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謝淑雲
宋太太,是一位非常熱心身心障礙者福利與善用社會資源的女士。四年前,其剛從高職特教班畢業的自閉症兒子龍龍,經由「台南市私立天主教瑞復益智中心」職輔組社區化就業服務團隊,以支持性就業模式輔導,在台南市一家頗具規模的食品公司工作。在雇主、案主、家長與就服員間的通力合作下,穩定就業至今已近四年。輔導過程中的酸甜苦辣,宋太太了然於胸,因為她始終是案主與就服員的堅強後盾,也因而對瑞復職輔組團隊的用心與戮力非常肯定。有此因緣,去年宋太太參與了「台南市智障者家長協會」接受社會局委辦的身心障礙者生活需求調查時,在一個夜晚,以電話將阿逢這個女孩子介紹給我們。
阿逢,輕度智障,現年24歲,身材矮小,剪著一個短短的男生頭,有一雙明麗的眼睛。她生長在一個女性被嚴重歧視的貧困家庭,家庭成員有父親、母親、一兄一弟。在國小當警衛的父親,一方面視女性為無用之物,一方面又極力要體弱的妻子外出工作賺錢貼補家用。在這樣男尊女卑的家庭裡,阿逢在國小普通班混到畢業後,就被父親剝奪求學的機會,留在家中,成為母親的貼心伴侶,幫助母親做家事,甚至跟隨母親外出打工。反觀同為輕度智障的弟弟,卻備受父親寵愛,一路念到高職特教班畢業,也是經由本中心「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系統」安排到量販店的麵包部就業。令人難過的是弟弟因為受到父親大男人主義的影響,對姊姊阿逢相當不尊重,經常欺負她。
最可悲的是聚集全家希望的大哥,好手好腳,頭腦正常,竟然自從當完義務兵役退伍後,未吃過一天頭路,整日游手好閒,跟父母伸手要錢,不順遂即搞破壞,甚至毆打弟妹。因他閒閒無事就打電話,家中電話費高築,一氣之下,父親乾脆不設電話,甚至趕他出門。無論孩子再可惡,也是女人心頭的一塊肉,母親會利用父親不在家時,偷偷讓這個不肖子進家門給他吃食。經過家訪,瞭解阿逢的家庭生態後,就服員不約而同想起「油麻菜籽」的故事。
對於阿逢的工作能力與家庭狀況做過初步的評估後,職輔組團隊討論的結果,確認她可以進入職業重建系統,在擬定她的「職業重建計畫」時,決定直接進行「支持性就業安置」。去年五、六月間,中信永保安康大酒店籌備期間,就服員即幫阿逢爭取到在廚房擔任洗滌員的就業機會。因為該酒店要到八、九月才開幕,在等待上班的一段時間,暫時安排她在本中心啟能組的大廚房接受訓練,以備將來順利上班,啟能組負責廚房的老師對於她的表現讚美有加。沒料到該酒店因為股東糾紛而遲遲沒開幕,阿逢本人、她的家人以及就服員都很失望。之後,安排她參加93年度身心障礙者職業訓練養成班。
阿逢在職訓班的表現一樣可圈可點。因此當台南科學園區某光電公司有清潔員的職缺時,小組開會討論,確定她是適合的人選後,決定以支持性就業模式輔導她。擬定就業服務計畫時,針對她的就業優勢與劣勢,而決定支持的重點為工作流程的教導和上下班的交通訓練。為了增加阿逢的工作效能,就服員做了「職務再設計」,幫她購置了一輛工具推車和拖把擰乾器。上下班的交通是她的致命傷,上班有交通車可搭不是問題,下班回家必須依賴火車,由於她只認識自己的姓名,其他文字數字一概不識,如何使用車票販賣機購票,聰明的就服員徵得新市火車站站長的同意,在車票販賣機購票上貼上標誌,而得以順利購票搭火車回家。
