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面族
2002年6月,DIN電子報第28期的專題為「創業新點子」,當時我們曾邀集數個不同縣市的社福團體,分享他們創辦庇護性/支持性工廠或商店的經驗。雖然她們多數獲得各縣市「身心障礙者就業基金專戶」的補助,或者還擁有專業師傅的產品技術移轉,然而,也許知名度太低,也許遷就公部門不理想的免費空間,更可能歸因於專業經營能力的缺乏,他們普遍都面臨收支難以兩平的窘境。這也是多數社福團體所經營的事業體必須承認的殘酷事實。
一個有心的拉麵店老闆阿誌,學歷不高,全憑靈活的腦袋與身段,練就一身專業的經營能力;即便雇用超過半數的身心障礙員工,他的拉麵版圖依然持續擴大,也得以雇用更多的聽障者。他提到,許多社福團體的庇護工廠/商店不講求作業標準,不重視經營管理與行銷,因而產品品質不均,無法取得市場利基,成本也就無法降低,經營的困境一直難以化解。他雖然很想幫助他們,但提供補助的官方規定庇護工廠/商店不得委外經營,外人也不得擔任店長,他只能看著心急,心急這樣的經費與人力無法化為有效的產能,結果,身心障礙者僅能暫時棲身,隨著專案的結束再告失業。永續經營,終究只能是個天邊的夢想。
理想上,社福團體應引進專業的經營人才,紮實的培訓身心障礙者,讓他們擁有受人肯定的工作能力與敬業態度,才能順利的轉介到一般職場。再者,企業主也應開放胸襟,改變用人的習慣,提供適才適用的工作機會,並以愛心與耐心對待身心障礙員工。這樣的目標十分遠大,不易達成,期勉大家各盡本分,朝身心障礙者充分就業的願景邁進。
本期(38期)DIN電子報感謝國軍北投醫院社區精神科、台中縣殘障福利協進會、高雄市關懷魚鱗癬協會,以及台東縣牧心智能發展中心等單位的熱情協助,讓我們得以分享各機關和社福團體對身心障礙者所做的努力與奉獻。
文/牧心智能發展中心
那天,牧心智能發展中心為了在東成技訓所(收容所)表演原住民舞蹈,下午四點,工場的學員們結束了一天的工作,有好幾位學員徒步或騎乘機車或自行車,前來辦公室後方小空地等候老師指導練舞。
在練舞過程中,每位學員隨著音樂節拍賣力舞動,努力記住下個舞步,只見烹飪班有「二廚」之稱的阿榮,專注看著前排同學的舞蹈動作,慢了好幾個拍子,跳著和他人不同方向卻風格獨樹的舞步。舉凡中心或外界單位團體舉辦的活動或旅遊,絕大部分都會看到阿榮熱烈參與的身影。
烹飪班老師轉述阿榮的家境背景。他家中有四個兄弟姊妹,父親為退役榮民,母親輕度智障,一個姐姐也是中心縫紉班的學員,另一位妹妹則在西部半工半讀。阿榮在中心一個月領有5千多元的薪資,必須負擔家中日用品及其他開銷,剩餘的則由中心轉存銀行戶頭。
原本他在飯店擔任洗滌碗盤等雜役,來中心三年了,每天清早耗費半小時,從(台東)新園的家中搭乘公車或騎機車上班。一到工場的烹飪教室,他先洗淨雙手,穿上整齊的全套廚師工作服、帽子和口罩,才開始一天的工作。我們每天便當中的炒青菜,全是經由他的巧手完成。
問阿榮日後想不想結婚成家,他直搖頭說不要,因為家庭負擔大,年邁的父親讓他擔心,可說是中心學員中有名的孝子。2002年,中心舉辦社會適應團體的高雄旅遊,阿榮和縫紉班的姊姊也報名參加。由於家中的日常生活及三餐便是由他張羅打理,只要他參加旅遊活動在外縣市過夜,便會事前連絡住家附近的小吃店,定時送飯菜到家中給父母食用。身在高雄的他打電話得知,小吃店臨時有事未營業時,擔憂得哭了起來,問老師怎麼辦?老師得知後,趕緊聯絡留在台東市的同仁,送餐食到阿榮家,解決了困擾。
有次「台東縣智障者家長協會」舉辦台北夏令營,當晚老師與學員一同逛SOGO百貨公司——這是中心學員的最愛。阿榮當下買了地下二樓超市的餅乾,要帶回家送給父母,此舉讓同行老師非常感動:出門還是惦記著家中的二老。
在烹飪職訓下,阿榮對撿菜、洗菜、切菜、清理廚房雜役等工作遊刃有餘,對掌鍋、炒菜的廚藝日益精進。他對每日份內的工作擁有強烈的責任感,也有無比的成就感,更有老師的關心指導,假日則和中心同儕相約逛逛,最重要的是,擁有穩定的經濟來源。這些都是驅使他每天勇往直前的動力來源。
文/牧心智能發展中心
2002年3月初見小淨時還以為她是個小男生,留著耳上短髮,有著黝黑的皮膚和矮胖的身材,穿著和男生相仿的寬鬆T恤、牛仔褲,說話大聲豪邁爽朗,和人對答如流,完全不知道她是個中度智障的孩子。
後來聽到烘焙班老師說起她的成長背景和環境。自幼父母離異而母親再嫁另組家庭,小淨便和外公、阿姨生活,但在長大成人後,外公向她索求生活費,嫌她賺的薪水太少而趕她離家自立,小淨便搬回父親家,但父親再娶,家庭關係複雜,祖母便探詢是否可以住在牧心智能發展中心樓上。
