,繼位於院內僻靜角落的心靈鋪子咖啡屋開張後,2002年8月,更在人潮蜂擁的醫療大樓二樓成立心靈鋪子鮮果吧。光鮮的賣場、可口的餐點以及水準以上的服務,其實是由許多學員及指導者分成數個團隊,一步一步的辛苦訓練、學習所累積出來的。朋友們,有空記得去坐坐喲!
文/陳淑芳
一般人印象中的精神障礙患者,往往都是最不好的一面,其實精神疾病的範圍很廣,不同疾病的病況嚴重度也不同。罹患精神疾病的病友中,多數病友在規則治療下,病情十分穩定並能夠正常規律的工作。在步向康復的過程中,由於受疾病的影響,有些人可能無法完全勝任工作上的要求,但是他(她)們仍然十分希望可以有工作的機會。而適度的工作,正可以增加自信心及成就感,有助於患者穩定病情,並避免能力退化。
為協助精神障礙者的治療與復健,提升其獨立生活自理的能力,同時加強精神障礙患者職能工作訓練,習得一技之長,輔導其就業並發揮所長對社會有所貢獻,台北市立仁愛醫院與台北市政府勞工局共同推展「台北市身心障礙者就業基金補助計畫」,於1999年9月為精神障礙患者成立了「心靈鋪子」咖啡屋職能工作坊,以協助精神障礙患者回歸社區,並安排病情穩定的精神障礙患者進行工作訓練,提供他們更多的實際工作經驗。如此除了對病情有所幫助,可減輕照顧者的負擔外,也希望能藉此讓患者更進一步地回歸到社區中工作,成為對社會有所貢獻的生產者,而社區的民眾在見到精神患者和一般人一樣,能正常與穩定、努力的工作,更能促進其接受精神障礙患者,改變以往將他們視為「不定時炸彈」的刻板印象。
「心靈舖子」咖啡屋裡,除了有媲美各大名店的「好咖啡」外,還有風味獨到、絕無僅有的特製餐點及果汁,另外為提供精神病友及顧客之心靈關懷與照護,推廣讀書風氣,由九歌、天下文化、立緒、張老師、智庫、遠流等出版社共同捐助的心靈關懷叢書,也賦予職能工作坊更多元化的服務。
另外,您想知道什麼樣的音樂可以讓人心曠神怡?您想知道什麼樣的書籍能使紊亂煩雜的心沉靜下來嗎?在您忙碌的步調中擁有獨處的空間是不是已成為一種奢侈的享受了呢?你是累了!到「心靈舖子」咖啡屋歇息一下,為自己的心找個家吧!
台北市立仁愛醫院的「心靈舖子」咖啡屋已經開幕正式對外運作囉!竭誠邀請您呼朋引伴來光臨,順便也為努力接受新挑戰的成員們打打氣吧!
1999.9.
「心靈舖子」咖啡屋職能工作坊,自1999年9月開幕到現在即將滿十個月囉!
「心靈舖子」咖啡屋的工作人員皆為精神病友,他們之前或因病導致部分功能退化或因遭受誤解而被社會所排斥,因此他們無法和一般人一樣擁有平等的工作權,漸漸地他們失去了以往的自尊與自信。
現在他們定期服藥病情穩定,同時接受了咖啡屋的工作訓練與人際互動課程的加強,每位學員皆認真投入、積極努力,他們期待有朝一日能走出自己,揮別以往的退縮與孤僻,當然更熱切地希望能將自己的一技之長貢獻社會,重新再出發,因此需要您的支持和鼓勵。
所以期待企業體給於精障病人一個工作機會,讓他們也能和一般人一樣擁有平等的工作權,擁有一個值得期待和奮鬥的未來。
2000.7.
(本文作者為台北市立仁愛醫院工作訓練就業輔導組組長)
文/吳振龍
「精神障礙」是所有身心障礙障別中,最慢被納入身心障礙者保護法的障別(民國86年),加上一般人長期對精障者有「危險性」、「不定時炸彈」的刻板印象,所以精神障礙者及其家屬長期生活於陰影中,權益被忽視。
站在一個醫師、一個助人者的立場,由於親眼見到社會對精障者缺乏包容及接納的情況下,有些病患就醫被延誤、被排斥,家屬更是耗費相當多的心力來照顧病患,所以期待自己能為精障病人及家屬盡一點力。基於此份信念,台北市立仁愛醫院自民國88年起向台北市政府勞工局申請「身心障礙者就業基金」,連結資源為病患推展一系列的就業服務方案,期待藉由這些方案能鼓勵病患走出家庭,參加工作訓練學習一技之長,增加他們的自信心,提昇他們自立謀生的能力,早日回歸社會,降低家屬的負擔及整體社會的醫療成本。
目前臺北市立仁愛醫院推展之就業方案,已陸續為精神病友成立了「心靈鋪子」咖啡屋職能工作坊、咖哩雞烹煮團體、義大利麵烹煮團體、點心團體基礎班、點心團體進階班等各式各樣的實習操作團體。民國91年7月份起,本院更為精神病友建構了另一個更接近外面職場的庇護性職場——「鮮果吧」訓練場,以讓更多的人接觸、接納精障病人,並提供病友做更多元化的工作訓練。
另外外面職場就業的部分,本院於89年中,便率先和企業體-全家便利商店簽訂僱用精神障礙者的契約書,約定每年固定聘僱精障病人五位以上,目前藉由此管道已陸續有多位學員成為便利商店的店員了,在此也感謝全家便利商店對精障者開放工作機會。
一般人面對精神障礙者,往往心生畏懼與疑慮——「他們危險嗎?」、「他們可以工作嗎?」其實精神病人和心臟病人或高血壓患者一樣,只要穩定服藥,不僅可以正常生活,而且穩定工作,甚至經過短暫的工作訓練後,可以和你我一樣,成為老闆眼中不可多得的優秀員工!
