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麗芳
特別的麵包坊
會說故事的麵包,鐵定是特別的!特別的是麵包的口感和獨特的味道,一種在台灣坊間買不到的真材實料,吃不到的自然穀物麥香;特別的不僅是麵包的質地味道,更特別的是麵包工坊的管理哲學,連喜願麵包工坊的「師傅」和麵包工坊的創設者——施明煌先生(Roger)都很特別。
到底是怎麼特別呢?首先,從麵包工坊的管理哲學——「堅持」談起,麵包的製作和原料,堅持天然健康穀物的簡單、自然原則(不含添加物、防腐劑)麵包的設計也以簡單的方(土司)和圓(貝果)的造型為主;「堅持」與一群身心受限的弟兄一起打拼奮鬥,不接受別人的捐助;「堅持」自然興起,自然衰落的人文哲思,充滿反省的思索。
麵包工坊的麵包師傅是一群很特別的朋友,Roger在1999年4月1日(愚人節)決定要和這群朋友共同創業,如果不是Roger,他們可能不會有機會成為麵包師傅,也可能不會有薪水收入,至於他們有多特別,就有待你去發現嘍……
聰明的傻瓜
Roger的朋友們得知要和一群可能一輩子都得依賴他人幫忙的夥伴共同創業,在勸阻無效後,就很沉重對他說:「明煌你是槌仔,就讓你去做看看,一年半載等你錢花光了,你就會死心、明白,但希望你會個是快樂的傻瓜!」沒想到他竟創造了奇蹟,他不但帶著一群大家認為不可能創業的朋友創業,而且也共同創造了許多幫助別人的機會。後來,我們這群朋友就自我調侃說:他果然是一個聰明的傻瓜!
自助、天助、人助,而後助人
記得第一次嚐到喜願麵包的幸福滋味,是在三年多前,從一位在二林喜樂保育院任教的朋友洪老師處得知喜願麵包工坊的訊息。之後和Roger取得連繫後,曾到麵包工坊去參觀,第一次和Roger口中的「弟兄」們見面,心中有一種非筆墨所能形容的感動……。不同於一般的麵包製作流程,喜願麵包的製作過程需要一個師傅只做一件事,一個負責量麵粉,一個量水,一個負責將切好的麵團放入容器,等麵包烤好了,一個負責將麵包放入袋子,另一個則負責用膠帶封袋子。好多師傅,好一個分工團隊!
初次拜訪麵包工坊的印象是:濃郁、甜美的麵包香,一張張有點膽怯、有點羞澀的臉神,以及Roger一個和藹可親的中年人,雖然交談時間不長,但是Roger那詳和的氣質,令人印象深刻。
我們斗六樂耕讀書會的姐妹,現在也是雲林故事人的成員,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每週的讀書會聚會後,每人邊說邊吃著由喜願寄來的厚實的全麥麵包,臨行前每人一袋將自己預定的麵包帶回去與家人和朋友分享。我們非但享受到高品質的健康麵包,而且也感受到喜願的愛。除此之外,我們還享有特別的優惠,後來這些特別的優惠幫忙雲林故事人實現了許多夢想。在Roger這群天使朋友的支持下,樂耕讀書會的姐妹,將每週累積下來的幸福,分享給雲林(斗六)地區的朋友,我們用他來協助辦理蒙特梭利教師研習、雲林故事媽媽培訓計畫講座、雲林故事人私房繪本研習課程及展覽、還有真誠的精神鼓勵……
有一天協助雲林故事人做美編的朋友-李雅雯,就讀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系四年級,在畢業前二個月,為了籌集在台北世貿中心的畢業展覽費用,要雲林故事人協助募款給應屆畢業生,以減輕大家的負擔。雲林故事人決定將這些年來的消費喜願麵包所累積下來的折扣基金,捐給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系的應屆畢業生。
當我把這個決定告訴Roger時,從聽筒的另一端傳來像中了彩券般的快樂笑聲,他表示他很樂意幫忙,但是他不要我們用累積的基金,他建議他可以請弟兄們做麵包來供學生義賣,所得全數捐給學生做畢業展覽之需,學生們自己決定他們實際需要的數量及供應的期限。Roger說:「我們麵包工坊,曾經受到別人的幫助,現在有機會幫忙別人是件快樂的事。有機會這麼做,真的太棒了!」又說:「麵包工坊的成長歷史是自助、人助、天助,而麵包工坊的任務之一就是助人,也就是回饋社會。」當我將此訊息告訴雅雯她也很訝異,這世界上有這麼好的人,而且她也覺得這個為畢業展籌集費用的麵包義賣是一個很好的主意。經過多次雙方的連繫和討論,考量弟兄們的情形及學生的需求才進行合作,由於義賣的需要麵包的包裝和大小有異於平時麵包工坊的作業,弟兄們一般作業流程是經過一段時間的操作練習,而今,真是一大考驗!