小淨來到中心,先安置她在烘焙班學習,再視其適應狀況加以調整,結果她的表現令大家非常驚訝。無論是切麵糰秤重或揉製麵糰花邊成型,她做得又快又有效率,大家都叫她「烘焙西施」呢!到台東師院外賣或在牧心麵包坊銷售時,她招呼客人主動、不畏生,積極推銷新產品的能力無人能及。小淨的工作能力表現讓每位老師都非常讚賞,她熱情活潑樂觀的個性,更是同儕團體間的活寶貝與快樂泉源。
2003年春節過年,小淨想預支3千元,主任問她:「為何需要先提領那麼多錢?」她說,2千元是要上台北探訪親戚的車資,另外1千元則是給外公的紅包。以小淨每月約4,500元的薪資,要自己獨立生活已屬不易,基於血濃於水的親情天性,還想回去探望外公,真令人心疼她的早熟懂事。
孩子們時常問:「主任、老師,我們何時能有自己的家啊?」,工場的50多名學員們,每天在約45坪大的狹小空間工作,尤其是夏天更是悶熱不透風,情緒難免淨躁不安。會的!!孩子們,我們會努力為你們爭取的。
文/高雄市關懷魚鱗癬協會
「半半屋愛心商店」,一個用愛心打造的商店,「紅孩兒」是這裡的主人。
「紅孩兒」是一群罹患魚鱗癬皮膚疾病的朋友,由於國內醫學界對此病症甚少研究,社會各界亦誤認魚鱗癬是會傳染的皮膚病。目前全國一百多位紅孩兒中,沒有一位找到穩定的正職工作。為了搶救紅孩兒,讓他們不再躲在陰暗的角落,默默的承受病魔的折磨及來自社會不瞭解的異樣眼光,在一群魚鱗癬家屬、愛心人士及高雄市政府社會局的支持下,「半半屋」成立了。
2002年7月開張的「半半屋」是一個以二手商品為主要進銷貨的商店。特別是,目前經濟不景氣,基於倡導環境保護資源回收的前題,我們為這些仍可使用但丟棄可惜的二手商品,尋找它的另一個庇護場所。同時,「半半屋」會不定期的與社區大學、社區及機關團體行號,共同舉辦各種形式與內容的跳蚤市場。
「半半屋」不僅希望這家由愛而生的店舖能獨立運作,讓紅孩兒在這樣的學習成長環境裡自食其力,發揮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特質,自立自強,也希望秉持關懷社會的愛心,不但能照顧魚鱗癬朋友,更行有餘力能照顧其他的弱勢團體。
「半半屋」歡迎您來做我們的好鄰居,有任何想捐贈或採買的物品都會想到我們!
我們——紅孩兒誠心謝謝您的關懷!
半半屋愛心商店
營業項目:二手商品如小家電、家飾品、藝品、小家俱等的收購與販售
營業時間:週一至週五,每天上午8:30~下午5:30
地址:高雄市前鎮區中華五路951號
電話:(07)537-7746
updated 2004.2.11.
文/國軍北投醫院社區精神科
一、前言
精神障礙者在邁向就業的過程中,碰到了許多的阻礙,除了需要持續接受治療之外,有效的復健訓練計畫,家屬、社會大眾、雇主的接納及支持,都是影響的關鍵因素。
國軍北投醫院自1998年11月開辦就業服務方案以來,至今已超過了四個年頭,目前已有三個庇護性的就業訓練方案、一個支持性的就業服務方案,同時串起了日間留院、社區復健、居家服務、職能評估及緊急醫療等各方面的資源,目的就是希望能夠提供更有效、連續及完整的服務方式,協助精神障礙者早日回歸社會。未來亦將在各個層面精益求精、累積工作經驗,永續經營下去。
二、目標
三、就業服務方案內容及簡介
1. 希望工場:
這裡有許多不同的代工職種,如:紙袋、耳塞、年曆、魔布的摺疊以及多樣化的郵購產品的包裝,經由各個工作步驟的逐步訓練,可以慢慢提升學員的手部功能、注意力及持續能力,很久沒有就業的學員可以重新來此嘗試工作的感覺。
2. 快樂商店:
經由便利商店經營的模式,訓練學員簡單清潔、補貨、拉排面、收銀等工作。在這裡,學員的思考、應變及計算能力都能夠慢慢的進步。而每天五大話術(附註)的運用,更可加強學員基本人際互動的能力。想學習如何當店員的人,一定要來試試!
3. 安安清潔隊:
經由團隊分工的形式,學員可以慢慢的學習各種清潔技術,從掃地、拖地到洗地、打蠟,從室內到室外,從清潔到維護保養,學員的體力、耐力以及手眼腳的協調,都會慢慢進步。想學習如何成為清潔大師,可以來此試試!
不同於庇護性職場那樣保護性的環境,經過評估而轉介到此方案的學員,是即將要踏入社區的學員,面臨的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就業職場。透過支持性就業服務員的支持及協助,儘量減少可能遭遇到的挫折及壓力,維持學員穩定的就業。就服員的工作內容包括:職場開發、工作媒合、就業諮詢、工作陪同,以及現場的密集輔導、職務再設計、協助問題處理、追蹤輔導等。
四、聯絡方式
聯絡人:個案管理員
聯絡電話:(02)2896-2095、2891-4540
傳真電話:(02)2891-9365
地址:台北市北投區新民路60號社區精神科
附註:
1. 歡迎光臨!
