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皖屏
相信很多人都有坐過火車的經驗,但對於一些重度身障者而言,卻不能經常有坐火車的機會。
打開腦中陳舊的黑白記憶,要說坐火車,那已經是三十幾年前,也就是我小時候5歲的事了。當時去台北醫病,阿嬤〈外婆〉跟舅舅一起陪我坐火車回南部的家。那時候的火車是柴油引擎的,所以乘客的臉很容易被煙塵所沾染,而顯得有點髒。這時車掌小姐就會拿黃色的濕毛巾出來,親切的問候你:「要不要擦臉?」火車到了中午還會在站裡休息,讓乘客吃飯,只見車窗外有很多人在吆喝賣便當,然後車裡的人就會問:「一個多少錢?來,我們這裡也要!」真是一片忙碌及熱鬧。
回到三十幾年後的今天,黑白相片進入彩色相片的年代,第二次有機會坐火車,是「屏東縣基督教羅騰園肢體殘障服務協會」在2005年4月1日舉辦的「宣導身心障礙者如何搭乘火車」活動,從屏東到高雄。由於是試乘性質,所以路程很短,我們十幾個身心障礙朋友,好像一組輪椅戰車隊,坐著電動輪椅一一進入車廂,鐵路局人員則手忙腳亂幫著我們上車,幾位記者則搶著為我們拍照,直到大家都坐定,記者才紛紛離去。不久,火車就載滿我們興奮的心情出發了。
說真的,坐在現代化的電聯車裡面,感覺比以前舒適多了,車子不會那麼顛簸,而且車上有冷氣,還播放電台音樂,跟以前比真有天壤之別!不過我覺得車站的無障礙設施還有待加強,不但簡陋,讓人也覺得沒有安全感,盼望有關單位能夠重視改進。
(作者為「屏東縣基督教羅騰園肢體殘障服務協會」理事。感謝該會慨允轉載。)
文/姿蓉
Q:您一生下來就癱瘓了嗎?
A:沒有,三歲那年因為醫療疏失,治療小兒麻痺時,針頭沒有消毒,細菌感染,所以造成癱瘓,只有右手可以活動。
Q:您剛學串珠時,曾遇到什麼困難嗎?
A:有,向人家借串珠的樣品被臨時要回去,只好一顆一顆數,數錯了再重來。雖然最後完成了,但有些部分還是做錯了。後來,我就發明了一套自己的做法來教人,學起來也比較容易。
Q:請問除了串珠,您還會什麼手工藝品?
A:中國結、押花、立體書籤、打毛線。只要看過書,我就會無師自通。我想,這是上帝賦予我的特殊能力吧!
Q:為什麼要成立羅騰園?
A:為了要幫助肢障、智障人士,讓他們有休息的地方,也幫助一些沒有辦法適應社會生活的大孩子,學習生活技能。
Q:遇到困難時,您曾想過要放棄嗎?
A:不會,我只會試著突破。自己的事要自己解決,不能老是麻煩別人。真的有困難時,還是要找朋友幫忙,但千萬不要放棄。我們不知道人生會走到哪裡,所以人生在世的時候要多做點事,不要隨便放棄。
Q:曾想過要自殺嗎?
A:有,因家庭因素有一段日子曾想過,那時大概18歲。但是有人告訴我,如果自殺,下輩子也會走一樣的路,所以決定把這條路走完。
Q:成立羅騰園後,曾遇到什麼困難?
A:因為在教智障的大孩子做事情的時候,有些人不聽話不好教,還常常鬧情緒。我怕小孩子學不會,父母會責罵,孩子就會有挫折感,所以有時候有無力感,怕無法把學生帶好。但只要用愛心去輔導,用很大的心思教導他們,相信有一天一定會成功!
Q:您如何保護自己?
A:想辦法對付他,最好不要去惹歹徒。羅騰園與附近的警察局連線,有事隨時會請警察過來。
Q:生病之後,是如何適應環境的?
A:17歲以前都是靠媽媽照顧幫忙。原本是靠著父母生活,但想到父母也是會老的,只好自己想辦法克服。我最感謝的還是身邊幫助我的義工朋友們。
Q:您遇到困難時,是如何去面對的?
