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又一村的照相簿——蘭亭書苑2000年8月至2001年7月課程報告

文/陳璦秋

  1998年10月,台北市立療養院在台北市政府教育局的支持下,於又一村青少年日間留院成立蘭亭書苑精神障礙特殊教育班。

  蘭亭書苑的課程從2000年8月份開始,以人本教育之理念作為課程籌劃之方針,將課程設計之宗旨,規劃為整合認知課程與情意活動,進而融入生活技能之訓練與生命教育之涵養。課程之主軸大綱可分為:

  1. 個人發展,包含生理上之衛生、飲食、運動、性教育等等,心理上之認識、控制情緒與自我肯定等等。
  2. 自我表達與溝通,包含藝術、戲劇、舞蹈、音樂、寫作、生活科技、電腦資訊等等。
  3. 瞭解人,包含社會學、歷史、地理、心理學、文化習俗、宗教信仰等等。
  4. 合作,包含語文、邏輯推理、公益服務、道德教育等等。
  5. 整體意識,包含環保、哲學、文學、普及科學、生命教育等等。

  依循著這五大項主軸,配合一年四季之秋冬春夏以及節慶活動,設計安排出每月之主題單元課程。以下就每月之主題課程大概加以說明和敘述。

  • 2000年9月份

  9月份之單元主題為「月亮、月餅、小白兔」。從課程中,解說中秋節的(歷史)由來、詩詞詠月以及音樂欣賞(國文、音樂)、認識秋天的水果和製作月餅(飲食與生活)、製作嫦娥奔月之大海報(繪畫)、自製火箭(科學),再透過戶外教學-到新光三越超市參與、感受節慶之氣氛(鄉土習俗);另外也到台北市立天文館更進一步接近神秘的月亮(天文科學),在此過程中也模擬了月球上的太空人如何背著氧氣筒,做太空漫步。在課程的綜合分享時,有孩子能主動學嫦娥飛天,或者吳剛伐木,更有孩子演朱元璋皇帝。藉此課程清楚的將對中秋節認知性的知識融入有趣味的活動之中,進而與生活相連結,整合到日常生活之中。

  • 2000年10月份

  10月份之單元主題為「我們的又一村」。課程學習的方式以及重點包括有:以競賽之方式來認識又一村的硬體設備,以及更認識所有的工作人員與個案管理員。另外也藉由認識市療的主要科室,期望能跨出又一村並了解資源的連結與使用;再者以作文或繪畫的方式勾勒出理想中的又一村之願景。另外也自己製作相本集,彼此分享成長的經驗,並以小小記者的獨家新聞報導方式呈現。同時正值秋收的季節,便以秋收五穀雜糧之介紹來認識健康的飲食觀念。為了增加此單元的概念,也邀請家長和學員們一起收集五榖米的相關圖片與資料、並提醒要記錄自己每天所吃的食物、收集從小到大的一些成長相片,還有共同討論並繪製從家裡到又一村的路線圖。 從十月份開始,增加了公益服務之課程,並且固定每月第四個週一下午,全體工作人員帶領學員們分組,共同來打掃、清潔、整頓天天接觸的學習環境。雖然有未做就落跑的、也有未做完就直喊『好累!好累!』的等等;儘管如此,目的在引導學員們體會乾淨、舒適的感覺以及培養自己的環境自己打掃之責任感,使得此項深具「作中學」之勞動課程富含了生活教育之體驗和學習。

  • 2000年11月份

  11月份之單元主題為「秋收尋根」。許多學員們未曾吃過也不認識菱角,於是介紹大家品嚐當季盛產的地方農產-菱角,從採買、清洗、蒸煮乃至如何撥掉硬殼吃到果實。本單元同時進入了台灣鄉土文化之學習,介紹了台灣之由來及形成、紅毛番的歷史故事、當時越洋來台的荷蘭人以及西班牙人對台灣之影響事蹟,以及台灣的主要農產品-地瓜和茶葉等之特色。本月的戶外教學前往木柵動物園-從行前搭乘捷運系統時該注意的情境模擬教學,到當天作業單的完成、事後的作文「動物園之旅的感想」分享。從此一系列的活動中,體會首次搭乘捷運的興奮和緊張、首次聽到鳥園中天堂鳥的叫聲時的愉悅神情、以及寫出感想心得時的認真與專注。另外本月開始也加入了讀經課,經過一番討論與篩選,決定先選擇四書五經中的弟子規開始嘗試,目標在於專心唸書,而書中的德育教化便在無形中潛移默化至日常生活裡頭。

  • 2000年12月份

  12月份之單元主題為「溫暖的冬衣」。本月因有冬至的節令-於課程中有冬至之介紹以及搓湯圓大會,此外還有耶誕節-於課程中便著重聖經之故事以及規劃耶誕聯誼會之準備工作的進行、參與跟體驗。整個耶誕聯誼會之目標在於讓學員們學習到:

  1. 互助合作共同完成一件事情。
  2. 配合意願、負責任及解決問題之能力。
  3. 訓練溝通協調之方法。
  4. 鼓勵自我表達以及增強信心。
  5. 欣賞耶誕節之氣氛並且能用心過好每一天。

