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另一個世界

文/劉碧玲

  家中有個智能不足的女兒,使我有一個深刻的體悟:在所有的障礙類別裡,「智障」的人最讓人難以捉摸和了解。

  因為他們雖然五官健全,眼能看,耳能聽,嘴會說會吃,手可拿住東西,腳能走路,卻配上一個不靈光的腦袋瓜,讓他們指揮起自己的身體來荒腔走板,而我們因為不知道他們無法支使的尺度究竟到什麼程度,因此不諒解、不理解、氣急敗壞等便成為我們和他們相處的絆腳石。

  一如《跟著妹妹搭巴士》書中貝絲的姊姊瑞秋。瑞秋先有困惑,困惑之後感到無奈,無奈中才會想要搜尋為什麼,了解之後才會明白她與貝絲相處時的許多不該。比如對貝絲解釋什麼是交叉口的時候,或者想勸她看冷暖穿衣服的時候,不該料想她會立刻同意。

  這就是將心比心,能以他們的腦力和智力去為他們的行為做合理的解釋,或是跳脫我們僵化的想法,如此,與他們相處將會容易、順當許多。然而,一般人都不懂這個道理。

  這本書,透過貝絲姊姊自己心裡深層的疑惑,為讀者提供許多思考的空間。當貝絲說「我不知道」時,她的意思並不只是我們認知的「我不知道」的意思而已,它包含:我不想要如此,我不懂,我不去做這件事……等等。而他們聽進我們的話時,他們所理解的不一定是我們所說話語的表面意思。兩者差距的大或小,便決定了我們和智障者心靈距離的遠或近;除非我們有心,否則彼此之間永遠跨不過彼此的世界。

  貝絲三十歲那一年在家裡脫線演出,家人一直猜不透她的內心世界,全家因她而陷入不知所措的苦惱。後來住到團體之家,貝絲開口要求自己一個人住到外面,到那一年她才會使用正確的語言,表達出自己內心的想法。

  貝絲的這個過程告訴我們:當他們出現我們無法理解的行為時,不可一味的指責,而應進入他們的世界,用他們的想法來判斷他們的可能需求。這不該是自認頭腦好的我們做得到的嗎?

  我們常因為讀不懂「智障者」這本難懂的無字天書而深陷沮喪與無助之中;我們常因為他們和我們不一樣的思維而覺得懊惱。不過,他們真的是活在「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的狀態下,只是他們的「我喜歡」,通常並不危及別人,所以貝絲說,她不要上班,不要上什麼課,不要參加什麼組,可是正常的世界軌道並不是這樣子的。

  至親之中有智障者,最讓人難過的是周遭的人對智障者的看法和對待他們的方式。貝絲的姊姊瑞秋有幸和貝絲一起坐公車,看到貝絲在公車上和乘客的互動,當然也看到貝絲不按社會禮儀模式與人對話的時刻,這些也曾讓瑞秋無法接受,她想著,她快把我逼瘋了,什麼鬼時候她才會改變?

  我們妄想智障者能因為我們的教導有一點點如我們意的改變,卻不知道,要改變一個人,唯有真正地了解她/他才辦得到。我們以我們自己的了解去解讀智障者的世界,卻從沒想過,他們亦以他們的了解來解讀我們的世界──我們無法接受他們的行為,難道他們就應該接受我們的世界?為什麼我們不接受就是對的,而他們不接受就是錯的?說穿了,我們只是利用我們智能上的優勢,強迫一個比我們劣勢的人聽從我們的指揮罷了,受再多的教育也沒能去除我們骨子裡自認為高他們一等的驕傲感。

  如果你有智障的兄弟姊妹,如果你的孩子是智障者,而你們心裡有不足為外人道的深層感受和疑惑,那麼這本書將會釐清你混淆的思維。如果你有心探索智障者的世界,如果你想知道,傲慢的我們正如何以自以為是的生活方式強迫別人跟著我們的腳步走,那麼,本書會讓我們好好反省:多少時候,我們是如此無理而霸道地和別人相處而不自知,而這種不尊重別人的想法,是我們生命一直無法獲得真正快樂的源頭。

(作者為兒童文學作家。本文取材自《跟著妹妹搭巴士》一書第7~9頁,感謝女書文化慨允轉載。) 

所屬書籍: 
跟著妹妹搭巴士
分類:
lo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