苦命的油麻菜籽阿逢,沒有藉由傳統的婚姻來決定命運,而是透過「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系統」的機制獲得自信與新生,不但稍稍改變了父親對她的冷漠態度,同時不知不覺中也提高了她在家庭中的地位。
(作者為「台南市私立天主教瑞復益智中心」就輔組組長。本文轉載自2004年12月《瑞復三十週年特刊》,感謝該中心慨允轉載。)
文/心耘
六年前,一度以為上帝對我的生命開了一個玩笑,一路走來,竟發現那是一份如此珍貴的禮物。
生命的誕生
一切都平安順利,看著懷中的孩子,張著慧黠的雙眸,舞動著圓嘟嘟的小拳頭,腦海中描摹著她將來亭亭玉立、秀外慧中的模樣。
晴天霹靂的噩耗
周歲時,因高燒不退、視線對焦困難,於是開始了一連串的檢查,意外的發現頭顱內存在著一個巨大的腫瘤。醫生從開刀房疲憊的走出來(與死神奮鬥了10個小時之後),肯定的說:「手術很順利,已將惡性腫瘤摘除,不過,以後可能看不見、不會說話……」當我們懷著忐忑不安的心走進加護病房,看到渾身插滿了管子、裹著紗布、痛苦扭動身軀的女兒,發現她除了看不見、不能說話,連身體也癱瘓了。我淚流滿面,除了心碎、還是心碎……
艱辛的奮鬥
視力障礙、語言障礙、癱瘓、學習困難、生長遲緩、腦部積水……,種種問題接踵而來。期間,女兒經常夜裡哭醒十幾次,十次的住院記錄以及無數的急診次數、開刀和復健計畫,讓日子變得很不同,也忘了自己的存在。
轉機
那一年,她四歲,內心受盡各種煎熬的我崩潰了,想放棄一切,坐在浴室裡無聲地哭泣。身旁的她,伸出柔軟的雙手,撫摸著我無助的身軀,道:「乖乖,我最愛妳了,不要哭了喔!」平時不太說話的她,為了安慰陷入絕境的母親,竟能……
醒了,我醒了,在一霎那間。從女兒真摯的眼神中,我看見了自己的存在。於是,我變得無比堅強。
省思與感恩
如果我能比別人更願意付出愛心和耐心,必須感謝我親愛的女兒。這些年來,感謝多位菩薩心的醫生和專業的復健師以及鍥而不舍的老師,一直陪伴在我們身邊,對於家人和朋友、同事的鼓勵和諒解,更是銘記在心。
最最需要感謝的是上帝,祂讓我選擇了另一種形式來服伺祂——祂派來了一位折翼的天使,圍繞在我身邊唱歌。女兒所為我帶來的愛和成長,遠勝於一切,心中真是無限感動及感激。
(作者為「台南市私立天主教瑞復益智中心」學生家長。本文轉載自2003年10月「瑞復季刊」第64期,感謝該中心慨允轉載。)
文/台南市私立天主教瑞復益智中心
簡史
「財團法人台南市私立天主教瑞復益智中心」在1974年12月經天主教普愛會(現改稱為明愛會)補助經費成立,並於1982年經台南市政府核准立案及台南地方法院核准為財團法人,迄今已邁入第31年。中心位址共經三次搬遷,最初借用台南市開元路的達義院,之後搬遷至安平漁市場旁的天主教青年中心,最後才透過各方協助在目前的現址安平區漁光里建舍。學生人數方面也從早期的6人,不斷增加至現今240餘人,三十年來,瑞復一直本著關懷及照顧身心障礙者之信念,希冀透過教育、復健及訓練活動,讓這些特殊兒童及成人在各方面充份地發揮他們的潛能,盡可能讓他們獨立照顧自己,並且融入社會,成為社會真正的一份子。
沿革及概況
現況