2. 先生(小姐),有什麼需要服務的地方?
3. 先生(小姐)請稍等一下,我馬上就好。
4. 收您XX,找您XX,這是您的收據,謝謝!
5. 謝謝光臨,歡迎再度光臨!
文/張玉琦
關於這間店的故事,要從2001年寒冬北投一群瘋狂的人說起。
那年冬天,在溫泉飄香的北投,坐落在新民路香榭大道上的國軍北投醫院,位於醫院最閃亮一隅的這間店,就是靠這群瘋狂的傻子開啟「快樂商店」的人生。
這些基本成員,包括:瘋狂的勞工局督導、瘋狂的學術界督導、瘋狂的小醫院大醫師、瘋狂的庇護性就業輔導員,以及瘋狂的商店精障學員。
在我正式加入這個團隊,參與這間便利商店的成長過程以前,其實它已經度過開幕前最艱辛的陣痛與催生期。當然,這間店懷胎十月的過程,包括:申請台北市政府勞工局計畫案的擬定與編寫、○○企業合作模式的洽談與定型、相關教育訓練的安排與實施、商店軟硬體設備的採買與設置、商品呈列的整理與排列、商品檯帳的建立與核對、適用學員的評估與篩選等,最後加上就輔員林林總總的訓練與摸索,總算讓這間店在2002年5月開始試賣,接著才讓她在8月2日快樂的站在陽光下開幕。
來到這間店之後,讓我感受到人活著該有的尊嚴,以及人性的美好。
2002年6月來快樂商店擔任就業輔導員至今,如果你問我:「嘿!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什麼?」我大概會毫無避諱的說:「剛來工作的前幾個月,我每天下班回家時,幾乎都為商店學員努力工作的神情及展現的生命力,而感動、紅了眼眶……」而這種感動,絕對不單是我這個就輔員才有的經驗。
記得有一次,商店的三個就輔員談及一名酒癮性精神病患的學員阿良。阿良是從頭到尾參與這間店的,阿良也是在商店開幕的前一天,跟就輔員一起打點到很晚,才趕搭北投發出的最後一班捷運回家歇息的。他的人生閱歷豐富,年輕的時候還是月入10萬的保險推銷員,與他接觸時較難深入他的內心世界。他發病前與發病後的世界,老實說,一般人都很難體會這之間像坐雲霄飛車的差距有多大。雖然阿良已經成功轉介到坊間的便利商店就業三個月,卻因酒癮再犯,終究無法繼續保住工作。某日下午阿良回來快樂商店找我們,平常緘默寡言的他,神情感傷含著歉意的對李就輔員說:「李小姐,不好意思喔……你們這麼努力在做,我還是回去喝酒好了……」阿良說出這樣的話,讓我們就輔員都難以置信。印象中的阿良一直都是情感封閉的、被動的,聽李就輔員說,當時如果不是忍住了,她的眼淚可能已經狂飆而出……
商店的學員,大部分是精神分裂症的患者,一部分是酒癮性精神病患,少數則是情感性精神病患,而他們的共同點,都在社會標籤下被統稱為「肖仔」。你一定不敢相信,回到他們自己的家,不少人會再被貼上一次「肖仔」!這點我原本也不敢相信,不過這是聽學員自述中最令我不忍的一個事實。在這樣的觀察下,我開始去思考,如何讓一個精障學員在這間店有所收穫。除了勞工局「台北市身心障礙者就業基金專戶」的本意——提供身障者更多就業機會外,我想,一個精障者迫切需要的還有自信。
而「工作」本身,的確讓他們站在「自立更生」的田畝上平反了歧視,而他們的自信也回來了。
以慶仔為例,他剛出院時眼神黯淡,鼻毛長得像長毛怪,除此之外還很怕自己做錯事。商店的工作內容不外是清潔、補貨、拉排面,還有喊「歡迎光臨」,打收銀機……,這些事經由就輔員的教導,漸漸的他就可以上手。本來老是聽慶仔說自己笨、學不會,慢慢的卻看得到:這間店對他來說是重要的,他對這間店來說也是重要的。這間店的存在讓他向家人證明了一個事實——雖然在庇護性商店賺的錢不多,但是他還有能力每個月拿二、三千給媽媽花用。當他開始在就業輔導員的評估下成為「第一名」時,他還得意於這第一名所代表的意義。
後來,慶仔已經等到轉介便利商店的這一刻,而在此同時,還有幫商店送貨的物流中心看上慶仔的工作能力,希望他可以暫時做送貨員助手的工作……。只因慶仔是一個十分熱情的店員,送貨先生來都親切的問候人家︰「早安!今天貨多不多?」所以,不知不覺之間,我們店跟送貨先生最熟的就是他了!從他身上的轉變,慢慢感覺到現在的慶仔注重自己的儀容穿著,跟學員的談吐詼諧有趣,對商店的商品價格有時比就輔員還清楚,最重要的是,他找到了自信。
○○超商區顧問林先生,也是我們快樂商店計畫案的督導,他曾經說過︰「喊『歡迎光臨』不只是喊『歡迎光臨』,不要小看這句話,如果沒有自信,你喊喊看,是喊不出來的……。但是如果經過訓練,在客人面前大聲喊『歡迎光臨』,代表的是我是這家店的店員,而且經由訓練表現出自信。」這倒是真的,剛來商店訓練的評估學員,很小聲的擠出「歡迎光臨」,經過二、三個月的訓練後,他們的「歡迎光臨」聲可是精神抖擻、宏亮親切的。有空的話,你應該來聽聽看。