A:想辦法。如果有時候想不出來會去小睡一下,讓頭腦清醒。白天也想晚上也想,不靠自己是不行的,雖然只有右手可以動,但只要頭腦去想,就能找到方法解決。自己無法做到的事,只好請朋友協助。我非常幸運,有很多人都非常珍惜我!
文/宣妤
今天我們再度到「屏東縣基督教羅騰園肢體殘障服務協會」訪問美紅小姐。訪問結束後,我突然覺得她一點都不像是位身心障礙人士,反倒覺得她比較像Super woman。為什麼呢?因為,她雖然全身癱瘓,只有右手可以動,但她卻會運用頭腦來解決行動上的不方便。雖然她只能躺著,不能常常到戶外走動,但她卻能藉著電腦來環遊世界,抓住流行,甚至比我們還要厲害。
我在想,如果她沒有變成這個樣子,那她現在說不定是一位眾所皆知的天才科學家了。現在的美紅小姐看起來非常的活潑、開朗、樂觀,讓人看不出來她曾經想過要自殺。為什麼她又改變了輕生的念頭呢?原來有人告訴她:「如果妳這輩子自殺,下輩子還是要走一樣的路。」聽完之後,她想了一想問自己:「難道下輩子還要這麼痛苦嗎?」於是她就放棄了自殺的念頭了。
文/文宜
今天我們再度回到羅藤園訪問廖美紅阿姨。我們到了那裡,先幫忙他們做資源回收和分類,之後我發覺原來做資源回收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接著我們就去採訪美紅阿姨,談話之中,我發覺到她根本就不像一個身心障礙的人,她是如此的樂觀,做起事來就像平常人,跟我們沒什麼差別。我們發現她可以透過電視來環遊世界。我在想,如果她沒有身體的不方便,現在可能就是個眾所皆知的天才。拜訪完後,我們又更了解美紅阿姨了!她不向生命屈服,勇敢的活著,盡己所能幫助其他的身心障礙朋友。這樣的精神是我們必須向她學習的。以下是我的觀察:
文/怡瑄
這次是來做資源回收和訪問美紅阿姨的。阿姨說完她一生的故事之後,我覺得阿姨真的很勇敢。之後大家還摸了阿姨的「腳」和「手」,我覺得阿姨的手、腳都很嫩,真好摸。
文/靖雅
今天,我們到羅騰園訪問廖美紅阿姨,記得第一次看到廖阿姨時,就覺得好像在哪裡見過她,原來啊!在口足畫家謝坤山來我們學校演講那一天,廖阿姨也來了,難怪我覺得很熟悉。平時,也會有一位義工推著她在屏東縣 鄉繁華村收發票。
訪問時,廖阿姨講著自己小時候的故事。三歲時得了小兒麻痺,到醫院打針時,醫生正好在幫別人打針,醫生根本就沒有把針頭消毒,反而又把剛才那支針打進她的身體,使病情更加嚴重。
看到廖阿姨這樣子的人,雖然行動不方便,但是她做到的事情比我們正常人還要多。她在家裡常常幫忙做家事,她不因為殘廢而放棄自己,反而更加的努力想把困難打敗,儘量不成為家裏的負擔。後來,她來到了羅騰園,幫助更多身心障礙的朋友。
文/姿蓉
我們訪問時,美紅阿姨嘴上都掛著笑容,我更加了解身心障礙人士樂觀進取、永不服輸的精神,後來我們進去阿姨的房間才明白,她是如何自給自足的。她把馬桶裝在床旁邊,方便她晚上使用,再把電燈、電風扇的開關全部設在一個遙控器上。回到家後,我回想了一下,如果是我,做得到嗎?想到這裡,內心不覺一陣心酸,可是美紅阿姨樂觀、開朗、勇敢的生活著,不向生命低頭。這是我們要向她學習的地方。所以呀,我們要珍惜自己身邊所擁有的。
(作者群為屏東市繁華國小四年級學生,於2004年12月29日前來「屏東縣基督教羅騰園肢體殘障服務協會」採訪。感謝該會慨允轉載。)
文/屏東縣基督教羅騰園肢體殘障協會
「羅騰園」的名稱取自聖經舊約列王紀上第十九章,記載著先知被追殺,來到羅騰樹下,求神取走他的生命……,但神反而差派天使供給他食物,使他身心靈飽足,重新得力,重新出發。