中心現有學生240餘人,分為早期療育組、學前組、學齡組、啟能組、就業輔導組等,分別為不同年齡層之身心障礙者提供個別化需求之服務。經過多年的努力與各界對中心的支持,使許多身心障礙者獲得妥善的教育與生活自理能力之訓練,也讓社會大眾越來越能接受身心障礙的朋友且重視其福利服務。近年來中心不斷轉型。中心將繼續加強為6歲以下,15歲以上學生的服務,另一方面自八十六年起,也接受台南市政府委託,於台南市政府一樓成立「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通報轉介中心」,推動發展遲緩嬰幼兒之早期療育服務方案,九十一年受市政府委託辦理「台南市身心障礙者個案管理服務」…等,成效日益彰顯,深獲各界好評。成立30年來,中心的服務品質及經營績效,深獲各界肯定,其間榮獲內政部五次的全國社會福利機構評鑑,中心均榮獲最優異的成績。
服務對象與內容
未來計畫
多年以來,隨著接受服務的身心障礙人士不斷增加,分佈區域遍佈本市各地,以安南區因地處偏遠且資源缺乏,需要開發身心障礙人士之服務資源,興建安南分部校舍。因而本中心早於十年前即展開募款計畫,獲各界支持於1995年7月購得安南區外塭段土地7千餘坪,擬規劃提供身心障礙者多元化服務工作。
本中心於1990年開始,在台南市光明街設有早期療育組,提供發展遲緩早期療育服務,為台灣地區最早提供0~3歲嬰幼兒早期療育之機構。目前早療組服務人數已達114位,安南區卻仍有近200位發展遲緩嬰幼兒需要早療服務。為擴大服務範圍,提供安南地區身心障礙人士、家庭服務,加強社會宣導教育,使大眾對發展遲緩兒童及身心障礙有正確的認識與瞭解,並進而以尊重接納的態度協助他們,作為社會資源聯結,以及減輕家庭經濟、降低社會的成本負擔,因此計劃先行興建房舍一棟,規劃以一年期間完成,協助發展遲緩兒童掌握學習契機及早療育,並配合推展政府融合教育政策,造福身心障礙人士。
在整個興建安南分部校舍中,所須經費共計2千7百多萬元,申請補助金額預估1千6百餘萬元,自籌金額共計1千萬元。在這個以「愛與關懷」出發的計畫中,目前尚缺4百多萬元的經費。誠摯邀請您一起來參與這項計畫,您的支持與關懷,都將是對遲緩及身心障礙兒童們具體的協助。
台南市私立天主教瑞復益智中心
電話:(06)391-1531,傳真:(06)391-1534
地址:70841台南市安平區漁光路134號,郵政信箱4-18號
E-mail:stra@ms33.hinet.net
劃撥帳號:00352391,戶名「瑞復益智中心」
(本文由「台南市私立天主教瑞復益智中心」提供,感謝該中心慨允轉載。)
文/吳美花
算一算日子,又該到署立台南醫院去拿高血壓的慢性病藥了。習慣上我們會順便到對面的百貨公司去溜溜、打個牙祭,今晚當然不例外了。餐後我們高高興性地回到南醫停車場。準備開車回家時,淳雅突然轉了一個話題:「媽,您們當老師的、當醫生的不是都很厲害嗎?那為什麼沒有人可以醫好我的腦和我們學校那些可憐的小弟弟、小妹妹呢?今天有個妹妹很可愛,她拉著我的手,卻不會說話呢!」說到這裡她忍不住哭出聲了,而且抱怨與抽咽聲不斷。最後她下了一句沈痛的話:「老天爺太不公平了!以後有機會的話,我一定要幫忙他們。」這情景是她以前沒有過的。「天主教瑞復益智中心」這園地已讓她的心田裡萌發了一棵同情的幼苗。真的,好感謝!
