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聽奧在臺北」的夢想,悄悄地在一群愛好運動的聽障人士的心中萌芽;手語,終於這個夢想落地生根且茁壯!

聾人,看似一群與聲音隔絕的隱士。沈默的外表,卻有一顆澎湃的內心,這股力量也時時帶動社會上聽覺障礙者的群體,雖受限於聽語的溝通表達,仍然不斷地以透過文字、手語書、活動影片等等視覺傳播的方式,進行權益的發聲。

趙玉平先生,五歲時因病導致耳聾,從學生時代到踏入社會以來,不斷在這個聽語至上的世界掙扎搏鬥,卻也讓其成為聾人的鬥士。在聽覺障礙眾多的社福教育的領域中,決定從事聽障運動,倡導聽障權能為其理想。

既是隱士,也是鬥士的趙玉平,卻沒有憤世嫉俗的陵角。光亮的頭頂,紅潤的面龐時常帶著微笑,瞇起來的笑臉使微胖的福態更添喜感,看起來像是一尊彌勒佛。平日喜好以酒會友,酒送上就是豪邁地一飲而盡,大部份的聽覺障礙者,有書寫不流暢的特質,但趙玉平的大肚子裡,卻有直爽率真如其人的文筆,常有驚人之作,醒人之語。出版《無聲的天空》、《無聲的奮鬥》及《攜手走過無聲之路》等著作,也出版手語書。因致力聾文化與福利推動的貢獻,趙玉平獲得第40屆全國十大傑出青年獎。2000年時擔任第6屆亞太聾人運動會總策劃的經驗背景,使趙玉平成為2009年第21屆聽障奧林匹克運動會總策劃兼總幹事的不二人選。

ICSD,又名「國際聽障體育總會」,也是籌備四年一次聽障奧運的國際聽障運動組織,相當於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裡面的會員,大多都是由各國聾人組成,組織重要的領袖也是由聾人擔任,而臺灣,正是其會員國之一。2003年,趙玉平以聾人的身份出席雅典ICSD的申奧會議,代表臺灣擔任爭取聽奧主辦權的報告者。從臺灣來的代表團,不免擔心在歐美國家為主要勢力,又面對有地緣優勢的另一申奧的對手國-希臘,讓臺灣爭取聽奧主辦權處於劣勢。

樂觀的趙玉平,經過瞭解時勢之後,跟大家打氣:「沒有關係,我們準備得很充分,帶了很多禮物、設計出臺北樹蛙為聽奧吉祥物、扇子以及宣傳品,這些都很有臺北的特色。」又很有把握地說:「臺北曾經辦過亞太聽障運動會,這個經驗對於我們爭取聽奧是很有利的。」

當希臘以飯局拉攏其他國家時,臺灣代表團則把握時間,進行會場的分工,將宣傳攤位架設好,宣傳人員也將宣傳品和禮物發放給與會的各國人,展現出十足的誠意。而趙玉平更利用機會,和大會主席宣傳臺灣辦理亞太聽障運動會經驗與臺北進步的建設,有足夠辦理聽奧的能力。

申奧報告時,希臘代表報告者為聽人(聽力正常者之稱呼),以口語的方式進行簡報。雖然此舉在一般聽語至上的世界中,是很習以為常的事,國際間也不例外。但ICSD長久以來倡導「聾人自主」,以體育爭取平等為其理念,而這也是ICSD甚為重視的主辦指標。手語,是「聾文化」最為推崇自傲的語言,更是認同的通行證,不會講話沒有關係,只要比上一兩句能讓彼此心神交會的手語,所有的聲音,都是多餘了,因此希臘進以口語進行報告,反而無法獲得更大的認同感,這讓趙玉平更有自信了,輪到他報告時,氣定神閒以行雲流水無聲勝有聲的手語進行簡報。最後投票的結果,臺灣代表團以52票,擊敗希臘的32票,使中華臺北成為第21屆聽障奧運會的主辦國,更是亞洲第一個取得這項國際大賽主辦權的國家。聽障奧運!是世界四大奧運之一,能成為主辦奧運賽事的國家,對其主辦國的聾人來說,是莫大的榮耀,也為臺灣寫下主辦運動賽事史上最高等級的紀錄!