「羅騰園」自1960年10月20日,由西德女教士差會創辦盲女習藝所。1969年7月14日,申請立案為「屏東殘盲女子教養院」,至1984年7月1日停辦教養院,改設立「羅騰園活動中心」。1987年8月1日,再改由挪威基督教協力會經營,附設「羅騰園肢體殘障護理之家」,協助身心障礙青年就醫、就學、就業及生活與信仰輔導,期望他們都能在「羅騰園」的協助下認識自己的價值,「重新得力、重新出發」。
後來因國外經費短缺,而改為國內人士共同維持之,並為了擴大服務範圍,於1993年12月19日正式立案為「屏東縣基督教羅騰園肢體殘障服務協會」。再於2003年1月6日,更名為「社團法人屏東縣基督教羅騰園肢體殘障服務協會」。
設立目標
組織及服務內容
羅騰園庇護商店園區佔地三千多坪,除設立庇護商店、職訓工作坊,期待多元化使用,近期開放給各社團、機關、公司、行號,來舉辦活動、開會、寫生、聯誼等,未來將可成為屏東縣內身心障礙社團第一個社區家園。凡對手工藝術品有興趣的身障者,歡迎加入我們的行列,本會將視實際情況提供住宿、手工藝術品材料,給中重度身心障礙者擁有自己揮灑的舞台。期盼透過社會大眾的協助,使更多的身心障礙者走出失業的陰霾,讓他們更有信心,創造出於屬於自己一片亮麗的天空。
園區設立的目標為:
屏東縣基督教羅騰園肢體殘障協會
地址:屏東市建豐路180巷35號
聯絡人:趙碧雲總幹事(08)736-8464、0921543585
庇護商店地址:900屏東縣長治鄉繁華村水源路171號
聯絡人:趙碧雲總幹事(08)736-8464、0921543585
劃撥帳戶:41683532,戶名「屏東縣基督教羅騰園肢體殘障服務協會」
(本文由「屏東縣基督教羅騰園肢體殘障協會」提供。感謝該會慨允轉載。)
文/淑虹
我是一位重度肢障者,在我生命裡走過無數的低潮,在人生的際遇中,有很多事情很難用言語來說明一切。坦白的說,我對人性是有些失望的,人情的冷暖常令我垂淚。尤其在工作上,受到排擠和冷漠,使我幾乎已提不起求職的勇氣,但為了生存,我必須再三的懷抱希望,再次的接受被拒絕的打擊和刺傷,輾轉多次之後,我將自己放在禱告中,祈求上帝再給我一次機會。
當汝珊告訴我說,「屏東縣基督教羅騰園肢體殘障服務協會」庇護商店有居住的地方,我當時很開心。在蔣姐(蔣月惠理事長)的關愛及安排之下,我很順利的帶著上帝所賜的小生命——小白文鳥,住進了羅騰園庇護商店。蔣姐對我的友善、同事對我的關懷,使我對人生又充滿了期待和重生勇氣。我非常適應這個環境,也能勝任這裡的工作,讓我突然間捨不得離開。在這裡,我學會了串珠、紙編及休閒健康操,尤其在串珠上我更有很大的興趣。我的手很笨拙,但是美紅老師付出了很多心血和包容,讓我將過去的不愉快全部忘記了。我將生平第一次感恩的淚水撒在羅騰園庇護商店。
但接下的事不是我能預料的,我的串珠生活正要開始時,令人傷痛的事再次臨到我眼前。只認識28天、讓我尊敬又談得來的好朋友美紅老師蒙主恩召,這是我生命中難以抹滅的記憶,我非常的悲痛與難過。我再次來到主的面前禱告:父啊!你若願意,就把這杯撤去,然而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你的意思。我流淚的禱告,但只能順服在上帝的旨意裡,我知道若我逃避,又會回到原點,如同約拿般,唯有順服在旨意裡,反得的賞賜會更多。
