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人圓夢的天使

文/小面族

  上期(30期)DIN電子報以「乘著電腦輔具的翅膀」為主題,出刊後我們即收到彭淑青小姐精彩的迴響。身心障礙數位落差到底有多嚴重?或許也可從她這篇討論視障者資訊環境的文章「從活動回顧中看盲人的資訊環境」了解更多。電腦軟硬體的發展趨勢除了輕便與大容量之外,也應體恤到身心障礙者的無障礙需求。

×    ×    ×    ×    ×    ×
  也許你聽說過「喜願兒」的故事,但好像不如「喜憨兒」的名聲那麼響亮。例如,我們才剛知道,上期DIN電子報的「用『吹』的滑鼠」文中的身心障礙者陳仕航便是 1999年的喜願兒,在「台北市喜願協會」結合「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等團體的輔助下,除了吹氣之外全身無法動彈的他終於可以使用電腦了。

  1980年,美國「喜願基金會」(Make-A-Wish Foundation International)成立,1994年,台灣也有了「台北市喜願協會」。如今,喜願基金會在美國有90個分支機構,在全世界20多個國家設有喜願組織,總共已幫助10萬個孩子實現夢想,只因夢想成真能帶給喜願兒莫大的喜悅、勇氣和希望,並帶給一家人無限的美好回憶。

  自成立至今八年以來,喜願協會已幫助400多位重症病童完成心願。協會每週2~3次,由社工及義工組成二人小組,帶著畫本或小玩具,前往各醫院探望重症兒童。而多年來協會已和各醫院建立良好的默契,因此醫護人員也會幫忙留意可能成為喜願兒的人選。喜願兒申請人可以是病童的父母親友、老師、醫護人員,甚至是病童自己,只要填妥喜願兒個案申請表,協會便會前往醫院或住家拜訪,了解孩子的身體近況,並評估三個可能願望其執行的難易度。接著,便展開籌劃工作。為了給個案來個驚喜,準備期間儘量守密,不讓個案知道,因為願望的難度可能太高,籌劃期間甚至長達一、二年(例如:與籃球巨星麥可‧喬登見面);也可能因為個案的病況變化,必須視情況尋求第二心願的達成。

  喜願協會每年協助數十位孩子圓夢,參與其中的善心人士及企業、團體、學校更多。好事得傳千里,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共同為善,然而為何電子、平面媒體的報導卻不是太多?協會的社工組長吳幸美解釋,這些喜願兒罹患重症,需要靜養;而他們也可能因為病情致使形貌走樣,不願曝光;更重要的是,他們與家屬必須面對命運難卜的未來,身心壓力極大,並不樂意受到媒體的打擾。因此,只要喜願兒及家屬說「不」,他們絕對尊重。

  本期(31期)DIN電子報感謝台北市喜願協會的全力協助。歡迎大家將書籍、文具、底片、可使用的郵票或玩具等物品捐贈予他們; 為保護病童身體,轉贈予病童之物品務必清潔乾淨,絨毛玩偶必須是新品並有包裝袋。更歡迎贊助個案執行所需之全部或部分費用、捐贈購物禮券或其他物品、提供免費場地或服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