所以藉此機會呼籲,精神疾病和病人並不可怕,有病找醫師便可以得到治療。病人藉由工作訓練,他們便可以成為職場上有產能的生力軍,企業體開放工作機會,接納更多的身心障礙者,他們便會是努力工作的好員工。
2002.11.
(本文作者為台北市立仁愛醫院院長)
文/許豪沖
台北市立仁愛醫院精神科在院長的大力支持及各相關科室的幫助下,努力為我們的病患爭取更多的福祉與進步空間。這幾年下來包括精神科日間中心的成立、各專業人力的補充與在職進修、以及門診治療的多樣化,我們可說是有了一定的成績。從門診服務量的穩定成長,可看出我們的耕耘逐漸獲得越來越多市民同胞的肯定。
但我們並不以此自滿,近三年多來我們更在北市勞工局的大力支持下,逐漸發展出我們仁愛醫院特有的就業輔導訓練模式,先後依此模式架構了「心靈鋪子」咖啡屋以及「鮮果吧」,這些都是我們訓練病友工作的模擬職場。以下,我想利用這個機會,把我們就業輔導的理念與做法,簡單地向大家介紹。
過去,精神病患在大眾的心目中,常常是退縮、缺乏能力、言行怪異與危險的一群人。雖然很多人知道這些都是以訛傳訛的偏見,但人類最麻煩的就是明知道是偏見,卻還是有意無意地排斥、抗拒、貶抑。一直到有一天,自己(或親友)不幸成為所排斥貶抑的對象時,才深深了解箇中的痛苦滋味。而這些社會中廣泛流行的偏見,不但造成精神病患的延誤就醫,也造成病患復健上的重重困難。所以,雖然就業輔導的服務對象是慢性精神病病友,但其實我們的就業輔導員(以下簡稱就輔員)還要幫助病友跟所有可能接觸到的人或團體溝通,促進周圍人們對病友的了解,以降低偏見對我們精神病友的負面影響;這其中包括家人、雇主(院內與院外)、相處的同事等等。
另外,精神病患在回歸社會之前,需要先接受完善的醫療照護、日常生活訓練、以及人際互動等團體治療,以恢復其因疾病而喪失的功能。因此我們大都建議初期以日間中心的治療為主。之後我們就輔員再透過與醫療團隊的緊密合作,協助病情穩定的病友開始回歸社區的準備。透過詳細設計的課程、實務的見習與反覆操作、以及不厭其煩地提醒輔導,前後經過一年以上的輔導訓練後,病友(當我們轉介病友進入訓練課程後,我們就會稱之為學員,以強調其學習的任務並淡化其疾病角色)的病情穩定度、人際關係、社會適應力與自尊自信,都有明顯的提升。
更重要的是,我們的醫療團隊透過就輔員的加入,能夠更完整地照顧到病友回歸社會的需要,也真正讓病友可擺脫殘障的、被照顧的弱勢地位,而重新獲得獨立的、有貢獻的生產者角色。直到筆者為文的今天,我們已經組織一個就業輔導團隊,包括五位就輔員與一位計畫承辦員,成為我們科裡為數最多的專業工作者。在此我要特別謝謝他們的努力付出。
最後,我個人有些心得想與諸位共勉: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其實獲益最多的人往往是自己。而這也是我們團隊共同努力的理念。希望過去曾經幫助過我們的所有朋友,都可以繼續給我們更多的提攜指教,讓我們仁愛精神科可以逐漸茁壯,也能夠為病患帶來更多更好的服務。
2002.8.
(本文作者為台北市立仁愛醫院精神科主任)
文/謝品中
誰說小麗是神經病,小麗是我們全家便利商店的模範店員!