註:擔任羅騰園庇護商店首任店長的身心障礙藝術家廖美紅,不幸於2005年5月9日因心臟病過世,享年47歲。
(作者為「羅騰園庇護商店」副店長。感謝「屏東縣基督教羅騰園肢體殘障服務協會」慨允轉載。
整理/募羽
依據屏東縣2005年3月的調查統計資料,屏東縣共有四萬多位身心障礙朋友,除了一些家境較困難者能進入機構式接受安置教養之外,許多人就得仰賴家庭支持了。屏東地區的社福團體較少,財政困窘的縣府能提供的服務也相當有限,因此有許多中重度的身障朋友受困家中,無力求職。既然經濟能力受限,他們自然難以追求更好的休閒生活品質。
今年,內政部首度委託社福團體進行「身心障礙者社區日間照顧服務試辦計畫」,為期4年。基於過去推展手工藝課程的口碑,「屏東縣基督教羅騰園肢體殘障服務協會」便是雀屏中選的全台三個身心障礙團體之一。
該計畫預計於2005年9月起,在屏東市「屏東縣身心障礙福利館」展開,對象為15~64歲、領有身心障礙手冊的朋友以及一般民眾,目的是讓身心障礙者留在社區生活,並與社區融合,培養一技之長,也提供家庭喘息的機會。學員白天到羅騰園接受托養、復健、才藝學習、休閒活動等服務,晚上則可回家享受親情的溫暖,是一個相當良善的照顧模式。
此項社區日間照顧服務從週一至週日,羅騰園將提供豐富的才藝班,例如:串珠班、皮雕班、素描班、舞蹈班、合唱團、節奏樂、電腦班、園藝班、人際溝通班、心靈成長班等18種課程,每週至少26小時。每班包含身心障礙朋友7人、一般民眾8人,共15人。除了必要的材料費之外,一概免費授課,身障者還可獲得交通津貼,或由復康巴士接送。預計每年可服務130位身障朋友。
(本文素材由「屏東縣基督教羅騰園肢體殘障服務協會」提供。)
文/黃蟬
聖經有一段故事,先知以利亞因信奉上帝,遭政府追殺,他一路逃亡,來到一棵羅騰樹下時已精疲力竭,此時食物從天而降,讓他重燃心志,從此羅騰樹便成為「弱勢者庇護所」的象徵。這也是「屏東縣基督教羅騰園肢體殘障服務協會」名字的起源。
1960年西德女教士差會在屏東創辦盲女習藝所,占地約800坪,主要教授縫紉、紙雕、音樂等。1969年申請立案為「屏東殘盲女子教養院」,至1984年停辦教養院,改設立「羅騰園活動中心」。1987年改由挪威基督教協力會經營,附設「羅騰園肢體殘障護理之家」,協助女性身心障礙青年就醫、就學、就業及生活與信仰輔導。後來因國外經費短缺,外國傳教士於1992年底撤離台灣,改由國人主持,於1993年正式立案為「屏東縣基督教羅騰園肢體殘障服務協會」,依舊延續外國教士的服務內容,只是服務對象擴及男性。再於2003年更名為「社團法人屏東縣基督教羅騰園肢體殘障服務協會」。
現年47歲的協會理事長蔣月惠,投入羅騰園當志工匆匆已近30年。由於家中食指浩繁,蔣月惠在高職時便開始半工半讀、獨立生活。18歲時偶然知道自己的性向適合當志工,在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之後,幾乎把晚上及假日都奉獻出來。首先,她加入外國人創辦的福音堂教會,信徒為一般人及身心障礙朋友,也因此跟著外國女性傳教士的腳步,從事社會服務的工作。在付出的同時,她也從中得到許多關懷與溫暖。蔣月惠覺得,這些未婚的外國人能力都很強,竟然遠渡重洋來協助台灣偏遠地區的身心障礙者,真的很令人感動。1980年前後,鄉下的民風依舊保守,許多身心障礙者都被藏在家裡,可以想見,這些女傳教士想要讓他們走出家庭、接觸人群,學習一技之長,享有獨立自主的人生時,該有多大的阻力與困難!