  另外,服裝儀容之課程由於換季之緣故而加入了皮膚之清潔(洗手、剪指甲、洗臉、洗毛巾等),還有布料的認識、衣物的洗滌以及台灣人的穿著習慣等等。

  • 2001年1、2月份

  蘭亭書苑於正規學校放寒假期間,以迎接21世紀為主題規劃了「蘭亭書苑寒假生活體驗營」,在這二個月當中,計畫了一系列與過新年相關之課程內容。例如:過年的習俗及禁忌、年節鄉土語言、應景食物、大掃除、猜燈謎、展望新的一年等等。除此之外,團隊的其他工作人員也各盡所長及發揮專業領域,進而設計安排了體能活動(職能治療師)、就業之路(社工師)、藥物常識與諮詢(藥師)、環保DIY(護理師)等。在年後的戶外教學,帶領學員們到台北植物園參觀科博館以及認識植物園中的許多植物和五穀雜糧的真面貌。

  • 2001年3月份

  3月份之單元主題為「拜訪春天」。飼養蠶寶寶、觀察並且模擬蠶寶寶吃桑葉,尋找後花園的野花、野草如何復甦及重生,同時進行野花草之童玩遊戲,例如:酢醬草之角力比賽。本月的飲食與生活課程也因為菜園中的香菜收成了而製作「香香餅乾」,收成的韭菜也收割來製作從皮開始桿起的韭菜水餃。另外也製作了地瓜薄餅和各式造型的有趣飯糰。

  從3月份開始為了提昇學員們的出席率,工作團隊制定了一套出席獎勵辦法:亦即星期一到星期四都出席者,於週五村民大會時可領取面額10元之禮券一張,可以在又一村的「造福小棧」福利社中換取等額的商品。此辦法實施後,確實吸引了部分學員;但是半年後此辦法依然有缺失,值得商討和研究。不來參加活動者還需要多方面分析以及瞭解缺席的原因。

  • 2001年4月份

  4月份之單元主題為「植物的春天」。從清明節的話題開始,學習春天的詩詞、新芽葉片的創作、植物的拓印等、認識並且栽培芽菜進而製作芽菜春捲以及黃豆芽漿。本月特別規劃春季郊遊——陽明山國家公園,每月一次的戶外教學是學員們相當期待的活動,除了具有百聞不如一見的親身體驗成效之外,在活動的行前、完成後以及整個過程之中,有許多自理上和生活上的機會教育可進行引導。再者,以往之郊遊都是租遊覽車,預先定好點心、便當等,如今漸進式的革新成搭大眾交通工具、自備簡餐茶水之後,學員們也因而有機會漸漸學會遵守公共規矩、注意外出安全以及為自己負責準備餐點等等。這些都是在認知的課堂上所學不到的情境體驗。

  • 2001年5月份

  5月份之單元主題為「媽媽我愛您」。因當月有母親節,便以感恩母親之相關話題為主軸:欣賞並且讚揚與媽媽有關的歌曲,同時也請學員們錄下想對媽媽唱的歌,自己製作錄音帶。此次錄製、贈送的設計與安排,對學員們來說,是堂相當新鮮有趣又有意思的課程。

  • 2001年6月份

  6月份之單元主題為「端陽粽香」。製作香包、艾草刀、菖蒲劍以及祈福之活動,以戲劇演出來認識白蛇傳的傳奇故事,從欣賞詩歌來認識屈原的愛國情操。透過討論粽子的種類、所需之材料,進而帶領學員們到市場選購素材等等,更重要的是讓學員們自己動手包粽子,從清洗粽葉、浸泡材料開始,而且使用五穀米、碎蘿蔔乾、香菇、栗子等天然健康的材料,包出既健康又美味的五穀素粽。在龍舟競賽的部分,利用厚紙板來彩繪製造出獨一無二的龍舟,並且依此作為陸上龍舟競賽之道具,深深與到河濱公園參觀划龍舟之賽前練習的戶外教學相連結。

  • 2001年7月份

  7月份之單元主題為「清涼一夏」。正值炎炎夏日,除了教導學員們較健康的消暑方法之外,製作果凍、水果汁等清涼解渴之點心,都是頗受歡迎之課程。夏日午後躺在地板教室裡,吹著電風扇、聆聽蟬兒的鳴叫聲、在大放鬆與引導式冥想之後,流過汗水之後才能有無比清涼的感覺,而平安的度過對這群學員們來說是頂難熬的季節。

  除了以上之單元課程之外,技藝班也陸陸續續聘請學有專長之老師,雖然時間或長或短,也同時開設了許多多元性的課程,包括:

  1. 與物理化學相關之「趣味科學」,從趣味性的操作實驗當中認識物理化學的奧妙。
  2. 「游泳課」,回歸至胎兒最原始最自由自在的水世界。
  3. 「戲劇課」,激發學員們表達與想像的空間。
  4. 與肢體運動吶喊等相關之「成長列車」。
  5. 培養定性的「書法課」。
  6. 為生活留下回憶記錄的「攝影課」。
  7. 多采多姿盡情發揮的「繪畫課」。
  8. 自我肢體覺察的「舞蹈治療」。
  9. 豐富生命領域擴展生活視野的「大自然體驗」。

  綜合這一年來的課程與活動,重點便是鼓勵學員們實地的參與跟操作,把認知與體驗緊密的做一連結,更期望日復一日能夠融合並且應用到各自的日常生活之中,在此一年的過程當中學員們的進步便是,處於病情的穩定狀態中配合度的增加,以及培養了對生活的基本良好認知態度、各種生活情境的初步體驗、以及增長了一些生活問題之解決技巧。

  課程之設計盡量從生活教育為基礎出發,結合美學教育,再延伸至生命教育,是相當完美而且是多元化之人本教育。儘管如此,仍然是較為主觀的安排與設計,許多相關因素例如:個別興趣與個別能力的考量、學員們主動學習的意願何在,與學習品質的提升等等,是下個年度課程設計時應該考慮的方向。

(本文作者為台北市立療養院「又一村青少年日間留院」特教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