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微笑的瞬間

文/摩卡小築

上台一鞠躬

  「喂!畢夏普!」
  「ㄜ~畢夏普?」
  「哇哈哈~畢夏普!」
  「畢夏普!你找死啊?!」
  「畢夏普!你到底是不是男人啊?!」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一組熟悉的三個字就成為了我的代號,不管是當我五歲上幼稚園時老師不屑的叫喊;或者是當我小學一年級剛開學時,因為太緊張不小心把黃金先生拉到褲褲上,被同學取笑的那一瞬間;亦或是國三時在球場跟人家打球起衝突時對罵的話語;還是大一上學期寒假參加大專營隊中,一個學姊看不下去我的個性,無奈中帶著一點嚴厲的責備話語中,都可以聽見這三個字,而每個使用時機也有不同的語氣與聲調。

  阿──沒錯啦,我就是這三個字的主人啦:畢夏普!

  名字很中性,可是我可是隻公的,外表看起來還頗正常的,身體器官健全沒啥缺陷,個性內向害羞不多話,經過認證也確定是個人類,不過……

  這些景象看起來卻猶如暴風前的寧靜!

那段迷魂亂撞的日子

  我的個性大體來說是個標準的巨蟹座個性,內向害羞怕生,話不多,也不太敢說話,擁有悲劇性的悲觀思考模式,也是個完美主義者,對自己的要求頗高,心思細膩容易想太多。

  我生長在一個典型「怪咖」家庭,有一個弟弟。從小父母就忙於工作,爸爸常加班加到死,不過個性非常擅談;而媽媽白天忙於救人,回到家卻像個死人都不說話。喔──不不不,她可沒問題,她的個性本來就是這樣,她可是我爸心中的冰山美女;而弟弟啊,可是一個超樂天外向開朗的男孩。

  我們家成員的個性就是這樣的迥異不同,個性不相似,沒有相同的興趣,加上父母忙於工作,還有就是基於害羞怕生,個性內向的原因,我從小就得學習怎麼跟自己獨處。慢慢的,我忘了要跟周圍的人有所溝通,我也忘記要怎麼跟周圍的人溝通,我甚至忘記,要怎麼說話。

  上了國高中了以後,我又受到了台灣特有名產:畸形升學主義填鴨式教育的荼毒,生活受到了許多壓抑,沒有什麼自己的空間,環境也使我漸漸的封閉了自己,與外界也開始斷了聯繫。生活,似乎只是為了考試升學,沒有其他的意義,沉重的壓力加上我不多話又完美主義的個性,慢慢的我找不到生活的方向,過著迷魂亂撞的日子,以打電動和看電視作為逃避的手段。

  尤其高中時,真的是有夠誇張的,我本來想說,好吧,那我高中三年就拼一拼好了。依照當時老師們為了升學率欺騙學生的說法,考上一所好大學那你以後的工作前途就十分光明啦,好大學也很自由輕鬆啊,真是百益而無害啊!呆呆的我,就這樣似乎有個虛幻的目標,被人家利用成為飆升學率的機器。生活除了考試還是考試,清醒的時光除了吃飯、睡覺和上廁所之外,我竟然都是黏在椅子上讀書度過,沒有娛樂與社交,只有一個虛幻的夢想。除了讀書,我沒空想別的,我發現,我似乎沒有什麼成長,生活中也沒有能令我感到引以為榮的事物,生活好空虛也好壓抑。那時我就像一個不定時炸彈一樣,不知道啥時會爆發。

覺醒

  高三下學期,我幸運的以申請入學的方式考上了國立交通大學,呼──升學的煎熬就在此時告了一段落,也讓我有時間,去接觸外在的環境,拓展自己的人際圈與興趣。

  而我也在暑假到歐洲遊學了三個多禮拜,讓我的眼界開拓了不少。

  我也才在此時慢慢發現,似乎我真的有些問題,只是以前受到了升學的荼毒,都在讀書,沒有時間去了解真正的自己。

  無意中,我在上網時接觸了「董氏基金會」的網站,那裡面有個憂鬱症的檢測量表,我做完測驗和看了一些簡介了以後,我才發現,我原來似乎有一些精神方面的疾病。

迷失

  在交大已經過了快一年了,我就像一個本來被囚禁的小孩,重新被放逐,重新體驗了這個環境與社會。

  我突然有很X的發現:

  從小到大,我們就莫名其妙的被大勢所逼迫。除了競爭,就是考試與升學,其他的,在許多大人眼裡似乎不太重要,生活完全沒有一點自主的空間,沒有啥時間去做自己想做且有興趣的事。除了課業,好像就沒有辦法在其他方面有所成長。