當大家為了實現2009聽奧年在臺北的夢想而摩拳擦掌時,趙玉平卻在此刻急流勇退,不想因各路人馬的爭功而讓聽障奧運失去其精神與靈魂,為顧全大局而辭去臺北聽障奧林匹克運動會籌備委員會基金會董事長的職務。趙玉平辭職時,在網頁上留下了他奮鬥的心路歷程:「我努力架設完全屬於聾人的舞臺和天地,努力建設不再有語言障礙、不再有文化摩擦的理想國。」又很感慨地說:「賽會本身只是聽障奧運的皮,手語才是它的骨,而聾人自主才是它的髓,這本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然而這番道理有誰能懂?有誰支持?」

很多人只記得那年轟烈盛大的2009年,卻忘記2003年,臺灣聾人早已將臺灣的血,流入聽奧的骨和髓,征服雅典!在臺灣,看似弱勢的聾人,卻在世界聾人的外交舞臺上,佔有重要一席的影響力,而這股影響力,也讓全世界透過聽奧,看到了臺灣!

然而,趙玉平辭去的只是一個位子,卻已將聽障奧運之潮流引進了臺北城,形成巨大的洪流,持續不斷地牽引後浪,波濤澎湃地將這個夢想,排山倒海地攻佔了臺灣各地愛好運動的聽障人士們的心中。

達哥,正是這股巨大洪流的承先啟後接棒者之一,負責讓籃球這艘船能登陸成功。但當其他的運動項目一個一個登陸著岸時,聽障女籃卻仍然在激流旋渦中載浮載沈。最後,達哥總算用他那永不放棄的大手,將聽障女籃拍進一片崎嶇難行的礁岩上。

穿著灰色裁判服,剃個大平頭的達哥,總是在球場上正明快俐落的比出判決。透過他專業的手勢,可以清楚知道是哪位球員犯規。但如果沒注意到他耳朵上的助聽器,誰都想不到他是個中度聽障者,更令人料想不到的是他為了通過國家A級裁判考核,竟整整費時12年。他就是李興達,綽號「達哥」,國內第一位聽障裁判。

達哥之所以花費如此久的時間才通過國家A級裁判考核,主要原因不是術科與筆試的成績未達標準,而是考試委員考慮到達哥的聽障問題,恐怕他因此無法妥善處理比賽中所發生不服裁判的衝突事件。但達哥憑藉著他不服輸的精神以及對籃球的熱情,克服種種障礙,終於獲得眾人肯定,取得國家A級裁判資格。

順利裁定完令人血脈賁張的冠亞軍賽,達哥下了球場脫下裁判服時,那嚴肅公正且黝黑的臉上露出笑容的愉快神情,乍看之下與美國總統歐巴馬倒有幾分的神似。

有人問:「達哥,你知道聽障奧運在臺灣舉辦的消息嗎?你帶的男籃隊本來就可以參賽,那女籃隊可以因地主優勢而參賽嗎?」

達哥突然收起燦爛的笑容,若有所思地看著籃球場內被燈光打亮的木質地板。如果說小巨蛋是歌手夢寐以求的演唱舞臺,那奧運何嘗不是運動員追逐勝利的競技場所,讓眾人看見他們努力的所在?

有限的經費是最大的阻礙。聽障奧運的比賽項目有:田徑、桌球、游泳、保齡球、跆拳道、空手道、羽球、籃球、排球、網球、角力、自由車、定向運動、柔道、手球、射擊、足球、水球等18項,若在拮据的經費上硬要成立聽奧女籃培訓隊,恐怕無法給球員們足夠的訓練;但若失去這次成立聽障女籃隊的大好機會,恐怕日後更難再有像現今這樣參與國際比賽的舞臺。

就在中華臺北獲得主辦權的消息傳來,達哥決定成立聽奧女籃培訓隊,為聽障女籃跨出第一步,即使經費上多所艱困,他仍自掏腰包,在球員的訓練上,更是義無反顧地投入大量的時間和心血。讓達哥對聽障女籃隊如此傻勁付出的真正原因,不是旁人可以明瞭的。

也因為有他,我們的故事,才有了個開端,甚至給了我們信心跟勇氣,開始走下去。

(本文摘錄自《菜鳥,快飛》一書第39~46頁,感謝「啟動文化」慨允轉載。)


延伸閱讀:

所屬書籍: 
菜鳥,快飛
lo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