身為台灣尾老牌的身心障礙團體,蔣月惠的理想藍圖是建立「羅騰園安養之家」,提供一個免費的空間,讓躲在家裡的重殘朋友走出來,不分障別的生活、工作在一起,因為他們彼此是可以互補的。2004年7月開幕的羅騰園庇護商店,由林育生立委等人無償提供的整個園區佔地三千多坪,初步實現了蔣月惠的願望。目前庇護商店的學員少則7、8位,多則10來位,園區並可容納20位男士、12位女士住宿。重度肢殘、僅頭部與右手稍可移動的第一任店長廖美紅,幽閉家中40多年之後,終於在2004年5月遷入羅騰園居住,踏出獨立生活的第一步。自行摸索學習卻多才多藝的她,除了教授學員各種手工藝之外,更頻頻受邀前往屏東各級學校,從事生命教育的演講或指導串珠手工藝,廣受師生們的歡迎。
設立一年來,庇護商店總共輔導了二、三十位中、重度身心障礙朋友的生活技能,並免費提供吃、住,提供家人喘息的機會,減輕家庭負擔。有廖美紅的效力加上蔣月惠辭去穩定工作、專心的陪伴,原本期待庇護商店可以在五年內站穩、自給自足,不料店長卻於2005年5月因心臟病離世,讓蔣月惠傷感不已。目前有一位重度肢障的黃美玲接替廖美紅的教學工作,每週二次前來義務指導學員。
目前庇護商店展售的手藝品計有:押花、布花、皮雕、串珠、二手衣服及物品等,由於地處台灣末端加上知名度不足,每月僅有數千元的收入。協會每月的開銷需10多萬元,然而募款又相當困難,為了解決當前的困境,大半生賣給羅騰園的蔣月惠居然要於2005年底出馬競選屏東縣議員。她的如意算盤是,藉著選舉打響羅騰園的知名度。最近,她開始走訪選民,許多陌生的朋友紛紛挹注小額的捐款;而只要得票超過400票,不但12萬元保證金不用沒收,選委會還可每票補助30元。她覺得,即便選上的機率不高,但花費也很低,就當作一次羅騰園的大型募款活動好了。這樣的競選精神堪稱奇特,但也可見蔣月惠對羅騰園30年不變的承擔。
蔣月惠坦言,擁有上帝的力量支持,讓她得以勇敢面對任何的艱鉅挑戰,也將陪伴這些身心障礙朋友到老。
文/屏東縣基督教羅騰園肢體殘障服務協會
「屏東縣基督教羅騰園肢體殘障服務協會」庇護商店店長廖美紅,不幸在2005年5月9日過世,揮別47年色彩亮麗的人生。
店長美紅三歲因發高燒就醫時,醫師為前一名患者注射小兒麻痺疫苗後,未換針頭就直接裝藥劑對她注射,從此後全身癱瘓,僅頭部與右手稍微可移動。然而她從不放棄生命,無師自通學習各種技藝,靠字典與電視學習文字與知識,希望自己活過的每一天都能回饋社會,協助需要幫助的人。
2004年5月21日,46歲的美紅離家住進庇護商店,開始獨立生活。她義務指導身心障礙朋友及志工指甲彩繪、串珠、中國結、立體書籤,並幫顧客設計圖案、造型等。除了用電腦繕打工作日誌,美紅也會寫書法與畫畫,並常常受邀至各學校演講生命教育,教導特教班學生手工藝製作。
2005年2月10日,庇護商店來了一位陳坤守先生,九年前因職災成為重度器質性精障者,他在家九年只會吃與睡。住庇護商店二個多月,經美紅調教,他會接聽電話和騎腳踏車、協助美紅上下床、打掃庇護商店環境、推美紅出外收發票。他奇蹟似的改變,帶給家人希望,他的小孩都很高興,盼望美紅阿姨能照顧他爸爸下半生,可惜願望不能達成了。
(本文由「屏東縣基督教羅騰園肢體殘障服務協會」提供。感謝該會慨允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