以快樂商店這種庇護性商店為例,在讓一間屬於精神障礙者的商店開門營業之前,必須藉由多少人的黑夜與白晝去換取;而一個國內首屈一指的民間企業,又如此甘願用世間至美的愛,付出資本主義自由競爭市場下難得的關懷;它更是多少家屬不願放棄扶持的成果。當然,最重要的是,快樂商店的學員不斷的向自己的人生挑戰與證明,直到這生命轉折處的摺縫越小越不明顯。
嗯,我很珍惜這個屬於我們的樂園——國軍北投醫院快樂商店。
文/牧心智能發展中心
一、緣起
「財團法人台東縣牧心智能發展中心」已成立五年,提供台東縣身心障礙者的服務範圍有:發展遲緩早期療育、成人職業訓練庇護就業,以及成人重殘生活技能訓練等。
牧心讓台東縣的發展遲緩兒童得以就近取得療育訓練之服務。五年來牧心已服務60位發展遲緩兒童,而轉介至一般幼稚園融合教育及進入啟智教育的學童約有40位。牧心亦是台東縣服務成人身心障礙朋友的唯一專業福利機構,訓練成人職業技能,學成者安置接受庇護性就業,並進行支持性就業及一般性就業工作的推展。即使是成人重殘者,除加強生活自理訓練外,並訓練他們簡單的代工及清潔工作。總之,牧心服務的宗旨為協助稚齡障礙孩子把握療育黃金期,早期發現、早期療育,也訓練成人障礙者擁有一技之長,輕中度障礙者能自力更生,減輕家庭、政府及社會的負擔。在台東,牧心樹立了身障孩子能上班、工作能賺錢,甚至所賺得之工作酬勞能補貼家用的訓練輔導模式。
1991年「台東縣智障者家長協會」創立後,開始服務台東縣心智障礙朋友暨家庭。1997年「牧心智能發展中心」成立,更進一步從事日間安置服務,歷經以上兩單位累積12年的服務經驗,發現以下的現象:
綜合上述五點,目前牧心實際服務量達80名,另外等待提供住宿服務的個案很多。以尊重人權的服務宗旨,牧心努力向各界取得資源,興建住宿家園,並提供心智障礙者最完整的服務。
服務總量
1. 學齡前早療人數:60個案,轉介就學及融合有40個案。
2. 成人工作療育訓練人數:110個案。
3. 轉介一般性就業:6個案。
4. 支持性就業:10個案。
5. 庇護性就業:20個案。
6. 庇護性訓練:40個案。
牧心服務組別:早療組、重殘組、清潔工作隊、烘焙組、烹飪組、超市組、商店組、縫紉組。
二、宗旨
三、目的
四、台東需求評估
五、營運方式
六、服務組別簡介
文/牧心智能發展中心
智能障礙者是身心障礙領域內進行職業訓練及就業安置中最困難執行的一類,他們無法保護自已、無法規劃自己,大部分的事情需要他人協助提醒。台東縣牧心智能發展中心便是從事這樣的服務。
牧心烘焙坊、牧心便當、牧心便利商店、牧心清潔工作隊等已植入台東的社區內,1997年牧心成立時,即開始進行成人工作訓練服務。當初進行智能障礙者的麵包製作訓練(牧心的第一個訓練職種)時困難重重,租來的空間不理想、設備不齊全、人力及專業均不足,歷經五年的一步一腳印,牧心達到當初規劃的目標,烘培班的孩子個個能工作、有活力、有自信,他們穿梭於社區中,與社區民眾有良好互動,因此他們可以得到社區的資源協助。
牧心麵包與便當如何生產、銷售,是一件極具挑戰性的工作。我們克服了很多困難,諸如:要設計、規劃每個個案均能依功能接受訓練;要對社會大眾強力宣導,他們才願意接納身障者的產品;更要向外界商家澄清,我們並非他們的競爭對象,我們只是輔導身障者能夠站起來。
牧心以非常積極靈活的方式進行訓練,讓每個個案均有生產力,功能好的個案更有銷售能力。以烘焙組為例,個案們每天早上8點上班,各自擔任不同的任務。下午1點左右待烘焙產品出爐、冷卻後,亦分工合作進行包裝及清點裝箱,由輔導老師及司機分組帶領個案至機關、學校定點外賣,在30分鐘之內,大部分產品皆可銷售出去。牧心麵包坊則由4~6位身心智障者輪班店面的工作,其他如烹飪班、自強商店、清潔隊等工作訓練部門,所有擔任工作的個案,均有大量的機會參與外展工作,直接接觸社會大眾。
在牧心麵包、便當、清潔隊等庇護工場接受就業訓練的個案約50個,每人均可獲得工作報酬,在牧心妥善輔導金錢使用及管理之下,每個人都有存款。他們可支付本身大部分的生活費用,甚至可以貼補家庭。牧心進行的,正是一件將不可能化為可能的工程。
牧心的麵包、便當為食品,一開始中心即嚴謹的訓練智能障礙者,制度明確,虔心輔導,每個個案因而展現良好的工作態度,因此無論工場的整潔、產品的品質與個案的態度,都獲得台東社會大眾的肯定與接納。牧心產品的銷售藉由商店外賣、接受訂單等方式,讓牧心庇護工場得以持續經營,智能障礙者也才能擁有良好的學習及就業場所。
文/高雄市關懷魚鱗癬協會
一、簡介
魚鱗癬患者,就是俗稱的「穿山甲人」,在醫學上屬於先天性的疾病,患者由於細胞表皮分化異常,皮膚表皮呈現魚鱗狀一片片脫落,全身細胞並經常性的起水泡,外表常潰不成形,魚鱗癬除了造成外觀上的困擾外,亦時常引起失能性障礙,甚至部分病患致命。