淳雅出生時一切正常,到了第三個星期才開始發現異常,從此她就開始在生病、發燒、痙攣中掙扎!直到三足歲後,才慢慢穩定下來。就這樣,她以後的學習都顯得有些遲緩了,包括走路和講話。她跟其他的小孩一樣,上了幼稚園,學鋼琴、畫畫、跳舞,只要能對她的學習反應有幫助的,我們都儘量讓她去多接觸,其中鋼琴還請同事來家裡上課到小學階段,至今她也能彈三、五首不很完整的曲子。
將上小學時,我們曾請教一位熟識的林老師:像淳雅這種情形,是否有需要直接進入特教班?林老師說若能從旁多協助她的學習,給她一些適量的壓力,也許能激發她的一些潛力,最好不要進特教班。就這麼一個建議,給了我們一點希望,所以從小學直到她高職畢業,只要是上課的日子,我這當媽媽的常常是從晚上7點30分~10點固定要陪她讀書。每天也唯有如此,自己才會覺得心安。
對於在協助這類孩子學習的過程中,耐性是不可少的,獎賞、肯定更是有它的效果,當然稍微懲罰也是有必要的。就在我們母女一起歡笑、一起掉眼淚的情景下,淳雅認得了37個國字注音符號,也背起了九九乘法表,當然還有一些其他的。真是謝天謝地!上國中時,為了想就近照顧,所以讓她到我上班的學校就讀,結果由於同事對她的愛護多多,卻引來了同班同學的嫉妒,有時還會找機會欺負她。對於這個安排,有時還是覺得有點遺憾。高職三年,她讀的是幼保科,隨著年齡的增長,她漸漸有了自己的理想和嗜好了,這三年裡她過得自在快樂多了。快樂的時光常給人稍縱即逝的感覺,又到畢業的時刻了,她盼望能有機會到幼稚園照顧小弟弟、小妹妹。疼她的老爸一直想要幫她實現夢想,所以只好硬著頭皮,盡可能去拜託或帶她去應徵,最後都石沈大海,不明就裡的她,卻傷心透了。
生活的現實有時是冷酷的,但又不能完全不面對。在幾次的應徵落空後,有人提醒我們是否該為淳雅去辦理一份身心障礙手冊,這一直是我不太想接受的,但經過多方面的思量後,她爸爸終於帶她去完成了這一項申領的事了。望著那份手冊,我有點黯然神傷,心中吶喊著:「我的孩子在她的一生中,最後也需要貼上這個標誌嗎?」還好,淳雅卻似乎有了它可多一份保障,而顯得有點高興。這份身心障礙手冊終於讓她於畢業後,能立即在兩所國小當臨時工友。這段期間,她學會搭公車,處理一些簡單的事務,也較以前獨立自處了。
最近由於經濟不景氣,政府的各項編制也受到一些影響,淳雅最後也失業了。半年的休息,我們還是多方面去幫她的工作打點,最後讓我們找到了瑞復益智中心。雖然至今她只上課兩個多月,但從我參觀了學校,以及老師不斷地關心聯繫,和淳雅回來的「心得」報告中,我還是由衷地想說一聲:感謝天!
每週翻一張週曆,並記下當週要進行的事項,是我生活中的一個小習慣。2月3日(星期一)當我一翻開它時,卻看到上面已寫滿了數行字了:「初三梁祝看中視、另世界非常奇妙春節特別節目,中午12:30,90分黃梅調,凌波、胡錦」。看著這有點亂的字句,心裡卻感到十分欣慰。大年初三、四中午,先生和我真的看了這節目,覺得好感動,而且也讓我們回憶起四十年的許多往事。誰說智障的孩子不貼心呢?因神經反應的退化,腳的行動有些不便,有時我會抱怨,有一次她竟然回應著說:「那像吳淑珍的話,要怎麼辦?」誰說智障的孩子不懂事呢?每當我試著跟不完美和解時,就會去喜愛她這些優點,有時我們還會把她當成家裡的小天使、活菩薩呢?