對一個便利商店的經營者來說,在現今的社會裡要找一個工作勤奮又努力,而且遵守規定、配合度又高的店員,幾乎可說是可遇不可求的事。便利商店的服務形式不僅勞動量大,比起其他服務行業待遇也不高,加上現在的年輕人怕吃苦,所以流動性大成為一個普遍的現象。
得知公司徵召身心障礙者投入服務行列的通知時,我萬萬也沒想到會因此找到了那個勤奮又努力工作的員工。初次和台北市立仁愛醫院精神科的輔導員陳小姐見面是在2000年1月份的事,透過輔導員的引介,我們晉用了全家便利商店的首位精障病人小麗。經過面談覺得小麗是商科畢業,而且態度和善,對於便利商店又充滿興趣,因此即使心中對所謂的「精神病」仍然存疑,也有些許的不放心,但在試試看的想法下,我們開始請小麗擔任工讀生的工作。
小麗到店舖之後,配合度非常高,在一般人仍在睡夢中的清晨六、七點,她早已準時到達店裡展開接班、補貨、盤點與收銀的工作了。小麗對於指導非常能虛心接受,對賣場的整理、禮貌待客也都能發揮,雖不會自創花招,但也絕不會投機取巧,而且只要是小麗的班我們都可以很放心,因為交代的事項不僅會如期完成,同時算帳時的短溢收總能正確無誤,因此比起那些聰明,但卻不用心的工讀生來說,小麗是非常有效率且值得信任的。
由於小麗的認真負責,在工作上又能持之以恆的態度有目共睹,在 年3月,我們決定提早將小麗簽下來成為全家便利商店的正式員工。我們很慶幸能有小麗這樣的得力助手,而從她的身上我也改變了對精神病人的刻板印象。另外,由於有了小麗的成功晉用示範,鄰座的全家單位也陸續徵用了身心障礙者(目前已超過五位以上)從事店員的工作,使全家便利商店對於政府鼓勵投入照顧弱勢族群的宣導更能用實際的行動配合。
我常想如果當初沒有一個良善的美意,如果總部沒有發出晉用身心障礙者的消息,沒有醫院輔導員的多次積極交涉,或許就不會有那個機會晉用小麗了,而我仍舊會因找不到好員工或人員不足而傷透腦筋呢!全家與仁愛醫院已建立起雙方良好互通的管道,未來全家便利商店仍將持續晉用身心障礙者,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企業體加入。
2000.7.
(本文作者為全家便利商店營業擔當)
文/陳淑芳
小麗是一位精神病患,今年二十歲,由外表一般人很難看出她和旁人有何不同,反倒是她長得眉清目秀讓人印象深刻。 開始接觸小麗時覺得她個性內向,話不多,而且有些敵視和畏懼他人的親近,不易與人建立關係,後來才知悉小麗在讀高商時由於課業壓力繁重,加上自己盡求完美的個性,最後小麗發病了,因此從十七歲開始,她錯過了與人交友和互動的重要環節。由媽媽的口中之悉,往日的小麗是一個笑口常開,非常和善且易於與人親近,一個討人喜歡、人見人愛的孩子,和現在退縮、防衛的小麗完全不同。
真的讓人心疼這樣的孩子在過去的歲月裡因病失去了那麼多本該擁有的東西,惋惜花樣年華的絢麗人生因此而有一段空白的記憶。
然而生命總會為自己找出路,家人安排小麗到台北市立仁愛醫院精神科日間身心照護中心來做精神復健,和其他的成員一同種花、捏陶、讀報和參加各式各樣的團體活動,漸漸地,小麗的臉上又找回了昔日的燦爛笑容。還記得有一回上中國結的課,小麗於課堂上作了一隻金色的蜻蜓,問她要將蜻蜓送給誰,小麗回答要將它送給媽媽,因為媽媽照顧她很辛苦,我當下想像小麗將辛苦編織的蜻蜓送給媽媽的場景,相信一定充滿了感謝與欣慰,而我的內心也滿溢著一股深刻的感動……
現在小麗是『心靈舖子』咖啡屋職能工作坊裡的一員,也是全家便利商店的店員,她不僅在咖啡屋裡能沖出香醇濃郁的好咖啡,烤出一片片金黃、香酥的土司,還會在便利商店裡招呼客人、補貨和打收銀機結帳,絲毫不輸一般人。而小麗在與其他病友在一起時,還會用自身的經歷來叮囑和鼓勵其他的病友,要按時服藥和勇敢地走出來。看到她有今天的進步以及展現出來的自信,真的讓人感到高興。
社會上和小麗一般,正在努力復健以求恢復健康,進而希望能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被接納、被尊重的精神病人並不少,但像小麗一樣能順利地由醫院轉介工作,並獲得全家便利商店上下的配合與包容,和協助其在工作上做訓練的機會並不多。因此期待藉由這篇小小的文章能有所呼籲,精神障礙者並不可怕,只要按時服藥和稍做訓練,他們和一般人一樣擁有生產力,甚至他們較一般人更能配合和賣力地工作,只要給他們機會他們會比一般人做得更好。
2000.7.
(本文作者為台北市立仁愛醫院工作訓練就業輔導組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