在美國每年有16,000位新生嬰兒罹患此疾病,目前可區分並加以診斷的魚鱗癬約有20種,其中較為常見的約五種,分別為尋常性魚鱗癬(Ichthyosis Vulgaris)、X染色體隱性遺傳魚鱗癬(X-linked Recessive Ichthyosis)、表皮溶解性過度角化(Epidermolytic Hyperkeratosis)、層狀魚鱗癬(Lamellar Ichthyosis)、與非水泡型先天性魚鱗癬狀紅皮症(Nonbullous Congenital Ichthyosiform Erythroderma)。
由於國內醫學界對此病症甚少研究,社會各界誤認為魚鱗癬症是會傳染的皮膚病,患者除飽受病痛折磨,更因求醫無門就業無著而萬念俱灰。
二、服務對象
魚鱗癬、乾癬、皮膚角化異常引發之身心障礙者。
三、服務項目
輔導就醫、就業、就學、就養、衛教、社會及家庭適應接納,倡導有益於魚鱗癬患者之各項設施。
四、關懷劇場
關懷各障別傷友融合教育、戲劇、音樂、心理諮商、心靈重建、家族治療、詩詞賞析、詩歌朗誦、語言訓練。
五、會員招募
關懷各障別傷友融合教育、戲劇、音樂、心理諮商、心靈重建、家族治療、詩詞賞析、詩歌朗誦、語言訓練。
六、志工招募
竭誠歡迎有愛心、有責任感者加入志工行列。
高雄市關懷魚鱗癬協會
地址:高雄市三民區建武路202號
電話:(07)383-3641
傳真:(07)394-1031
文/阮雯慧、蘇佩萱
國軍北投醫院於1998年起推展精障病友的就業服務,為了讓出院後及社區中的病友,在進入競爭性職場前有一個保護性的就業環境暨而擴大服務,於2000年向台北市政府勞工局申請「社區庇護性就業服務計畫」,透過「台北市身心障礙者就業基金專戶」的補助,成立了屬於精障病友的「希望工場」。
2000年 盛夏
故事從現在開始~
頂著炙熱太陽的就業輔導員騎著機車在北投輕工業區繞著,尋找著任何提供工作機會的的可能性。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走進了○○鄉的工廠,在向經理詢問表明來意後,有些出乎意外的,我們的立意隨即受到肯定並獲得正向的回饋;於是開始了我們的處女作——月餅禮盒的折製。
這是希望工場的第一步。
2001年 破冬
延續與○○鄉食品公司的良好合作經驗,就輔員大膽請該公司經理幫剛成立的希望工場推薦代工合作廠商,而他也很慷慨的將資源分享給我們。拿到電話後,沒有任何遲疑的我們馬上飛奔回辦公室聯絡,受到眷顧的我們立即拿到試做的機會。在工作現場,就輔員和學員一起學習著。面對全然陌生的代工產品,除了努力還是努力,因為我們都清楚,這不只是一次機會的獲得,更是一種對自我的證明。也在那一刻,我們的心,不分彼此的,緊緊靠在一塊兒。我們順利的拿到工場的第一份case,並持續了一整年。
這一年,希望工場在眾多人的幫忙中站穩腳步,並開始向前大步邁進!
要模擬如在一般工場的相似情境,首要條件就是能有穩定的貨源及合作廠商,於是就輔員當起了業務員,把工場當成是一項商品,而學員就是我們的生產要員,逐一向各個公司推銷。每天我們翻著厚重的廠商資料,問過一家又一家,在字裡行間尋找希望,即使面對環境的不景氣和代工產業的外移,我們仍不放棄的堅持了近半年。這些努力在春天來臨時,終於陸續的展現成果。
此次合作為希望工場帶來全新的經驗,二十萬的香水片讓我們有能力將資源分享給其他同性質的機構,並學習改變角色後所應承擔的責任。
之後的汽車香水對希望工場而言更是一大挑戰,在有限的空間和人力下,我們相信運用方法和尋找資源的能力,一樣能有高價值的產能。工作人員商請醫院OT(職能治療科)提供場地支援,以容納五萬盒香水的各種配件,並同樣將資源分享給附近的機構,大家齊心協力,用一個星期的時間完成工作。此項商品完成後就要直接裝入四十呎的貨櫃運送至港口出關,出貨那天更協調醫院,出動車輛運送貨物,以解決貨櫃因過高而無法上山的難題(從山下往北投國軍醫院走,必須經過一條受保護的楓香林蔭大道,40呎以上的貨櫃車無法駛入)。
希望工場就在眾多人的幫忙和學員的努力下,成就了一項新紀錄。
每當有新的商品要製作時,廠商都會親自前來指導,其對商品的熟悉度,總能給予學員最快速直接的幫助,並提供工作人員有系統的經驗。
廠商持續提供穩定的貨源,使學員的工作機會受到保障,而其交替著不同款式PE袋的方式,既讓學員習慣性質相似的代工製作模式,又不至於造成僵化,且更富彈性和靈巧度。
而結實緊密的封袋才能確保之後疊貨的順利,所以學員必須確實學習除了裝箱之外的打包方式,對希望工場而言,這又是另一種學問與體驗。
第一家經由協力廠商介紹合作的成功案例,大量且高單價的代工商品,使學員除了達到訓練與復健的目的外,更具有實質的金錢回饋。而老闆的熱心與堅持,對總在理想與現實間努力尋求平衡的希望工場,無疑是一大支持力量。
2003年 春曉
迎接希望的第三年,我們更用力的向前走著!
