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東洲
提起「語言治療」,真是令人又愛、又怕,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相信很多朋友都有相同的經驗,我也有這麼一段經歷。在此提出來跟大家共同研究,互相切磋,以期更上一層樓。
猶記得第一次接觸語言治療時,大約是在10年前,經由朋友介紹至長庚醫院動手術,由當時長庚醫院的吳姿杏老師做完語言評估之後,認為需要做語言治療以矯正不正確的發音方式。由於家住中部又須上班,無法時常南北兩地跑,所以承蒙吳老師介紹,到離家不遠的彰化基督教醫院去做治療。後來卻因為沒有恆心、耐心,以及年輕貪玩,且朋友們都說:「反正你說的話我們都聽得懂,幹嘛花時間、金錢去做那無謂的治療呢?」因此,就這麼不了了之,草草結束。
後來加入羅慧夫顱顏基金會的得福青年俱樂部,認識了更多與我同樣是唇顎裂的朋友,才發現,原來透過語言治療,真的可以讓人在發音方面有明顯的進步。以前對語言老師說的話,總是半信半疑,現在我才真的相信,因為有實例可證。例如:純純、傳玲等人,都是很好的成功例子。不過我還是找種種藉口、理由來欺騙、搪塞自己,遲遲未付諸行動。
直到有一天,忽然驚覺自己已經老大不小,還是常常為了自己講話的奇怪音調與別人發生口角、爭執,甚至破口大罵;更因為身旁的朋友都已一個個成家,此時不禁令我想到:以後有朝一日我交女朋友,甚至要論及婚嫁了,就算她本人不在乎,但我又該如何去面對她家人的異樣眼光呢?種種可能發生的尷尬、難堪的景象,一一浮現在我的腦中,令我不寒而慄。此時我真的下定了決心,孤注一擲,心想:就算語言治療不能成功,最壞的結果,也只是保持現況,沒什麼損失嘛!
說來真巧,就在此時,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在中部分會,聘請韓慧雯老師來為我們做免費的語言治療。更為了嘉惠上班族的朋友,於每個星期一晚上開課。在天時、地利、人和的情形之下,我抱著姑且一試的心理,再次報名進行語言治療。
還記得第一次上課時,曾問過韓老師:「以我的狀況,大約什麼時候可以將每個單音唸得正確?什麼時候可以看報紙、看書時大聲朗讀?什麼時候又可以與人自由交談?」韓老師說:「那要視你的努力情形而定,快則半年,無一定的時間表。」聽完之後,我幾乎打了退堂鼓,尤其是在做了單音測試之後,我連ㄓ、ㄕ、ㄑ、ㄒ、ㄗ、ㄘ、ㄙ等音,一個字一個音都無法正確唸出來時,心中更是涼了半截。就在心灰意冷之時,心中另一種聲音又響起:不是說好要孤注一擲?不是決定要盡力而為?怎麼才一開始就退縮了呢?真是孬種!難道要一天到晚為了說話的聲音與人起衝突嗎?難道以後要讓自己的女朋友在其家人面前抬不起頭嗎?難道一定要受到這些難堪的恥辱之後,才來後悔、埋怨嗎?不,絕不!!
於是我替自己訂了一套練習的方法,在此提供大家做參考:
最後我想強調的是:要做好語言治療,除了要配合老師的教導以及找出適合自己的練習方法之外,最重要的是,要清楚的知道自己做語言治療的「動機」及「目的」。如此一來,在治療過程中,當你遇到挫折瓶頸時,這些動機可以幫你撐過難關,避免讓自己半途而廢。
以上是我個人的一些淺見,希望能帶給大家一些幫助,更希望大家在這條路上都能走的順心如意!
(本文轉載自羅慧夫顱顏基金會《用愛彌補顱顏會訊季刊》1999年夏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