Roger費心地設計作業流程,並儘量符合學生的需要,為了這個義賣,大夥兒忙得人仰馬翻,最後是喜願麵包工坊提供紙袋,由雲科學生完成最後包裝作業程序,才大功告成。學生們在這個過程中深受感動,有些同學決定用自己所長來回饋喜願麵包工坊的天使朋友。他們協助拍攝喜願麵包海報的照片及DM設計,雅雯和其他同學告訴我說:「未來不管我們的處境如何,如果知道有人需要幫忙,我們也會將這樣的精神傳承下去,就算是我們對喜願麵包工坊的感謝!」
現在喜願的DM是由雲科大視傳系的一位同學江孟純所設計的,而雲林故事人竟也被列為銷售店家。在世態炎涼的社會,喜願麵包就像冬天裡的太陽,所到之處令人感到特別地溫暖。
每次Roger在百忙中到斗六來,我們謝謝他送麵包來給我們,他說:「我不是為了送麵包而來,來斗六是為了來看看朋友。」也因為他來,我才有機會繼續聽喜願麵包的故事:當時是如何下決心放下手上的企業,和這群「弟兄」一起創業,為了這個夢想,如何調整經營方向,克服困難……,以及麵包工坊的名稱由來與發生在麵包工坊運作過程中的點點滴滴,從來不吝嗇分享感動與體悟。雲林故事人及所有知道喜願麵包故事的人都會感念這份豐厚的禮,這份幸福是千金難買求之不得的,我們很榮幸成為喜願麵包的故事之一,也共同成為一群幸福的傻瓜!
愛情與麵包
相信關心喜願麵包、支持喜願麵包的朋友們,都感受到喜願麵包工坊的大副——雅雯(她並非之前提到的雲科學生,只是同名),離職後對麵包工坊所帶來的強勁影響;弟兄們的感受,反應在有異味的麵包上及索性不來上班的情緒上。Roger煞費苦心的,試圖用各種辦法,協助弟兄處理情緒及影響工作的心情,這是個比教他們做麵包還要艱難的工作。也許是弟兄們一向執著的本性,使Roger的工作更加艱辛,為此Roger使盡所有的辦法和招術,利用歌詩文故事以及很多的告別(say goodbye)的具體方式,和這群弟兄們共同感受、面對、處理這個考驗。為了治療財哥失戀的傷感,Roger特別地作了一首詩「只有我知道我喜歡你」,字裡行間流露他對這群弟兄那濃得化不開的情誼,也許透過生命的故事能多少減輕財哥的痛。
永遠的傳唱
在喜願麵包的DM上有一段話:「有生命的地方,就有故事,喜願麵包的故事會像酵母菌一樣繼續發酵……」身為一個說故事的人,相信故事就像那條看不見的線將人與人之間彼此緊緊的相繫著。對雲林故事人而言,說故事是一種生活方式,而吃喜願麵包則是一種飲食習慣。感謝喜願麵包工坊讓我們有機會細細地品嚐生命的甜美,特別是喜願麵包的方(土司)和圓(貝果)所帶來的驚奇,使我們身心受惠。
作者註:Roger為施先生英文名字,我習慣如此稱呼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