期許能提供學員更高單價且更多元的商品,所以開發新廠商的腳步仍未停歇;而我們也積極建立網絡,把資源有系統的分享給更多的康復之家,讓有共同需要的朋友在復健這條路走得更順暢!
屬於精障朋友的希望工場仍未完,待續……
(本文作者為希望工場就業輔導員)
文/黃春盛
感謝「台中縣殘障福利協進會」運用職務再設計的計畫,為我們身心障礙者開創全國第一期「輪椅理髮師」訓練班,而且是「百分之百」的就業輔導喲!由於上級長官、薛寶國總幹事、沈燕熙老師、社會人士,為我們用盡心思,四處奔走尋找輔具,如:依職務再設計需要的電動站立式輪椅(電動升降輪椅)、升降旋轉客人椅、出外理髮的復康巴士,還有理髮工作室等等,才得以一步步的完成整個理髮班的硬體結構。相信以上林林總總是必須付出長期時間及財力的,薛總幹事、沈老師及雅婷助教真是辛苦了,我們由衷的感激。
在招生之初,薛總幹事相當誠意的邀請我參加。受到他規劃的願景的感動下,我放下手邊所有工作及捨棄職訓津貼,加入訓練行列。當時也聽到外界有些消極的負面聲音出現,我所知道的某些身障協會並不看好這個訓練班,認為可能又是雷聲大雨點小,而認識我的人當時也認為我的工作一定做得不好,才會來參加理髮班的訓練。事實上,我並未放棄原本的正業(從事做動物造形氣球的工作),甚至在2003年台灣燈會裡展現一手技能,賣得相當不錯。
我的學習動機很單純,只是為了學習第二專長,完成不可能的任務,希望藉由我們第一期實驗班的成功,為身心障礙者開闢另一個春天。不管別人怎麼認為,我覺得,我們目前的責任就是把理髮技能學好。
目前我們有10位同學(6女4男),大家都了解協會用心提供這麼舒適、優渥的環境,因此都很認真的學習,克服萬難,想要完成不可能的任務,達成政府推動的身心障礙者自立更生的目標,讓全國人民知道殘而不廢的事蹟,完成「給魚不如給釣竿,給釣竿不如給魚池」的願景。
一般人學習理髮或美髮,必須三至五年方能才藝出眾,而我們的沈老師非常有自信的,從2003年2月17日起,要在三個月內把我們訓練成一流的理髮師。現在才經過一個月的課程學習,在老師的細心指導下,大家下課後都互相研討,進步程度相當神速,每個學員們都能上手,並能剪出基本的男性帥氣髮型,全神貫注為客人理髮。而免費來讓我們剪髮的客人都帶著滿意的表情離開,使大家更有信心。
我們有自信在結訓後,馬上成立理髮班工作隊,分為二組,一組在店裡,一組是在外非固定式的工作站,有助教在旁協助處理周邊工作。我們都有強烈的自信可以完成任務,我們也有共同的願望,就是日後將加入義剪行列,回報社會,並鼓勵傷友,讓他們感受我們的成功及活力,進而也能跨出新世界。
我深信,只要努力,任何夢想都會實現。
如果你頭髮已經長啦,在2003年5月9日本班結業前,都可以打電話(04)2483-7347來預約理髮,通通免費喲!也一定包你滿意!
文/黃蟬
中午時分,與三位朋友走進位於台北東區的這家日式拉麵店,客人滿座,幸好找到最後一張空桌子。仔細觀察,每張桌子都有一個小小的電子儀器,上面寫著「本店雇用聽障員工,需要服務時請按鈕」。可惜,這個先進的服務燈故障了。
聘用50%以上的身障員工
不多時,一位身著紅色T恤、剪著平頭的精壯男子出現店內,一看就不像是客人,果然,他正是擁有三家拉麵連鎖店的老闆。他低調的堅持不能寫出店名或他的名字,我們暫且稱他為阿誌吧!
