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秀珍
有幸於2003年10月3日由台北市立萬芳醫院舉辦之「身心障礙者減重班」擔任運動教練,實與有榮焉,也是一次自我挑戰的特別機會。
輪椅族、肢障者因長時間使力的不均等,肌力左右不對稱,容易造成脊柱側彎,嚴重者甚至會導致生理問題,例如:下背部疼痛等。
所以,此次我採用「核心訓練」之一連串漸進的動作組合,適合應用於不同體適能程度的對象。重點則著重於呼吸及意識性的動作,並且提高全身肌群之強化、柔軟性及平衡能力。除此之外,透過意識性形態的呼吸(註一)及意識性形態的動作,能更明確的傳達目的,確認形態與運動方法,提高注意力。
所有動作特別將焦點放置在軀幹部(核心肌群,註二),以及學習使身體穩固安定之技巧。此比孤立肌群訓練(例如上臂肌肉)更具有統合肢體動作的效果,以達到改善姿勢、增進健康的目的。
此核心訓練有七大原則:
橫隔膜呼吸(腹式呼吸)會有節奏的按摩內臟,刺激身體發揮良好機能,具有極佳的放鬆效果,並使情緒安定。此比胸式呼吸更為基本,在生理學方面也更安定。此呼吸法能夠減輕以下幾種症狀:頭痛、氣喘、高血壓、焦慮障礙、更年期的熱潮紅,以及心臟病等。
此次對肢障者設計之動作,即採用以上七大原則來實施動作,相信必能強化核心肌群,改善脊柱側彎的的狀況,也能減少輪椅族的下背部疼痛,藉由強化肌力、肌耐力及柔軟度,來改善體線,並且增加新陳代謝率,提高血液氧氣之運輸,提升免疫系統。希望大家共同努力,來達成理想的目標。
註一:
吸氣時將肋骨擴張,吐氣時肋骨內收,準備動作為頸柱頭往天花板延伸,肩膀放鬆下垂,肚臍往脊柱收好,吐氣為吸氣的二倍量,緩慢呼吸,集中注意力,鼻吸鼻吐或鼻吸嘴巴吐氣。
註二:
核心肌群包括:1.背部:多裂肌、背部伸展肌群(豎脊肌)。2.腹部:腹橫肌、腹內外斜肌、腹直肌。3.橫隔膜:維持腹內壓的主角(與背椎相抗衡),吸氣時橫隔膜收縮,吐氣時橫隔膜放鬆。4.骨盆底:臀部及下肢肌肉群、臀大肌、臀中肌、骼腰肌等。尤其是深層的小肌肉群(背部的多裂肌與腹部的腹橫肌),是維持脊椎穩定、將脊椎維持在正中區的主角。
(本文作者為2003.10.3.「身心障礙者減重班」運動教練,擁有多張專業證照,現為美國有氧體適能協會階梯有氧教官。王教練的父親中風,母親因糖尿病截肢,都需使用輪椅,因此她也特別能同理身心障礙者。本次的課程相當特殊,她也花費許多心神加以規劃。未來萬芳醫院有意出版「身心障礙者減重運動」VCD,以造福無緣參與上課的身心障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