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嚴:不當等人餵養的野鴨

 文/蘇國禎

  成立烘焙屋,開始賣麵包,甚至在之後,「會做好吃的麵包」成了喜憨兒的「品牌形象」……,這一連串的進展,其實遠超出我們當初的預期。一開始,我們只是希望能為憨兒找到一條有尊嚴的出路;也想要找出公益團體除了坐等捐助之外,還有沒有「創造生產力」的可能。

  其實,在智障者福利促進會時期,我們就曾經辦過「心愛清潔隊」與「心愛庇護工場」,知道憨兒是有工作能力,可以自力更生的。他們的心思單純,反而更能勝任勞力及生產線上的工作。

  不過,做麵包,他們行嗎?

  說真的,我們曾有一些疑慮,加上沒有哪一位家長是做麵包的科班出身,對這個決定日後的發展,誰也說不準。何況,社會上一般人對憨兒的誤解,不管憨兒能做得多好,他們恐怕會認為做出來的是次級品,甚至是和著口水胡亂做出來的瑕疵品。

  我想我們做到了,從1997年第一家烘焙屋開張至今,我們不僅讓憨兒走出自閉、找到自信,更創造了他們的經濟與品牌價值。以往,公益團體往往只強調「公益」,而忽略了「品質」才是永續經營下去的根本。就拿做麵包來說,試想,如果只懂得倚賴社會各界對弱勢者的愛心,而不實實在在下功夫做出夠水準的成品,長久下來,那些因為同情而來的訂單,能持續多久?

  而且更讓我們驕傲的是,很多憨兒取得了烘焙、中餐、調酒等技術士的證照,這是很多智力正常的人都做不到的成就!這些在職場上發光、發熱的「憨兒師傅」,憑藉的就是單純的熱情,他們不像我們這些「聰明人」計畫一大堆,反而更得以專注、聚焦,一心一意地達成目標。

  因此,這些化不可能為可能的成就不是奇蹟,而是潛力的極致發揮。 反而是我們能夠走到今天這樣看來還算順遂的局面,才真的是奇蹟。

  一開始要開辦麵包烘焙屋的時候,先是要說服憨兒家長的抗拒心理;等到取得共識,真的買下店面了,卻面臨政府補助斷炊,幾個董事必須背負龐大房貸壓力;還有,就是決定要開麵包店了,卻沒有人會做麵包,差點找不到可以指導並提供原料的人……。 這些運作的不順利,居然都「鬼使神差」地克服了,而且還得到許多意外的奧援!此後,我們就真的走出一條路來,而且愈來愈順…… 過程中幫助我們製造這個「奇蹟」的貴人,我們將永遠銘記在心。

我們是白衣天使

  我們是白衣烘焙天使 為憨兒選擇適合的工作,為什麼很重要?

  因為我們必須確定,這個市場是可長可久,可以永續經營,而且主動權是在自己手裡,可以全盤掌握市場。像我們在福利促進會時期,庇護工場曾經做過電腦風扇加工,結果,後來因為上游產業西移中國,我們的代工機會也跟著失去了。由此,我們知道被動的代工無法成就事業,因為老闆不是自己,得靠別人支持才行。

  我們於是決定要主動出擊。

  當時,還沒有想出來要做什麼,我們在高雄市大順路訂了一間三層樓的房子。做超商,店面稍嫌小了點;要洗車,車子進出有困難;要做洗衣店,好像也不是那麼適合。……後來,不知道是誰靈光一閃,決定開「麵包店」。

  開麵包店真的是神來之筆的構想。

  首先,麵包是日常主食之一,由弱勢團體來生產,行銷上比較沒問題。

  其次,過去智障者總是給人悲觀、悲情、不太健康、只會消耗社會資源的負面印象,穿著白色衣服的麵包師傅,可以給人乾淨、整潔的形象;而剛出爐、還冒著熱氣的麵包,則給人溫暖與溫馨的感覺。整體來說,麵包店的形象很明亮,而且很溫馨,有助於我們走出一般人對憨兒的既定印象。

  最後,我們選擇將麵包店開在社區裡面,可以和社區有緊密的互動,讓社會大眾更認識憨兒。這麼做,有助於憨兒融入社會,爭取更多資源與公平的對待。

  於是,我們麵包烘焙屋開張了,造就了一個又一個的「白衣烘焙天使」。其後,也證明烘焙屋的成立,成功地扭轉了憨兒的形象,一改過去消極、負面、不健康的印象,勝過以往各種說明、各種呼籲,甚至是任何公益廣告。

  話雖如此,任何新事業都是創業維艱的,即使是從事公益事業的我們也不例外。而且,差點讓我們撐不下去……

(作者曾任「喜憨兒社會福利基金會」執行長,現為該基金會執行董事。本文取材自《很會做麵包的天使》一書第116~117頁、124~125頁,感謝「新自然主義」慨允轉載。)

所屬書籍: 
很會做麵包的天使
login