一個創立三年多的的獨資企業,聘用30位員工,其中卻有超過一半是身心障礙朋友。除了社福團體所經營的庇護工廠、商店外,這恐怕是台灣的空前記錄。
阿誌年近40歲,在北投長大,正式的學歷是國中畢業,而且還念了四年。之後,一直非常喜歡看書的他,因為家庭與經濟因素,軍校、高中、專科都沒有畢業。因此,他有個心願,希望事業成功後,能夠幫助家貧但想念書的孩子。
沒去過日本的拉麵專家
一個專賣日本拉麵、其風味更是廣獲好評的老闆,你相信他從未到過日本取經嗎?事實就是如此!他只去過琉球,而且還是十多年前的事了。話說四、五年前,他經常收看第四台的日本美食頻道,對拉麵更是喜歡,因此很用心的觀賞,甚至把節目錄製下來研究、實驗,只會一點點日語的他也買了相關的餐飲日文書,從中得到許多的線索與竅門。就這樣紮實的準備一年多,1999年,他位在復興南路上的第一家拉麵店開張了。那時,台北地區的拉麵店也沒有幾家。
日本九州的福岡,舊地名稱為博多,當地生產的博多拉麵,是日本四大拉麵之一,其他三種為醬油拉麵(東京、關東地區)、鹽味拉麵(大阪地區)以及味噌拉麵(北海道札幌地區)。博多拉麵使用一種很特別的大骨湯,它需要許多大骨,也須長時間的烹煮,火候的控制更是學問。要燉出高品質的大骨湯,可是很不容易的。
儘管研究多年,店裡的美食獲得許多客人甚至日本人的讚賞,至今他仍舊不滿意,時時苦思如何做出盡善盡美的料理。身為處女座的龜毛男士,阿誌很相信自己的敏感味覺,直到現在,只要台北有新的拉麵店開張,他一定前往品嚐比較,並暗中觀察廚房設備以及管理狀況。他也不忘邀請員工去試吃,請他們提供心得,做為自家產品的改進參考。
由於拉麵的調味料、味噌須從日本進口,他也因而取得幾項產品的代理權。開店之初,他使用日本進口的濃縮湯,加上自己的特殊配方,儘管口味已經十分講究,但仍被一位日本饕客嚐了出來。自此以後,他決定自己熬煮大骨湯。完美主義的阿誌,再貴的設備也捨得投資,從使用小爐、小鍋開始試驗、研究,也用過200公升容量的旋轉鍋,目前的熬湯設備耗資高達台幣百萬元以上,而且是自己設計研發的,可以自動加水、自動控溫,也有完善的安全裝置。幫他打造的設備商在讚嘆之餘,甚至希望和他一起申請專利。令他高興的是,他自行摸索出來的熬湯設備,竟與之後偶然得知的日本拉麵名店的獨家設備有異曲同工之妙。成功絕非偶然,好料理的know-how也不是用錢就可買到的。
2001年,阿誌已經擁有二家拉麵店。隔壁餐廳的老闆聽台北市政府勞工局人員談到,身心障礙的朋友常常找不到工作,那老闆也已開始雇用身心障礙員工。阿誌想,他也可以試著進用看看。
第一個面試的對象是位重度智障的女性阿玲,近50歲,言語溝通沒有問題,但阿誌花了三個小時了解她過去換工作的原因,直到確定她可以勝任內場的工作為止。最近,阿玲即將結婚,也是阿誌的員工中第一位在職成婚的,她將請老闆擔任證婚人,阿誌也興奮的應允,並等待那天的來臨。
颱風天也來上班的阿默
第二位面試的是聽障朋友阿默。阿默當初是陪太太來應徵的,可是她已被隔壁餐廳錄用,阿誌在道義上不能搶人,轉而徵求阿默的意願。40多歲的阿默非常靦腆,不善筆談,手語能力也不佳。過去擔任泥水工,但因老闆積欠工資而辭職不幹,失業在家。在面試的三、四小時當中,阿誌透過筆談,不斷的鼓勵他,要他試試看。當時阿誌認為他可以做,只是沒想到後來阿默的潛能不斷激發,至今已成為店裡最優秀、最獲老闆賞識的得力助手,當然也獲得豐厚的酬勞。直到今天,阿默仍然不喜歡和同事以手語或文字交談,下班後也不和同事聯誼,只想賣力工作。他從不遲到,即便颱風天也來上班。長久的相處默契,讓阿誌只需用眼神和阿默溝通,他便可完成交辦的事情。阿誌認為,能有這樣的員工,他只能感謝上蒼!