  上了交大這所大學之後,突然被完全解放,你面對的是一個完全陌生的世界,沒有人逼迫你做你不喜歡做的事,也沒有人逼迫你該做什麼事。我突然發現,原來這世界除了課業,還有好多好多的東西要學習,還有好多好多的東西可以去體驗,也還有好多好多的東西可以讓你的生活多采多姿。我也突然發現,原來以前的我只是被別人操作的工具,上了大學,其實課業並不完全是那麼的重要,而被操縱的我,活了十八年,卻似乎只有課業這個專長,其他的,我都沒啥接觸,也都沒啥成長。我還突然發現,我好像白活了十八年,沮喪的心讓我對這社會失望,也似乎因此迷失了自己,迷失了自己的目標與方向。

掙扎

  由以上的種種背景與原因,我安排固定時間到精神科求診,也在交大的諮商中心每個禮拜固定的做心理諮詢,也因此認識了莊老師。

  「萬事起頭難!」我真的很能體驗這句話,因為我就是這樣走過來的。剛開始時,你還會有一點雄心壯志要去多了解自己,然後慢慢的改善自己。但是漸漸的,我才發現,原來挖得越深,往往只會讓自己越來越傻眼,原來真正的自己是這樣。而且,跟一般人比起來,比別人多了許多障礙要克服,需要有極大的忍受力與耐心,才能繼續在這個社會生存下去。

  到了最後,你似乎只剩下兩種選擇,不是自我了斷,就是苟延殘喘的活下去,再看看你有沒有那個耐心、忍受力和一點點的運氣來慢慢改善。

  至於藥物方面,我個人覺得那只是個輔助品吧而已,它能夠幫助你的身體比較協調一點,比較不會那麼的緊張。但是我覺得還是不能太依賴藥物,因為如果這樣的話只是治標不治本,面對真正的自己然後找出病因慢慢調整改善,才是最重要的,在心理和生理方面雙管齊下同時做調整,才是真正的康復之道吧。

平心靜氣看世界

  嗯,經過長時間的治療與自我探索,我覺得我之所以會有憂鬱症,是因為有一點家族傾向,再加上一點社會壓力,這種種因素加起來,使自己長期處於焦慮的環境中。

  我的家族親戚中也有人有這方面的病史,而我自己的個性也頗特殊。完美主義、對自己要求很高、容易想太多、對自己沒啥信心。我想,這些因素都是造成憂鬱症、社交恐懼症、強迫症與容易焦慮的原因。

  靜下心來了解自己,常常會讓自己感到相當的無奈,也常常會讓自己感到相當黑暗,但是也讓自己有翻身的機會,因為你知道問題在哪裡。不過,相當的不容易,真的相當的不容易。

在穩定與慢慢改善下向前走

  我之所以沒有選擇放棄,大概是因為我不甘心這麼輕易就放棄了吧。

  我不甘心我拼了半死、忍受了許多痛苦、辛苦考上了交大而有一點小有成就時,放棄現在所擁有的。

  我不甘心還沒試過就放棄,完全沒男子漢的味道。

  我不甘心還沒發揮我的長才之前,就這樣倒下去。

  因為我覺得,我能在這麼大的壓力下以及這樣的精神病的折磨下,還能突破重圍,做到一般人能做到的事,而且表現的也不比他們差,似乎代表著,我有一些不為人知的潛力。

  時光、努力再加上有耐心一點一點的改善,修飾了我有菱有角的個性,雖然起頭很難、很痛苦,但是一旦上了軌道,「改善」就只剩下時間的問題而已了。

抓住微笑的瞬間

  現在的我,還是固定去看病,也固定做心理諮商。可是,似乎我已經忘記了我有憂鬱症這件事了,現在也不覺得它對我來說是一種「病」。相反的,比較像是我的一種缺陷和特質。參加社團、拓展自己的人際圈、學習怎麼跟別人相處,在許多地方得到了認同感與成就感。因此我在其他方面也慢慢的跟上了環境的腳步,我的注意力已經被其他的事物所吸引開了。至於憂鬱症這件事,常常因為生活忙碌、充實而淡忘掉了。

  其實我個人覺得「康復」這個名詞對我來說相當的模糊,也許在我的字典裡根本就沒有這個名詞,因為現在的我並不覺得這對我來說真的是一種病,反而比較像是一種缺陷和特質,沒有病哪來的康復呢?

  微笑,有時竟然會出現在我的嘴角,這是不經意而且非常自然的,感覺很不錯,而且很真實。雖然因為病魔,有時還是會感到許多痛苦與無奈,但是我覺得如果能「抓住微笑的瞬間」,我的人生應該是大有可為的吧!

(作者為精神官能性憂鬱症病友,病史1年,目前就讀於國立交通大學。本文取材自《分享生命中的勇敢》一書第38~47頁,感謝「中華民國康復之友聯盟」慨允轉載。) 

所屬書籍: 
分享生命中的勇敢
lo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