其實淳雅的生活習性,還是有不好的問題讓人牽掛,我們也把握機會提醒她,但不知是所謂的「學障」還是什麼其他原因,瓶頸總是依然存在,有時也真叫我們不能釋懷。所幸她現在能有機會,來到這充滿愛的學習園地,相信在老師們的辛苦教導與開示下,她能有另類的成長與收穫。在此我要再次感恩有瑞復益智中心。
(作者為「台南市私立天主教瑞復益智中心」職輔組學生家長,本文轉載自2003年4月「瑞復季刊」第62期,感謝該中心慨允轉載。)
文/吳道遠神父
有一個想要懂得人生道理的信徒,碰到一個跟他長不一樣的人之後,去問師傅說:「我今天見到一個雙腿彎曲、嘴臉的表情愚蠢、跟他說話時感到他反應很遲鈍的人,請問,這個人自小時長了這個樣子,是誰犯了罪?是他的祖先,或是他自己呢?」師傅回答說:「也不是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的祖先犯了罪。有這樣的人,是上天所允許的;祂要在他身上彰顯祂的作為。」(參:若望[約翰]福音9,1~3)
在瑞復益智中心三十年的歷史中,上天是怎樣顯得出祂的作為呢?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有一顆既虔誠又謙虛的心,因為有誰會完全瞭解上天的旨意呢?
1943年生於瑞士的我,小時候看了某本兒童書之後,就開始對書中描述又大又奇妙的亞洲產生興趣。20歲,我到比利時留學,研讀哲學與神學。27歲時,天主以特別的方式祝福我,要我當神父。一年之後,原本要到馬來西亞的我卻迷路來到台灣,很快地我就喜歡上這充滿人情味的好地方。1992年,我被派往台南市瑞復益智中心擔任主任,在這裡更進一步認識心智障礙的朋友,並發現到他們有許多的優點及可以發揮的能力。十二年來我深深感觸到:
心智障礙及多重障礙的朋友不但做我們很忠實的學生,其中反而有一些能夠做我們很好的「老師」。他們自小時開始面對無數必須克服的障礙,天天遇到新的挑戰與奮鬥。不過,雖然如此,我們看他們常常樂觀,而不會失望,放棄一切的期待。上天給予我們這些有各種障礙的朋友,難道不是為了要他們來做我們的「導師」,教導我們用更大的勇氣去面對所遇到的問題,並用兩倍的耐力去克服困難嗎?原來依賴他人協助的弱者,很奇異的變成能幫助他人的強者!
「給予」,從自己所擁有的拿出一部分給予別人,一般而言,不是人人容易做到的事。在給予時,有人可能覺得將會少了一件東西、一枚幣錢,或一些可用以做點事的時間,換句話說,他們認為自己變得較貧乏了。其實,有許多人的體驗剛好是相反的:他們會感到「給予」使他們變得更為富有。所謂「富有」,是指在生命更高的層次──心靈的層次──上可找到快樂及幸福。相信在瑞復三十年的歷程中,提供奉獻的「瑞復之友」定能體會到這種福分。同樣的,當今我們被鼓勵為在2004年12月南亞海嘯中受害的災民作慷慨的捐助時,我們也會有類似的體驗:大方的給予,不但不使我們變得貧乏,反而使我們更為「富有」。
因為有社會人士、慈善會及企業不斷的「給予」關心和協助,所以瑞復益智中心才能繼續為心智障礙及多重障礙的朋友服務。在我心裡,我聽到我們學生的聲音說:「不要灰心,要有期望;只要下定決心,讓瑞復的服務擴及更多需要幫忙的人,並使群眾知道,你們為我們做那些事時,將會有更多的人前來幫助!」
歡迎您為興建「瑞復安南分部」、瑞復的助學金和經常費來奉獻,並謝謝您把瑞復的需要告訴您的親友和同事。