從1999年至今,阿誌總共進用過30來位的身心障礙員工,目前三家店中仍有16、17位,大多為聽障者,另有一名手指殘缺、一位洗腎者,以及前述的重度智障者阿玲。也曾雇用過一位腦性痲痹者,後來因故離職。他進用身心障礙員工的管道為,長期在中華民國聾人協會、台北市政府勞工局、台北市中華勵殘福利促進協會留下徵人訊息。若有合適的求職者,這些單位會主動通報給他,他便會安排面試機會。阿誌強調,他是依職務決定進用合適的員工,無關身心障礙。也就是說,只要可以勝任,他會進用身心障礙者;但若因職務限制,例如點餐工作,則他會雇用聽人。
透過溝通輔具,聽障朋友也可以從事外場的服務。可惜,這些個別化、未量產的科技輔具故障率很高,例如桌上的服務燈,因此只有捨棄不用。也曾使用發聲器,按下即會發出「麵來了,請小心」的聲音,然而聽障員工不喜歡使用,因此也都束之高閣了。高溫的碗麵無法用口語提醒客人,讓阿誌會有點擔心,但目前沒有克服的良方,幸好,員工都很小心,因此也不需要太操心。未來,他希望能夠製作溝通卡,上面寫著一些常見的問題,例如:「廁所在哪裡?」、「冰淇淋在哪裡?」、「可以加湯嗎?」、「可以加麵嗎?」,放在桌上讓客人指認,而由聽障員工因應問題出示適當的答案卡。
三年沒休假的老闆
三家店天天開門營業,員工可以輪休,但阿誌已經三年多沒有休假了。雇用這麼多身心障礙員工,阿誌在管理上需要耗費較多的心思去溝通。他每天工作16小時,但花在溝通的時間多達1/3。除了工作,連聽障員工的感情、家庭、債務等問題,也都需要加以關注。也許因為溝通的障礙或者自信不足,聽障朋友的內聚力較強,容易猜忌別人,職場與效率觀念不佳,在處理情感或債務時有些偏執,也因被家人過多的呵護而顯得主動性較差。但阿誌認為,這些都是可以透過學習而加以克服的。由於文字的邏輯與口語不一樣,導致聽障朋友在溝通、認知上與聽人有些差距,這並不全是他們的錯。阿誌認為,如果聽障孩童能在早期加強中文文法的練習指導,長大後與聽人溝通就更無問題了。
目前,店裡的新進聽障員工約有5、6位,各有社福團體的多位就業輔導員前往協助溝通事宜,然而一旦進用6個月期滿,就輔員就會結案,不再探望,剩下的就是老闆的責任了。阿誌曾希望勞工局可以派一位專任的就輔員給他,負責輔導所有的聽障員工,但勞工局稱與法不合,只能派任手語翻譯員給他。最近,阿誌打算自行聘雇一名專門服務聽障員工的就輔員,以減輕他肩頭過重的負荷,也許便可以再進用更多的聽障朋友。
阿誌對工作流程、作業標準化異常講求,他認為,這是任何企業生存的必要條件,唯有專業、具有競爭力,也就是在貨品本身與服務品質、管理上取勝,企業才有永續經營的空間。絕對不能把進用身心障礙員工做為賣點或訴求,因為,同情與憐憫無法換得顧客長久的忠誠度。這也是許多不具專業經營能力的社福機構所屬之庇護工廠,難以成功的最大原因。他覺得,一旦他訓練過的身心障礙員工能夠勝任店裡的事務,則往後他們就不用擔心找不到其他工作了。他告訴員工,工作的心態及意願是很重要的,要「理直氣和」,而非「理直氣壯」。對於員工,不管是否身心障礙,他要求的工作量與品質都是一樣的,除非受到先天限制。
多複製幾個阿誌
受隔壁餐廳老闆的一句話影響,阿誌進用這麼多的身心障礙朋友,也肯定他們無異於一般人的能力。他印證了只要專業經營,無論是否雇用身心障礙員工,業務依然可以蒸蒸日上。最近,他的第三家店才剛開張。
當他想把自己的成功經驗推薦給其他的企業主朋友,鼓勵他們也雇用這樣的員工時,卻發現困難重重,心願至今未能完成。他對自己說,別的企業主不願意,那我就自己來,多開幾家店吧!如果要進用身心障礙員工,阿誌期勉企業主能對他們展現耐心與愛心,多一些包容。
面對這樣的奇人,我不免生出奇想:多複製幾個阿誌吧!好讓台灣的社會更溫馨。也祈禱工作量超限的他,多多保重身體,他活得愈久、事業愈成功,更多的身心障礙朋友就有福啦!
後記一:吃麵的當場約好四天後電話採訪的時間,豈知竟被阿誌放鴿子,之後幾天也都連絡不上,眼見電子報即將出刊,真讓我氣憤不已。在店裡,他便低調的表示,他的身心障礙員工表現得和其他員工一樣好,他不願以聘用他們做為餐廳的特色,他要的是顧客對用餐內容、服務的肯定。他做的只是本份,沒什麼大不了,不需要加以報導。因此終於連絡上了進行採訪時,他坦承,他祈禱我忘了這件事,不再打電話來。也因為氣憤加上不死心,終於完成了「逮人」的心願。採訪歷時一個多小時,彼此相談甚歡,也讓我興奮了一整日。(2003.4.25.)
後記二:雖然有阿誌的叮嚀,不在文章中登出店名,但也不忘向朋友推薦他們的美食。可是啊!為了方便網友的搜尋,思索一年多,決定登出阿誌的店號,也只有請他原諒了。畢竟,好人好事要讓更多的好人知道!(2004.11.24.)
博多拉麵
地址:台北市市民大道四段74號
電話:(02)2751-3630
博多飯館
地址:台北市市民大道四段70號
電話:(02)2781-5522
博多拉麵復興店
地址:台北市復興南路一段253巷4號
電話:(02)2784-0738
不喜歡與人接觸、固定的特殊行為模式、無法使用語言……這些是自閉兒的典型特徵。在台灣,更有許多自閉兒,用我們不理解的奇才異能--記憶力特強、心算能力不可思議、藝術表現超水準--發散出奪目的光芒。這些孩子都是上帝手中的一顆寶石,縱使有某些方面的缺陷卻不掩其光華。將他們擺對位置,他們就是寶礦;擺錯位置,就可能是垃圾。
他們的故事背後都有著一段不為人知的辛酸、苦楚。父親的汗水、母親的淚水,灌注著這一株株奇特的幼苗。當苗木逐漸茁壯,父母的淚與汗化為一抹欣慰的歡顏。透過書中十六個真實故事,希望能讓您更認識自閉症者,因認識而願意接納,給予自閉症者更大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