我要向三十年來,所有幫助瑞復成長的社會人士、義工和同仁,表達最深的謝意,上天曉得您們每一位的付出及給與。我也歡迎新朋友加入,參與瑞復的第二個30年。但願上天的平安、喜樂和愛永久住在您們的心裡。我更要感謝天主,讓我認識台灣,更感謝祂在很多人身上──男女老幼、健康的或有障礙的人──使我體會到祂的愛、美、善。
(作者為「台南市私立天主教瑞復益智中心」主任。本文轉載自2004年12月《瑞復三十週年特刊》,感謝該中心慨允轉載。)
文/馮寶萍
轉折
再度踏進這座樹林圍繞的城堡,是恩賜,也是緣份吧!思緒飄回那個年輕不要留白、自願來到「瑞復益智中心」當義工的暑假,不消一天的光景就被孩子們涓涓滴滴的口水給嚇跑了,甚至暗自告訴自己:「還是幼稚園的孩子可愛多了,這些孩子就留給更有愛心的人來帶領吧!」言猶在耳,我卻即將成為這些孩子們的老師了,忐忑的心情依舊,卻多了幾分的篤定與勇氣。祈求諸神賜我智慧,讓我成為天使的翅膀,伴著他們振翅翱翔。
體驗
菜鳥老師總算熬過最辛苦的第一個月,現在才明白,要當個特教老師,除了要有智慧更要有超人般的體力與耐力,每個孩子都如「磨娘精」般以各種不同的情緒、問題來考驗著老師。如何做到尊重卻又能導正孩子們偏執的行為,讓學幼教的我陷入迷思。也曾悲觀的想著,就算我把這群孩子教畢業了,他們的希望在哪裡?不得不對許多資深的特教老師們起了由衷的敬意:到底是什麼力量支撐他們,在這片不為一般人所看重的領域中恣意的付出?我思索著……
靜思
若說人的生命在呼吸之間,那麼身心障礙者的希望即在方寸之間。每每瞥見帶著護具在斜坡道上緩慢移動的身影,便不禁要為他們跨出的每一小步喝采。想想,孩子何嘗不是我生命中的導師!他們正以自己的身驅告訴我:什麼是「知足」與「感恩」。
觸動
12月的瑞復忙碌異常,心靈卻盈滿喜樂。看過無數次大小朋友的表演,但此時此地孩子們的表演,卻如停格畫面盤據腦海久久不散,他們略帶凌亂、無章法的舞步是一次次耐心練習的成果;經濟、創意卻亮麗無比的服裝更是老師們精心的設計。從台上、台下一張張天真、滿足、得意的笑容裏,我思索的一切漸趨明朗。
喜悅
「小朋友放完寒假好像真的長大了!小曜會聽指令了、小賢的笑容多更多、小玲會跟老師撒嬌了……」這是我和娟兒開心的發現。我們喜歡他們噘著嘴對老師說:「我愛你」,喜歡偷偷欣賞那略帶靦腆及羞赧的笑容,更愛上他們飛奔而來的擁抱。曾幾何時,我已無畏那帶著口水、汗臭的小臉在我身上磨蹭,腦海浮現摯友告訴我的話:「萍妳曬黑了,可是變得比較快樂囉!」我確信是這群折翼的天使送給老師的神秘禮物,看似平淡卻彌足珍貴。
祝福
帶孩子校園漫步時,不經意的瞥見日日頂立於大門上方卻從未察覺的校徽,那是一雙呵護新芽的雙手,頓時暖了心頭,只因它呼應著一首特別的小詩,也為我的思索找到註解。
~小小的種子啊,你可以沉睡,你可以蟄伏,
但別忘了發芽,更別忘了,你的名字叫大樹。~
~好種子、壞種子我都愛,只要你肯發芽,
再長再久,我都願意等待,
天天浸潤著乾枯的你,
直到你成為一棵頂天立地的大樹。~
(摘錄自靜思文化「雨露與新芽」,慈濟教師聯誼會編著。)
後記:試著在繁忙、平淡的教學生活中,將很輕微、很細小的感動傳達出來。當生命感到孤寂時,請伸出你我的雙手,讓它裝滿希望、愛與勇氣。
(作者為「台南市私立天主教瑞復益智中心」學前組教師,本文轉載自2004年4月「瑞復季刊」第66期,感謝該中心慨允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